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养成亲社会行为(合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养成亲社会行为(合集)
第一篇:教案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亲社会行为习惯,提高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
知识目标:明确谦让、分享、助人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明确我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教学重难点】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分析】
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从两个层次展开说明,第一层次从谦让、分享和助人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
层次从我为社会做贡献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三个方面进一步拓展到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上来。
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
帮助学生形成对他人和社会的友善态度,培养亲社会行为,不仅有利于他们被社会接纳,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因而成为本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重点。
在本课、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亲社会行为方面的思想认识。
分配学生分组收集身边令人感动的事迹,包括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
学生准备:做问卷调查。
收集事例,介绍事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讲授法教学。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
播放2012年“感动中国”的标志性画面和背景音乐。
请同学们介
绍印象最深的人物。
为什么会印象深刻?(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这些感动人物无一不是凭借对他人的爱,对社会的爱,铸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他们献身社会、回报社会,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对他人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就是亲社会行为。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养成亲社会行为。
)
环节二:深入情境,合作探究
(多媒体播放“在公交车上让座”、“在学校楼梯上右行礼让”、“分享学习经验”、“抗震救灾”、“志愿者活动”、“爱心一日捐”活动画面)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自己还能举出我们身边哪些类似的行为?(学生介绍事迹)
1、身边的老师。
2、自己的同学
讨论: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失去或得到什么?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哪些方面让你感动?
教师对每位同学的介绍和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
(教师总结:其实,亲社会行为离我们并不遥远。
刚才的几位同学的介绍,就是用他们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收集到感动的故事,让我们共同分享这些亲社会行为,做到谦让、分享和助人。
)环节三:体验情境,共同参与
(在下列的事例中,你会怎样做?多媒体展示)
1、你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你如何写获奖感言。
2、你在班级中语文成绩非常好,老师让你介绍经验,你会怎样做?
3、你在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了,周围只有你一个人,可是自己又不会游泳……(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生共同总结出谦让、分享、助人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
教师提问:那么在交往中,你曾做过或发现咱们班同学还做过哪些亲社会行为吗?(学生继续回答,做过这些事之后你的心里有什么
感受)
(教师提示,班级同学曾经为贫困儿童捐过款等,指出这些都是亲社会行为,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贡献的表现。
我们来看一下公众人物为社会
做贡献的方式有哪些。
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讨论回答)
(多媒体播放四川大地震后的晚会上名人捐款时的画面,姚明参与公益广告的画面,我校同学为四川地震捐款的画面,指出为社会做贡献、具有亲社会行为人人都可以做到。
我们要时时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做力所能及的事,奉献社会。
)
教师总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做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新闻媒体我们可以做到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从而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教师总结:亲社会行为不仅有利于他人、社会,也会使自己体会到快乐和自我存在的价值。
我相信我们同学也会努力使自己具有这种亲社会行为,在集体
和社会生活中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过渡:既然亲社会行为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有好处,按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去做。
可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许多人没有主动去做?播放画面:
1、公交车上,没有人为年迈的老人让座。
2、在车祸面前,只有围观,没有人主动帮助受伤的人。
3、出现了小偷,有人制止时受了伤,却没人主动帮忙捉小偷。
(学生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点评并作出正确引导。
)
学生讨论: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们去做亲社会行为?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讨论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身的因素,个人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能力不够。
二是外部因素,怕被别人
说成是捞取名利,又担心惹祸上身。
)过渡:大家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看法,对谦让、分享、助人、奉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其实,做出亲社会行为真的有那么复杂、那么难吗?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看看对我们是否有所启迪。
环节四:拓展情境,提升情感
播放录像:湖南卫视报道:云南大山深处的小黑,小学学生,家庭贫困,上学路途远,因身体不好且营养不良,导致上不了学,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到省级医院接受检查治疗,经检查,是肾上腺有问题,加上长期营养不良,现在连走远路都成问题。
社会各界人士知道小黑的情况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其中有好多家长自动达成共识,轮流给小黑送饭,一些小同学也来安慰他、鼓励他,经过治疗,小黑的病情得到很大改善,处于不能继续耽误上学、病情达到可以出院的要求的情况下,院方批准他出院,继续接受治疗。
说一说:故事中的什么情节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可见,做出亲社会行为并不难,也不复杂,就像这些小同学、阿姨一样,“钱”,我们也许拿不出很多来帮助他,但是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用爱心来帮助需要援助的人,给他们以温暖与力量,这也是亲社会行为,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我们的行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就是亲社会行为。
有
时候仅仅可能是力所能及的一些关爱、谦让、礼貌、分享、奉献等就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
环节五:课堂小结我做主
教师:下面由同学们自我总结这堂课的内容。
(学生回答)【达标训练】同步练习【课后提升】
结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写出今后为了养成亲社会行为,你打算怎样做?
