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
[摘要]土家族情歌是当今土家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是以老百姓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的内容形式。

土家族的人们在没有其他媒介的情况下,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并通过歌词来体现土家族人们对现实生活悲欢离合的情感表达,因为彼此相爱而激发出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

《黄四姐》这首情歌作为土家族民歌的重要代表,有着许多土家族音乐的特点。

本文以产生于土家族的《黄四姐》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赞美情歌《黄四姐》的内容进一步地分析“黄四姐”的起源和它的相关历史背景,最后再全面地分析它所具有的音乐特点,以此来传达这首歌曲所带有的抒情性以及赞美性。

[关键词]黄四姐创作背景音乐特点
目录
引言 (1)
一、《黄四姐》的历史渊源与创作背景 (2)
(一)土家族民歌介绍 (2)
(二)歌曲《黄四姐》的创作背景 (2)
二、歌曲《黄四姐》的音乐特点分析 (3)
(一)歌曲《黄四姐》音乐结构分析 (3)
(二)歌曲《黄四姐》旋律分析 (4)
(三) 歌曲《黄四姐》的歌词特点 (5)
三、歌曲《黄四姐》演唱的方法 (6)
结语 (8)
致谢语 (9)
参考文献 (10)
引言
《黄四姐》是出自土家族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经典民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物。

歌曲《黄四姐》将土家人民热情、积极、淳朴的感情表现了出来,交流的演唱方式是表现在男女自由对答的表演形式。

它所涵盖的的音乐形式以及内容对土家族人民的世代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勾勒出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爱情带有美好憧憬的朴实性格。

《黄四姐》这首音乐作品节奏欢快、活泼,曲式朗朗上口,多次被文艺者改编,它是一个让我们可以很好地去理解土家族民歌的重要媒介,此外,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也是我们理解整个人类文化现象的一把钥匙。

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深入研究和探析《黄四姐》这首音乐作品,综合了解与它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这对今后学习和解决相关的音乐理论以及音乐美学问题,传承土家族民歌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黄四姐》的创作背景
(一)土家族民歌介绍
土家族民歌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具有他们民族鲜明的风格特征,能够反映土家族的风俗风情风物,通过这些民歌可以看出土家族人民的民族形象、心理以及性格特征。

在歌唱的场所上来说,可以将土家族民歌分为儿歌、宗教歌曲、山歌、劳动歌曲、仪式歌曲、灯歌以及风俗歌。

并且不同的歌曲也会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上,比如婚丧嫁娶、劳动场合或者民族节假日上。

土家族情歌是民间情歌的精华之一,也是土家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淳朴而又令人痴迷留恋的情感。

通常土家族的人们会借用情歌来表达内心的一些情感。

有很大部分土家族青年男女都是用歌曲作为追求爱情的表达方式,相互传递着对彼此的爱慕之情。

还可以用一些自然乐器和土家族的民歌一起演奏,传达出有关土家族儿女的婚姻情感观的一些真实的写照。

(二)歌曲《黄四姐》的创作背景
清代末期,那个时候社会人员关系较为复杂,不断涌现出一群汉帮的客商,这些人主要是靠贩卖各种各样的物品来谋取私利,每一年的春季和秋季,他们都会从武汉、宜昌和沙市等不同的地方贩来一些诸如丝帕子、头绳、针线和洋布等商品,然后他们会一起聚集在恩施州,通过摆摊的方式大声叫卖或者串街走巷来出售他们手上的商品,慢慢发迹。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些民间的文艺家有了创作的灵感和题材,也赋予了《黄四姐》非常浓厚的民族底蕴和地域色彩。

《黄四姐》是一首经典的土家族的情歌,源于土家族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原名《货郎歌》。

相传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咸丰,东龙河畔的三里村老村寨,住着数百户黄氏家族,人口繁衍密集。

