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题新课标人教版
(一)阅读下面一篇新闻(《复活的“哥德堡”号到了广州》),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Ⅱ复活的“哥德堡”号到了广州
2006年7月17日中午,“哥德堡”号劈波斩浪九个多月,途经西班牙加的斯、巴西累西腓、南非伊丽莎白港和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及新加坡,停靠中国港口第一站——广州南沙港,预计8月29日,将抵达上海。

7月18日,当广州人翘首期盼的“哥德堡”号出现在他们视野的时候,船上船下一片沸腾。

象征中国与瑞典两国国旗的红、黄、蓝彩带飘舞在古老的木船上,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和王后西尔维娅在众人的簇拥下微笑着走下舷梯。

时隔262年,这艘瑞典人花费了十年时间精心打造的仿古船终于来到了广州。

重建“哥德堡”号、驾驶它重返中国——这是瑞典人的一个梦想。

“哥德堡”号回来了,却沉在了家门口
18世纪初,欧洲刮起一股“中国风”。

在当时的欧洲,拥有中国瓷器是权贵的象征;穿中国服装是一种富有的体现;喝上中国茶,那更是奢华的享受。

18世纪中叶,葡萄牙、英国、荷兰等国相继成立了从事对华贸易的东印度公司,苏格兰贵族克林·坎贝尔携巨资来到哥德堡,与当地富商通过上层关系获得政府特许,成立了从事垄断贸易的东印度公司。

该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建造船只。

1738年,继第一艘“东印度人”号后,第二艘充满传奇色彩的“哥德堡”号正式下水。

第二年,“哥德堡”号开始驶向遥远的中国,并且先后顺利地完成了两次远洋航行,带回大量的中国货物,包括西方人喜爱有加的中国瓷器、丝绸和茶叶。

“哥德堡”号给瑞典东印度公司带来巨大财富。

1743年,“哥德堡”号开始了它的第三次远航。

1744年冬天,“哥德堡”号从中国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载满了来自东方神秘古国的共计700吨上等物品。

1745年9月12日这天,“哥德堡”号抵达哥德堡港口,离码头900十之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刹那间,海水涌入船舱,在无数人惊恐的目光下,船身慢慢倾斜,带着庞大的身躯和满载的中国财富沉入海底。

“哥德堡”号上的船员无一伤亡,救援人员还成功地从海水中抢夺回1/3的货物。

光靠这1/3的货物拍卖所得的资金,就完全能支付这趟历时30个月的东方之行的费用。

巨大的利润空间刺激着商人们的神经。

很快,瑞典东印度公司又张罗着重建一艘与“哥德堡”号一样的商船。

第二艘“哥德堡”号很快建造出来了,只可惜第一次远航就在南非海域沉没。

商船沉了,“哥德堡”号还活着
上世纪80年代,“哥德堡”号探险热席卷整个瑞典,从沉船里打捞出来的商品让瑞典人兴奋不已。

据说,当时被打捞起来的雍正年代的茶叶竟然还能泡出清香。

深埋在瑞典人心底的航海梦想再次被唤醒,他们决定重建“哥德堡”号,再现当年航海的辉煌壮举。

越来越多的赞助商挤上了赞助者名单,越来越多的国际文化交流团体也关注水“哥德堡”号的重建,瑞典媒体几乎天天都有“哥德堡”号重建的消息。

“哥德堡”号“监护人”之责理所当然地落在了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和王后西尔维娅身上。

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哥德堡”号,人们习惯于把261年前的那一艘沉没于哥德堡港口
近海处的商船称为“哥德堡”一号,把沉没于南非海域的那股帆船叫做“哥德堡”二号,而把今天事隔200多年后重新驶入广州港的这艘仿古帆船称为“哥德堡”三号。

东印度公司成了历史,“哥德堡”号又现广州
1738年,耗费巨资打造型的“哥德堡”号商船是瑞典东印度公司所拥有的38 艘商船中第二大船只。

而今天仿古的“哥德堡”号帆船也耗掉了差不多4000万美元。

从1995年船体的第一根龙骨安放成功,到2003年6月6日正式下水、2004年9月3日西尔维娅王后为她命名祝福、2005年5月22日第一次海上试航获得成功,“哥德堡”三号整整花费了十年光阴!
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配置了高科技设备。

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条件。

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

2006年7月17日中午,“哥德堡”号成功停靠广州南沙港。

同一无,瑞典国王偕王后乘坐皇家专机飞抵广州,下机后率90多名王室成员登上了“哥德堡”号,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海上中国之旅。

(节选自《世界知识》2006年第16期)
1.“哥德堡”二号有没有到过广州?联系原文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3分)答:。

