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生物真题分类汇编——综合试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生物真题分类汇编——综合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④上形成物像
B.图乙中,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内
C.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a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2.从同一植株中挑选长势相同重量相等的2片叶片,编号为①②。
将①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将②放入人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
在相同的适宜温度下,向水中通入空气,6小时后取出①和②叶片,烘干称重分别得到a和b。
叶片在6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
A.a B.a-b C.a+b D.a-2b
3.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身体呈流线形是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B.皮肤覆盖角质的鳞片是蛇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C.具有两对翅、三对足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D.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征
4.在某一时刻测定某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血液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A.肺B.脑C.肾D.小肠
5.如图是组织处的气体交换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静脉中的血液通过上下腔静脉流入左心房
B.经过此处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扩散方向
D.血液由心室泵入动脉,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6.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A.制作泡菜——乳酸菌发酵
B.利用大肠杆菌生产糖尿病药物——转基因技术
C.小羊“多莉”的诞生——杂交育种
D.宇航员“抗荷服”的研制——仿生技术
7.生产生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A.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
B.给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避免其果穗出现缺粒现象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騰作用
8.玉米是通辽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品种繁多,有郑单958、京科968、登海605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数量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9.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 胸廓容积扩大
B.b→c时: 吸气,膈肌收缩
C.c→d时: 呼气,膈顶下降
D.c→d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10.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B.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C.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D.如果父亲和母亲都患有某种遗传病,那么他们的子女—定患有该遗传病
11.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被肾小管全部重新吸收回血液的成分是()
A.葡萄糖B.水
C.无机盐D.尿素
1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3.按问题的具体性、明确性和可探究性的评价准则来分析,对下列问题你不认可的是( )
A.鸟卵孵化时间的长短与其大小是否有关
B.为什么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几次蜕皮
C.蝌蚪发育成幼蛙(长出四肢)所需的时间与水温有关吗
D.月季扦插成活率与插条的哪些因素有关
14.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A.补充大棚CO2B.补充大棚O2
C.降低大棚温度D.降低大棚湿度
15.正在进行的世界杯,运动员射门总能引起观众们兴奋和欢呼。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完成射门动作需要关节囊收缩牵动附着的骨,绕着关节完成该动作
B.射门时仅有运动系统参与,观众们兴奋和欢呼则由神经系统完成
C.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D.强大的运动能力,是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一种适应
16.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
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如下处理,将E 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
假设A、B、C、
E各区域形状大小一致,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若设置A区和B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17.已经记录的动物有150多万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结构。
下列动物与其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家鸽一呼吸器官是鳃B.蝗虫一足和触角都分节
C.水螅一消化腔有口有肛门D.蚯蚓一运动器官是足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的妈妈做了双眼皮手术,她不能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她的子女[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3/26/2168996495728640/2169488000483328/STEM/5e582f0 ed2564492a7b4b21d63e65ab6.png]
B.女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
C.某夫妇生的第一胎是女孩,假如他们再生一胎,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3/26/2168996495728640/2169488000483328/STEM/5e582f0 ed2564492a7b4b21d63e65ab6.png]
D.一只黑色雄鼠(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和一只灰色雌鼠(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黑色相对于灰色为显性)交配,它们的子一代将既有黑色的,也有灰色的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优生优育措施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B.提倡遗传咨询
C.提倡产前诊断D.禁止孕妇运动
20.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各处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一端连接小动脉,一端连接小静脉
B.左心房收缩将血液压送至送至左心室,此时,主动脉基部的瓣膜打开着
C.冠脉循环开始于主动脉基部,终止于右心房,为心肌供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D.清晨,血液流经小肠壁后,O2减少,CO2增加,养料增多
21.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II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图甲中IV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
C.图乙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B是蛹
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蝌蚪
22.如图所示是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是二氧化碳,C是氧气,则该图表示光合作用
B.若A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则该图表示呼吸作用
C.图中A和C为气体,它们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
D.图中物质B是由导管运输的,其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
23.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
