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滑稽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后宫设置酒肴,召见淳于髡, 赐他酒喝。问他说:“先生能够喝多少酒才醉?” 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 能醉。”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 一石呢?这其中的道理能说给我听听(使···闻)吗?
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 髡帣韝蘜跽,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 数起,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 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 醉矣。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也!为之奈何?”优孟曰: “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 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 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 也。
楚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了!该怎么办 呢?“优孟说:”请大王准许按照埋葬畜生的办法 来埋葬它。在地上堆个土灶当做套才,用大铜锅当 做内棺,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做 祭品,用火光做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 “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 要让天下长久听说这件事。
孔子说:“六经对于治理国家,作用是相同的。 《礼记》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乐经》用来诱发 人的和气,《尚书》用来记述历史事迹和典章制 度,《诗经》用来表达思想感情,《易经》窥知 天地的神奇变化,《春秋》用来衡量是非曲直。” 太史公说:“天下的道理广大无边,难道不伟大 吗!谈笑之际能巧妙地合于正道,也是可以解除 纷扰的。”
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 齐威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 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 理。进谏的方式是讽谏,也就是下对上,不直指其 事,而是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对隐语,齐威王也好这一口,所以,以除了邹忌外, 还有一个人也爱讽谏。他就是淳于髡。 《史记 滑稽列传》中就记载了淳于髡的事。“滑 稽”二字,属古今异义。今天指言语、动作或事态 令人发笑,而古代则指能言善辩,言辞流利。所以, 本文重点写淳于髡的言语机智。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的人物刻画艺术
学习目标
1、读清句读,读准字音。提高通畅地 朗读比较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
2、根据注释,自行翻译文章,在老师 的点拨下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注 意学习文章中出现的重要的特殊句式 等语法现象。
3、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 富多彩的手法,以及各种不同手法对 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 对、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 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 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离开。
第三段的隐语在向齐威王暗示什么?
提示:前往赵国带的东西少却想要达到齐 国向赵国请兵的要求,这是在批评齐威王 外交上的失误。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 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 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 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 敖患病临终前(将死),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 你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 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 贫困,靠卖柴(背柴贩卖)为生。一次路上遇到优孟, 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 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优孟说:“你不要到远 处去。”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 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 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 为人言辞流利,能言善辩,很有辩才,屡次出使 诸侯之国,从未使国家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 喜好说隐语,又喜好过度地享乐,彻夜宴饮,沉 溺于酒乐中,不问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局势将 十分危急,灭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 不敢进谏。
淳于髡的人物形象
提示:出生低微、身量短小 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 不流世俗,不争势力 谈言微中,能言善辩,灵活地批评统治者
其后百余年,楚有优孟。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 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 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 死。”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 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 以为孙叔敖 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 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
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 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 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 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楚庄王说:”那怎么办? “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花的美玉做内棺,用细致的梓 木做套才,用楄、枫、豫、樟等名贵木材做护棺的木块,派 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让老人孩子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臣 在前面连职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像鸟的翅膀一样在后面 护卫,庙堂祭祀用太牢礼,封给它万户大的土地作为奉邑。 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
在淳于髡之后一百年,楚国出现了一个叫孟的演戏的人。
优孟原来是楚国的歌舞艺人。身高八尺,富有辩才,常常以 说笑的方式讽谏楚庄王。楚庄王在位时,很喜欢一匹马,用 华美的刺绣品做衣服给它穿,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用没 有帐幔的床做卧席给它睡,用蜜枣果脯来喂它。马因为得肥 胖病死了,庄王派群臣给它服丧,想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大 夫的礼仪来安葬它。身边近臣劝阻此事,认为不可以。楚庄 王下令说:“有谁再敢用葬马的事进谏,就处以死刑。”
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 个向田神祈祷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 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 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 堆积满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 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 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 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 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 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男女杂坐,彼此依次敬 酒,随意延长时间,又做六博、投壶一类的游 戏,互相招引,结为伙伴。握手言欢不受处罚, 眉目传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环,背后 有丢掉的发簪,在这种时候,我私下里喜欢这 样,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过两三分醉意。
齐威王八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 于髡到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 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尽 都笑断了。威王说:“先生是认为礼物太少么?” 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 难道有什么说辞(说法)吗?”