2.本文倒数第二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答:。

3.作者称“哥德堡”三号为“复活的‘哥德堡’号”,请联系原文谈谈你对这个称谓的感受。

(9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冷面杀手”首获重大国际比赛桂冠
牛气冲天
名字里一个“剑”、一个“锋”,如果你不认识牛剑锋,一定会以为那是一个孔武有力的男子,可叫这名字的,偏偏是一个只有22岁的瘦小女孩。

来自河北的牛剑锋5岁开始打球,1997年刚进国家队就一鸣惊人,获得了南斯拉夫公开赛的冠军,队友们都开玩笑地说她真是“牛气冲天”。

右手横握球拍的她凭借两面弧圈打法,成为中国乒乓队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

平时看上去很娴静的牛剑锋,一到赛场上,就成了一个十足的“冷面杀手”。

你几乎看不到她有一丝的笑容,感受到的只是从她身上发散出来的一种逼人“杀气”。

不过,在昨天艰难地战胜队友张怡宁之后,她抿着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赛前我根本没想到会赢,因为张怡宁的实力在我之上,在以前的重大比赛中,我从没有赢过她。


谈到自己获胜的原因,牛剑锋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还是因为心态比较好吧,在总局数2比3落后的时候,我脑子里就什么也不想了,结果一路打下来,居然就赢了!”
牛剑锋很看重这个冠军,因为这是她在比较重大的国际比赛中的第一顶桂冠,她认为这将是她的一个转折点。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人“慧眼识英雄”,瑞典名将佩尔森曾半认
真地说过一句话:“让我和牛剑锋配对打混双,我们将天下无敌!”
赛场上“冷酷”的牛剑锋一到场下,还是摆脱不了孩子的稚气。

记者问她想怎么处置那辆“甲壳虫”时,她如梦方醒般“啊”了一声,看起来完全忘了这档子事。

在仔细想了一下后,她笑着回答记者:“我还不会开车呢!”
(《解放日报》)4.文章标题用“牛气冲天”,你觉得好在哪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人公牛剑锋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根据文章,加以概括。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牛剑锋摘取桂冠仅仅是因为心态好吗?请结合文意以及对生活的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25—27题。

9月6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迎来了倒计时两周年。

在这个令人期待和感慨的日子里,第十三届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发布仪式在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隆重举行,“福牛乐乐”第一次向世界展露出它可爱的面容。

“‘福牛乐乐’体现了奥运精神与北京残奥会的理念,也充分展现了广大残疾人积极向上奋发有办的精神风貌。

”中国残联副主席、理事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汤小泉认为:其一,牛勤勤恳恳、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品格反映了广大残疾人运动员和残疾人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精神;其二,牛身上所蕴涵的乐观、积极、健康、奉献的生活态度,与奥林匹克所倡导的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与北京残奥会所倡导的“超越、融合、共享”理念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其三,年与人的关系密切而悠久,具有极其强烈的亲和力,体现了人类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追求。

“这无疑是一件高水准的作品,较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展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此次吉祥物评审委员会成员庞邦本认为,“福牛乐乐”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巧妙地吸收了中国版画、年画等的创作手法,比如颜色上就能看出中国民间传统年画的痕迹,鲜亮而协调。

同时,作品也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充分借鉴
了现代卡通的表现方式,童真而生动。

社会各界也对残奥会吉祥物能予了积极肯定,认为这个吉祥物简洁、明快,有活力、有个性。

一些残疾人亲眼看到“福牛乐乐”后,纷纷表示了由衷的喜爱。

一位曾被邀提出修改意见的残疾人代表感慨地说,最直接的感受是可爱、亲切、好看、好懂,第一眼瞧见就如同见到老朋友似的,“我感觉‘福牛乐乐’是有生命的,它与我们残疾人的感受、情绪、气质等相通相融。


在古老的万里长城脚下,可爱的“福牛乐乐”迈开了走向2008的第一步,它将用自己踏实、沉稳的脚步声告诉全世界——2008年,北京将为全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夏季奥运会,也将为全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残奥会。

7.请给上述新闻拟一个标题。

(2分)
8.请概述“福牛乐乐”的设计特色凸现的文化内涵。

(6分)
(1)设计特色(20字左右):
(2)文化内涵(30字左右):
9.文中提到“福牛乐乐”“这个吉祥物简洁
...”,“最直接的感受是
...、有个性
..、明快,有活力
可爱
..、好看、好懂”,请从加点词语中任意选择一个做主旨,仔细观察文章开头的图..、亲切
片,以“福牛乐乐”为开头写一段话。

(不超过30字)(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罗曼•罗兰的文学生涯从他个性中的矛盾体逐渐发展而成,他从父亲那里吸收的爱自由、爱挑剔的高卢人精神,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具有了以下常被描绘得奇怪的特征:一个宗教社会主义者,一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位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

