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整理打印版

合集下载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概述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力或拉力。

-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 力的单位:牛顿(N)。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

- 摩擦力:物体间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的等效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4.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

- 压强的计算公式:P=F/A,其中P是压强,F是作用力,A是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液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决定了物体的浮沉状态。

三、能量1. 能量的概念- 能量的定义:能够做功的能力。

- 能量的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动能和势能- 动能:运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简单机械1. 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动力、阻力、力臂比。

-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热学1.温度:物体的温度是反映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的平均运动程度的物理量,用温度计测量,单位是摄氏度(℃)或者开氏度(K)。

2.热量:热量是能量的一种,表示物体间能够传递的一种能量,单位是焦耳(J)。

3.热传递方式:主要有导热、对流、辐射三种方式。

4.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了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即能量的总量在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都是不变的。

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物质中,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2.反射定律: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所在的平面相同。

3.折射定律: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法线所在的平面相同。

4.全反射:当光线从密度高的介质射向密度低的介质的折射角大于90度时,发生全反射。

5.色散: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经过折射后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形成色散现象。

6.光的衍射:光线穿过一个小孔或者被遮挡的物体时,会产生光的弯曲和扩散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力学1.力和它的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力有万有引力、电磁力、弹力、摩擦力等。

2.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3.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静止时会保持静止,物体运动时会保持偏直线运动状态,直线运动的状态变化是由外力引起的。

4.牛顿第二定律:它表明物体受到的净力越大,其加速度就会越大,反之亦然。

公式为 F=ma。

5.牛顿第三定律:它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电学1.原子结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电子会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运动,有特定的能级。

2.电流和电荷: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流经的电量,单位是安培(A)。

电荷是电荷的大小,单位是库仑(C)。

3.电压和电阻:电压是两个点间的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电阻指的是物体对电流流过的阻碍,单位是欧姆(Ω)。

关于2024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关于2024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关于2024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一、力和摩擦力1.受力分析: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可合力,力的大小和方向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没有外力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3.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合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F=ma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相互作用力,力的平衡和合力二、机械功和机械能1.功的概念和计算,功率的概念和计算2.动能与动能定理,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3.机械能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应用约束关系的机械能守恒三、压强和浮力1.压强概念和公式,大气压和气压计2.海水压力及建筑物中的应用3.浮力和浮力定律,浮力的应用,浮力与重力的平衡四、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的速度2.谐振和声音的共振,共振的应用3.噪声和噪声控制五、光的传播和成像1.光的三大性质: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反射成像和镜面公式,证明公式和应用3.折射成像和折射定律,光线图象法和折射公式六、电学基础1.电荷和电场,电场的性质和计算2.电势和电势能,电势差和电势能的计算3.电流和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和电能七、磁学基础1.磁场和磁力,比较磁场与电场2.安培定理和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3.感生磁场和自感现象,应用静电场、运动电荷和电场变化产生磁场八、基本物理实验1.受力分析实验,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2.力学实验:弹性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3.光学实验:反射成像、折射成像、光的色散和光的电磁波本质的证明以上是2024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概要总结,具体内容包含实验、公式和计算,需要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深入学习,掌握基本物理知识,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已经整理可打印)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已经整理可打印)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 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 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常考点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常考点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声的利用常考点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物态变化常考点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②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① 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4、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混合之后为白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混合之后为黑色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 f。

八年级物理必备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必备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必备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为v = (s)/(t),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用来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公式为v=(s)/(t)(这里的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人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敲鼓是鼓面的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八年级物理第1-3章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八年级物理第1-3章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Km; m(dm, cm); mm; μm; nm。

(各单位之间是103进制,(m与dm、cm、mm之间是10进制除外)。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零刻线磨损的应从其它刻度线量起)。

(2)测量时视线应与所测量位置相平。

4、刻度尺读数的方法:可读的数值+ 估计值= 记录的数字。

5、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秒(s),其它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 = 60 min; 1min = 60s .6、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7、减少误差的方法有:(1)采用精确的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8、误差与测量错误的区别:测量的错误可以消除,误差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9、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0、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11、月亮在云层中穿行,参照物是云。