B.图二在实验前需要暗处理,其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C.图三实验装置中,种子1和种子3形成对比,实验变量是空气
D.如果对图四中A、B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后滴碘液,结果都变蓝,则有可能是暗处理时间不够
24.如图是盛夏的晴天某植物一昼夜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AB段植物处于无光环境中
②单位时间内C点氧气释放量最多
③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④EF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
⑤FG段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⑤D.②③⑤
25.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图中生物再加上分解者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C.若某一残留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乙体内该物质的含量最高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26.如图所示曲线不能正确表示的选项是()
A.该曲线可表示某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狼后,一段时间内鹿的数量变化B.该曲线可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能力的变化
C.若该曲线可表示某温室一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则b点表示傍晚时分
D.若该曲线可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肺泡容积的变化,则在ab段时,人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且膈顶部下降
27.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A.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28.人体能够通过各种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人体能看清书本上的字,也能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
B.内耳中有听觉感受器和头部位置变动感受器,所以内耳具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C.听觉形成的流程图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位听神经→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D.鼻黏膜是嗅觉感受器,能接受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列对眼球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A.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光线→④→②→③→⑦→⑧→大脑。
B.外国人的眼睛有蓝色、褐色,是因为①上有不同的色素。
C.结构⑥的作用是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D.上课时一会看书本,一会看黑板,都能看清楚,是由于③的曲度可以调节。
30.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黄色;Dd、dd B.红色;Dd
C.红色;Dd、dd D.红色和黄色;Dd、dd
31.如图曲线表示血液由S流向P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以及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
则S、P分别表示的是()
A.肾动脉、肾静脉
B.肺动脉、肺静脉
C.左心室、右心室
D.肺静脉、毛细血管
32.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鲜牛奶在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一定能变成酸奶
B.克隆技术的原理是遗传基因在不同生物间相互交流
C.袋装蔬菜保鲜时减少氧气浓度的首要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无土栽培可实现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
33.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将如图中视野甲转换为视野乙,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首先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C.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D.移动玻片标本
34.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
研究发现,成熟的疟原虫在消化和利用血红蛋白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对疟原虫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血红素),但这种有毒物质很快就会转化为无毒物质。
某抗疟药物能够有效干扰这一转化过程,使有毒物质积累而杀死疟原虫。
根据资料分析,该抗疟药物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是()
A.疟原虫转移到人的肝脏部位后进入休眠状态
B.休眠态的疟原虫在肝脏细胞内发育成幼虫
C.疟原虫幼虫转移至血液中并在此发育成熟
D.成熟的疟原虫利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繁殖
35.如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容积变小
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D.图乙中,血液从[1]端流到[2]端后,其成分变化是a含量减少、b含量增加
36.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是在②处形成的
B.①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喝进去的部分水随③排出可不经过肾静脉
D.当原尿流经⑤时水和无机盐被重新吸收
37.图所示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某器官时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则该器官是()
A.骨骼肌B.肺C.小肠D.肾
38.关于下列各图的说法,正确
..的是()
A.幼根的生长离不开图1中的①和③
B.图2中②的作用是撕咬食物
C.图3表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的吸气状态,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D.图4所表示的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于①绿色植物
39.小麦有高杆和矮杆之分,将高杆小麦和高杆小麦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杆小麦和矮秆小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麦的高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
B.由实验结果可知矮秆为隐性性状
C.若用H/h表示基因,则子一代高杆小麦的基因组成为HH或Hh
D.子一代中矮秆小麦所占的比例为1/2
40.“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
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A.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综合题
41.如图所示为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流经身体各处,完成物质运输和气体交换,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人体内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________(填代号)。
(2)人体所需氧气由肺进入血液,血液经过肺后由_______血变为______血。
(3)氧气由血液运送到每个细胞参与有机物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这些废物的排出与图中_______(填代号)器官有关。
(4)器官⑤分泌的胆汁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因此器官⑤属于_______(填“内分泌腺”或“外分泌腺”)。
42.果蝇是经典遗传学的“主角”,被誉为“培养”诺贝尔奖得主的小昆虫。
图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请根据实验及有关遗传学知识填空。
(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______。
根据图12的杂交实验,可知_____为隐性性状。
(2)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子代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_____。
(3)根据图的杂交实验可知,子代个体中出现长翅果蝇的几率是_____%。
43.“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生态模
式。
