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毫米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先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先生领会毫米产生的实践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别人合作交流解决成绩的过程。
二、教学成绩诊断分析
小先生以具体抽象思想为主,“测量”这部分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要注重让先生进行估计、测量、交流等活动,经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想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中,可以选择先生身旁感兴味的事物为学具(如粉笔、铅笔、硬币等),有效地激发先生的学习兴味与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先生的操作活动,培养估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先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践长度,构成直观表象。
四、教学预备
课件,1分硬币,磁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你知道本人的身高吗?你能估测一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怎样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大概的长度?
教师:我们曾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经过估测老师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先生学习数学的兴味,唤起先生对已有长度单位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起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二)探求新知,认识毫米
1.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
①小组活动: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
②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③谁估计的结果比较精确呢?怎样来验证?
(2)量一量。
①小组活动: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测量时遇到的成绩记录下去,用本人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汇报交流。
③教师课件演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方法,并对先生的回答进行评议。
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表示。
④教师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让先生在测量中理解和领会长度单位“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与理想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先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认识。
2.合作探求,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①小组讨论:关于毫米,你知道甚么?
②观察本人的直尺,你能找到1毫米的小格吗?
③你能用手指一指吗?那用甚么工具指比较合适呢?
④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呢?用笔尖指着数一数。
课件演示1格1格地数,得出结论: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
⑤组织先生找不同的1厘米,数一数里面有几个1毫米,从而验证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2)进一步认识1毫米,建立表象。
①你能用手比划1毫米的长度吗?
②借助1分硬币、磁卡等实物,感受1毫米。
(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并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时通常为用“毫米”作单位的?
(4)用毫米作单位,再次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先生建立“毫米”的观念。
三个探求知识点的设立着眼于这一重点,恪守由易到难、按部就班的准绳。
同时,借助生活实物,帮助先生亲身感受,进而抽象出1毫米的长度观念。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练习第2题时应引导先生正确摆放直尺及正确读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1题和第2题。
练习第1题时要求先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设计意图】经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练习时让先生先估一估,再精确测量,给先生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先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得到必然的发展。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甚么播种?
2.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解决身旁的哪些成绩?
科学睡眠健康成长
——在国旗下的发言
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人的一生几乎有3分之1的时间在睡觉中度过。
睡眠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届冬奥会的18岁天才少女谷爱凌在赛后回答夺冠秘诀时,她说:“从8 岁到14 岁,我一直都只有周末才滑雪。
而我能比那些年纪更大、更专业的运动员做的更好的秘密武器,就是每天睡十小时,真的每天睡十小时。
”
可是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竟有27%的人存在着睡眠问题,而其中我国在30%以上,高达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
而“世界睡眠日”的目的便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关注,提醒人们要重视睡眠健康。
如今,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已成为人们常见的健康问题。
失眠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留出更多的时间来保障睡眠呢?
首先,要明确当天晚上学习的目标。
学习之前,一定要列个清单出来,这样更便于安排时间,不致于手忙脚乱。
其次,减少学习时的干扰。
学习之前不要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等;手机要放在不被打扰的地方。
再次,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
适当的运动,对调节睡眠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让一整天的精力充沛,保持高效学习状态。
最后,我们应当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周围的温度、湿度和声音,都应保持在恰当的状态。
至少在睡前三十分钟,远离手机和任何发光的屏幕。
亲爱的同学们:
睡眠给我们一个清醒的头脑
睡眠给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
睡眠给我们一个幸福的生活
睡眠给我们一个精彩的世界
让我们做一个聪明的人,养成高效率学习习惯,为充足睡眠保驾护航。
最后借此机会想对全体预备班的同学们说,愿你们拥有良好健康的体魄,稳健坚实的步伐,从容不迫的心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祝愿我们所有的老师、同学们从今天起,都有良好的睡眠,美好的心情!拥有一个健康的未来。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
2024年3月
案例教学方案设想
一、背景分析
通过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了解到,结合岗位工作内容的典
型案例教学受到大家广泛关注和喜爱。
案例教学以其贴近实际、注重实践的特点,成为培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结合小组人员岗位情况,梳理小组成员岗位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汇编成为培训方案,对于拓宽青干班成员视野、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置目标
1. 促进学员综合素质提升: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小组成员团队精神: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成员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让小组成员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小组成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类型
案例式培训学习。
四、实施方案
1. 选取优质案例:根据小组成员的岗位工作情况,每人选取1个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意义的工作案例进行教学,每人每个案例讲解时间10分钟左右(PPT形式),小组可选取3-4个案例。
2. 案例讲解授课:每个小组成员讲解本人提供的案例。
在分享过程中,可通过讲解案例的背景、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式,引导学员进入案例教学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3.学员讨论交流: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员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员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4. 专家领导点评:在学员讨论过程或者结束后,可邀请领导或专家适时地给予每个案例进行点评,促进学员的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