12、速度单位的换算:(1)1m/s = 3.6km/h ; (2) 10m/s = 36km/h ; (3) 5 m/s = 18km/h ; (4) 15m/s = 54km/h ; (5) 2 m/s = 7.2km/h ; (6) 20m/s = 72km/h ;1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二物理复习资料(很全很全)

初二物理复习资料(很全很全)

1.温度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⑵常见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⑶规定:把大气压为1.01×10^5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表示为1℃。

⑷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5℃——42℃。

⑸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单位是摄氏度(℃)。

2.熔化⑴熔化:物质用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熔化的过程中吸热。

⑶常见的晶体是:海波、冰、食盐和各种金属。

⑷常见的非晶体是:蜂蜡、松青、沥青、玻璃。

⑸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⑹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⑺熔化现象:① 医生有时要对发高烧的病人做“冷敷”治疗,用胶袋装着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对病人进行冷敷,哪一种效果好些?为什么?答:用0℃的冰效果好,因为0℃的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0℃的水多一个吸热的过程,可吸收更多的热量。

3.凝固⑴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的过程中放热。

⑶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凝固现象:① 寒冷的地方,冬天贮藏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这是为什么?答:因为水在凝固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加热窖内的空气,是菜窖内的空气温度不致降得太低,而把蔬菜冻坏。

② 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的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这是为什么?答:在寒冷的冬天,室外金属的温度很低,若手上比较潮湿,此时去摸金属,手上水分的热很快传递给金属,水温急剧下降,很快降到0℃而凝固,在手与金属之间形成极薄的一层冰,从而降手粘在金属上。

而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手去摸木头,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

当手接触木头时,虽然木头也要从手上吸热,但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吸收的热不会迅速传到木头的其他部分,手的温度不会明显降低,所以手上的水分就不会凝固了。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整理打印版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整理打印版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整理打印版1、使得物体发生形变;2、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的效果的三个量):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大小单位:牛顿,单位的符号:N测量:弹簧测力计原理: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使用方法产生:地球表面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大小:。

种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

大小测量:1、水平方向2、匀速直线拉动。

影响因素:接粗面粗糙程度和接触面间压力大小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浮沉条件浮与沉重力与浮力的大小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悬浮下沉上浮悬浮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者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定律惯性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试验中要保证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获得相同的初速度)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保持静止生活中的惯性利用惯性:跳远助跑,甩去雨伞上的水,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飞行防止惯性的危害:汽车上的安全带,开车时要保持车距平衡力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这两个力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牵引力大于阻力:物体将加速牵引力小于阻力:物体将减速大气压强液体压强压强浮力压力压强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

(与重力方向不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基本概念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二年级物理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初中二年级物理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初中二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 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00m 1m=10dm 1dm=10cm1cm=10mm 1mm=1000μn 1μm=1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 误差只能尽量减小, 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 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1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 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 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 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 鼓靠鼓面振动发声, 钟考钟振动发声, 等等)2.振动可以发声。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 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要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疑点: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 发声也消失”。

八至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八至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八至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以及重力的公式。

3. 密度、质量和体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4. 天平的使用方法,包括左物右码的原则。

5. 受力分析的步骤,包括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等。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8. 惯性的概念和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

9.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

10.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可能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3.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14. 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即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5. 电功的概念及单位,包括焦耳和千瓦时。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打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打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打印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一直线上的力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压力与受压面积之比,单位是帕斯卡(Pa)。

2.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3. 大气压强:大气对地面的压力,与海拔高度和天气有关。

4. 浮力: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所排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5.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三、能量和能量守恒1. 能量:物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工作的能力。

2. 动能:运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3.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5. 能量转化和转移: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不能被创造或消失。

四、电学基础1. 电荷: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单位是安培(A)。

3. 电压:驱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力,单位是伏特(V)。

4.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是欧姆(Ω)。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笔记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笔记整理

一、力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3.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5. 力的单位:牛顿(N)。

