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一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微观---宏观系统、器官---分子水平---系统、器官单克隆技术、基因重组技术及基因敲除技术;生 物基因靶向治疗技术;定点给药技术。
第21页/共204页
传统本草阶段近代药理学发展史现代药理学阶段
第22页/共204页
传统本草阶段
大约著于汉代(两千年前)共收载药物 365 种,是世界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之一(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大黄(导泻)、麻黄(止喘)。
一、总论 1.绪言 2.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3.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4.影响药效的因素
第1页/共204页
二、外周神经系统 1.概论 2.拟胆碱药 3.抗胆碱药 4.拟肾上腺素药 5.抗肾上腺素药
第2页/共204页
三、中枢神经系统 1.镇静催眠药 2.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3.抗精神失常药 4.镇痛药 5.解热镇痛消炎药
第3页/共204页
四、内脏系统药理 1.抗心律失常药 2.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3.抗心绞痛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4.抗高血压药 5.利尿药
第4页/共204页
五、激素类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5页/共204页
六、抗病原微生物药物 1.概述 2.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其它合成类抗菌药 3.β-内酰胺类抗生素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5.氨基糖苷类 6.四环素类、氯霉素 7.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8.抗结核病药
第50页/共204页
从药物作用部位分为 局部作用 全身作用(吸收作用)
第51页/共204页
药物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之前在用药部位发挥直接作用,即局部作用。口服MgSO4在肠道中不吸收,因此有导泻作用。这就是发挥的局部作用。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发挥全身作用。大部分临床应用的药物都是发挥此作用。
第8页/共204页
药物的来源: 1.来自于自然界的天然产物, 植物、动物、矿物质 2.是用化学方法制备的合成化合物, 3.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产品等。
第9页/共204页
无论是天然产物、人工合成或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产品,要想使其成为药物,以至能安全有效地用于临床,必须首先经过大量的、极其严格的药理学研究。
第6页/共204页
第一章 绪言 1.1 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1.2 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1.3 药理学研究的方法1.4 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第7页/共204页
1.1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药物:是指用来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 质或改变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化学物质。 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
第33页/共204页
近来还开设了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和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新药的临床评价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大大充实与丰富了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34页/共204页
时辰药理学:研究生物活动时间节律的周期变化。 形成药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第15页/共204页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也 是药学和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药理学研究内容是通过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微 生物学、免疫学等医学基础理论和知识,运用药剂 学、药物分析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等药学基础理论和知识,阐明了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和作用机制及机体对药物动态处置的反应。
第47页/共204页
西医将药物作用分为兴奋和抑制。中医将药物作用分为温、良、寒。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药物作用称为兴奋,引起兴奋的药物称兴奋药;反之,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药物作用称为抑制,引起抑制的药物称抑制药。咖啡因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巴比妥类药物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第48页/共204页
第52页/共204页
2.1.2药物的选择性
药物对某种组织或器官作用特别明显。 药物之所以有选择性,是因为药物与组织或器官的亲和力大,而且组织或器官的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高。选择性高的药物活性也较高,而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常用选择性高的药物,但也有例外:广谱抗生素选择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第43页/共204页
1.4.2临床药理试验
包括Ⅰ、Ⅱ、Ⅲ、Ⅳ期临床实验。Ⅰ期临床实验: 实验人数一般在20~30人Ⅱ期临床实验: 实验人数一般在200~300人
第44页/共204页
Ⅲ期临床实验: 新药上市前扩大的临床试验。在我国,在Ⅱ期临 床实验后即可申请新药生产,在批准试生产期 间,再进行Ⅲ期临床实验。Ⅳ期临床实验: 在新药批准上市后进行
第28页/共204页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新技术在药理学中的应用,药理学有了很大发展。
第29页/共204页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由原来的系统、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受体、分子和量子水平
第30页/共204页
已分离纯化得到多种受体(如N胆碱受体等);阐明了多种药物对钙、钠、钾离子通道的作用机制。
第53页/共204页
2.1.3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作用与人体时,一方面可以防病、治病,这就是治疗作用;另一方面有一些与治疗作用无关,甚至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这就是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应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尽量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第54页/共204页
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 也称治本,消除发病原因。 2.对症治疗 也称治标,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发病原因。
第25页/共204页
20世纪初,德国Ehrich(1909)发现胂凡纳明能治疗锥虫病和梅毒。从而开始用合成药物治疗传染病。
第26页/共204页
德国Domagk(1935)发现磺胺类可治疗细菌感染。
第27页/共204页
