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百色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四模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省百色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四模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绵阳是西南地区一座迷人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领先的现代科技,既各显其美,又相得益彰
....。

B.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苏炳添首当其冲
....,率先跑过终点,夺得2017年国际田联百米大战冠军。

C.面对朝鲜不断升级的核挑衅,美国国会有人公开表示,通过战争解决朝鲜核问题才是一劳永逸
....的办法。

D.在机场附近操控遥控飞行器,不仅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降,甚至可能导致机毁人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辨析。

A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符合语境。

C一劳永逸: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符合语境。

D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符合语境。

B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不符合语境。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和行动的书,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B.“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和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令堂”、“令尊”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老朽”、“足下”是自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识记与理解。

“足下”是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现为对朋友的敬称。

据此,“足下”是自称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二、名句名篇默写
3.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遥看是君家,__________。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陈子昂)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

(《庄子》一则)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_”,运用比喻,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深沉的忧愤之情。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花草相映、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松柏冢累累(2)城阙辅三秦(3)长风破浪会有时(4)独怆然而涕下(5)晴川历历汉阳树(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此题中注意“冢”“阙”“絮”“缤纷”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回答各题。

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
①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部下的一名参谋未经核实,误将电令会师之地沁阳写成泌阳,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

此战被后人戏称为“败在一撇上”。

②多写“一撇”,是战败的表象;缺失“认真”,方为失利的实质。

何谓认真?它是一种专注、一种投入、一种坚韧,乃为可贵的精种品质,彰显对职守的忠诚、做事的严谨、追求的执着。

播种认真,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信念;播种信念;播种信念,收获辉煌。

正如一谚语所示:“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认真的习惯。

③要养成认真的习惯,就要懂得认真之“道”。

④认真之“道”,在于对“毫厘”的极致严格。

事物的质变,往往缘于毫厘的差别和缺失,一丝一毫牵动全盘,认真与否关乎成败。

非凡,每每孕育于丝毫的较真之中,无论做好一项工作,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皆要有精细、精准、精深的全程投入,上个世纪60年代,邓稼先在领军对我园首顆原子弹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时,发现一关键资料与苏联专家提供的技术指标有细微之别。

于是,这些科研精英们,操作着那时的手摇计算器,耗费了数百公斤资料纸,最终以确无“毫厘”之差的严谨结论,证明了完全可以忽略苏方提及的冲击波波峰值,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

正是这种极其认真的精神品格,成就了昔日的“两弹一星”、当今的“蛟龙”“天河”等科技明星。

⑤认真之“道”,在于对事业的“至拙”专注。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认真,彰显的是笨功夫、长功夫、真功夫,乃为至拙的内在修炼。

有了这种修炼,滴水可穿石,铁棒可磨针,铁树可开花。

马克思潜心研究40年,终成科学巨著《资本论》;李时珍耗费心血二十七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成医药经典《本草纲目》;钱穆倾尽一生心力,砥砺“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的拙功,终成1700万言的国学著述,古今中外、千行百业的事实可鉴:做事、治学、成大器的真谛在于“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⑥认真之“道”,在于对成功的默默守望。

成功过程是坚守认真的寂寞远征,不是一事功,而是事事功;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其间不会躁动、不曾走神,也永远不忘初心、不言放弃。

1977年至今,多少科研奇迹层出不穷、多少名流人物闪烁更迭,但那颗名为“旅行者一号”的空间探测器,依然飞驰在太阳系外的轨道上,漫漫40年,这个航天科研团队的成员,从青春到暮年,一直在关注着那么遥远的距离、那么浩渺的太空、那么难测的结果。

沉潜事业的认真,多么需要远离红尘熙攘、摈弃功利躁动、抵御炫眼诱感。

否则,何以到达“诗与远方”?
⑦然而,一举成名、一鸣惊人的“速成”心态,使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殊不知,一旦履职分心、做事粗心,厄运便不远了。

