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报告编制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NY/T 2772—2015)
1概论
1.1 项目概况
1.1.1 名称
项目的全称。
1.1.2 主管部门
项目主管部门的全称。
1.1.3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的全称、所在地址及法定代表人。
1.1.4建设地点
项目的详细建设地点。
1.1.5 建设功能和目标
说明项目的功能定位和要实现的目标。
1.1.6 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1.7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1.1.8 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需要的时间周期。
1.1.9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的全称和资质证书编号。
多个单位协作承担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应注明总负责单位及各合作单位的全称及具体分工。
1.2 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 编制依据
列举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的一些主要政策文件和技术经济资料,可根据需要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一般有:
a) 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核意见、批准文件;
b) 农业产业政策、行业及区域规划;
c) 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消防、供电、供水等有关部门对项目的预审意见;
d) 国家及行业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e) 有关专题报告及评审意见;
f)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或委托合同;
g) 项目建设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用地图纸资料、市场供需资料、项目地点的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环境现状条件、场址选择初步勘察报告、建设单位现有设施条件、技术引进项目的考察及有关价格信息资料等;
h) 其他有关依据资料。
1.2.2 编制原则
简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遵循的基本原则。
1.3 主要研究结论
1.3.1 结论概述
简述研究结论。
1.3.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盈利性项目应按表1、非盈利性项目按表2分别汇总列出但不限于表中的技术经济指标。
表1 盈利性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3 问题与建议
简述项目建设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2 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2.1.1 政策背景
2.1.1.1 政策和文件
说明支撑项目的有关国民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宏观政策和文件情况。
2.1.1.2 规划情况
说明与项目区有关的农业及相关行业或区域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等的基本情况和要求。
2.1.2 区域背景
2.1.2.1 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2.1.2.1.1 说明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经济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2.1.2 项目是否符合地区或区域经济与农业发展的需要。
2.1.2.1.3 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是否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2.1.2.2 其他
根据需要,简要说明社会、文化、历史、人文、宗教信仰等方面相关情况。
2.1.3项目由来
简述项目提出的过程。
2.1.4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1.4.1 业务职责
单位的性质、基本职责、业务范围和内容,应附建设单位法人资格证书影印件。
2.1.4.2 人员构成
单位人员组成情况,包括职工总人数、技术人员数、管理人员数、技术人员中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数及承担本项目主要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
2.1.4.3 能力水平
说明与项目有关的主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专利技术及其获奖情况,包括优势学科领域、承担课题的能力、技术推广转化能力等。
通常应附成果鉴定、专利、获奖证书影印件等。
说明与项目有关的主要产品规格、水平、产能、销量等情况。
2.1.4.4 基础条件
2.1.4.4.1 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情况,包括土地、房产、主要农业科研仪器与农业机械设备、配套设施条件等。
2.1.4.4.2技术储备、项目储备、成果储备情况等。
2.1.4.4.3 近5年已建同类项目的完成和运行情况,说明可在项目中发挥作用的设施、设备情况。
2.1.4.5 资产与财务
包括单位经费或收入来源、年总收入与总支出及盈余或利润、税金、固定资产总值、净资产总值等。
盈利性项目应附近期资产负债表、完税证明和损益表。
2.1.4.6 协作或技术依托单位
应明确协作或技术支持的内容、责权利关系,通常应附双方合作的意向协议。
2.1.5 影响因素
从政策、法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单位能力等方面归纳影响项目建设的主要因素。
2.1.5.1 有利条件
归纳对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形成支撑的主要条件。
2.1.5.2 不利因素
说明制约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主要问题。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 政策必要性
2.2.1.1 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针、农业产业政策、行业及区域规划、技术政策等方面简述项目建设的依据和理由。
2.2.1.2 从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政策、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技术发展方向等方面简述项目建设的依据和理由。
2.2.2社会经济发展必要性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现状和发展需要,从项目新增产出品(公共服务)、投资效益角度简要说明项目建设的依据和理由。
2.2.3 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从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项目新增生态效益等方面简述项目建设的依据和理由。
2.2.4 建设单位的发展需要
根据建设单位的现状和发展要求,从项目新增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简述项目建设的依据和理由。
3 供应与需求
3.1 产品(服务)供需预测
3.1.1 供应现状与预测
分析说明项目产品(服务)国际、国内或区域内的生产(采购)、销售现状及发展趋势和增长潜力。
规模较小、内容单一的农业建设项目一般只需做国内或区域内情况分析说明。
