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章末检测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与现在我国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
A.甲B.乙C.丙D.丁
2.甲国最可能位于()
A.非洲B.亚洲
C.拉丁美洲D.欧洲
答案1。

B 2。

D
解析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较低,因此与图中乙相似。

甲国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出现负增长,因此最可能位于欧洲。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3~4题.
3.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
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答案 3.B 4.B
解析第3题,甲图显示的人口年龄结构是年轻型,自然增长率最高;乙图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零;丙图0~14岁人口所占比重大于20%,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6%,自然增长率较高;丁图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故按照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是
甲、丙、乙、丁。

第4题,甲图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模式,A项错误.乙图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高高低”模式,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B项正确。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很多,丙图不能显示是否接近人口合理容量,C 项错误。

丁图出生率、死亡率都较低,人口出现负增长,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的速度较慢,D项错误。

一家英国媒体撰文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专家翟振武教授也表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

结合图甲、图乙,回答5~6题。

5.翟振武教授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6.图乙中,能够反映我国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
答案 5.D 6.A
解析本题组考查不同人口年龄构成图的判读。

第5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我国0~14岁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第6题,图甲显示2010年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为16.60%,15~64岁人口比重为74.53%,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为8.87%,符合图乙中的①点。

“人口老龄化指数"是指同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少儿人口数(0~14岁)的相对比值。

指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深.读“2015~20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指数预测表",回答7~8题。

7.)
A.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
B.乡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乡新一轮生育高峰
C.2015至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乡、镇、市
D.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8.应对乡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有()
A.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
B.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C.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D.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
答案7.A 8.B
解析第7题,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年轻人口向城镇转移,则农村
的总人口会有所减少,而老年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必然使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即出现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现象.第8题,由于农村老龄人口一般无退休工资等收入来养老,所以乡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此回答9~10题.
9.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D.人口素质
答案9.D 10。

B
解析第9题,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主要是工程移民;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都是受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影响;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主要是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

第10题,一个地区环境对人
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过人口容量就会引发资源短缺,产生环境问题,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下图为我国省级行政区1995~2003年各地区净迁移人口(停留期间90天以上的迁入和迁出人口差值)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图(未包括港、澳、台统计资料).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各省级行政区( )
A.人口迁入量由东至西递减
B.人口迁出量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C.直辖市以人口迁入为主
D.少数民族自治区以人口迁出为主
12.以下省区人口迁移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红壤贫瘠
B.四川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
C.新疆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D.北京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鼓励
答案11.C 12.C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四个直辖市人口皆以迁入为主。

第12
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故A、B、D选项错误。

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回答13~14题。

13.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 )
A.①B.②C.③D.④
14.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
A.西北内陆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13.B 14.D
解析第13题,人口迁入人数最多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

第14题,我国经济发展快的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
下图为2009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有关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
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是因为与子女团聚
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自南部向东北部
D.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
16.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 A.加大幼儿园、小学建设
B.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
C.加大医疗及社会养老设施建设
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
答案15。

D 16.A
解析第15题,读图可以看出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率比中国略大;但中国人口13亿美国人口3亿,因此,中国儿童迁移量大;美国老年人口迁移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方向自东北部向南部环境优美的地区迁移.第16题,由于我国人口外迁年龄偏小,子女随迁也是一个趋势,应该加强他们子女的入学问题,加大幼儿园、小学建设。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人口容量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1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顺序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答案17。

C 18。

A
解析第17题,环境人口容量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但并不意味着人类改造局部环境就能超越环境人口容量。

第18题,人地关系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人口数量永远不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如图Ⅰ所示,使人与环境永远和谐发展下去。

最不理想的是人类破坏了环境,使环境人口容量变小,如图Ⅲ所示.
据报道,广州近日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图1)”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图2)”,回答19~20题。

图1
图2
19.广州提出的“1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500万”是指( )
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
20.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鼓励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答案19.B 20.C
解析第19题,材料中指出“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表明1 500万是当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第20题,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是建立公平的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居民生活
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综合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中国1950年、1980年、2010年、2050年(预计)人口金字塔结构图
材料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

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于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

材料三2013年,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7。

78。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

7%.
(1)读材料一,属于2010年人口金字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3)分析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合理建议。

(4)分析我国性别比失调的影响.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平衡性别比?答案(1)D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3)问题: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建议: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4)影响:造成未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经济结构。

措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社会性别歧视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

解析第(1)题,随着时间推移,我国青少年儿童比重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由此推出D图反映2010年我国人口情况,其特点符合现代型人口特征。

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第(3)题,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问题有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应
对措施有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等.第(4)题,目前我国性别比过高,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会造成未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经济结构,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社会性别歧视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
2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中国民工流入省份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2)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怎样的?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
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答案(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有利影响:直接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2)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
解析我国当前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内地迁往沿海,由农村迁往城市。

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
升级,需要的技术工人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从而出现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2006年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材料二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
(1)美国人口增长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么理解“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知识对其进行阐释。

(3)简述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东北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1)以机械增长为主美国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国人口迁入
(2)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人口增加将消耗浪费大量资源、能源,并给全球环境形成巨大压力。

(3)东北部(东北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较多;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东北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原因:煤、铁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工业、金融、贸易发达)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解析(1)从美国人口构成的对比看出以移民迁入为主。

(2)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分析美国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3)根据图中信息归纳美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从资源、经济发展、交通等方面分析东北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历经13年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南疆人口分布图。

(1)据图分析南疆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说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该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迁入,分析原因。

(4)有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这样认为合理吗?试说明理由。

答案(1)主要沿河流和山麓绿洲分布.
原因: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物产丰富。

(2)生态环境改善会提高环境承载力。

(3)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迁入。

(4)不合理.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如果大量人口迁入,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土地荒漠化。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人口主要沿河流分布,而这些地带又主要是绿洲地带,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要求。

第(2)题,水是制约该地区的主要因素,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与该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生态改善能提高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将降低环境承载力。

第(3)题,20世纪80年代,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

第(4)题,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规模要考虑该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