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
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
”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
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5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汉江”为描述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答案】(1)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2)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解析】【分析】(1)这道题分别抓住“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即可概括出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写作时,要紧扣材料中汉江与华夏子孙,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来写。
同时注意运用修辞。
如汉江如一条纽带,维系着华夏儿女,让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故答案为:⑴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⑵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语句,抓中心句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读懂要求,注意紧扣材料和修辞的运用。
2.某校九(1)班开展以“自强奋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按要求修改下面的邀请函。
②邀请函中使用不恰当的一个词是“________ “,应替换为” ________ “。
③邀请函的内容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
(2)结合下面几则名言,探究“自强不息”的内涵。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
③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
——贝多芬
(3)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了一副残缺不全的对联,将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此对联的上联应是()。
(a)________铸就辉煌(b)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A.苦乐同享三载 B.三载苦乐同享 C.三载同享苦乐 D.同享三载苦乐
【答案】(1)拼博;拼搏;光临;莅临;应点明具体时间,如“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第三节课(或3点)”。
(2)自立自信;勇于克服自身缺点;不向困难低头。
(3)B;b
【解析】【分析】【分析】(1)①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可知,“拼博”应为“拼搏”;②莅临,多用于书面用语,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尤指上级到来。
光临,多用于口语:敬辞,称宾客来到。
故“光临”应改为“莅临”③邀请函中的时间是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这个时间不具体,应该为具体的时间,如“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第三节课(或3点)”。
(2)认真阅读这几句话,通过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内涵,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指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也就是说君子能认识在自身的缺点并改正,小人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当然也不会克服。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谓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才是真正强大。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
表现的是贝多芬不向命运和困难低头的精神。
据此可总结出“自立自强”的内涵是:自立自信;勇于克服自身缺点;不向困难低头。
意对即可。
(3)根据对联特点可知,“一”是数词,因此上联的第一个字也应该是数词,故排除AD。
“风雨兼程”是主谓短语,而“同享酷乐”属于动宾短语,故排除C。
故选B。
对联讲究上仄下平,“煌”属于平声,“志”属于仄声,故B属于上联。
故答案为:⑴①拼博拼搏②光临莅临应点明具体时间,③如“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第三节课(或3点)”。
⑵自立自信;勇于克服自身缺点;不向困难低头。
⑶ B;b
【点评】⑴本题考查修改应用文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并经常运用,达到熟练的目的,修改应用文应从格式、标点、语言等方面进行辨析和修改。
⑵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两则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⑶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
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3.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________
横批:________
(2)【谈观点】考试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
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
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案】(1)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
(2)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解析】【分析】(1)根据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范进的态度的鲜明对比来拟写,注意对联格式。
(2)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看法。
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两个方面来回答。
赞同的理由可围绕“能缓解考生压力”来阐述;不赞同可围绕“把范进当偶像不可取”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
⑵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生要结合文章内容,注意上联的机构和内容,进行编写下联,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注意发表的观点要正确。
4.从今年4月起,长春市推出“百名重庆美德少年”展示活动,此举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学校准备开展“学习和争当美德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组织,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
材料二:长春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孩子们从生活、学习、创新等方面讲述他们的美德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独特的风采。
重庆市这几年评选美德少年,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
材料三:长春日报编委:美德,是孩子心中的一颗种子,不管他将来走向何方,所有前进
的动力,都源自美德的力量。
听了他们的故事,谁都会给这些懂事的孩子竖起大拇指。
(1)阅读以上材料,说说开展“百名美德少年”展示这一活动有哪些意义。
(2)本次活动需要一名学生主持人,你打算毛遂自荐,请用简明的语言向校团委老师推荐自己。
(不少于50字)
【答案】(1)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前进的动力。
(2)本次活动需要一名学生主持人,你打算毛遂自荐,请用简明的语言向校团委老师推荐自己。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三则材料,从这三则材料中筛选出关键句并可整理出如下答案: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前进的动力。
(2)作为一名主持人,得有主持人的素养,比如知识积累、口语表达、对这个活动的认识等,因此自我推荐时要讲明自己这方面的优势,另外要有礼貌性的称呼,语言要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⑴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前进的动力。
⑵有礼貌性的称呼、讲明自己的优势以及对这个活动的认识,另外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
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5.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雨果说,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阅读对于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越来越重要。
因此,自2006年活动开展以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
(1)【拟写标语】为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宣传氛围,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2)【出谋划策】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出谋划策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阅读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
(3)【社会调查】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对35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一:读书计划情况:
【答案】(1)阅读与人生相伴,阅读与文明相随。