3.1.1.1 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项目应分别说明近年来农作物生产、畜禽存栏与出栏、水产养殖与捕捞、农产品加工等的总生产能力、产量、销售量及分布情况,分析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增长潜力。
3.1.1.2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说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市场体系、植物保护、动物防疫、渔港、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及农业科研等能力现状,分析预测发展趋势和需求潜力。
3.1.2 需求现状与预测
说明产品(服务)的购买与使用情况,分析预测项目区域内产品(服务)的购买与使用能力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需求。
3.2 目标市场分析
3.2.1 目标市场定位
根据供需预测分析,结合市场分布与区域特点、消费习惯、质量和价格的适应性等主要因素,分析选择和确定产品(服务)的销售区域和范围。
3.2.2 价格现状与预测
种植业生产、养殖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项目应做价格的分析预测。
3.2.2.1 说明国内或区域市场项目产品(服务)的价格观状,分析影响价格形成和导致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预测产品(服务)目标市场的价格走向和趋势。
3.2.2.2 出口产品应分析和预测目标市场的国际市场价格。
3.2.3 市场份额
分析预测产品(服务)在目标市场的销售量及所占份额。
3.3 市场竞争力与营销
盈利性项目需做市场竞争力与营销策略分析。
3.3.1 经营现状
说明项目建设与管理主体所具备的原有市场及销售量、销售方式、经营特点等情况。
3.3.2 主要竞争对象
简述在目标市场范围内,主要竞争对象的基本情况。
3.3.3 竞争态势分析
将项目自身条件与主要竞争对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说明项目的优势和劣势。
对比分析的主要方面一般有原材料条件、工艺技术水平、规模效益、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渠道、商誉及品牌、人力资源等。
3.3.4 营销策略
根据竞争态势分析,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市场营销应采取的策略。
4 生产规模和产出方案
4.1 生产规模
分析说明项目在设定的正常运营年份预期的主要生产(服务)能力或使用效益。
4.1.1 生产规模的确定
4.1.1.1 分析说明影响生产规模的相关因素:
a) 市场容量。
根据市场需求预测的市场容量、目标市场和可能占有的市场份额说明项目市场容量。
b) 约束条件。
说明自然环境条件、资源条件、资金条件和主要外部协作条件等对生产规模的影响。
c) 政府投资主导的项目还应重点考虑政府允诺的出资额和许可的规模要求对生产规模的影响。
4.1.1.2 综合上述因素,研究确定项目投入产出比处于较优状态、资源和资金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并可获得较佳效益的合理生产规模。
4.1.2规模指标
生产规模根据项目类型用量化指标说明。
4.1.2.1 种植业生产、养殖业生产项目以年产量、种植面积、养殖量、养殖面积、出栏量等表述。
4.1.2.2 农产品加工项目以年生产量、年加工量、储存量表述。
4.1.2.3 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作业面积、灌溉面积、容纳能力、覆盖范围、年处理量、建筑面积、设备数量、服务能力等表述。
4.1.2.4 分期建设的项目,应列出各期的生产规模。
4.1.3 生产规模的方案比选
需要进行生产规模方案比选的项目,应说明各方案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综合评判后提出推荐方案。
4.2产出方案
4.2.1 正常生产经营周期内项目产出的产品(服务)种类、数量及质量要求构成产出方案。
生产经营周期一般按年度计算。
4.2.2应根据市场需求、产业政策、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条件、目标市场、销售策略、产品或服务定位等因素,研究确走产出方案。
4.2.2.1 种植业生产、养殖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项目一般应说明生产经营的主、副产品品种和质量标准,并按品种说明生产量、加工量、经营量和运输量等。
4.2.2.2 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说明新增的服务种类和能力水平,按服务种类说明处理量、容纳能力、覆盖范围、交易量、试验(实验、检验、检测)数量、研究成果数量等。
4.2.2.3 有出口外销的产品,说明产品内外销数量分配及外销产品的质量标准等。
4.2.3 产出方案比选
需要对产品方案比选的项目,应说明各方案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比较其优缺点,并提出推荐方案。
5项目选址
5.1 选址要求
从用地、交通、安全、场区布置、保护环境和生态等方面概述项目建设对选址的原则性要求。
选址地点与位置应符合城镇发展规划,满足工程建设和生产工艺要求,并与周边环境相适应。
5.2选址现状
说明项目选址的现状情况,分地点建设的应分别说明。
5.2.1 地点与位置
说明项目选址地点的具体位置,并提供地理位置图。
5.2.1.1 建设地点在城镇的,应说明所在地街道门牌号。
5.2.1.2 建设地点在乡村的,应说明所在乡镇或村队及具体地块位置。
规模化的种植业生产项目,应说明所在农田的具体位置。
5.2.2 土地性质及规划
5.2.2.1 说明建设范围、占地面积及周边情况。
5.2.2.2说明场址所在地土地权属和用地解决方案,按照自有土地、已征(租)地、拟征(租)地等情况分别详细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作为附件。
5.2.2.3 分别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对该地块的具体要求,并提供当地土地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作为附件。
5.3 土地利用
5.3.1 说明选址地块现使用状况,包括地表(下)建(构)筑物、农业田间工程及设施、农作物种植及其他开发利用等情况。
5.3.2改扩建项目选址应详细说明场地现有建(构)筑物、各项设施等的基本情况。
5.3.3新增用地的项目应详细说明项目用地情况,并提出节约用地措施。
对占用耕地的设施农业用地建设项目,应说明耕地占用与补充落实的情况。
5.4 场址方案比选
对有两个以上场址方案比选的项目,应通过对各方案的工程建设条件和经济性条件进行比选确定优选方案。
一般采用综合分析法对选址现状、建设条件、建设投资、运营费用等比较分析,说明各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推荐方案。
5.5建设条件
说明项目建设所在地的自然、社会、环境、资源、公共服务及场地等条件情况,分地点建设的,应分别说明。
5.5.1 地形、地貌
基础设施建设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项目,根据需要概述项目区内地形地貌,如山地、丘陵、最高标高、最低标高、坡度等。
5.5.2 自然灾害
概述地震、洪涝、干旱、台风等相关自然灾害的频率、级别、强度、历史发生、分布特点及规律等,说明地方相应灾害设防要求。
5.5.3 农业病虫害与疫病
种植业、养殖业类项目需分别说明病虫害、动物疫病等情况。
5.5.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象
根据项目类型和特点,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进行分析说明。
5.5.4.1 工程地质主要包括场址的地质构造、岩性、地基承载力、冻土层深、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等。
种植业生产项目还需说明土壤类型、性状、土壤肥力及理化性质。
5.5.4.2水文地质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构造、地表及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土壤含水性、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