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温州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温州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心愿
北方
“麻警官,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

这都第四次了,我们劝不住,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怎么说她就是不听。

知道您忙,可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找您了。


“我早晨过去又说了说,怎么还闹呢?吃喝都给她准备得很充足,口罩也买了。

”麻利锋刚上卡点,母亲居住的社区张主任就打来电话。

昨天张主任就为麻利锋母亲要出去给他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最后还是麻利锋亲自回去,才把母亲拦住了。

母亲越来越不听劝了。

麻利锋最初担心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带她到市医院彻底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数据正常。

大夫说人上了岁数,性格发生变化也不奇怪。

父亲在世时,母亲买菜做饭收拾屋子,还要伺候腿脚不便的父亲,每天不得闲,几乎不用麻利锋操心。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似乎就变了,主要表现是话少了,还总爱在小区的垃圾箱里翻捡废品。

纸箱、矿泉水瓶、废报纸、泡沫板……只要是废品回收站要的,母亲一样也不会漏掉。

起初,听小区门房的梁姨说过几次,好似母亲抢了人家的生意,话说得客气但不好听。

麻利锋似信非信,家里见不到任何废品的影子呢。

他忙得顾不上,就让老婆去盯了两次,果然看到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拨鼠似地往外捡废品。

母亲被抓了现行后,更加无所顾忌了。

梁姨被进出的车辆登记收费拖住了手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目标落入母亲的手中,碍于麻利锋的面子,再生气也不好明目张胆地夺回自己的地盘。

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

麻利锋问她,缺钱吗?
不缺。

为啥捡垃圾?那不是垃圾,是能回收利用的废品,找点事干。

麻利锋劝说多次无效,也不能整天看着她老人家。

“老妈,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门呀!”麻利锋下卡点后急急忙忙赶回家,母亲趴在客厅的窗台上看着外面,他进门也没搭理。

麻利锋从母亲的视线角度看去,正好有三个垃圾箱,“正在疫情爆发期,您的身体又那么弱。


“我没糊涂,电视里天天在播。

你也要小心点,小杰真的不能回来了?在武汉没人管咋办呢。

”母亲依然没有回头,神情十分失落。

“肯定不能回来的。

快三十岁的大小伙子还要怎么管?昨天不是给您打电话报平安了吗?您不用担心。

我天天上卡点,可比您孙子辛苦多了。


“妈知道你们辛苦,要不我才不在家闲坐着,没感染上病毒还坐出毛病来了呢。

中间那个垃圾箱里扔进去两个牛奶箱,还有——”
“哎呀妈,看在我苦口婆心饿着肚子说了半天的份上,就算是人家把金条扔进垃圾箱,您也不能下去捡,太危险了。

”麻利锋把母亲架到了沙发上,有些急赤白脸,母亲却笑了。

“赶快回去吃你的饭,我又不是小孩子,你比社区那几个女人的话还多。

不放心的话,你干脆把老娘绑起来,让我等死算了!”母亲的脸沉了下来。

麻利锋登时泄了气,怏怏地走了。

再强硬下去把母亲惹毛了,还真不好收场。

安葬了父亲后,他就建议母亲搬过去跟他一起住,母亲说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动员了好几次也不听。

“老太太已经出小区了,我和门口的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劝都不听,你赶快回来吧。

”麻利锋昨天没说通母亲,早上出门前就叮嘱老婆一定要过去盯着,果然时间不长老婆就打来电话抱怨,“非要去超市不可,买啥我替她去买还不行么。


麻利锋头疼了:“唉,就让她出去一次吧,五六天没——”
“你以为你是警察就可以让家里人随意进出?老太太真要出了事你负得起责吗?”麻利锋话没说完,老婆开火了。

麻利锋刚赶到小区大门口,就见母亲戴着口罩从不远处走来,身后跟着两个超市的工作人员,推着装满牛奶、方便面的小推车。

母亲冲他欢乐地挥着手,麻利锋憋着一肚子气,大声冲母亲嚷嚷:“不让您出门就是不听,尽给人找麻烦!”
“他们几个整天守在小区门口很辛苦,我就是想给他们买点吃的喝的。

”母亲轻声细语地说。

社区人员愕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

“老妈,您做得对!”回到家,麻利锋帮母亲脱大衣,在右边的衣兜里发现了一张工商银行的回执单,是母亲给武汉捐助了四万元的凭证,时间正是今天,超市旁边就有工商银行的营业点。

麻利锋悄悄塞回去,转身给母亲竖起了大拇指。

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这里交代母亲的职业和收入,进一步引起读者对母亲出门捡废品原因的猜测,也为后文母亲捐物捐款埋下伏笔。

B.“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拨鼠似地往外捡废品”,形象描绘出母亲捡废品的行为,主要是为了表现老婆对母亲捡废品的鄙弃和不满。

C.得知母亲出社区是给社区人员买吃的喝的,“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这是感动,也是愧疚。