1940年英国Florey从青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青霉素,并开始将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开辟了抗寄生虫病和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促进了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的发展。
第55页/共204页
一般来讲,对因治疗比对症治疗重要,但对一些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症状,这时对症治疗十分重要。小儿高热可引起惊厥,继而损伤神经系统。此时高热症状成为主要解决矛盾应及时采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同时合用抗生素。剧烈疼痛可引起休克,这时应用镇痛药缓解疼痛。急症治标,缓症治本。
第56页/共204页
明朝李时珍长期自已上山采药,才写了本草纲目,全书 52 卷,约 190 万字,收载药物 1892 种,插图 1160 帧,药方 11000 条。对世界药物科学的发展作了重大贡献。如麻黄治喘,砷剂治梅毒。
比西方最早的纽伦堡药典还早883年。
第23页/共204页
近代药理学发展史
第24页/共204页
现代药理学阶段20世纪初开始,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及改造天然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作为新的药物来源发展新药是这个时期药物研究的突出特点。
第45页/共204页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2.1药物的基本作用2.2受体理论2.3药效学概述
第46页/共204页
2.1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广义是指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药物效应:是指药物的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 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第35页/共204页
1.3 药理学研究的方法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研究可在整体、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研究方法有:1、实验药理学方法2、实验治疗学方法3、临床药理学方法
第36页/共204页
1.4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新药的药理学研究包括临床前药理研究和临床药理 研究。新药的来源: (1)对已知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 (2)合成新型结构的药物 (3)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分离 (4)应用生物技术和基因重组方法制备
第31页/共204页
从中药中提出的镇痛药罗通定,解痉药山莨菪碱,强心式类药羊角拗甙、黄夹甙和铃兰毒甙,抗疟药青蒿素,抗癌药喜树碱和紫衫醇等,均在临床有广泛应用。
第32页/共204页
在药理学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出现了许多药理学的分支学科: 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量子药理学、神经药理学、免疫药理学、遗传药理学、时辰药理学等边缘学科。分别从不同方面研究药物作用的基本理论。
不良反应: 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 应。 没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基本没有。
第57页/共204页
不良反应的类型有: (1)副作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 不适反应。一般较轻微,是可逆性的功能作用。 药物代谢完,副作用解除。 产生原因是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
第18页/共204页
毒理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中毒机制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药理学研究 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第19页/共204页
综上所述,对于新药研究,必须进行临床前的药理实验研究,充分了解其药效学、药动学作用规律及毒性后,才能申请临床试用。
第20页/共204页
1.2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13页/共204页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 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 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代谢)及排泄四个 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药效学和药动学是同时进行,互相联系的过程。
第14页/共204页
药理学研究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目的在于: 1.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 性,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帮助医药卫生工作者合理用药。 3.为寻找新药提供线索。 4.有助于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机体功 能的生理生化过程的本质。
第40页/共204页
(2)一般药理学研究 指对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的 研究。
第41页/共204页
(3)药动学研究 对新药的给药方案设计、制剂改革、药效提高或 毒性降低等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第42页/共204页
(4)新药毒理学研究 包括全身性用药的毒性试验、局部用药的毒性试 验、特殊毒性试验和药物依赖性试验。目的在于 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2.1.1药物作用方式
从药物作用发生原理分为 直接作用(原发作用)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 间接作用是通过机体反射机制或生理性调节 而产生的。
第49页/共204页
洋地黄直接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肌输出量。而洋地黄强心作用的结果,使肾血流量增加、尿量增多、减轻心水肿。这就是间接作用。
第10页/共204页
机体:人体、动植物体、病原体,一切具有生理 生化功能的物体。
第11页/共204页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相互联系的桥梁学科。
第12页/共204页
药理学的任务是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 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 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药物作用:作用原理、适应症、不良反应
第16页/共204页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下做药物的动物实验、三期临床实验、药动学实验及毒理学实验等。由此观察药物的作用、毒副反应及药动学。
第17页/共204页
药物、食物、毒物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有时药 物与毒物之间仅存在着量的差别。 比如食盐、葡萄糖及维生素都可作为食物,但在 人体缺乏这些必需物质时,食盐、葡萄糖注射液 及维生素就成为药物;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 血压病人食用过多的食盐或补给过量的生理盐水 反而会加重病情,此时食盐就成为毒物。因此, 在药理学研究中毒理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37页/共204页
不论从哪种途径得到的新产品,都必须经过临床前药理试验和临床药理研究。确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查批准后上市。
第38页/共204页1.4源自1临床前药理试验临床前药理研究是新药能否进入临床试验的先决条 件。(在动物上进行的实验)
第39页/共204页
(1)药效学研究 指与该新药防治作用有关的主要药理作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