君不见,一块脱落的塑料泡沫未引起监控发射者的关注,导致美国“哥
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悲惨失事;一个粗心的农林工未灭烟蒂,引起一场森林大火……因失于一物之细,而失去天下之大;因疏于一事之微,而导致一场悲剧,这是警世教训。

⑧“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必能事举功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所讲的认真之“道”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_________________)马克思潜心研究40年,终成科学巨著《资本论》。

(_________________)4.“成功过程是坚守认真的寂寞远征,不是一事功,而是事事功;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1.我们应该养成认真的习惯(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

2.对“毫厘”的极致严格;对事业的“至拙”专注;对成功的默默守望。

3.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4.追求成功的道路很漫长,需要耐得住寂寞,长期坚持认真做事。

不是一件事认真做,而是事事都要认真做;不是一时认真,而是要长久地认真。

【解析】
1.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

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

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题目“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即是论点。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结合第④段“认真之‘道’,在于对‘毫厘’的极致严格。

”第⑤段“认真之‘道’,在于对事业的‘至拙’”专注。

”第⑥段“认真之‘道’,在于对成功的默默守望。

”概括即可。

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1)结合“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出自《曾国藩家书》,这是引用论证。

(2)马克思潜心研究40年,终成科学巨著《资本论》。

这是举例论证,有力的证明了认真之“道”,在于对事业的“至拙”专注的道理。

4.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

结合“认真之‘道’,在于对成功的默默守望。

”分析得出,追求成功的道路很漫长,需要耐得住寂寞,长期坚持认真做事。

不是一件事认真做,而是事事都要认真做;不是一时认真,而是要长久地认真。

【点睛】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引用)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通过比喻进行证明,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
证浅显易懂。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奥斯特洛夫斯基
这是一个漆黑的、阴森森的夜。

乌云犹如远方大火腾起的滚滚浓烟,在蓝黑色的天空中缓缓浮动,渐渐靠近一座佛塔,便用浓重的烟雾把它遮挡起来。

佛塔变得模糊不清,仿佛给抹上了一层污泥,而不断逼近的乌云仍在不停给它上色,越来越浓。

昏黄的月亮发出微微颤动的光,随即也沉没在乌云之中,如同掉进了黑色的染缸。

在这样的时刻,即使你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也难以穿越这重重夜幕。

于是人们只好像瞎子走路,伸手去摸,用脚去探,随时都有掉进壕沟、摔断脖子的危险。

在这样的时刻,如果有人鬼迷心窍地迈出家门,到大街上乱跑,那跌得头破血流的还会少吗?更何况又是在1919年4月这样的岁月,头上或者身上让飞来的子弹钻个窟窿,嘴里让枪托敲掉几颗牙齿,本来就是司空见惯的事。