村子里有一名农户叫黄聪明。

黄聪明膝下有四个女儿,三个姐姐已经出嫁了,最小的四姐儿年芳二八,长得水灵灵花容月貌,聪明伶俐会唱歌。

因为当时的社会重男轻女,女孩一般没有学名,就给她取名“黄四姐”。

有一天,一个叫贺二郎的客商,手上摇着货郎鼓,肩上担着货郎担走进黄四姐的院子里叫卖,黄四姐听到就出来和他买东西,贺二郎看见黄四姐眼睛一亮,顿生爱慕之心,为了讨四姐的欢心,就以低于成本
的价钱卖给她许多货物,四姐也因为贺二郎的坦诚和英俊对他有了好感,留他下来吃饭。

此后贺二郎便三天两头的去黄家卖东西,两人彼此熟悉后又给黄四姐送了许多绸缎、金簪子之类的物品,黄四姐渐渐对这位货郎哥心生爱慕之情,热恋了一年多便结婚了。

歌曲《黄四姐》有着其它民歌不能替代的表达方式,表演非常的生动活泼,它有着土家族儿女对爱情的真挚向往、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真实地表达了土家人民热情、积极、淳朴的感情。

它所涵盖的的音乐形式以及内容对土家族人民的世代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勾勒出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爱情带有美好憧憬的朴实性格。

客观的说《黄四姐》不仅弘扬了土家族民族个性,更承载了土家族人乐观开朗的态度和面对生死的豁达。


在1912年至1972年这个阶段,当地的相关艺术家创作了《黄四姐》。

根据资料的统计,《黄四姐》最早是收录在湖北省文化局所编辑的《恩施地区民歌集》下集的曲谱索引,由当地的著名歌手周兴寿来演唱这首歌曲,王华英作记录。

当地的一些人民巧妙地将《黄四姐》的歌词内容以及生活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使“黄四姐”具有艺术性的历史。

二、歌曲《黄四姐》的音乐特点分析
(一)歌曲《黄四姐》音乐结构分析
《黄四姐》这首音乐作品采取的是一段式的结构,整首曲子总共包含7个乐句,28个小节,6段歌词,每一个说白和乐句是由四个小节共同组成的。

按照土家族当地的人民对该歌曲的演唱习惯来讲,这首歌曲是一段体结构;倘若是从土家族民歌的发展历程上来说,那这首音乐作品有点“赶七句”情歌的味道。

②土家族当地的人民介绍说,土家族的民歌原本是四句,演绎到最后大家都感觉四句没办法达到完全抒怀的境界,因此他们就在四句后再补上一句,因此出现了“土家族著名的五句子”,因此,到后来大家也将“补”这一句称作室“赶”,“五句子”也因此被称为“赶五句”或“排子歌”,在五句子的这个基础上接着补充两句被大家称为“七句子”或者“赶七句”。

通常情况下,当每一位歌唱者唱到第一段的最后一个句子时,这首歌应该算是结束了,但是,作
①金丹.湖北土家族赞美情歌《黄四姐》的风格性及演唱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②王燕妮.民歌黄四姐的民俗文化内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
者没有唱到最后一句就完结它,而是将前后对应的两句添加到歌曲的后半部分,这样一来便使得歌曲起到一定的画龙点睛作用。

这样一来便使得整个作品构成了七个乐句,也就自然地形成了“赶七句”的音乐结构。

③从谱例上来看,每四小节为一句,第一至二十小节是之前的“赶五句”,第二十一至二十八小节是后面添加的成了“赶七句”。

(二)歌曲《黄四姐》旋律分析
众所周知,调式作为音乐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决定一首音乐作品的区域特性以及表现特性,它恰似歌曲的“指纹”一样,可以通过乐曲带有的调式来全面了解每个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一首具有韵味的民歌,它的音乐特征通常也是通过音乐的调式特征表现出来的,所以,倘若要对《黄四姐》这首民歌所带有的音乐特色做出深入分析,我们应当从音调上对其分析。

④作为建始县的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民间花鼓小调——《黄四姐》,它采用的调式是宫系统五声音阶调式,歌曲只有五声六度“So1”、“La”、“Do”“Re”和“Mi”。