(以歌曲《越来越好》结束本堂课。
)
第二篇: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2)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3)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观察教材第20页上的四幅照片)无偿献血照片;爱心捐献照片;关爱照片;救助照片。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1、谦让:
(1)如何认识谦让?谦让有哪些具体表现?
【专家提醒】:理解谦让时要注意(1)谦让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不是表面上的虚伪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谦逊礼让。
(2)谦让也不是无原则地忍让,不是软弱可欺,而是在肯定人格平等基础上以他人的尊重和宽容。
(3)提倡谦让与敢于竞争并不矛盾,谦让并不排斥合理的竞争,公平竞争要以尊重对手为前提。
【巩固训练】:
刘明脾气很好,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够做到先人后己,有时候别人无意冒犯了他,他也一笑了之,不去计较。
你认为刘明()
A 太软弱可欺,这样只会使自己吃亏。
B 为人谦让,值得我们学习。
C 缺乏竞争精神,将来会不适应社会生活。
D 待人宽容,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2、分享(1)什么叫分享?与人分享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有何意义?
(2)各抒己见:在激烈的竞争中,与人分享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会妨碍自己的发展。
【智慧选择】
当有一天你拥有了六个苹果,你会做哪种选择?A 自己把苹果全部吃掉。
B 自己吃掉一个,其他五个拿来与别人换另外五种水果
C 自己吃掉一个,其他五个送给另外五人。
我的感悟是:
3、助人
下面的助人事件什么存在什么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1)小明看到小同学不慎掉进了一个枯井里,他拿条绳子去拉小同学,可刚拉了一小段,心想还是可找麻烦了,于是手一松,小同学又重重地摔了下去。
(2)小明放晚自习回家时,听到一偏僻胡同里有喊救命的声音,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了进去……
(3)同学小华丢了饭卡,中午就没吃上饭,小明得知后,晚饭时主动打了一份饭菜送给小华,并特意专声明:可以为我喜欢你,我可是可怜你才这样做的。
(二)我为社会做贡献
1、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社会做贡献?
2、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
“运河之都,文明济宁”的实现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1)在创建文明济宁的过程中,你参加了哪些社会公益活动?有何感受?(2)调查周围的社会环境,看看还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
我发现的问题:。
我提出的建议:。
我能做的事情:。
(3)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请你从关心社会发展的角度,为创建文明济宁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3、为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五十周年,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如何发扬雷锋精神,养成亲社会行为?
第三篇: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龙岗镇上林初中曾昊辛丽花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思想品德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阅读有关谦让美德的小故事。
二、教学课题
“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教材分析
教材先提供了集中亲社会行为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做教学的引领活动,然后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四、学习方法、目标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2、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3、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百度图片
爱心捐献照片:C4%BE%E8%D6%FA%D5%D5%C6%AC&in=902&cl=2&lm=-
1&st=-
1&pn=3&rn=1&di=e=0&tab=&width=&height=&face=0&is= &istype=2#pn3&-
1&di43119779295&objURLhttpex.php%3Fu%3D56%26c%3Dmt q1%26type1%3D370%26sendid%3D1621&W2576&H17 1关爱照片:0&objURLhttp%3A%2F%2F%2Fimages%2Fupload%2F2004%2F 05%2F18
救助照片:
展示后,回答问题:
你认为甄宇和冯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这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讲出来给大家听。
展示课件:榜样示范。
优酷视频:[古代版]东方小故事-六尺巷道
2、学会分享
师生共同学习探讨: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把“我的”当成“我们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分享”经历谈感受。
(引导学生认识到能分享的东西不仅仅是物质的,有时精神上的分享更难能可贵。
)教师着重指出,“分享”与“合作”的关系;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合作求双赢。
3、学会助人
说经历谈感受:生活中自己接受别人帮助或帮助别人的经历即当时的感受。
学生说谈——引导学生有意识的体验那双份的快乐。
我的经历和感受:。
在你回家时,遇到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呻吟,身旁还有一些血迹……
你正在小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了,周围只有你一个人,可是自己又不会游泳……
想一想:在上述情境中自己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人。
展示课件:七句大实话
百度:七句大实话
(三)我为社会做贡献
做志愿者di=123533275665&ln=2000&fr=ala0&fm=ala0&fmq=***15_R& ic=&s=&se=&sFP5140032.JPG&fromURLhttp%3A%2F%2F/i?ct =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F%C2%CF%i =128611988775&ln=2000&fr=ala0&fm=ala0&fmq=***87_R&ic =&s=&se=&sm***.jpg&fromURLhttp%3A%2F%2F%2Fguanyuti anlun%2F
说一说:
自己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活动中自己有什么感受?
自己建议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有:。
※※中学生怎样为社会做贡献呢?