因为之前他们还在一味地责怪母亲“多事”。

D.结尾“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是为儿子终于理解并赞赏自己而喜悦,也为自己捐款行为而自豪,这种描写有“无声胜有声”的感人效果。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本文的对话朴素平易,既能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也可以直接反映小说人物的质朴品质。

B.文章题目为“母亲的心愿”,但文中并未直接表现“母亲”的心愿具体是什么。

疫情前与疫情期间,她的心愿是不同的。

C.小说结尾作者采用突转的方式展现了母亲的形象,让母亲此次行为与之前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母亲的转变。

D.小说以日常的小事和人物间的小冲突为切人点,展现了“母亲”及麻利锋、社区人员这些平凡而又尽职尽责的普通人形象。

3.小说直接以社区张主任给麻警官打电话的语言描写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故事叙述方式,将情节简单的故事变得内容丰富。

请你结合文章分析作者运用了一种怎样的故事叙述方式,并谈谈其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

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

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

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

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

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

”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

复疏,疏入,不报。

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

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

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

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

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

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

”顷之,帝召玺。

玺曰:“御史在,臣不敢擅离。

”乃更召嵩。

嵩谓钦曰:“吾主上家奴也,敢不赴。

”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

”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

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
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

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

”奏未达,使者复来。

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

”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

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

”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

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

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

帝微服自徳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

钦闻,追之,已不及。

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

钦感愤,西望痛哭。

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

明年,帝从宣府还。

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

”然亦不之罪也。

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张钦传》,有删改)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B. 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C. 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D. 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德,明武宗的年号。

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开始使用。

B. 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常以“万乘”指帝王。

C. 六军,历史上的“六军”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本文指天子统领的禁军。

D. 微服,古代专指封建帝王为避人耳目和隐藏身份,改换平民服装出行或私访。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钦担任重要职务。

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

后来又担任汉中知府及太仆卿一职。

B. 张钦善于机智应变。

他藏起关门钥匙,以皇帝出行缺乏应有威仪为借口阻止其出关,同时假戏真做,呵斥使者使诈。

C. 张钦始终坚守职责。

他力阻皇帝出关,不惜违抗君命。

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可见皇帝对他的忌惮和恼怒。

D. 张钦为官忠心可鉴。

他三次忠谏的事迹在京城广泛流传。

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他的罪,原因之一是他的忠心。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

复疏,疏入,不报。

(2)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

9. 张钦为阻止皇帝出关做了哪些事情?请分条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
徐畅
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飙升到5000米以上,车厢内紧急供氧。

多名乘客趴倒在座位下抓住输氧管吸氧,他们多是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

“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

”靠窗的老太太说。

“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少年啊?”邻座的男人问。

老太太瞥着男人说:“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和稀泥呢。

”男人有点尴尬,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不再搭理老太太。

火车把天走黑了,夜越陷越浓。

我们继续有说有笑,但每当望向窗边面无表情的老太太,内心都会阴沉下来。

我毫无睡意,百无聊赖,掏出背包里的魔方,笨拙地拼好蓝色的一面。

我眼睛酸涩,看了一眼窗外,老太太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手中的魔方。

“你也会玩这小玩意儿?”她问。

“会一点儿。

”我并不想跟这古怪的老太太多说话。

“我怎么都玩不会,我儿子会,他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无论多复杂。

”她自豪地说。

“他到哪里去都带着魔方,跟你这个一模一样。

”她又说。

“一般的魔方,长得都一个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嘛。

”我为自己不恰当的比喻而诧异。

老太太笑了,这是她第一次笑,虽然谈不上慈祥,但也总好过冷脸。

“你一个人去西藏做什么?”我没话找话。

“去看我儿子,我跟别人都这么说的。

”她说。

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她要真去看儿子,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确定呢?况且我只是随口问问,又不是真的关心她。