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 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 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 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 “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 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 “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 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 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之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淳于髡说:“大王当面赏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 边,御史站在背后,我心惊胆战,低头伏地地喝, 喝不了一斗就醉了。假如父亲有尊贵的客人来家, 我卷起袖子,躬着身子,跪着捧着酒杯敬客,客 人不时赏我残酒,屡次举杯敬酒应酬,不超过两 斗就醉了。假如朋友间交往,好久不曾见面,突 然相见了,高兴地讲述往事,倾吐衷肠,大约喝 五六斗就醉了。
第一部分(1):序言,指出切中治理 的一言一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2-4):用三件事,表现淳于 髡辅佐齐威王的主要功绩
第三部分(5-7):表现优孟寓讽谏于幽 默之中的智慧
第四部分(8-11):用三件讽谏之事, 表现优旃的机敏和善良
第五部分(12):太史公的论赞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 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 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 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重要的文言特 殊句式,学会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文 字。 2、学习司马迁在刻画人物过程中所使用的 方法,以及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的重要作 用。
解题:
“滑(gǔ)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 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 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 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 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 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 法的意思。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 相同。课本上的注释为 滑稽指能言善 辩,言辞流利。
第二段中讲述“大鸟三年不蜚不鸣”用意 是什么?
提示:齐威王不问政事,致使百官荒淫放 纵,国家危在旦夕,而齐威王就像这只大 鸟一样,三年不蜚不鸣,没有任何措施。 因而淳于髡上谏,规劝齐威王勤政。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 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 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 “何敢!”王曰:于抓住君主的特点,采用轻松活泼、诙
谐戏谑的形式,欲擒故纵,先顺着国君的意思,然 后巧妙地指出其荒谬指出及危害后果,让国君改变 主张。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 之。病且死,属其子 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 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 “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 困往见优 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 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 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 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 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说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 大鸟,停息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 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 “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就 罢了,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使全国七十二 个县的长官全来上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 又举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从齐国侵 占的土地。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这些 话全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 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 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
天色以晚,酒也喝尽。把残余的酒并到一起, 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杂在一 起,杯盘杂乱不堪,堂屋里的蜡烛已经熄灭, 主人单留住我,而把别的客人送走,绫罗短袄 的衣襟已经解开,略略闻到阵阵香味,这时我 心里最为高兴,能喝下一石酒。
第4段隐语暗示的是什么?
提示:讲了一个纵酒淫乱的故事,暗示齐 威王应该戒除“长夜之饮”。
淳于髡劝谏的智慧
⑴隐喻法 :把劝谏的对象委婉地暗喻做某一种事物, 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
⑵类比法 :把劝谏的对象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比较, 从而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劝谏的对象和某 一相关事物是对立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称之为 “对比法”。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 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 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 髡尝在侧。
所以说,酒喝到极点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 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 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 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淳于髡借此来婉转 地劝说齐威王。威王说:“好。”于是,威 王就停止了彻夜欢饮之事,并任用淳于髡为 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齐王宗室置办酒宴, 淳于髡常常作陪。
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 髡帣韝蘜跽,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 数起,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 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 醉矣。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也!为之奈何?”优孟曰: “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 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 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 也。
楚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了!该怎么办 呢?“优孟说:”请大王准许按照埋葬畜生的办法 来埋葬它。在地上堆个土灶当做套才,用大铜锅当 做内棺,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做 祭品,用火光做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 “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 要让天下长久听说这件事。
孔子说:“六经对于治理国家,作用是相同的。 《礼记》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乐经》用来诱发 人的和气,《尚书》用来记述历史事迹和典章制 度,《诗经》用来表达思想感情,《易经》窥知 天地的神奇变化,《春秋》用来衡量是非曲直。” 太史公说:“天下的道理广大无边,难道不伟大 吗!谈笑之际能巧妙地合于正道,也是可以解除 纷扰的。”
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 齐威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 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 理。进谏的方式是讽谏,也就是下对上,不直指其 事,而是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对隐语,齐威王也好这一口,所以,以除了邹忌外, 还有一个人也爱讽谏。他就是淳于髡。 《史记 滑稽列传》中就记载了淳于髡的事。“滑 稽”二字,属古今异义。今天指言语、动作或事态 令人发笑,而古代则指能言善辩,言辞流利。所以, 本文重点写淳于髡的言语机智。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的人物刻画艺术
学习目标
1、读清句读,读准字音。提高通畅地 朗读比较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
2、根据注释,自行翻译文章,在老师 的点拨下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注 意学习文章中出现的重要的特殊句式 等语法现象。
3、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 富多彩的手法,以及各种不同手法对 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 对、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 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 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离开。
第三段的隐语在向齐威王暗示什么?