(1)为社会做贡献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我们中学生可以作些什呢?
(比如,为贫困儿童献爱心、宣传混晶保护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
)
(2)为社会做贡献就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做一做:
从自己生活的社区(村庄)入手,调查一下周围的社会环境,看看还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自己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作些什么?
我发现的问题:。
我提出的建议:。
我能做的事情:。
说一说:
我们国家近期取得了某项重大成就,当了解到这项成就时有何感想?
讨论:
我们中学生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呢?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要该关心祖国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还要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知己问题,并积极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等。
)百度视频:《少年中国说》
教师讲述: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建设祖国、复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关心国家发展、关注国家大事,从中可以感受蓬勃发展的社会生活,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为社会做贡献就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教师讲述:
为社会做贡献就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作为亲社会行为的奉献是比较宽泛的,具有不同的表现和层次。
爱因斯坦曾说过:“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那么什么是奉献,奉献的表现是什么?
(只要自己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就是在奉献。
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为社会献爱心、扶弱助困以及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等都是风险。
)
教师小结:
社会是每个人的归宿和依靠,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
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一点爱心和奉献,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为了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为社会多做贡献。
说一说: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西部去支援服务?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的人才,大学毕业生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西部去志愿服务,是时代的需要、时代的要求,是一种奉献精神。
一个人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必须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做为中学生的我们要从小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志向,把热爱集体、奉献社会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
六、我的收获
本节课应掌握得知识点: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让。
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②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
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把“我的”变成“我们的”。
④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
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方法。
⑤怎样为社会做贡献: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七、课外作业
结合百度上的小文章,交流日常节水小经验、小窍门,以“珍惜水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主题,设计一期手抄报。
八、教学反思
1.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意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好处。
2.任务型教学给语文学习课堂的启示。
它使任务更明确,活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尤其是设计信息差问题任务的设计,使课堂导入更加赋予创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易调动。
3.基本能完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案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1)旧课的复习和新课的导入的时间可能偏长。
2)因时间的关系没有让更多的同学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语言能力展示。
第四篇:3、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谦让、分享、助人的良好相位习惯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力目的:
能理解和掌握青少年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3、知识目标:
明确谦让、分享、助人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4、教学重点:
养成谦让、分享、助人的良好相位习惯
5、教学难点:
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6、导入新课:
第一幅图片:一个人将下水道盖恢复原位
第二幅图片:帮残疾人推轮椅
第三幅图片:募捐活动现场
第四幅图片:中学生扶老奶奶过马路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ppt上播放的四幅图片,想一想这些图片
都有什么共同点?师:是的,这些行为都有利于他人和社会,而有利于让人和社会的行为就叫作亲社会行为,那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一下今天要讲解的内容《养成亲社会行为》。
板书:养成亲社会行为
7、新课教授:
师:同学们,认真看一下ppt上的这四幅图片(第一幅是孔融让梨的漫画,第二幅是中学生上下楼右行礼让,第三幅是马路上车辆礼让行人,第四幅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从这四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世有何启示?
师:是的,谦让。
板书:谦让
师:学会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那同学们再看一下PPT上的这则《天堂和地狱》的小故事,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从中学会了什么?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对。
懂得分享,收获更多。
板书:分享。
师:把快乐喜悦分享给别人,你会得到更多快乐;把生活感悟分享给别人,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把知识经验分享给别人,你会得到新的收获和提高。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峰》,看完之后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选个代表谈一下你们的感受?你身边有哪些类似的事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师:以上三组的同学都提到了帮助别人。
板书:助人
师:刚才二组的同学更提到了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此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首先要真诚,还应注意方式方法。
首先,我们要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其次注意自身的安全;最后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不要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施舍。
师:亲社会行为,我们仅仅做到谦让、分享、主任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
我们中学生虽然年龄小,却同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板书:为社会做贡献师:同学们看一下ppt上的六张图片(第一
张是中学生去敬老院献爱心,第二张是中学生参加环保宣传,第三张是中学生在路上救助晕倒的老人,第四张中学生排队捐款,第五张是李克强总理与陕西小女孩的“绿色约定”截图,第六张是中学生看人民日报),通过以上六张照片,同学们讨论一下中学生应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师:是的,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还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力所能及的为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一份力量。
师:我们看PPT上最后一段视频,这是《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段视频中的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耶鲁村官秦玥飞、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交流一下,这些道德模范的身上都有什么共同品质?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老师概括为八个字:“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8、巩固提高:
师:接下来我们系统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谈一下你有哪些感悟呢?
师:社会是每个人的归宿和依靠,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如果每个人都多一点爱心和奉献,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世界就会充满爱,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9、小结: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ϖ谦让ϖ分享ϖ助人
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ϖ关心社会发展
关注国家大事
ϖ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0、作业:
结合所学内容,为社会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