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论述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论述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1(题后含答案
及解析)
题型有:1.
1.分析网络时代的人际传播(复旦大学,2009年)
正确答案:(1)人际传播的基本功能就是协调人际关系,交流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一社会态度并支配他人行动等。
通常情况下,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人际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过程,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意见、感情的交流与沟通行为,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维持和发展的润滑剂。
人际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信息传播,也可以是借助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
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际传播现在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进行沟通,由此,也出现了许多新的交流方式。
在网络时代,人际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
(2)网络中进行人际传播的方式①E-mail,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并且可以进行多媒体交流。
②网上聊天,可以分为多人在线实时交谈(IRC),以及即时通讯(IM),这种人际传播方式可以进行深入交流,并且由于多媒体方式的出现,可以运用表情符号以及视频沟通。
③博客,SNS网站,微博等新媒介的出现,又出现新的“关注”与“被关注”,私信,分享等人际传播的新趋势。
个体可以发表贴子、文章等,而关注的人将看到好友的动静,进行评论、分享,及时反馈。
这些人际传播的新方式再一次强调了人际传播的特点。
(3)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①网络人际传播是一种以文字交流为主的传播;
②可以使用表情符号、网络语言、“昵称”等加强传播效果,削弱传播的直接性;
③网络人际传播具有广泛性,个体可以与诌多好友同时进行人际交流,并不限于时间和空间;④网络人际传播常常具有偶然性;⑤网络人际传播具有匿名性;⑥个体在网络人际传播中具有多重性。
2.试论社会化媒体对企业公关工作的影响。
正确答案:在社会化媒体阵地中,不同的人群按照各自的兴趣组成各种圈群,并在圈群中积极地进行沟通交流和社交活动。
这种人际关系的延伸给企业的传统营销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挑战。
(1)机遇。
在社会化媒体阵地,每一个人都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加入到不同的圈群中,在圈群中新老朋友们都在热烈谈论着感兴趣的共同话题。
相比过去企业通过在大众媒体投放广告、软文这种单一的模式,社会化媒体的不同圈群使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找到对自己产品感兴趣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并能够和他们面对面地沟通,使传播更加迅捷和有效。
(2)挑战。
社会化媒体使传播从课堂式的单向传授,变成了每一个人都畅所欲言的鸡尾酒会。
在企业精准地找到了自己需要去影响和维护的消费者、潜在消费者之后,如何面对他们便成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
过去,企业主要在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中,通过广告等方式单向地宣传自己的产品;而社会化媒体不是一张
放大了的电子版报纸,它更像一个社交舞会,这时如果有一个人粗暴地打断大家并生硬地推广自己的广告信息,一定会遭到大家的唾弃和鄙视。
而很多企业目前在社区论坛中发广告“水帖”的行为,就像那个粗暴打断大家、推广自己广告信息的不速之客,也必然遭到大家的唾弃,其企业声誉在消费者中必然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的公关工作已经远远不再是单纯的媒体公关时代,企业公关人员面临着以下三个巨大的挑战。
挑战一:人人都有自媒体,负面信息来源更加复杂。
过去企业的负面新闻、危机事件通常来自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报道,社会化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自媒体的时代,负面信息不仅来自传统媒体,还可能来自客户、非政府组织,甚至来自企业内部员工。
而且这些负面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扩散与传播,甚至被传统媒体进一步报道,形成巨大的危机。
挑战二:传统的负面舆情应对方式已经过时。
社会化媒体时代中,有将近70%的负面内容并非来自传统媒体,而是首先爆发于例如社区论坛、博客、微博等阵地,而这些内容在网民间的传递又像病毒一样迅速,并且是裂变式的传播,随后这些负面的内容又被传统媒体大量地跟进报道。
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化媒体阵地与极度快速和裂变式的传播模式,企业公关从业人员在进行企业防御负面与处理危机的工作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企业面临负面舆情时,从前的处理模式中,公关从业人员会第一时间联络媒体负责人,如报纸类媒体的总编、编辑等,通过公关的手段与良好的关系,促使媒体不报道或“避重就轻地处理”,或者直接协调删除负面内容,试图掩盖不良信息。
而在每一个人都可以向世界呐喊的社会化媒体时代,尤其是在微博出现后,负面信息一旦产生并被网民关注到,便会迅速形成病毒式、裂变式的传播。
企业的公关从业人员已无法抢在第一时间删除负面内容,并且在网民的迅速传递过程中,负面信息有可能在瞬间覆盖社会化媒体的各个阵地,形成不计其数的浏览与转载,使单纯的期待删除负面信息来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变得越来越困难。
挑战三:企业公关工作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传统的公关规则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却失去了效力,而社会化媒体已经模糊了市场与公关的界限。
例如,企业官方微博既是产品营销的渠道,也是防止负面信息、辟谣的利器,同时还是提供售后服务及与消费者互动的工具。
所以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未来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将不再是两个各自独立,或者老死不相往来,或者争风吃醋的部门。
社会化媒体的作用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营销和公关,而是整个企业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传播与沟通,社会化媒体的应用价值恰恰在于如何把“个人智慧”转化为“社区的智慧”。
所以,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需要的已不再是只针对媒体的公关,而是与所有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全方位公关。
社会化媒体已成为一个社会动员的工具。
3.请用伯格纳教养理论分析电视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培养”理论,也称为“培养分析”、“教化分析”、“涵化分析”。
这种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
当时,美国社会的暴力和犯罪问题十分严重,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格伯纳主持的“培养分析”就是在该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下开始的。
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格伯纳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正在出现很大的偏离。
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
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在这个意义上,格伯纳等人将这一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是,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于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
电视节目中充斥着暴力,向受众提示的是社会充满暴力的“象征性现实”,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
电视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使得受众获得“社会是暴力的”这种象征性事实,对现实中人们产生暴力行为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的不安感,电视媒介接触量越大的人,这种社会不安全感越强。
4.记者述评的写作要求。
(复旦大学,2009年)
正确答案:(1)记者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述评新闻,简称述评,顾名思义,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
它主要由报刊记者采写,一般都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2)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①写好由头,巧用背景述评在一般情况下,应以“述”为由,以“述”为主,以评“点睛”。
因此,开头总是交代依托,即一个地区、一个方面的某种形势,再以类似的典型事例作“衬”,引申发挥,阐明主题;或从某件具体的事情谈起,然后引出启示,逐步阐明观点,当然,也有从直接提出某个问题入笔的。
②夹叙夹议,虚实结合常用的表现手法有:a.就事论理,就实论虚;b.总括论点,以虚带实;c.逻辑论证,丝丝入扣。
涉及知识点: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