提示:前往赵国带的东西少却想要达到齐 国向赵国请兵的要求,这是在批评齐威王 外交上的失误。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 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 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 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 敖患病临终前(将死),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 你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 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 贫困,靠卖柴(背柴贩卖)为生。一次路上遇到优孟, 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 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优孟说:“你不要到远 处去。”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 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 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 为人言辞流利,能言善辩,很有辩才,屡次出使 诸侯之国,从未使国家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 喜好说隐语,又喜好过度地享乐,彻夜宴饮,沉 溺于酒乐中,不问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局势将 十分危急,灭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 不敢进谏。
淳于髡的人物形象
提示:出生低微、身量短小 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 不流世俗,不争势力 谈言微中,能言善辩,灵活地批评统治者
其后百余年,楚有优孟。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 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 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 死。”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 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 以为孙叔敖 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 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
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 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 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 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楚庄王说:”那怎么办? “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花的美玉做内棺,用细致的梓 木做套才,用楄、枫、豫、樟等名贵木材做护棺的木块,派 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让老人孩子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臣 在前面连职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像鸟的翅膀一样在后面 护卫,庙堂祭祀用太牢礼,封给它万户大的土地作为奉邑。 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
在淳于髡之后一百年,楚国出现了一个叫孟的演戏的人。
优孟原来是楚国的歌舞艺人。身高八尺,富有辩才,常常以 说笑的方式讽谏楚庄王。楚庄王在位时,很喜欢一匹马,用 华美的刺绣品做衣服给它穿,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用没 有帐幔的床做卧席给它睡,用蜜枣果脯来喂它。马因为得肥 胖病死了,庄王派群臣给它服丧,想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大 夫的礼仪来安葬它。身边近臣劝阻此事,认为不可以。楚庄 王下令说:“有谁再敢用葬马的事进谏,就处以死刑。”
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 个向田神祈祷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 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 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 堆积满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 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 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 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 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 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男女杂坐,彼此依次敬 酒,随意延长时间,又做六博、投壶一类的游 戏,互相招引,结为伙伴。握手言欢不受处罚, 眉目传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环,背后 有丢掉的发簪,在这种时候,我私下里喜欢这 样,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过两三分醉意。
齐威王八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 于髡到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 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尽 都笑断了。威王说:“先生是认为礼物太少么?” 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 难道有什么说辞(说法)吗?”
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 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 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 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 “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 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 “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 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 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之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淳于髡说:“大王当面赏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 边,御史站在背后,我心惊胆战,低头伏地地喝, 喝不了一斗就醉了。假如父亲有尊贵的客人来家, 我卷起袖子,躬着身子,跪着捧着酒杯敬客,客 人不时赏我残酒,屡次举杯敬酒应酬,不超过两 斗就醉了。假如朋友间交往,好久不曾见面,突 然相见了,高兴地讲述往事,倾吐衷肠,大约喝 五六斗就醉了。
第一部分(1):序言,指出切中治理 的一言一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2-4):用三件事,表现淳于 髡辅佐齐威王的主要功绩
第三部分(5-7):表现优孟寓讽谏于幽 默之中的智慧
第四部分(8-11):用三件讽谏之事, 表现优旃的机敏和善良
第五部分(12):太史公的论赞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 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 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 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重要的文言特 殊句式,学会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文 字。 2、学习司马迁在刻画人物过程中所使用的 方法,以及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的重要作 用。
解题:
“滑(gǔ)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 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 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 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 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 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 法的意思。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 相同。课本上的注释为 滑稽指能言善 辩,言辞流利。
第二段中讲述“大鸟三年不蜚不鸣”用意 是什么?
提示:齐威王不问政事,致使百官荒淫放 纵,国家危在旦夕,而齐威王就像这只大 鸟一样,三年不蜚不鸣,没有任何措施。 因而淳于髡上谏,规劝齐威王勤政。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 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 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 “何敢!”王曰:于抓住君主的特点,采用轻松活泼、诙
谐戏谑的形式,欲擒故纵,先顺着国君的意思,然 后巧妙地指出其荒谬指出及危害后果,让国君改变 主张。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 之。病且死,属其子 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 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 “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 困往见优 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 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 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 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 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说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 大鸟,停息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 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 “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就 罢了,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使全国七十二 个县的长官全来上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 又举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从齐国侵 占的土地。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这些 话全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 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 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
天色以晚,酒也喝尽。把残余的酒并到一起, 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杂在一 起,杯盘杂乱不堪,堂屋里的蜡烛已经熄灭, 主人单留住我,而把别的客人送走,绫罗短袄 的衣襟已经解开,略略闻到阵阵香味,这时我 心里最为高兴,能喝下一石酒。
第4段隐语暗示的是什么?
提示:讲了一个纵酒淫乱的故事,暗示齐 威王应该戒除“长夜之饮”。
淳于髡劝谏的智慧
⑴隐喻法 :把劝谏的对象委婉地暗喻做某一种事物, 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
⑵类比法 :把劝谏的对象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比较, 从而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劝谏的对象和某 一相关事物是对立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称之为 “对比法”。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 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 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 髡尝在侧。
所以说,酒喝到极点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 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 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 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淳于髡借此来婉转 地劝说齐威王。威王说:“好。”于是,威 王就停止了彻夜欢饮之事,并任用淳于髡为 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齐王宗室置办酒宴, 淳于髡常常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