6. 功的概念:功是力在空间中产生的变化量,即力沿着一段位移所做的功。

7. 功的计算:W=Fs,其中F为力,s为位移。

8.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与时间的比值。

9. 功率的计算:P=W/t,其中W为功,t为时间。

10. 弹性力: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称为弹性力。

11. 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因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称为摩擦力。

12. 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接触且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13. 静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接触且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14. 物体受力的平衡: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些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些力将相互抵消,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5. 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合成的力大小等于两个力之和;两个力和方向不同,则这两个力合成的力大小等于两个力之差。

16. 力的分解: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分力,这两个分力分别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17. 弹性势能: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能量称为弹性势能。

18. 动能的概念: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19. 动能的计算:K=1/2mv^2,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0.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1. 功的计算:W=Fs,其中F为力,s为位移。

22. 功率的计算:P=W/t,其中W为功,t为时间。

23.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比率。

24.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利用杠杆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以达到省力的目的。

初中物理笔记重点归纳可打印

初中物理笔记重点归纳可打印

初中物理笔记重点归纳可打印(以下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的归纳笔记,共计约1000字)一、力的作用与力的大小1. 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特征。

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在同一直线上。

3. 力的大小单位:牛(N)。

4.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它们的结果可以视为一个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或两力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上的力。

二、力的性质2. 接触力:两物体间通过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三、力的效果1. 力的效果:力作用于物体时,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运动和动力学、热学变化。

2. 力的作用方式:使物体做功、改变物体的动量,加速度、压缩物质体积等。

3. 力的功与功率:做功是力对时间的量度,功率是功对时间的量度,功的单位是焦(J),功率的单位是瓦(W)。

四、直线运动1. 直线运动的速度: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导数,单位是米/秒(m/s)或者千米/小时(km/h)。

3. 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关系:v=at+v0(v表示末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v0表示初速度)。

4. 直线运动的位移和位移公式:位移是物体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位移公式是s=vt(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五、圆周运动1. 圆周位移与角位移的关系:圆周位移是圆弧长,角位移是一个半径所对圆心角的角度,圆周位移与角位移是常数比例关系。

2. 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角速度公式:角速度是角位移对时间的导数,单位是弧度/秒(rad/s),角速度公式是ω=∆θ/∆t(∆θ表示角位移量,∆t表示时间)。

3. 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线速度公式:线速度是物体运动路径上点的速度,线速度公式是v=ωr(v表示线速度,ω表示角速度,r表示圆周半径)。

六、力学能量和功1. 动能和势能:物体运动具有动能,物体位置具有势能。

2. 动能和角动量:角动量是质点的角动量矩量,表示物体的旋转状态。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汇总(打印版)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汇总(打印版)

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五、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弹簧测力计: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六、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七、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八年级物理重要知识点梳理大全

八年级物理重要知识点梳理大全

一、力学篇1.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定义、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2.牛顿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或保持静止,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F=ma,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成正比。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3.力的形式摩擦力、弹力、重力、浮力等。

4.动量与冲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的定义与计算。

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

6.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原理和斜面原理。

二、光学篇1.光的基本特性光的传播方向、速度和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反射光、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反射规律。

3.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光的碎片和棱镜的折射现象。

4.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5.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像的性质。

6.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和应用。

三、电学篇1.静电现象静电的形成和性质,静电的利用。

2.电流和电路电流的定义和电流的单位,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欧姆定律和功率的关系。

3.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的定义和电阻的单位,电阻定律和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

4.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和应用。

5.简单电路用电表和电源组成的简单电路。

6.电能的转化与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热能、光能等。

四、能源篇1.能量与功率能量的定义和计算,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2.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的原理和流程。

3.电能的转化与输送电能的输送和输送损耗。

4.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应用。

5.能源的保护与节约能源保护的重要性和节约能源的方法。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精选)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精选)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精选)一、运动和力1. 运动和静止•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运动和静止是由参照系决定的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3.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将继续保持现有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 F = ma。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力是使物体受到的总力,可以用力的三角形法则求出。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可以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