该模式的主要做法是积极种植能固氮的豆科植物,收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经过一定方式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请结合下图回答:
(1)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与豆科植物相比,根瘤菌细胞在结构上的明显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肥料需经_______的分解作用完成,这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_______得以周而复始地循环。
(3)图中的牲畜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多食用_______(肉类/粮食)制品能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4)传统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就上图而言,对_______的危害最大。
近年来,人们更多地采用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5)上述做法为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供了借鉴。
请列举两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生姜是我市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根状茎除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等,能集药用、营养、调味功能于一身。
请回答:
(1)生姜根状茎膨大时需要进行浇水灌溉,这时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__;浇水后叶片上的气孔张开,此时保卫细胞处于________状态。
(2)生姜种植时使用的各种肥料,能为其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根尖成熟区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姜用根状茎繁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无菌等适宜条件下,技术人员利用________技术能把茎尖细胞培养成脱毒生姜幼苗。
(4)生姜是多种中药制剂的原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使用价值;很多以生姜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上标有“OTC”字样,这表明此类药物为________药。
(5)夏季温度过高,生姜会出现减产现象。
为研究高温影响生姜产量的原因,技术人员对生姜叶片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如下曲线:
分析上图数据可以看出,高温造成生姜减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1)牛毛的_____(填“黑色”或“棕色”)是显性性状。
(2)某良种场现有两栏牛,甲栏全为黑色,乙栏既有黑色,又有棕色。
甲、乙两栏牛是亲子代关系。
若乙栏牛为甲栏牛的后代,则甲栏牛中某些个体的基因组成肯定是_____,乙栏牛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牛的毛色由一对基因B、b控制)
(3)牛的性别决定与人相同。
某农科院利用棕色公牛体细胞的细胞核和黑色母牛的去核卵细胞,组成重组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后,植入另一头黑色母牛的子官孕育,则所生小牛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体色为_____。
(4)已知牛角的基因组成与性状表现的关系是:基因组成为EE的公牛和母牛都有角;基因组成为Ee的公牛有角而母牛无角;基因组成为ee的公牛和母牛都无角。
现用头有角母牛和一头公牛交配,生了一头无角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为_____,公牛的基因组成为
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⑤是视神经,a是鼓膜,b 是听小骨,c是半规管,d是耳蜗。
【详解】
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④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A不符合题意;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图乙中,能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耳蜗内,B不符合题意;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符合题意;飞
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a鼓膜两侧气压保持平衛,防止胀痛,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眼球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
①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六小时后烘干称重得a,因为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②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六小时后烘干得b,只进行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设原叶片烘干称重得x,6小时内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为m,6小时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量为n,则a=x+m-n,b=x-n,可求得m=a-b。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详解】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减少了游泳时的阻力,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A正确;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是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B正确;身体有许多体节是节肢动物共同的特征。
如昆虫具有二对翅、三对足;如蜘蛛、虾等不具有二对翅、三对足,C错误;蚯蚓和沙蚕具有许多体节,属于环节动物,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种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血液流经该器官后,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葡萄糖增加,即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解答即可。
【详解】
血液进入肺的应是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离开时是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故A不符合题意;大脑的活动需要能量,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
放能量,所以说葡萄糖的含量离开时应减少而不是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该器官后,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故C不符合题意;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饭后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而由小肠流出的血液养料丰富,氧气少的静脉血,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此题是一道综合题,在读懂图的基础上,根据营养物质和气体变化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这两个过程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
【详解】
静脉中的血液通过上、下腔静脉流入心脏的右心房,故A错误;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
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故B正确;当含氧气高的动脉血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所以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故C错误;血液由心室泵入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原理等。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乳酸菌属于细菌,广泛用于制作酸奶和泡菜。
乳酸菌在温度适宜、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乳酸能使液体牛奶转变为固态,即为酸奶;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科学家将一个人的胰岛
素基因插人到细菌质粒中,一旦这个质粒进人某个细菌体内,细菌细胞及其后代都会含有人胰岛素基因。
细菌就可以大量生产人胰岛素;克隆(英语:Clone)在广义上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克隆羊“多莉”培育过程:1.从母羊A卵巢中取出一个卵细胞,去除卵的细胞核。
2.从另一只成年母羊B的乳腺中取一个细胞,分离出该细胞的细胞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