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正确认知新兴意识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正确认知新兴意识形态
大学生正确认知新兴意识形态——网络民主主义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样化和复杂化,必然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多样化状态,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2]虽然当下即使在网络中主流形态意识依旧其主导作用但仍旧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偏差。
而网络民主主义的产生正是网络不断发展,而其中的管制与制度不够完善的结果。
例如,前段时间的“6·9圣战”即为新兴意识形态——网络民主主义的一种体现。
事件起因是由于上海世博会的韩国馆展出日,有韩国组合“SJ”的演出,一批行为十分过激的韩国歌迷为了见偶像,做出了一些有损国家荣誉,并且,甚至出现了伤害人民武警、志愿者的行为。
但在此之后不仅没有认识错误,反而去韩国官方网站向他们所谓偶像为自己没有出现在现场而歉。
于是对于这样严重损害国家荣誉的事情令网民出离了愤怒,数十万的人自发集合起来(包括中国红客联盟、天涯、猫扑论坛等众多网络团体)对韩国组合“SJ”的贴吧,官方网站进行了黑客攻击。
通常网络民族主义是可以分为理性与极端两种类型的,一般来说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指的是通过互联网、短信或其他现代媒体上中国人隐性和显性表达民族主义情绪和思想,传播和制造民族主义情绪与言论,基于民族主义心态而破坏和攻击他国网站等言论和行为。
[3]从中可以看出网络民主主义主要体现是众多的网民通过网络用言论和行为对某些不符合爱国主义的行为进行抨击与反击。
它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兴起的一个社会政治现象,是一种包含民族、种族与国家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
它是通过网络来传播的一种新兴意识形态。
而在这次事件中大学生大批地参与其中,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认识和逐渐确立期,相对于其他社会成员更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4]
关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有的观点将其界定为狭隘或者极端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较消极的层面,特别是“愤青”在网络上极端的言论。
[5]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
而有的观点只强调网络民族主义的表达特征,并不对网络民族主义做出价值判断,只进行现象描述,他们认为网络民族主义是“网络+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是民族主义思潮在互联网时代的最新表现,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中获得了充分的表达平台,从而获得表达途径与相关目标的实现。
也有观点观点将网络民族主义界定为一种爱国主义行为,表现为较积极的层面,即以网络为平台的理性爱国主义和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言论和行动。
[6]
网络是一个缺乏约束的世界,虽然网络民主主义是受到西方“自由化”影响,但绝没有散布与四项基本原则相违背、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言论、思想的多元化,在价值观上主张极端个人主义等。
网络民主主义其并非完全背
离主流,从最一般意义上讲,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出发点是对本民族的最深厚感情。
但无论如何大学生必须清醒意识到网络民主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带有强烈的西方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
而在大学生正确认知网络的复杂思潮下尽量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外,国家也要把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向与核心,面对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对我国意识形态发动的攻势,我们积极应对,主动出击。
要在网上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上传播的主阵地,逐步获得与西方信息传播相抗衡的力量,在网上积极传播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的各种信息,丰富网络上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信息资源、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7]必须加强网络信息的控制权,高度重视互联网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准确把握网络传媒的发展趋势,增强对网络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强化国家信息思想安全保障。
在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中,通过因地制宜的措施及对策,不仅可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还可以不断地突破创新使某些新的意识形态服务于主流,起到强化政府执政合理性、重塑民族精神的激励凝聚,从而对社会运行进行调控的功能。
而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正确认知这些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十分有利于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音,吴玲.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共银川
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月,第12卷第1期
[2] 姜金林.论社会转型视阈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的建构, 南阳理工学
院学报, 2010年1月第2卷第1期
[3] 李慕瑾.网络民族主义掀开中国民族主义新篇章,国际先驱导报,2003年9
月23日
[4] 修宏方 .冯德军.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若干思考, 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 2010年4月第26卷第2期
[5]萧功秦.为什么我反对激进网络民族主义,(香港)二十一世纪,1999年第8
期,第134—137页
[6]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解析, 东岳论丛,2010年4月,第31
卷第4期
[7]姜金林.论社会转型视阈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的建构, 南阳理工学院
学报, 2 0 1 0年1月, 第2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