小市民都知道:在这样的夜晚,最好待在家里,千万别开灯,灯光可能会招来麻烦。

说不定会招来不速之客,那就免不了灾祸临头。

可就是在这样一个夜晚,有个人影在大街中间急匆匆地走着。

他双脚不时陷进泥里,遇到特别难走的地方,嘴里骂骂咧咧地吐出几句脏话。

他走到柯察金家的小屋前,小心翼翼地敲了敲窗框,没有人答应。

他又敲了一遍,比头一次更响、更坚决。

这时保尔正在做梦:他梦见一个似人非人的怪物正用一挺机枪对着他;他很想逃跑,却无路可逃,而机枪发出了可怕的响声。

不停的敲击把窗玻璃震得叮当作响。

保尔跳下床,走到窗边,竭力想看清楚敲窗的人是谁。

但是只见一个模糊不清的人影,其余的什么也看不见。

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母亲到姐姐家去了。

姐夫是一家糖厂的机务员。

阿尔焦姆在邻近的一个村子里当铁匠,靠抡铁锤过活。

敲窗的可能是阿尔焦姆。

保尔决定打开窗子。

“谁呀?”他向着黑暗问。

窗外的人影晃动了一下,用低沉的声音回答:
“是我,朱赫来。


朱赫来的双手往窗台上一撑,他的头就升得和保尔的脸一般高了。

“我到你家借宿来了,小弟弟,你让我进来吗?”他低声问。

“当然,这还用得着问吗?”保尔十分友好地回答,“你就从窗口爬进来吧。


朱赫来笨重的身子从窗口挤了进来。

他掩上窗户,但并未马上离开窗边。

他站在窗户旁边,倾听着外面的动静。

这时月亮正好从云层里钻出来照亮了大路。

他仔细地察看了路上的情形,这才转过身来问保尔:
“我们会不会吵醒你母亲?她大概睡了吧?”
保尔告诉朱赫来,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这样,朱赫来更放心了。

他稍稍提高点声音说:
“小弟弟,那邦吃人的野兽正在追我。

为了车站最近发生的事件,他们要找我算账。

如果大家能团结得更紧些,我们准可以在虐杀犹太人的时候好好教训一下那些‘灰狗子’。

但是你知道,人们还没有上刀山下火海的决心,所以干不起来。

现在我被盯上了,他们已经围捕我两次。

今天险些儿遭了毒手。

是这样的,我正回家,当然是从后门走的。

我站在板棚旁边一瞧:院子里站着一个人,身子紧贴着树干,可露出了刺刀。

不用说,我拔腿就跑。

这就跑到了你家。

我想在你这里抛锚,住上几天。

你不反对吧?哦,那好极了。


朱赫来喘着粗气,扒下那双沾满污泥的长筒靴。

朱赫来的到来使保尔十分高兴。

最近发电厂已经停工,保尔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家里觉得很无聊。

两个人都上了床。

保尔马上睡着了,可是朱赫来却抽了好久的烟。

然后他从床上起来,光着脚轻轻地走到窗边,朝街上看了很久才上床。

他十分疲劳,立刻睡熟了。

他的一只手伸到枕头下面,按住那支沉甸甸的手枪,把枪焐得暖暖的。

朱赫来突然深夜到保尔家借宿,同保尔一起住了八天,这件事成了保尔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保尔第一次从水兵朱赫来嘴里听到这么多重要的、令人激动的新鲜道理。

这八天对年轻锅炉工的成长,有着决定的意义。

水兵朱赫来已经两次遇险,他像关进铁笼的猛兽一样,暂时呆在这间小屋里。

他对打着蓝黄旗蹂躏乌克兰大地的匪帮充满了仇恨。

现在他就利用这段迫不得已而闲着的时间,把满腔怒火和憎恨都传给如饥似渴地听他讲话的保尔。

朱赫来讲得鲜明生动,通俗易懂。

他对一切问题都有明确的认识。

他坚信自己走的道路是正确的。

保尔从他那里懂得了,那一大堆名称好听的党派,什么社会革命党、社会民主党、波兰社会党等等,原来都是工人阶级的凶恶敌人;只有一个政党是不屈不挠地同所有财主作斗争的革命党,这就是布尔什维克党。

以前保尔总是被这些名称弄得糊里糊涂的。

费奥多尔·朱赫来,这位健壮有力的革命战士,久经狂风巨浪的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一九一五年就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对年轻的锅炉工保尔讲述着严峻的生活真理。

保尔两眼紧紧地盯着他,听得入了神。

“小弟弟,我小时候跟你差不多,”朱赫来说。

“浑身是劲,总想反抗,就是不知道力气往哪儿使。

我家里很穷。

一看见财主家那些吃得好穿得好的小少爷,我就恨得牙痒痒的。

我常常狠劲揍他们。

可是有什么用呢,过后还得挨爸爸一顿痛打。

单枪匹马地干,改变不了这个世道。

保夫鲁沙,你完全可以成为工
人阶级的好战士,一切条件你都有,只是年纪还小了点,阶级斗争的道理,你还不大明白。

小弟弟,我看你挺有出息,所以想跟你说说应该走什么路。

我最讨厌那些胆小怕事、低声下气的家伙。

现在全世界都燃起了烈火。

奴隶们起来造反了,要把旧世界沉到海里去。

但是,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而不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需要的是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而不是战斗一打响就像蟑螂躲亮光那样钻墙缝的软骨头。