其中,“So1”音在整首歌曲中只出现过五次,出现的频率较多的是“La”、“Do”两音,以“La”、“Do”、“Re”作为骨干音。

根据歌曲波动的旋律,我们能够分析出整首歌曲的调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从歌曲第一小节开始到歌曲的第十二小节,在五声B羽调式中欢快地进行,将“So、La、Do、Re”四声作为创作的一些元素,“La”调在曲子中一共出现十三次,起音以及结尾的终止音都是“La”;紧接着为四个小节的数板。


对一个音乐作品来讲,节奏就是生命。

在对歌曲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这首歌曲是通过一种“赶七句”的创作方式而构成整首曲子的,对于“数板”这种表现手法,这首歌曲中有两个乐句运用到它。

“数板”是一种只念不唱,有节奏的板式,念词的句式和韵脚与唱词基本相同。

谱例中13-14小节,21-24小节都是“数板”。

土家族民歌中常出现的创作手法是“数板”,尤其是《黄四姐》这首民歌,表现了土家族人悠扬委婉、似说非说、似唱非唱的语言音调,使人感受到土家族民歌中浓厚的韵味。

“数板”中,采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的拍子,整个节奏以每分钟132
③冉佳.浅析民歌黄四姐的艺术特色[J]文学界理论版,2012.
④宋嘉音.浅析湖北民歌黄四姐[J].音乐论坛,2013.
⑤陈宇京.民俗活动“黄四姐”现象的文化意义综说[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2.
拍的速度旋律流动,仿佛再现了“货郎哥”那愉悦的挑担的步履和“黄四姐”手中的丝帕相互辉映,更富于动感,使得生活的气息和喜庆的氛围更加浓厚,使原本就欢畅的情绪更加有跳跃性和舞蹈性。


《黄四姐》节奏欢快、活泼,曲式朗朗上口,多次被文艺者改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曲谱、歌词不断的变化、更新,这更能体现出歌曲的情感与魅力所在。

谱例:
(三) 歌曲《黄四姐》的歌词特点
《黄四姐》一个显著的的地域风格是衬词的使用。

衬词正常都是在它们方言中频繁使用的惯用语或者口语音节,比如:“诶”、“哪”、“勒”、“哎呀”、“呀”、“的
⑥谭晓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以《黄四姐》的利用及传承模式为例[J].学习月刊,2015(22).
个”等,他们通常会用这些词来表现出土家族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土家族民歌歌词中,它也是能影响其风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想要使得一首民歌更加能够将土家族的特殊风格显示出来,更加生动活泼,就应当在歌曲中运用一定的衬词。

衬词在《黄四姐》这首极具特色的民歌中用得看似平凡却又很巧妙,不管是对于歌词“我的干妹子呀”还是“我的哥啊”,所呈现出来的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物形象,如果只看这些词的话,可能会觉得表达出来的意思十分的贫乏,但是一旦当它们与曲调结合之后,就会立刻增加了表达的意境和情趣,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整首歌曲更有色彩,更有艺术感染力,也使得整首歌曲更活泼生动。

⑦洒脱不羁的抒发情怀,衬词中所表现的平实、美好与朴素,唱白夹杂,歌舞并举间,不仅将土家族人民性格中幽默活泼的那一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还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土家儿女向上乐观积极的民族个性,形成了《黄四姐》独树一帜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三、歌曲《黄四姐》演唱的方法
恩施土家族民歌在演唱的时候要把握住歌词的意境和风格,如情歌、山歌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在演唱时要和意境相融合才能更好的表达出心中所想。

在语言上,因为当地的方言,所以咬字以平舌为主。

在衬词的运用上以日常口语为主,非常具有民族地方特色。

在民族歌曲的演唱上,歌唱语言非常重要,歌唱时的咬字、力度、音调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演唱,进而影响作品情感的表达。

土家族民歌根据不同的曲调或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唱法,大致分为:真声唱法、真假声结合唱法、轻声演唱、富有感染力演唱、特殊喉音演唱。

