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天水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殷红(yīn)愧怍(zuò)颠沛重銮叠嶂
B . 藩篱(fān)狼藉(jí)褶皱销声匿迹
C . 寒噤(jìn)匀称(chènɡ)制栽穷愁潦倒
D . 脊椎(jǐ)阻遏(è)粼
峋鸣钟击馨
2. (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慈祥一片树阴一代天骄润如油膏
B . 烦躁招领启事无与伦比置之不理
C . 慰藉恪尽职守与日俱增斩钉截铁
D . 耸立开卷有益再接再励孜孜不倦
3. (2分) (2019九上·天河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虽然他那故弄玄虚的手法使人们对他的信任感与日俱增,但是小李对他仍然抱有戒心。
B . 《魅力中国城》节目嘉宾强聒不舍,对参选城市进行精彩点评,获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C . “送温暖”的钱物必须真正送到贫困者手中,李代桃僵的冒领行为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D . 在校园的教师宿舍楼上,人们发现有一群马蜂鸠占鹊巢,将蜂窝做在了教职工家门口。
4. (2分)下面一段话,恰当的语序是()
①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②空气里满是清香③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④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⑤且又是在夏季清森森一片时⑥万顷芦苇。
A . ③②⑥⑤①④
B . ③⑥⑤②①④
C . ②③⑤⑥①④
D . ②③⑤①⑥④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5. (6分) (2020八上·邓州期末) 名著阅读
寒假快到了,我们学校七年级同学准备开展一次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你推荐了法国作家________写的《昆虫记》,朗读了其中一段“这漂亮的昆虫简直棒极了,全身淡绿色,身体两侧有两条蛋,白色的丝带,它体型优美,身体轻健,一对罗纱大翅膀,是蝗虫科昆虫中最优雅美丽的。
我因捉到这样一些俘虏而洋洋自得。
”对________动物的形象描写,并为这本书写了几句精彩的推荐语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7分)
6. (1分) (2015七上·徐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
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
命运总是与你一起共同存在,时时刻刻。
不要① (敬畏敬仰)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
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
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
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
你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
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②(赚取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这就是生命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
(1)文中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
(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修改后:________
(3)结合语境,补写出文中空缺的一句话。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
7. (6分)九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普法活动我宣传】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助人为乐我践行】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
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怎样服药,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证】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毫克/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毫克,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
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7分)
8. (7分) (2016九上·无锡期中)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关关雎鸠,________。
窈窕淑女,________。
(《诗经关雎》)
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 , 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__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________》)
④笛中闻折柳,________。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⑤________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⑥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
(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9. (13分)文言文阅读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互相轩邈邈:________
②蝉则千转不穷转:________
③窥谷忘反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4分)
10. (22分)(2019·江西)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谈语言
王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
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
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
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
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
”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
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
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
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
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
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
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
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
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
“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
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
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
这也是不对的。
“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
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
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
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
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
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1)通览全文,作者谈论了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
(2)文章在论述两个观点时都运用了事实论据,试各选一处分析其作用。
(3)对于语言规范化问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1. (22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妈妈的树
①春雨如丝,万物复苏,又是一个栽树的好时节。
②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老家的那些树。
老家的院子很大,正好适合栽树。
每到春天,妈妈在劳作之余都会偷闲栽树,栽过榆钱树、桑树、桐树,还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我不知道妈妈到底栽过多少棵树,只知道妈妈对每一棵树都精心栽培,像呵护孩子似的呵护每一棵树。
我们把这些树叫作妈妈的树。
③离开老家多年,许多树都在记忆中渐渐淡去,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
④在我的记忆里,白杨树的叶子是我童年最好的玩具。
过家家的时候,我们把叶子做成佳肴,用草茎把叶子串成项链。
夏日寂寞的午后,白杨树银白色的树皮微微泛出淡青色的光圈。
一阵风过,树叶唱起了轻柔的摇篮曲,让我安然入眠。
秋天寂静的清晨,白杨树叶随风起舞,飘飘悠悠落了一地,脚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我一圈一圈绕着树走,乐此不疲。
⑤弟弟最喜欢香椿树。
香椿树长得很高,每年春天发芽的时候,采摘它就很费事,要爬得很高才够得着。
而香椿树的树干又很光滑,爬树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
弟弟喜欢爬树,每到做饭的时候,不等妈妈采摘,他就小猴子似的哧溜哧溜上去了。
这时,妈妈总要急急地从灶台边跑过来,站在树下大声叮嘱:“小心啊!可要踏实啦!”夜晚的饭桌上,在妈妈“不能上树啦”的絮絮叨叨中,我们快乐地吃着香椿炒鸡蛋,那滋味,太美啦!
⑥柿子树是我和弟弟都喜欢的一棵树。
秋天来临的时候,满树挂着金黄色的柿子,黄灿灿的柿子在绿叶的掩映下是那样的美,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
那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
可是,有一年秋末,后邻的孩子为了摘我家的柿子,从院墙上摔了下去,送进了医院。
那天晚上,妈
妈。
第二天早上,柿子树倒在了院墙边,金黄的柿子滚落一地。
⑦如今,妈妈老了,可妈妈依然栽树,家里的院子栽不下就往外栽。
院子前的池塘边,院子后的斜坡上,村子边的小山上,都有妈妈的树的身影。
妈妈在小山上栽的柿子树已经成林,每年秋天,那里就成了全村孩子的乐园。
⑧每次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总是爱和我们说她的树。
我一边接着电话,一边望着窗外都市狭小的天空,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苍翠。
在许多年前的春雨里,妈妈已经把她的树栽进了我们的心里。
无论我们走了多久,走得多远,那些树,它们总在那里。
(1)第③段中“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一句中的“故事”有哪些?根据文意,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2)品味第⑥段“那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一句,说说“美”的含义。
(3)为第⑥段横线处添加一段符合语境的细节描写。
(50字左右)
(4)文章第⑧段写到了“春雨”,其作用是什么?
(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妈妈”的形象。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2. (1分) (2019九上·武义期末) “醒”,一个富有诗意、富有温度、富有哲理的文字: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是万物在苏醒;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是爱在唤醒;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心灵在觉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哲人在提醒……只有醒来,才能和过往的沉醉告别;只有醒来,才能走出黑暗迎接光明;只有醒来,才能用一种全新的姿态拥抱生活。
请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7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考点:
解析:
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7分)
答案:8-1、
考点:
解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考点:
解析: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4分)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考点:
解析:
答案:11-1、答案:11-2、答案:11-3、
答案:11-4、答案:11-5、考点:
解析: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答案:12-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