“就你一个人啊?那么远,还那么大年纪。

”我问。

“今年整七十。

我命硬,老头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

我中午给他送饭时,他躺在麦地里,身子已经硬了,双手抽成两只鸡爪挠着胸口。

我是一个人过的。

”她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的老伴去世的故事,“那时候小军才三十岁出头。

他跟疯子一样,哪里都想去,媳妇也不要,后来离婚了。


“小军,”我说,“你儿子?”
“对对,当然,每年都要出去一趟,不是新疆就是西藏,还去过几次外国什么鬼地方。

”她说。

“旅游吗?”
“不是,”老太太看看窗外雪山远去的黑影,“去登山,登了很多座山。

每登一座山,他都往家里寄一张明信片,现在一捆明信片有五块大饼那么厚。

”她用手比画五块大饼的厚度。

“你儿子是登山家啊?我们跟你去拉萨还能见见他。

”我说。

老太太摇摇头,数着手指头说:“对,就是2001年。


“怎么了?”我问。

“我骂了他一顿。

他要去登珠穆朗玛峰,就是那个最高峰,我不同意。

”她眼睛眨巴着,“他还是去了,也给我寄了明信片。

”她看着我手里下意识转动的魔方,“也带着这么个玩意儿。

……登顶了。


“你儿子登上珠峰了。

”老太太瞬间伟大起来。

“是的,后来登山队去我家了,队长提溜着我儿子的一大包东西,都是登山用的。

还有一个魔方,六面颜色都对好了,他们说是在峰顶拼好的。


“为什么他不亲自跟你说?这么光荣的事情。

”我问。

“他死了。

”老太大的双眼像干涸的枯井,纵使再难过,也无法产生任何水分。

我右手一颤动,我明白,老太太说是去西藏看儿子,实际上是要去看珠穆朗玛峰。

“总共死了三个人,都是在下山的路上,雪崩——你可晓得?”她说。

“三个人都埋在雪里头,挖出来时手还保持着往外扒雪的姿势。

”她补充说,“我老头子死了,我儿子死了,村里人都说是我把他们克死了,是我命硬。

我早该死他们前面,我这叫人嫌弃的死老太婆。


我汗湿的手握着魔方,安慰的话是多余的,我缓缓拧动着魔方,等待她继续讲下去。

“我儿子真正拼了一辈子魔方,从六岁就爱玩,一直玩到三十六岁,他也算这方面的高手了。

”老太太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却失败了。

我把魔方递给她,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眼前。

她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原本拼好的蓝色面也被打乱了。

她连续转了十来下,想恢复原来的蓝色面,但是越拼越乱。

“我跟你说过,我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

”她把魔方还给我。

我看了一眼手表,凌晨两点半了。

后来,老太太趴在座位上睡着了。

我搜刮脑海里拼魔方的所有公式,甚至用手机在网上找了各种拼魔方图解。

两个半小时后,天亮了起来。

老太太理理满头白发醒过来,她看到桌子上魔方的红橙蓝绿黄白六个面都拼好了。

她欣喜地望向我,抹一把干涩的眼睛,又转过脸去凝视着窗外。

10.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第一段写多名乘客途经唐古拉山口时抓住输氧管吸氦,意在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并表现了作者对当下人们身体素质较弱这一现实的忧虑。

B. 文中的景物描写,意蕴颇丰,从“夜越陷越浓"到“天亮了起来”,象征着“我”与老太太之间从心存隔膜到彼此理解的转变。

C. 小说运用了双线结构,明线围绕“我”与“老太太”展开,暗线围绕“儿子”展开。

两条线索时有交叉融合,使行文更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D. 老太太因“儿子”迷恋登山不顾家而痛骂了他一顿,导致“儿子”负气离家去登珠峰,结果不幸遇难,这让她一直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

E. 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跟前”“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等,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老太太内心复杂情感。

11. 小说中老太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12.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魔方”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宪宗颇采纳。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

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

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

”出为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

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

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

”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

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视其文,信然。

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

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

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 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 浮屠,亦作浮图、休屠。

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

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 “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

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 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

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

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 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 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

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

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

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洒落”不受拘束。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构思巧妙,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眼前实景,后抒怀古情思。

18.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刘义隆草率出兵,意图像汉朝大将霍去病那样建立“______”的功业,最终却落得一个“______”的后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0.下图是“钉钉”的图形标志。

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并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不超过10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去做那些必需但又难以改进的事情,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自己、认识自己、点燃自己。

上面这则材料是北京大学光华学院院长刘俏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对青年学生说的一段话。

读完之后,你
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主要是为了表现老婆对母亲捡废品的鄙弃和不满”不当,主要印证母亲的确是在捡废品的事实。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C.“让母亲此次行为与之前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母亲的转变”理解错误,突转的原因是众人由不理解到理解“母亲的行为”,而且“母亲的行为”并没有对比,更没有“转变”。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重要段落和情节的作用。

本题,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直接以社区张主任给麻警官打电话的语言描写作为开头的作用。

结合“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怎么说她就是不听”分析可知,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抗疫”特殊时期,通过张主任的电话,巧妙的点出了小说“抗疫”的社会背景。

结合“麻警官,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这都第四次了”“我们劝不住”分析可知,小说交代了人物的身份——“麻警官”的母亲,作为警官的母亲,应是无条件执行“抗疫”的命令,为什么要“闹着要出小区”?且作者用了一个“又”字,可见是“惯犯”,“这都第四次了”“我们劝不住”开篇就制造紧张气氛,引发读者对老太太“出格”行为的好奇,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结合“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分析可知,张警官的语言透露出的信息让读者轻松的了解了小说中心人物及主要矛盾。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事特点的能力。

该题重点考查判定和分析叙事方式的作用。

(1)首先准确回答文章用的是插叙这种叙述方式来叙述故事的。

结合“母亲越来越不听劝了……为啥捡垃圾?那不是垃圾,是能回收利用的废品,找点事干”等处可知,本文在叙述故事的时候,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

(2)然后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从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设置等方面分析插叙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