二、能量和功1.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运动方向上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所做的功。

•功率是功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工作,即 P = W/t。

2. 动能和重力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能量,可以用 K = 1/2mv²计算。

•重力势能是物体在高度 h 处具有的能量,可以用 Ep = mgh 计算。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于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三、压强和浮力1. 压强和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可以用 P=F/A 计算。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可以用 P = F/S 计算。

2. 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升的向上的力。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 水压和水力机械原理•水压是以水为介质的压力,可以用P = ρgh 计算。

•水力机械原理指出:在液体中,同一高度下任意两点的压力相等。

以上是初中八年级物理的部分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考试和实际应用有很大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华(放)
熔点沸点
物态变化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汽化和液化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
物质的三态:通常情况下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有关。

加热仪器酒精灯的使用(外焰加热﹑灯帽盖灭)
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测量仪器:温度计
工作原理:测温液体的
热胀冷缩性质。

使用:看量程和分度
值,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示数稳定后
读书,视线与液柱上表
面齐平
单位:摄氏度,符号。

C
常见的温度值
汽化
液化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种类: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
沸腾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条件:吸热(任何温度下都可能发生)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表面的气体流
速3.液体表面积大小等。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象。

沸腾现象:声音由大变小,气泡由少变多,沸腾前温
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条件:1.达到一定的温度(沸点)2.继续吸热。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条件:放出热量
使物体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或者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

熔化
凝固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固体分类(按照熔化特点)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冰,海波,常见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
度(如石蜡,)
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升华
凝华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

条件:吸热
常见的现象:水的升华(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干)碘的升华,
灯泡变黑,干冰升华(人工降雨)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常见的现象:水的凝华(霜,冰花的形成,碘的凝华)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镜面是对称的。

光现象
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
光的直线传播
平面镜
光的反射
光源
定义: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注:月亮,发光屏幕不是光源)
分类
天然光源:太阳﹑水母﹑闪电人造光源:火焰﹑灯光
光的色彩
光的色散: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物体的颜色
光照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会透过它。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光具有的能量叫做光能。

红外线
紫外线
概念: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性质:热效应(太阳光)
所有物体都在不停的向外辐射红外线。

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追踪导弹
概念: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性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
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现象:影子的形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液体,固体按顺序递减。

真空中的光速3×8
10m/s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求物像的大小,距离。

成像作图:平面镜是像与物体的对称轴,像为虚像,用虚线
生活中:对镜梳妆,扩大视觉空间,潜望镜,牙医用反光镜。

光污染。

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三线两角: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微观粒子
宇宙分子运动初步
静电现象
更小的微粒: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分子之间不仅存在着引力,还存在着排斥力。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点叫做
摩擦起电。

自然界中只存在着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分子—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夸克
日心说
宇宙层次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并且仍然处在不断的膨胀中(谱线红移说明星系离我们远去)
力有关力的概念
重力
摩擦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讲到一个力肯定涉及到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
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离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力作用的效果:1.使得物体发生形变;2.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的效果的三个量):大小,方向,作
用点。

力的大小
单位:牛顿,单位的符号:N
测量:弹簧测力计
原理:弹性形变与外
力的关系
使用方法
产生:地球表面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大小:mg
G。

种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
阻碍它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

大小
测量:1.水平方向2.匀速直线拉动。

影响因素:接粗面粗糙程度和接触面
间压力大小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者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与运动










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试验中要保证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
获得相同的初速度)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
运动的物体保持静止






利用惯性:跳远助跑,甩去雨伞上的水,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飞行
防止惯性的危害:汽车上的安全带,开车时要保持车距



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称物体处于平
衡状态。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这两个力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牵引力大于阻力:物体将加速
牵引力小于阻力:物体将减速




浮与沉重力与浮力的大小
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

悬浮物

G
F=


ρ
ρ=
下沉物

G
F〈


ρ
ρ〉
上浮物

G
F〉


ρ
ρ〈
悬浮物

G
F=


ρ
ρ〈
压强与浮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