《黄四姐》这部作品运用了真声唱法和富有感染力唱法。

真声唱法需要演唱者大多用胸腔呼吸,依靠喉头冲击的力量发声,声音嘹亮,是土家族最基本的唱法。

富有感染力唱法是充分利用了逆波音和上下滑音,更有助于表达情感,也更具特色。

在传统的民歌当中,《黄四姐》的表演有时会因为场地的原因受到限制,通常是在土家族的堂屋和院坝里,观众多在演唱者的四周,所以,演唱者不必用高腔演唱歌曲《黄四姐》的整个演唱过程使用的是平腔演唱方法,这种唱法也叫作“平腔落板”,歌曲的语言、语法、词汇方面和普通话基本相同,但是还是有所不同,它的叠音在构词法、语意、语音上相对较为突出,在吐字和音调的四声上采取的是恩施方言,吐字时唱中夹白,
⑦田戌春.民俗《黄四姐》的起源、传承与保护[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加深了这个歌的地方特色。

⑧歌词与音乐通俗易懂,唱歌的形式简单,较能被群众所接受,歌词中同时带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演唱时以“倚”、“滑”来进行润腔,也就是用倚音、滑音来美化、装饰、润色,比如第一小节在“La”前面加一个倚音“So”,在“Do”前面加一个倚音“La”。

⑪使得民歌在土家族民族演唱的过程中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在土家族演唱风格生动活泼的涌现出来。


⑧杨华.土家族灯歌《黄四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⑪陈彦平.浅析《黄四姐》的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2013(04).
⑫张泽康.《黄四姐》的创作分析与艺术解读[J].乐府新声,2014(01).
结语
土家族音乐的很多特点都融进了《黄四姐》这首民歌当中,从这首民歌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丰富的文化信息以及生活素材,作为创作一项复杂的大型文艺作品的基础,在创作上,它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养分能够给很多的音乐工作者带来不同的音乐创作元素;对于那些想要解决音乐美学和音乐理论问题的人可以从它丰富的艺术经验中获取不同的灵感;⑫记载和传承土家族民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有助于将文化的多样性乃至人类的创造力推动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土家族的一名音乐工作者,不断地对《黄四姐》这种民间艺进行深入地研究、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传承,具有很深的文化与现实意义。

转瞬即逝,又到了即将毕业的季节。

毕业论文的书写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全新且令人难忘的学习过程,是对我大学四年所掌握的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这篇论文从选题到结构框架,从逻辑思路到观点形成,甚至到每一段落、每一个句子和标点,都是在我的导师陈蔚颉老师的精心指导、反复修改下最终完成的,老师对这一篇论文投入了无数的汗水与心血,我深深地为老师的付出表示感谢。

除此之外,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不管是在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他们总是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无条件地为我付出,不断地激励着我,让我信心倍增。

在此,对每一位关心我、帮助我的人说声:谢谢!
[1] 黄家娟.论土家族情歌的审美特征[D].湖北民族学院,2014.
[2] 金丹.湖北土家族赞美情歌《黄四姐》的风格性及演唱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 朱蓉.土家族民歌“黄四姐”的生存现状及艺术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 2013.
[4] 王燕妮.民歌黄四姐的民俗文化内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
[5] 冉佳.浅析民歌黄四姐的艺术特色[J]文学界理论版,2012.
[6] 宋嘉音.浅析湖北民歌黄四姐[J].音乐论坛,2013.
[7] 陈宇京.民俗活动“黄四姐”现象的文化意义综说[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2.
[8] 谭晓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以《黄四姐》的利用及传承模
式为例[J].学习月刊,2015(22).
[9] 田戌春.民俗《黄四姐》的起源、传承与保护[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2(05).
[10] 杨华.土家族灯歌《黄四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11] 陈彦平.浅析《黄四姐》的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2013(04).
[12] 张泽康.《黄四姐》的创作分析与艺术解读[J].乐府新声,2014(01).
[13]刘璇. 简析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处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