(或者: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天下。
)
(2)举行“我爱阅读”征文比赛;办一期“有关名著阅读”黑板报
(3)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拟写一条宣传标语,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内容要符合要求;②最后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③语言要简洁、精炼;④语言要通俗、易读、易记等。
(2)本题要求设计活动形式,题目中已经给了一种,可以模仿这种形式答题,读“征文比赛”“黑板报”“手抄报”等。
(3)认真观察图表,通过数据的对比进行分析,由图表可以看出,中学生读书有计划的只占10.1%,没有计划的占58.6%。
说明一是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读书时每读必做的没有,但从不做的竟占75.4%,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习惯。
故答案为:⑴阅读与人生相伴,阅读与文明相随。
(或者: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天下。
)
⑵举行“我爱阅读”征文比赛办一期“有关名著阅读”黑板报
⑶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
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与内容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
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6.九年级(2)班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
(2)请走进鲁迅的《故乡》,填写下面的“小说人物档案卡片”。
刻的印象。
一本小说就像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片天地。
(2)少年时给“我”讲雪地捕鸟和海边看瓜的故事(成年时叫“我”老爷,在生活的重压下只是摇头);勤劳忠厚,但思想麻木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写一段开场白,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表达出自己对小说的理解;②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引用等;③语言要有感染力,要准确、连贯。
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在文中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
几件事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由于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必然要使学生在读文过程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但由于少年闰土生活的年代与学生现实中的环境已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解.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少年。
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
"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
"为什么他在少年时就能有所感而又形容得出,而现在却形容不出了呢?因为"那时是孩子,不懂事",但"不懂事"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所说的"事",实际是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
观念。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一本小说就像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片天地。
⑵少年时给“我”讲雪地捕鸟和海边看瓜的故事(成年时叫“我”老爷,在生活的重压下只是摇头)
勤劳忠厚,但思想麻木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时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⑵本题考查对“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的积累。
作者在《故乡》中着力塑造了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给予了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闰土成为中国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
闰土有着封建的思想和较强的等级观念,对他鲁迅先生还是有同情感的,且同情大于批判。
7.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
”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备增温暖。
班级为此开展了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表格,谈谈你的发现。
(2)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________
(3)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篇反映母爱的散文,并编辑成书。
请你给本书拟定一个书名并阐释理由。
【答案】(1)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名:《母亲的心》;
理由: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解析】【分析】(1)仔细读这张表格,从纵向和横线分析数据,可知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首先要分析上联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对联的要求拟写下联,上联有“两鬓白发”“尝尽
人间疾苦”两部分共10个字组成,其中“两鬓斑白”是偏正短语,“尝尽人间疾苦”是动宾短语,因此拟写的下联也要符合这个要求,如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一本书的名字,可以从多角度考虑拟题,比如可以从内容或主旨的角度考虑,因为这本书搜集的都是反映母爱的散文,都表达的是母亲对儿女深沉的爱,因此可以根据这些文章的共同的主题拟写书名,如《母亲的心》。
拟写和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名:《母亲的心》;理由: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3)本题考查拟写书名的能力。
平时读书时多注意和学习这些书名是从哪些角度拟写的,答题时可以根据书中的内容、主旨等拟写书名。
8.生活处处有语文。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
(1)社区里有一家中医馆即将开业,有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被家中的宠物咬碎了,只能隐约辨别出以下词语:
妙手回春灵丹济世乐医百病千家
请你帮忙恢复这副对联,为中医馆做宣传。
(2)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家们的促销手段不断翻新,然而一些商家靠赠品、打折等手段向消费者索要好评。
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问题。
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结账时服务员表示: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
小林母亲准备照做。
如果你是小林,该怎样劝说母亲?(50字左右)(3)中考结束后,小林跟父母去北京旅游。
他们首先来到故宫。
走进故宫,一眼千年,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神韵犹在。
爸爸说:“故宫中这些修复文物的工匠真了不起!”小林听后深受触动,看起来平凡的工匠,却有着伟大的价值。
请你帮助小林设计一段赞美工匠的诺。
(50字左右)
【答案】(1)妙手回春医百病灵丹济世乐千家。
(2)妈妈,这样做不好。
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3)你们用专注的眼神发现文物的精神,用双手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因你们才鲜活生动起来,文化传统因你们的精心呵护得以传承。
【解析】【分析】(1)根据对联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同的要求,“妙手回春”对“灵丹济世”“医”和“百病”组成医百病,“乐”和“千家”组成“乐百家”都是动宾短语,“医百病”对“乐千家”。
根据对联上仄下平的要求,这幅对联为:妙手回春医百病灵丹济世乐千家。
(2)此题要求劝说母亲不要为了一点钱就为不讲诚信的商家写好评。
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母亲这样做的坏处,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
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妈妈,这样做不好。
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3)本题要求设计一段赞美工匠的话,答题时要注意从这些修复后的文物给游览者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工匠们精妙的眼光、手艺等方面赞美,注意语言要简洁、恰当。
故答案为:⑴妙手回春医百病灵丹济世乐千家。
⑵妈妈,这样做不好。
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⑶你们用专注的眼神发现文物的精神,用双手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因你们才鲜活生动起来,文化传统因你们的精心呵护得以传承。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的题关键在于平时,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积累的多了,实践的多了,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9.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茶文化”。
请你将“茶文化”的“茶”字的笔画顺序写到下面的田字格中。
“茶”的笔画顺序:________。
(2)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水联系紧密。
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微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
“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