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面作业设计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面作业设计指南
一、设计目的
发挥作业设计的育人导向功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发挥作业设计的诊断改进功能,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

发挥作业设计的减负提质功能,通过提升书面作业设计质量来调控作业总量,实现有效减轻作业负担、同步提升教学质量。

二、设计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课程标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教学目标设定作业。

精准指向夯实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培育核心价值观。

(二)科学性原则
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作业内容精当、实在。

作业形式多样,题型题量合适,难度适切,重难点指向明确、表述规范、便于操作。

(三)层次性原则
既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作业,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不同梯度、不同功能的层级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创造性原则
自主选编、改编、创编设计基础性作业,严格控制使用教辅资料。

探索情境化、主题式、大单元、活动化、趣味性和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设计。

(五)系统性原则
坚持教学评整体推进,统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学业质量、内容形式、难易程度、作业总量、完成指导、批改反馈、评价改进等要素,确保教学、作业、考试的育人一致性。

三、设计重点
(一)确定作业目标
书面作业设计要有清晰的目标定位,依据学习目标确定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要与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业质量标准等相一致。


考虑学习目标的不同水平层级,针对不同学生水平差异,关注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能力变化,设计不同类型的书面作业。

(二)区分作业类型
依据作业目标的水平层次,书面作业一般包括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两种类型。

①基础性作业为必做作业。

立足基础以巩固当天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

设计的题目一般不少于 3题。

语文、数学、英语的书面作业每周不多于 5次,每次平均完成时间在 20分钟以内;其他学科的书面作业每周不多于 3次,每次平均完成时间在 15分钟以内。

②拓展性作业为选做作业。

拓展性作业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设计题目一般分为知识强化、能力提升和综合探究三个层次。

知识强化主要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或知识点串联,形成知识储备或知识体系;能力提升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提高,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形成,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综合探究主要是发展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性作业由教师根据课时、单元和学期教学需要和学生学情灵活安排,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

(三)控制数量时长
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情况确定作业数量,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90分钟。

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四)选择编制路径
书面作业编制包括选编、改编、创编三种基本形式。

教师要综合应用三种形式设计和编制书面作业,严禁不经加工盲目照搬或完全照抄相关教辅资源等给学生布置作业。

学校可给学科组购买、配置必要的教辅资料和网上题库资源,为教师选编、改编书面作业提供经费等资源保障。

(五)加强完成指导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完成层级作业,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校内完成作业,初中生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

(六)认真批改反馈
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要及时批改、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

教师要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

四、设计要求
(一)
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实际,精准设计和确定书面作业内容,内容设定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参照学科作业时间分配,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确保作业减负、教学提质。

(二)
指导各学科教师合理确定基础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的比例,处理好课时作业、单元作业、学期作业的关系,兼顾预习作业、练习作业、复习作业的不同作用。

合理设计和布置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

(三)
各学校要建立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的作业设计校本教研机制,经常性开展培训与教研活动,将作业设计纳入命题技术培训、教师业务技能比赛内容,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设计交流与研讨。

采取校际合作等方式,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

(四)
各地教研部门要切实履行作业设计研究与指导职责,指导学校制订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改进和优化作业设计;提供各学科作业设计样例,指导教师合理设计和布置书面作业。

争取属地教育局支持,做好经费保障等服务工作。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书面作业时间分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