朱赫来紧握拳头,有力地捶了一下桌子。

他站起身来,两手插在衣袋里,皱着眉头在屋里大步走来走去。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结合文本,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划横线句子的作用?
这是一个漆黑的、阴森森的夜。

乌云犹如远方大火腾起的滚滚浓烟,在蓝黑色的天空中缓缓浮动,渐渐靠近一座佛塔,便用浓重的烟雾把它遮挡起来。

3.赏析句子。

“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而不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需要的是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而不是战斗一打响就像蟑螂躲亮光那样钻墙缝的软骨头。


4.选文中的朱赫来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5.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什么问题?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并联系自身实际,说说你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答案】1.一天晚上,朱赫来为了躲避搜捕,藏到了保尔家。

在保尔家里,朱赫来给保尔讲述了很多革命道理。

保尔懂得了生命的真理,也知道了朱赫来是共产党。

2.这句话运用了环境的描写。

写出了一种天气状况,表现了环境的恶劣,烘托了一种阴森森的气氛,让人心生寒意,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环境、气氛的讨厌与担心甚至是害怕,为后文的事情发展背景、环境做铺垫,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拿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和无产阶级战士进行对比,突出了无产阶级战士勇敢无畏,坚决斗争的特点,体现了朱赫来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4.朱赫来人物形象:朱赫来是一位令人敬佩的革命者。

①遇事沉着,警惕性高:“我站在板棚旁边一瞧:院子里站着一个人,身子紧贴着树干,可露出了刺刀。

不用说,我拔腿就跑。

这就跑到了你家。

”又如,他的一只手伸到枕头下面,按住那支沉甸甸的手枪,把枪焐得暖暖的。

②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与憎恨,不屈不挠、顽强。

5.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一生。

例如: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中了保尔的大腿,后来又得了伤寒,但这都不能阻止他继续战斗。

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联系自身:能体现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坚强乐
观的生活态度的事例即可。

)。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人物是朱赫来、保尔,主要事件是朱赫来为了躲避搜捕,藏到了保尔家。

朱赫来给保尔讲述了很多革命道理。

结果是:保尔懂得了生命的真理,也知道了朱赫来是共产党。

概括的时候,把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清楚即可。

有结果的,最好把结果概括出来。

2.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

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漆黑的、阴森森的夜”“乌云犹如远方大火腾起的滚滚浓烟”,“便用浓重的烟雾把它遮挡起来”表现天气阴沉黑暗,表现了环境的恶劣,渲染人物讨厌与担心的心情。

为人物设置特定的背景。

3.考查赏析文句。

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到赏析的点,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写作手法等角度来理解。

无产阶级战士与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进行对比,突出了无产阶级战士勇敢坚强,坚决斗争的品质,表现了朱赫来对革命坚定信心。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如: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看出他关心他人成长、认真负责。

他给保尔讲布尔什维克的故事,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而不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需要的是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而不是战斗一打响就像蟑螂躲亮光那样钻墙缝的软骨头。

”看出他做工作善于做宣传,有鼓动力。

5.第一问,结合对名著的阅读理解,此书告诉年青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第二问,因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不能参加工作,曾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很快振作起来,开始了文学创作。

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6.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嚣
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
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

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
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

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还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2.文章叙写了关于基地小试验队的4件事情,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补足空缺。

基地小试验队员口渴想喝水,哪怕一口水也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蒙古族同胞得救,基地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