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在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
132中医针灸在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何鹏飞,杨鹏远,冯舒 (乐山市中医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针灸在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76例脑卒中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38例常规康复治疗患者归为常规组,3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中医针灸治疗的患者归为针灸组。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干预后,针灸组POMS正性情绪评分、MoCA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康复治疗优良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针灸组POMS负性情绪评分、NIHSS评分、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护理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脑卒中患者行常规康复治疗时增加中医针灸治疗,利于提高康复疗效,降低护理风险,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机体功能,促进较快恢复。

关键词:中医针灸;脑卒中;康复治疗;肢体运动功能
临床需高度重视脑卒中的康复治疗,降低患者
后遗症发生率、病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


中医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
是改善患者身心状态与生理功能的重要手段[2~3]。

在中医康复疗法中,针灸集针刺与艾灸作用为一体,
在消炎止痛、经络疏通、气血调和、扶正祛邪等方
面具有较强作用。

加之该疗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
较广、患者接受程度较高,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疾
病防治中。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医针灸疗法在脑卒中
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
乐山市中医医院接受脑卒中康复治疗的76例患者
临床资料,按照康复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和针灸组
各38例。

常规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54~78岁,
平均(65.58±6.7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24 h,
平均(3.85±1.21)h;出血性卒中12例,缺血性
卒中26例。

针灸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
52~79岁,平均(65.74±6.35)岁;发病至就诊时
间0.5~23 h,平均(3.89±1.17)h;出血性卒中13例,
缺血性卒中25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纳入标准:经一般检查、内科检查、脑血管造
影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等确诊为脑卒中;
脱离生命危险;意识清醒,无神经症;知晓治疗方
案且愿意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满足探究需求;合并颅
脑创伤;伴有颅内肿瘤;存在严重感染;合并老年
痴呆;肝、肾、脾、胃等功能不全。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康复治疗。

正确摆放体
位,定期翻身(2 h/次),常规按摩患肢(15~30 min/
次、2~3次/d),身体功能康复需求针对性运动训
练、生活训练等。

针灸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辨证实行头针
(轻捻动180~200次/min、留针30 min)、体针(针
灸30 min、每周3~6次)、舌针(点刺或直刺、1
次/d)等治疗。

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POMS量表,0~160
分,分值与相应情绪正相关)、认知功能(MoCA
量表,0~30分)、神经功能(NIHSS量表,0~45
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0~100分)、
活动能力(ADL量表,0~100分)、康复疗效(优
秀:症状基本消失,身体功能评分改善率不低于
90%;良好:症状显著改善,身体功能评分改善率
70%~89%;尚可:症状有所缓解,身体功能评分改
经验交流
133
善率35%~70%;较差:症状无明显改变或加重,
计算优良率),以及护理风险、吞咽功能(SSA 与洼田饮水试验,前者18~46分,后者0~5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t 检
验和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治疗后,两组POMS 评分均改善,且针灸组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常规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
注:与治疗前同组比较,2.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后,常规组MoCA 评分为(20.32±2.28)分、针灸组为(24.18±2.74)分,均高于治疗前的(16.68±2.54)分、(16.54±3.12)分(t=6.574、11.342,P <0.05),针灸组治疗后的MoCA 评分高于对照组(t=6.675,P <0.05)。

2.3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后,常规组NIHSS 评分为(15.48±4.31)分、针灸组为(12.52±3.74)分,均低于治疗前的(24.25±4.04)分、(24.18±4.12)分(t=9.152、12.917,P <0.05),针灸组治疗后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t=3.198,P <0.05)。

2.4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常规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为
(58.65±4.77)分,针灸组为(58.33±4.85)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90,P >0.05);治疗后,常规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为(76.38±8.24)分,针灸组为(80.66±7.55)分,针灸组高于常规组(t=2.361,P <0.05)。

2.5 两组活动能力比较
治疗后,常规组ADL 评分为(72.18±4.64)分,针灸组为(77.22±4.72)分,均高于治疗前的(51.82±6.45)分、(51.73±5.84)分(t=15.956、20.926,P <0.05),针灸组ADL 评分高于常规组(t=4.694,P <0.05)。

