广东省仲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微电影也可负载大主题
普通观众一般将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作为微电影的代表,这部当时还被称为“网络短片”的作品讲述了小人物的梦想故事,贴近普通年轻人的生活视角,既具备当下网络文化的一系列特征,也有着基本的电影品质和完整的人物故事链条。
自《老男孩》之后,此类网络视频有了新的概念与定义,成为一种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能力较强的艺术作品。
短,是微电影显著的特征。
这个特征赋予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灵活的展示手法,并使拍摄变得更为简易。
近年来,中国微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具有艺术、商业价值的年产量达2万部。
据预测,未来3年内,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它的兴盛,开始牵动大众文化产品的发展态势,也折射出了自身在创作和推广上的问题。
首先,不少打着“微电影”旗号的网络视频存在依靠软色情、软暴力来增加点击量的现象,内容低俗。
其次,不少与微电影相关的创投和赛事活动流于形式,成为商业机构和一些地方的门面活动,很少产生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和导演。
还有一些批评者担忧,微电影正在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进而消解微电影应有的艺术品质,让这一独特的影视形态在艺术上过早凋谢。
一般来说,内容上的泥沙俱下,是一个新的艺术类型在初创时期难以避免的情况。
在加强管理和引导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微”时代的影视产品,也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创意,消化大的主题,在赢得市场的同时,承担起大众教化和艺术探索的功能。
艺术性、公益性已经成为优秀微电影的重要标识。
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用5分钟微电影的形式,以中国最常见的饮食工具“筷子”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传递了感恩、明礼、睦邻、关爱等中华传统美德,表达出“教会感恩,学会分享”的含义,浓缩了全球华人最深邃的情感。
影片虽短,但它所蕴含的意义深刻入心。
微电影《再不爱就晚了》曾3天火爆网络获得了500万的点击量,这个呼吁年轻人关爱父母的短片,让不少年轻人看了之后潸然泪下,想到自己渐渐长大,然而父母却一天天老去,心里很不是滋味。
短短的一个电影,却承载了孝老敬亲这个巨大的伦理内核。
微电影也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方式,承载起普通人的中国梦。
近年来,一批由农民、建筑工人、医护人员等特定群体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备受关注。
虽然这些影片未必有其他微电影那么高的艺术水准,但故事都取材于真实经历,感情真挚,也特别能够打动观众,从而通过网络向观众传递了核心价值观,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互信。
这当中的真实情感和文化情怀,展示了所有艺术作品万变不离其宗的成功之道;这些题材和拍摄方式,也为微电影承载社会价值提供了更多可能。
因此,充分认识微电影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物”尽其用,是当前创作界的一道重要课题。
(《光明日报》2015年11月09日02版)
1.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论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微电影既具备当下网络文化的一系列特征,也有着基本的电影品质和完整的人物故事链条,是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能力较强的艺术作品。
B.微电影短的特征赋予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灵活的展示手法,并使拍摄变得更为简易,这是其蓬勃发展的一个原因。
C.一些批评者担忧,微电影正在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进而消解其应有的艺术品质,使其在艺术上过早凋谢。
D.微电影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创意负载大主题,既能赢得市场,也能承担起大众教化和艺术探索的功能。
2.下列关于微电影作品的论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微电影的代表作《老男孩》讲述了小人物的梦想故事,贴近普通年轻人的生活视角。
自此以后,此类网络视频有了新的概念与定义。
B.衡量一部优秀微电影的重要指标是艺术性、公益性,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可以称得上这方面的代表作。
C.《再不爱就晚了》呼吁年轻人关爱父母,虽短短的一个电影却承载了孝老敬亲这个巨大的伦理内核,是一部优秀的微电影。
D.近年来,一批由农民、建筑工人、医护人员等特定群体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之所以备受关注,凭借的是高的艺术水准以及真挚的感情。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中国微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这一数值还在不断攀升,可以肯定这一艺术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B.一般来说,一个新的艺术类型在初创时期难以避免内容上泥沙俱下的情况,微电影也难逃这一魔咒,所以我们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C.所有艺术作品万变不离其宗的成功之道是作品当中的真实情感和文化情怀,微电影也不例外,例如《筷子篇》传递了中华传统美德。
D.当前创作界应该充分认识微电影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规避其在创作上内容低俗、推广上流于形式等问题,“物”尽其用。
【答案】
1.A
2.D
3.A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A项,根据第一段原文“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作为微电影的代表,这部当时还被称为网络短片的作品……”可知,是《老男孩》的特征,不能进而推广为微电影的特征。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D根据第六段原文“虽然这些影片未必有其他微电影那么高的艺术水准”,高的艺术水准不是必需条件。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
