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原理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原理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应用
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背景下,人们开始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当中。
风景园林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任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都应该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
现代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生态学的紧密结合反映了人们的一个新的梦想,一个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换言之,就是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是实践活动,生态学原理于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生态设计与原理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分子到生物圈,主要集中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所以,生态设计理念就源于对环境质量的保护和修复,是人类面对工业革命后期出现的严峻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理念和措施,也就是说生态设计指的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其设计理念为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从而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是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也就是说生态学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根本前提。
具体表述为:在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过程中,使得人类投入生态系统内较少的能量和物质,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能量转换获得最大生产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它还可以通过设计人工景观来改造、治理和协调生态环境,换言之,即通过人类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安排整个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各景观元素以及他们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使得景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达到整体的优化过程。
二、现阶段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现状
1、以生态学观点指导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伊恩·论诺克斯·麦克哈克的《设计结合自然》是一座里程碑,从此景观设计就树立起生态规划的旗帜。
麦克哈尔认为景观设计运用的生态规划应该包括物质的、生态的和社会过程三方面的综合,这种三方综合的解决方式是人类和动物行为的结合,人种学和原始文化智慧的结合,人类学与当代社会的结合,气候、地质、水文学、土壤学和
动物学知识的结合。
其终极目标指向人类健康和幸福。
其认同的人与环境模式是人类适应环境,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塑造。
这一理论在生态学观点的指导下希望景观设计和自然相结合,并且从土地规划、人文等方面全面地进行规划设计,在现在的风景规划设计中,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对《设计结合自然》生态规划理念的进一步反思,其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他认为景观设计不仅要关注自然过程,尤其要关注人文过程,从而为自然、人文过程以及景观设计的结合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其认同的人与环境模式是人类与环境是互动的,并通过互动相互影响。
这种设计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新时代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
总而言之,景观设计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领域,它不断使用成功的实践和理论对非常重要的环境进行着保护,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景观设计这种以多学科综合、运用科学逻辑的方法针对生态危机进行有效处理的解决途径。
也就是说景观设计离不开生态学观点的指导,即从《设计结合自然》中对社会文化初步觉醒的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到《生存的艺术》重新发现文化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作用,这些生态学观点都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使用生态学技术手段指导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近年来,随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范畴的扩大,其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引入更多的生态学技术和生态系统服务手段,比如:在工业的废弃地上建造起来的杜伊斯堡公园、展埃姆舍公园以及德国的矿区景观生态重建等,都是应用生态学技术手段,从景观的角度对场地进行规划设计,保留其中的历史痕迹,甚至是已经污染的水体等,充分体现了生态设计的思想。
3、植物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
植物是生物种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景园林的生命象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结合之处便是植物生态学这一分支学科中。
所以,对于景观设计者来说,应该掌握生态学知识,充分利用植物生态学的原理来指导设计,以达到植物景观的艺术性、生态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统一。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该考虑生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麦克哈尔的“千层饼模型”提出生态环境因子的指标体系包括气候、地质、水文、土壤和土地现状等,这些生态因子都对植物的影响是综合的,即植物是生活
在综合的环境因子中,缺乏某一因子,植物均不可能正常生长,因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便是掌握环境中各个因子与植物的关系,从而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该尊重植物群落的自然特点
在自然界,任何植物都不是单独地生活,它们与其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而这些生长在一起的植物物种,在一定的空间和面积内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发育、演变更新,并且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了植物群落。
所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该遵从植物群落的发展方向,即不仅需要设计植物群落的外貌和季相等效法,而且需要研究学习植物群落的结构基础、多度、密度、层次等多个生态学指标,同时需要处理好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种间关系,如此一来,才能使得植物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进而创造出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景地。
三、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结合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风景园林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尺度的扩大;将现有的陆地生态学、湿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扩展到海岛景观设计、湿地保护规划以及滨水景观设计之中。
其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多种学科生态学关系紧密;除了原来的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地理生态学学科外,还涉及了生态经济学、污染生态学、数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知识。
其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学手段越来越多;随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果科学性要求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到的若干个生态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更多的生态学技术手段将出现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个设计、施工的过程当中。
结语: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生态学原理为期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所以园林设计者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应用生态学,才能更好地完成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从而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创造自然和人类健康共存、高品质地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坤.以生态人类学视角解读景观设计—从《设计结合自然》到《生存的艺术》[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2]贾子超,陈瑶,胡清旻.设计需结合自然—浅谈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