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三十六中2025届生物高二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安阳市三十六中2025届生物高二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为细胞中某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也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C.在化学成分上,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具有相似性
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2.现有三个水稻品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和aaBBDD。

如果从插秧(移栽幼苗)到获得种子(或花粉)为一次栽培,运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最少需要几次栽培() A.1 B.2 C.3 D.4
3.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
B.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
C.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
D.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
4.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5.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6.关于生物体中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绵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H2O
B.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均有H2O产生
C.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D.液泡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许多植物含有天然香料,如薄荷叶中含有薄荷油。

现用薄荷叶提取薄荷油。

回答问题:
(1)薄荷油是挥发性物质,提取薄荷油时应选用____(选填“鲜”“干”)薄荷叶作原料,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萃取法提取薄荷油时,采用的溶剂是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油时,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常用于分离油层和水层的器皿是_________。

分离出的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固体硫酸钠的常用方法是
_____。

8.(10分)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

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划分出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

在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竞争生长,薇甘菊的覆盖度在10% ~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类芦,其覆盖度大于80%。

下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

请分析回答:
线虫蜱螨目弹尾目其他昆虫或小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数
薇甘菊入侵区1890 226 123 48 2287 15
群落交错区1198 132 99 114 1543 15
本土植物区1084 120 143 49 1376 14
数量总计4172 478 365 211 5209 19
(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_________。

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_______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__________变化影响较大。

(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薇甘菊属于_______,土壤中的小动物属于________。

(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植物大量死亡会使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的数量增加。

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等的一系列变化称__________。

9.(10分)下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Ⅱ6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Ⅱ6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图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

(3)Ⅱ7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Ⅲ9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_________。

若Ⅲ10与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则其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10.(10分)红梨醋饮属于绿色健康饮品,其制作流程如图:
请回答:
(1)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____与发酵产物反应,检测①过程是否成功。

(2)①过程涉及的微生物与②过程涉及的微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

(3)对②过程所用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时,常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___。

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4次,至少需要灼烧划线工具______次。

这种接种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4)为检测生产用水水源地的大肠杆菌含量,每次将200ml水样过滤后,取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重复三次。

将3个平板培养24h后挑选______色的菌落进行计数。

平板上目的菌菌落数分别为130、121和109,据此可计算出每升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为______个。

若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结果会偏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下图是菠菜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d代表的物质是_____,当突然降低光照强度时,短时间内h物质的含量将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

(2)图中a代表4中光合色素,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该色素在滤纸条上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菠菜叶肉细胞c18O2中的18O元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______。

(用箭头和分子式表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解题分析】
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

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题目详解】
A、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需要囊泡的移动和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错误;
B、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也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正确;
C、在化学成分上,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具有相似性,C正确;
D、分泌蛋白分泌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接受来自内质网膜的小泡,并形成具膜小泡将蛋白质包裹运输到细胞膜,故在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D正确。

故选A。

2、C
【解题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AABBdd×AabbDD→AaBbDd,共需3次栽培。

【题目详解】
最短时间方案应选择AABBdd和AabbDD杂交,得到AaBbDd,经花药离体培养得abd单倍体植株,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获得aabbdd个体,共需3次栽培。

如选用其他亲本则至少需要4次栽培。

故选C。

3、D
【解题分析】
根据曲线图可知,五条曲线中,4条代表不同的糖类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还有一条是酶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分析发现酶在8、9月份增多,而此时淀粉明显减少,说明该酶最可能是淀粉酶,它将淀粉水解为还原糖了。

【题目详解】
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其主要组成元素为C、H、O、N,有的也含有S和P,所以五种有机物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A正确;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都是糖类,果糖和葡萄糖为单糖,蔗糖为二糖,淀粉为多糖,B正确;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图中果糖和葡萄糖为还原糖,其含量最高出现在10月份,所以若用斐林试剂检测,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C正确;观察图中曲线发现,酶含量增加时,淀粉的含量逐渐减少,而果糖和蔗糖含量增加,所以可推测该酶为淀粉酶,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小分子单糖或二糖,使苹果细胞液浓度增大,D错误。

【题目点拨】
解答本题需要熟知糖类的分类和转化,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根据曲线信息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4、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标记重捕法,A错误;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B正确;统计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采集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C错误;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散射的地方,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学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5、C
【解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

【题目详解】
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b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c表示新物种形成,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C正确;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例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故选C。

【题目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并获取有用信息: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