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如本题选项D根据第六段原文“虽然这些影片未必有其他微电影那么高的艺术水准”,高的艺术水准不是必需条件。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A项根据第二段原文“近年来,中国微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达700亿元
左右,具有艺术、商业价值的年产量达2万部。
据预测,未来3年内,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选项“这一数值还在不断攀升”“可以肯定”表述绝对化,“还在”表示既成事实;同时,不能因产值单一数据的可能提升肯定微电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根据第二段原文“近年来,中国微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具有艺术、商业价值的年产量达2万部。
据预测,未来3年内,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选项“这一数值还在不断攀升”“可以肯定”表述绝对化,“还在”表示既成事实;同时,不能因产值单一数据的可能提升肯定微电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9分)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
正统七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景帝监国,陈简将才、募民壮、用战车三事。
也先逼京师,议者欲焚城外马草。
侃言敌轻剽,无持久心,乞勿焚,免复敛为民累。
皆报许。
时父母在容城,侃晓夜悲泣,乞假,冒险迎之。
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忤旨,被诘,尚书胡濙为解,乃已。
再迁都给事中。
军兴,减天下学校师儒俸廪。
侃奏复之。
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征租,侃论濂,下之吏。
石亨从子彪侵民业,侃请置重典,并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细民,有司隐者同罪。
帝宥亨、彪,余如其请。
时给事中敢言者,林聪称首,侃亦矫抗有直声。
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
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
擢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改太常丞,进太仆卿。
明年复设山西巡抚,迁侃右佥都御史任之。
奏言:“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
非生长其间者,未有能宁居而狎敌者也。
今南人戍西北边,怯风寒,闻寇股栗。
而北人戍南,亦不耐暑,多潜逃。
宜令南北清勾之军,各就本土补伍,人情交便,戎备得修。
”时不能用。
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
按杰事有验,除名。
侃无赃罪,获宥。
六年考察属吏,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百六十人。
因言:“诸臣年与臣若、不堪任事者,臣悉退之,臣亦当罢。
”诏不许。
侃性刚方,力振风纪,贪墨者屏迹。
其年冬以母丧归,军民拥泣,至不得行。
服除,遂不出,家居十余年卒。
侃事亲孝,好学安贫,殁几不能殓。
弘治初,国子生江纪等言,前祭酒胡俨,都御史高明、李侃学行事功,彰著耳目,并乞赐谥。
寝不行。
侃二子:德恢,严州知府;德仁,河东盐运使。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B.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C.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D.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C.天顺是庙号名,庙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用以表示年份。
D.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太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是古代主管教育的最高官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帝代理朝政,李侃曾上书建议选拔将才、招募士兵、使用战车等三事件。
当蒙古部落首领也先逼近京师,朝中议事者想焚毁城外粮草,李侃独持己见,最终得到批准。
B.户部尚书金濂、石亨的侄子石彪违反诏令,征收租税,侵占百姓产业,李侃上书请用重法处治。
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严惩了金濂。
C.天顺六年,李侃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并请求皇帝将自己罢免。
当他因母亲去世归家服丧,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
D.李侃安贫乐道,死后几乎无法装殓。
到弘治初年,国子监生江纪等人上书,认为应该赐给像他这样的人谥号。
但这种建议被压下,最终也没有执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
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
(5分)
(2)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
按杰事有验,除名。
侃无赃罪,获宥。
(5分)
【答案】
4.D
5.C
6.B
7.(1)朝廷讨论更换太子,大臣们唯唯诺诺。
李侃哭着说东宫太子没有失德,林聪和御史硃英也说不可,当时人们谈论此事时都非常赞赏他们。
(2)(李侃)上奏揭发巡按李杰的罪行,李杰也揭发他。
查李杰的罪行得到验证,他被除名。
李侃没有赃罪,得到宽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
“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如本题借助如本题中的“初”和“者”,理解句子内容即可断开。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C项天顺是年号名。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
