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理清作者思路的阅读分析方法
2、掌握选取典型事例及通过对比来突出论点的写作方法
3、领略文章的辩证论述技巧。

4、掌握揣摩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重点难点
文章的辩证论述技巧及如何揣摩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性点拨
1、先讲述两个大作家的写作故事,引出其中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句子:
第一组①有犬卧通衢,逸马蹄儿死之。

②逸马杀犬于道。

第二组①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

②他把一个钱向乞丐投下,钱落在地上,叮叮当当地滚到乞丐的脚边。

启发讨论其不同的表达效果,引出并板书课题《简笔与繁笔》。

2、文章的标题是什么类型的短语?它表明文章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联合短语。

简笔与繁笔的贡献。

二、研究性点拨
1、什么是简笔?什么是繁笔?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简笔即写得简洁扼要,繁笔即写得详尽充分。

简笔与繁笔是从内容和语言上讲的。

作者在第一段提出观点:“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

……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2、作者是如何安排外债结构的?理清思路,列出提纲。

明确:文章结构提纲如下:
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观点
辩证关系举例论证,阐释观点分述
简笔与繁笔如何做到繁简适当标准途径
写作动机创作上现存问题问题
提出主张主张
三、鉴赏性点拨
1、“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一句如何以简胜繁?
明确:前句“破落”二字点燃出景阳冈山神庙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

此处极言太阳落山之快,当然这只是人的心理错觉。

武松纵然艺高人胆大,此时此地也不禁生出几分怯意,然而折身而回不仅有失英雄气概,而且时间已不容许。

因此,武松打虎,势成必然。

2、“那雪正下得紧。

”如何以简胜繁?
明确:一个“紧”字逼真地写出了大雪“纷纷扬扬”“漫天”之势。

3、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例子如何以繁胜简?
明确:第一拳以“油酱铺”为喻,令人如甘其味,从味觉上建立起形象。

第二拳以“彩帛铺”为喻,令人如见起色,从视觉上建立起形象。

第三拳以“全堂水陆的道场”为喻,令人如闻其声,从听觉上建立起形象。

这段语言真是色、声、味俱全,视觉、听觉、味觉形象俱全。

4、“于是小旦唱,……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一段简胜繁?
明确:我同小伙伴们结伴而来,焦躁不安地等待名角叫天出场。

然而,小旦、华旦、老生等角色又唱又打,就是不见叫天;从九点到十二点,还是不见叫天——多么叫人失望又无可奈何呀!文章借重啰嗦将那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反馈性点拨
1(结合“研究性点拨”)本文是一篇针对性强、运用辩证观点分析说理的议论文。

请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本文辩证论述了简笔与繁笔的关系。

简笔与繁笔可能各有好与不好两种情况,因而协作有时用简,有时使繁。

繁简是否适当,主要取决于是否“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作者提倡简练为
文。

这样,说理辩证,既全面又有所侧重,令人信服。

2、(结合“鉴赏性点拨”)用事实论据证明观点时,应注意选取典型事例。

请结
合本文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为了证明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作者各举了两个文学名著中的实例。

证明简笔用的好的例子,都是百万言长文中的简笔,都是本可以用繁笔而用了简笔的。

证明繁笔用得好的例子,一个虽取自长文,但却是本来可以从文字上求简而用了繁笔的,一个是来自一向讲究用语精练的鲁迅。

事例都非常典型。

另外,在举例时,作者只是摘取关键词句而不是大段照抄原文。

因而使文章简短。

本文也成为一个成功地运用简笔的例子。

五、迁移训练,发展能力
1、认真阅读本文第一段,理清思路。

明确:本段的基本思路是先提出观点,再加以论述。

图示如下:
①前人主张
提出观点②有所肯定
③加以补充,提出看法
④-⑦讲道理
论证观点⑧⑨摆事实
⑩总结
2、下列句子是用简还是使繁?请具体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黛玉临终前)猛听黛玉直叫道:“宝玉!宝玉!你好……”
明确:用简。

半截话可以引发读者无穷的思索,通过思维而领会黛玉临终前那种欲说还休的情景,体会到她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感情。

②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大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
迅《秋夜》)
明确:使繁。

“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大树”,读者还以为这两株树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然而“一株是枣树”普普通通,没有什么特别。

那么另外一株呢?“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原有的期望都落空了,读者会感
受到作者面对两株孤零零的枣树时孤独寂寞复杂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
1、结合所学,在你所阅读的中外文学作品中找出几个使用简笔或繁笔的例子,
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检查自己以前的习作,看哪些是繁简得当,哪些是繁简失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