他还是一位在充满巨大国际竞争的世纪坚持国际合作主义者。

罗兰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

这样看来,他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悖论,而他又不断地在他的小说和随笔作品中将这些表现出来。

热切参与那个时代的知识界活动的罗兰探求着将信仰、希望、爱情以及勇气等品质带给他的社会,这种信念解释了他最初为舞台写作的原因—重新激发英雄主义和对他的祖国的信仰。

这里最好的例子是他1898年的剧作《狼群》。

因为受挫于舞台条件的过分严苛,罗兰转向对著名人物的研究,他写的关于贝多芬的抒情生活的文章,以及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研究,这些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纪念并非评论性传记,而是为获取这些伟人精神而做的充满诗意的努力。

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像的同时,试图画出20世纪的肖像及其梦想。

罗曼·罗兰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之中。

这部小说为20世纪力求捕获整个生命经历的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

罗兰否认这部作品是小说,作品松散的结构和问题也很自然地显示出他对形式的拙劣掌握。

不过,在罗兰眼里,一个人的生活不能被关闭进文学形式的狭隘领地中。

《约翰·克里斯朵夫》写的是一位音乐天才与自
身、与艺术及社会之间的斗争;罗兰刻画了一个充满矛质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

它被称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

另一方面,现代评论家对罗兰的这部最著名作品挑别得最多,一些人认为它过于零碎、冗长。

对另一些评论家来说,它缺乏文体感:语调方面有一定量的跳跃性,语言也总在狂欢式和严肃式之间变化不息。

即便在有生之年,罗兰也经常遭到这些批评,他的辩护是:《约翰·克里斯朵夫》恰似生活本身一样充满插曲和偶然。

对他来说,作品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的火花。

《约翰·克里斯朵夫》牢固地莫定了罗曼·罗兰在20世纪早期文坛的声望。

有趣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预见了一场毁灭欧洲的战争的来临,作品完成不久,这样的战争就爆发了。

此时他写了一系列文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呼吁作战国的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

这引起了有人对他的文学地位的强烈愤怒。

有法国评论家们认为他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这成为他和法国年轻人之间的也许永难愈合的一条裂痕。

(节选自斯蒂芬·茨威格《罗曼·罗兰》)10.请从精神和作品方面对罗曼·罗兰作出精要的概括。

(4分)
11.根据作者的表述,请你对《约翰·克里斯朵夫》做出评价。

(6分)
12.请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谈一下你对阅读意义的理解。

(2分)
[参考答案]
(一)
1.(3分)【没有。

(1分)“哥德堡”号1744年冬天从中国广州启程回国,后来沉没。

2006 年7月“哥德堡”三号到达广州,刚好时隔262年。

如果“哥德堡”二号到过广州,那么就和“时隔262年”矛盾了。


2.(6分)【答案示例:①在结构上点题,与“复活的‘哥德堡’号”相映成趣。

②内容上可以印证上一段“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的说法。

③收束有关背景的介绍,将叙述的焦点重新对准现实。

(每答对一点得2分)】
3.(9分)【①“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地勾连起来了。

②是文章中“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的生动表述,更加形象。

③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现了对瑞典人的航海梦想和行动激情的理解和共鸣。

(每点3分。

言之成理即可)】
(二)
4.标题中“牛”一语双关,其一与牛剑锋的姓相关联,其二表明她的韧性和取得的娇人战绩,既烘托出主人公的实力,又留有悬念,吸引读者欲知详情。

5.场上坚定无畏、沉着镇静给人以“冷面杀手”的印象;场下可亲可爱,率真自然。

6.还要有:①艰苦的训练,②高超的技术,③丰富的经验,④知己知彼,⑤赛场上的“杀气”,⑥勇于战胜对手的勇气和信心。

(三)
7.答案示例:“福牛乐乐”踏步走向2008(或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问世)(2分)8.设计特色:凸现中国民间版画、年画和现代卡通造型艺术。

(3分)
文化内涵:“福牛乐乐”勤恳、坚忍、乐观,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与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相契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分)
9.答案示例:“福牛乐乐”构图简洁明了,寥寥三笔,一个椭圆套着两个小勾勾,粗线条而又极其传神地勾勒出了一个俏皮开朗的“年鼻子”。

(4分)
(四)
10.①罗曼·罗兰是一个性格复杂、精神充满矛盾的作家,有崇高的文坛地位,也颇受非议和指责。

②作品形式多样,但以传记和传记小说最为突出。

(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1.①这部作品为20世纪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也牢固莫定了作者在20世纪文坛的声望。

②它被称为20世纪最高贵的小说作品,但作者否认它是小说。

③一些评论家也批评它的结构和语言形式。

(每点2分,共6分)
12.①阅读的意义,在于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心灵交流和碰撞,进而使作品的生命在读者心中得以延续。

(意思对即可,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