此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本题C项天顺是年号名。
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项中将“户部尚书金濂”与“石亨的侄子石彪”所做的事糅合在一起。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B项中将“户部尚书金濂”与“石亨的侄子石彪”所做的事糅合在一起。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李侃”“林聪”“硃英”;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壮”“讦”“按”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
正统七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户科给事中。
景帝代理朝政时,他上书建议挑选将才、招募民壮、使用战车三件事。
也先逼近京师,朝中议论者想焚掉城外的马草。
李侃说敌人轻装剽劫,没有持久之心,请不要焚掉,以免再次征敛,苦及百姓。
都得到批准。
当时他父母在容城,李侃日夜悲泣,请假去冒险迎接回来。
景泰初年,计划登记扈从英宗出征的死难大臣的后代。
李侃因而说避难偷生的人,应该严加谴责以励臣节。
上皇将回来时,他与同官刘福等人说礼仪应该从厚。
这建议忤逆了皇上,遭到斥问,尚书胡濙为他们解释,才罢了。
李侃再升为都给事中。
当时正用兵,减少天下学校师儒的俸禄。
李侃上奏恢复原额。
户部尚书金濂违犯诏令征取租税,李侃弹劾他,使他受到司法官员审问。
石亨的侄子石彪侵占百姓产业,李侃请用重法处
治他,并严禁勋戚、宦官不得强夺小民,有关官员隐瞒不报的与之同罪。
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其他的都批准了他的请求。
当时给事中敢于说话的,林聪可说是第一个,李侃倔强而有正直的名声。
朝廷讨论更换太子,大臣们唯唯诺诺。
李侃哭着说东宫太子没有失德,林聪和御史硃英也说不可,当时人们谈论此事都赞赏他们。
升为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改任太常寺丞,进升为太仆寺卿。
第二年重设山西巡抚,升李侃为右佥都御史担任该职。
他上奏说:“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
不是生长其间的人,没有能够安居而对敌的。
现在南方人戍守北部边疆,他们害怕风寒,一听说敌人来便发抖。
而北方人戍守南疆,也不
耐暑热,多潜逃回来。
应令南北清勾军各就本土补入军队,这样人情两便,而军备也得到修整。
”他的建议当时没被采用。
他上奏揭发巡按李杰的罪行,李杰也揭发他。
查李杰的罪行得到验证,他被除名。
李侃没有赃罪,得到宽宥。
六年,他考察属吏,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
他顺便说道:“那些年龄与臣相当,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人,臣都把他们罢免了,臣也请求罢免。
”诏令不许。
李侃性格刚直,力整风纪,贪赃者因此敛迹。
这年冬,他因母亲去世回家,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
守孝期满后,他不再出来为官,家居十余年后去世。
李侃事奉亲人至孝,喜欢学习,安于贫穷,他死后家里几乎不能装殓。
弘治初年,国子监生江纪等人说,从前的祭酒胡俨、都御史高明、李侃,无论是学者的品行还是事功,都昭然著于耳目,并请求赐给他们谥号。
这建议被压下,没有执行。
李侃有两个儿子,李德恢担任严州知府,李德仁担任河东盐运使。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8.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
9.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8.特点:雨大,及时。
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化用)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9.表现了一位不以小我为念,关心国计民生的诗人形象。
因为所管辖地区久旱遇雨,故诗人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即使没有田地,也因大雨的到来而欢欣鼓舞。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本质上同属于形象(包括人、物、景、意境)分析题,但此题要求更高,诗歌中没有直接可用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修饰词,需要根据“诗人”所生活的环境和其寻诗的行为揣摩概括其形象特点。
答题步骤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人物生活和营造的环境分析。
注意文下注释。
如本题从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
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里仁》篇中的“,”与《述而》篇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相近。
(2)在《劝学》中,荀子用“木受绳”和“金就砺”来比喻论证,引出学习效果:
“,”。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用“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来侧面描述说书人高超的造诣;《琵琶行》中则用“,”来烘托琵琶女的高妙的演奏技艺。
【答案】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博”是“广博”的意思,“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唯”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
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5分)
不明白
赵春亮
楼很高,究竟有多少层,刚子没数完就有点头晕,索性不数了。
扑进眼帘的大理石墙砖像面镜子,刚子隐约看见自己衣衫不整、蓬头垢面,而擦肩而过的行人无不神定气闲、步履优雅。
他自己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拢了拢头发,拍打拍打衣服,再看对面的自己,还是觉得不协调。
顾不上那么多了,衣兜里的钞票被身体捂得潮热,有些躁动。
刚子推门进去,径直往里走。
先生,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门口站着的美女微微躬身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