2.6 两组康复疗效比较
针灸组康复治疗优良率为94.74%,高于常规组的76.32%(
P <0.05)。

见表2。

2.7 两组护理风险比较
针灸组见1例压疮、1例胃肠不适,总发生率为5.26%(2/38);常规组见2例感染、2例压疮、1例血栓形成、3例胃肠不适,总发生率为21.05%(8/38)。

针灸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χ2=4.145,P <0.05)。

2.8 两组吞咽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均改善,且针灸组SSA 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常规组(P <0.05)。

见表3。

经验交流
134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3讨论
脑卒中在中医领域属于“中风”范畴,其形成
与正气亏虚、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相
关[4~5]。

中医针灸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经络、
腧穴合理配伍,点刺、直刺、捻转、提插、弹拨等
各种针刺手法科学应用,以及艾灸有效协作,可产
生较好扶阳祛邪、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
等功效,符合脑卒中治疗原则。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针灸组POMS正
性情绪评分、MoCA评分、Fugl-Meyer评分、ADL
评分、康复治疗优良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
针灸组POMS负性情绪评分、NIHSS评分、SSA
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护理风险发生率均低于
常规组(P<0.05)。

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较低,
康复治疗期间多存在焦虑、抑郁、烦躁、失落、恐
惧等负面情绪,易引起抑郁症、焦虑症等。

关于精
神行为调节、情绪状态改善,中医针灸可取穴位较
多,如百会穴,经脉气会聚之位,有醒脑开窍、定
志安神、通督定痫等功效;四神聪穴是脑部疾病治
疗重要穴位之一,可镇静安神、醒脑开窍;内关穴
属手厥阴心包经,可安神养颜、解郁散结、消炎止痛;
通里穴与神门穴均属手少阴心经,可宁心安神、清
热止痛、养心益智、补益心气、滋阴降火等,可有
效改善患者失眠焦躁、心烦惊悸等症状。

脑卒中患
者康复治疗的关键在于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减轻神
经系统损伤带来的不良影响。

头针患者偏瘫侧对应
位置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等针刺,可改善其相
应功能障碍,减轻其肢体麻木、肢体疼痛、肌肉瘫痪、
语言不利等症状,促进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语言
功能等恢复。

与此同时,随症体针、舌针等,可满
足个体化康复治疗需求,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

如配伍百会穴、四神聪穴、内关穴、三阴交穴等,
利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改善;配伍风池穴、廉泉穴、
百劳穴、玉液穴等,利于吞咽障碍改善;配伍肩髃、
曲池、手三里、外观、后溪等穴位,利于上肢功能
障碍改善,可提高上肢关节活动度;配伍足三里、
三阴交、太冲、血海等穴位,可改善下肢功能障碍,
减轻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膝关节屈伸不能等症状;
配伍颊车、地仓、攒竹等穴位,利于面部症状(如
口眼歪斜、面肌痉挛等)改善。

脑卒中患者受眩晕、头痛、肢体麻木、偏瘫、
吞咽困难等症状影响,在康复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各
种护理风险,如跌倒、误吸、感染、压疮、血栓形
成、排便困难、焦虑(抑郁)症等。

中医针灸可通
过刺激患者局部穴位,产生脏腑功能整体调整功效,
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感染风险改善微循环,预
防血栓。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行常规康复治疗时增加
中医针灸治疗,利于提高康复疗效,降低护理风险,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机体功能,促进可较快恢复。

参考文献
[1] 徐红园,任红敏,刘文艳.中医康复理疗联合心理干预
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
学,2023,32(3):281-285.
[2] 刘淑萍,王田,李晓菲,等.芒针深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卒中后排便障碍的效果及对肠道SCFAs的影响[J].湖南
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3(2):343-348.
[3] 段凌云,徐军,石卉.“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
针”逆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四川中
医,2023,41(2):213-216.
[4] 杨丹,孙佳,王珍,等.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
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
应用,2023,17(3):142-145.
[5] 吴巧宓,郭帅帅,卢乐苗.针灸联合吞咽康复治疗仪对缺
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12):169-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