6、B
【解题分析】
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题目详解】
A、鲁宾和卡门用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H2O,A正确;
B、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H2O产生,而进行酒精发酵没有H2O产生,B错误;
C、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C正确;
D、细胞液与细胞外液的浓度差会导致细胞吸水或失水,因此液泡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D 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鲜薄荷油易挥发,干燥过程中会使薄荷油挥发掉酒精或石油醚、乙醚、戊烷等薄荷油易溶于有机溶
剂增加盐的浓度,使分层更明显分液漏斗吸收油层中的水分过滤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原理、实验流程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作答。

(1)由于薄荷油易挥发,鲜薄荷叶中薄荷油含量高,所以提取薄荷油时应选用鲜薄荷叶作原料。

(2)由于薄荷油能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所以用萃取剂提取薄荷油时可采用酒精作为有机溶剂。

(3)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油时,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使溶液分层;常用于分离油层和水层的器皿是分液漏斗;分离出的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吸去油层中的水分;除去固体硫酸钠的常用方法是过滤。

8、薇甘菊入侵区类群数个体数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光照不足分解者群落演替【解题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表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生态系统的成分、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分析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题目详解】
(1)从表格中所给数据可知,薇甘菊入侵区捕获到的动物个体数为2287,居最多;而类群数与群落交错区及本土植物区差距不明显,而对土壤中动物的个体数量变化影响较大。

(2)薇甘菊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产者;土壤中部分小动物为消费者,但蚯蚓和其他小动物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盐成分增加,担任分解者的角色。

(3)题干信息表明,随薇甘菊入侵时间的延长,薇甘菊与本土植物的覆盖度明显相反,显然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薇甘菊依靠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又强,植株覆盖密度大,尤其是生长具有趋光性,因此,薇甘菊很容易向上层生长、扩展,从而覆盖其他植被,使本土植物光照不足,并致其死亡,同时导致分解者数量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土的一些物种可能被薇甘菊所代替,发生群落的演替。

【题目点拨】
本题以“薇甘菊”作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及实验分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分析图文信息的能力。

9、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X A X aⅠ41/4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病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遗传病图谱的知识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

对于此类试题,关键是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可以利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同时结合题干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

(1)Ⅱ-6和Ⅱ-7均不患该病,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若Ⅱ-6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说
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分析上图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理由是由Ⅱ6、Ⅱ7表现正常而Ⅲ9患病,可判断其为隐性遗传;由Ⅱ6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Ⅱ7(母亲)把一个隐性基因传递给Ⅲ9(儿子)而使其患病,可判断其为伴X染色体遗传。

(3)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7正常却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III9,因此II7的基因型为X A X a,由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可知,III9的致病基因来自II7,由于I3是正常的,I4患病,因此II7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4,故II7的致病基因来自I4。

据图分析可知,III10的基因型为1/2X B X B、1/2X B X b,与正常男性(X B Y)结婚,则其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1/2=1/4。

10、重铬酸钾前者有细胞核,后者无细胞核接种环5平板划线法黑600死菌也被计数【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微生物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新陈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及计数常用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题目详解】
(1)①为果酒发酵过程,该过程产生的酒精可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2)①表示果酒发酵,②表示果醋发酵,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有细胞核,后者无细胞核
(3)对②过程所用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时,常用的划线工具是接种环(或接种针).每次划线之前和结束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因此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4次,至少需要灼烧划线工具5次.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这种方法称作平板划线法。

(4)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使菌落呈黑色,因此将3个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后挑选黑色的菌落进行计数.每升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为(32+292+36)÷3×1000÷200=600个.若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死菌也被计数,造成计数结果会偏高,
【题目点拨】
图示①表示果酒发酵,②表示果醋发酵.
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11、ADP h为C3,光照强度降低,ATP、[H]减少,导致C3的还原减慢,消耗减慢而的生成速率暂时不变,所以C3含量增加叶绿素a 蓝绿色C18O2→C3→(CH218O )
【解题分析】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以及物质的转化过程,判断题图进行分析各字母表示的物质和各序号代表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分析题图可知,a是叶绿素,b为氧气,c为ATP,d为ADP,e是NADPH([H]),g是二氧化碳,h为C3,f为C5。

【题目详解】
(1)由分析可知d为ADP,当突然降低光照强度时,光反应产生的ATP、[H]减少,导致C3的还原减慢,消耗减慢而的生成速率暂时不变,所以C3含量增加。

(2)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可以知道,在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因而其含量最多,该色素在滤纸条上的颜色是蓝绿色。

(3)在暗反应阶段,反应物中O元素转移途径为C18O2→C3→(CH218O)+H218O。

【题目点拨】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

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