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狄浦斯王看人与命运的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俄狄浦斯王看人与命运的抗争
第一篇:从俄狄浦斯王看人与命运的抗争
从《俄狄浦斯王》看人与命运抗争
一、选题目的:
在古希腊戏剧中,索福克勒斯的著作《俄狄浦斯王》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作品中的一部不朽的巨作, 它主要讲述了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这么一个复杂的情节,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
我认为《俄狄浦斯王》之所以能给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及鲜明的审美快感,是因为在这个悲剧中无不透露出人对命运的抗争。
二、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俄狄浦斯王》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
有刘世祥《论<俄狄浦斯王>主题深化的手法》;徐丹玲的《从<俄狄浦斯王>到<毛猿>:西方命运悲剧内涵变迁的一个侧面》[2]
[1];安国梁的《“不可能”的布局、结构性反讽及其他——<
[3]俄狄浦斯王>的艺术》;邓宏艺的《理性的悲歌——重读<俄狄浦斯王>》;梁旭东《英雄走向祭坛——兼谈<俄狄浦斯王>的原型意味》;在高岩的《罪恶还是清白——俄狄浦斯王悲剧成因之我见》[6]中也提到:传统评论坚持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结局是由于他性格中带有悲剧性缺陷。
这些观点都看到了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命运,甚至在龚北方的《无奈与反抗——<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典型性探微》还提到:《俄狄浦斯王》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堪称古典命运悲剧的典范。
悲剧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看法:命运的不可
[7]
[5][4]
抗拒、命运的不公正,即对命运的无奈与反抗。
他们基本上都忽略了《俄狄浦斯王》中积极的一面——那就是俄狄浦斯王他与命运抗争的积极方面。
三、选题意义:
在《俄狄浦斯王》中,虽然人的一切努力或抗争都成为徒劳,生命也因此成为一种幻觉。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俄狄浦斯在与命运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精神。
其是他勇于行动和承担责任的态度,又为我们现代人昭示了一条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和拯救自己的途径,从而具备了一种人文意义上的现代性启示,虽然俄狄浦斯失败了,但是俄狄浦斯的抗争其更深的意义和更高的价值是升华了俄狄浦斯的思想境界——永不停息地与命运抗争。
俄狄浦斯的人生经历说明,对于那些企图以理性执著地追求自己所肯定的价值的人们,坚持是必须的,纵然结局有的会不尽人意,但是那种不断进取、不断追求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需要大家学习的。
三、研究方法:
对于本文我采用的是文献法。
这个文献法主要是对于文本资料的研究,其中这些文本资料包括有各种与《俄狄浦斯王》中人与命运抗争相关的期刊和论文资料以及对《俄狄浦斯王》文本资料的研究。
四、参考文献:
[1] 刘世祥.《论<俄狄浦斯王>主题深化的手法》[J] 河南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2] 徐丹玲.《从<俄狄浦斯王>到<毛猿>:西方命运悲剧内涵变迁的一个侧面》安国梁的《“不可能”的布局、结构性反讽及其他——<俄狄浦斯王>的艺术》[J]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3] 安国梁.《“不可能”的布局、结构性反讽及其他——<俄狄浦斯王>的艺术》[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4] 邓宏艺.《理性的悲歌——重读<俄狄浦斯王>》[J] 贵州社会科学 2007(03)[5] 梁旭东.《英雄走向祭坛——兼谈<俄狄浦斯王>的原型意味》[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02)[6] 在高岩.《罪恶还是清白——俄狄浦斯王悲剧成因之我见》[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6)[7] 龚北方.《无奈与反抗——<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典型性探微》[J]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2)
第二篇:浅谈人与命运抗争——读《俄狄浦斯王》有感
浅谈人与命运抗争
——读《俄狄浦斯王》有感
21316116 刘濛濛
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很好代表,它的故事、传说以及情节设计都精妙,所传达的感情也让人回味无穷,所凸显的主题都很鲜明、有特点。
作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俄狄浦斯王》向我们展现了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命运是事物由定数与变数组合进行的一种模式,我们每个人生而拥有我们的命运。
大多人认为命运是不可变的,的确,命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可以改变,但是运却可以改变,可以抗争。
而俄狄浦斯王向我们展示了自己是如何与自己的命运做出抗争的。
《俄狄浦斯王》主要向我们讲了忒拜城邦突然藏受巨大的瘟疫灾难,俄狄浦斯王派国舅克瑞翁到光明神阿波罗的庙上求问,国舅回来后,带来阿波罗的指示“严惩杀害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不让他留下来”,由此俄狄浦斯悲剧的命运便拉开了帷幕,收到指示后俄狄浦斯王便开始寻找凶手,由于毫无线索,对凶手的信息也一无所知,俄狄浦斯便请来先知来预测凶手,先知知道杀害国王的凶手就是俄狄浦斯,但是死都不肯说,最后俄狄浦斯激怒了先知,先走说出了凶手就是俄狄浦斯,从而引出了王后伊俄卡斯忒,跟王后的交谈后得知自己就是杀害国王的凶手。
科任托斯城邦国王去世,俄狄浦斯要去继承王位,得知自己不是亲生儿子,俄狄浦斯便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世,经过一系列的波折,他得知他的王后便是他的母亲,俄狄浦斯最终也没有逃脱掉自己的命运,最终难逃去境外流浪的结果。
我们的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未知的,但是俄狄浦斯的命运已经被阿波罗所预测。
当俄狄浦斯知道自己会杀死自己的父亲,要娶自己的母亲的时候,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便开始想办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荣华富贵,逃跑到外邦去。
我们可以假想如果自己遭遇的这种命运的时候,我们会做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也会选择逃跑。
可能你会说,我们不知道我们自己的命运,也没法把控我们的命运,但这不是我们可以为所欲为的理由,也不是我们骄傲放纵的借口。
俄狄浦斯以为自己逃脱掉了自己的命运,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自
己正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己的命运,这是这个神话的一个悲剧点。
当我们遇到悲惨的命运的时候,我们渴望与之抗争,希望自己摆脱这不公的命运,俄狄浦斯也是这么做的,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我们的好多倍,不相信自己一个拥有这样的命运。
当俄狄浦斯最终知道自己还是没有逃脱掉自己的命运,他选择用王后的金别针刺向自己的双眼,他痛恨自己看到了不应当看到的人,认识了不应当认识的人,俄狄浦斯采用这种方法来惩罚自己对忒拜城邦带来的灾难,自己甘愿一个人去出外流亡。
虽然俄狄浦斯最终没有抗争过自己的命运,但是我们不能光去看他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更应该去发掘他的积极影响。
如果一件事我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花费了很多时间,但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却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便不由得怀疑自己这么做值得嘛,答案是明确的,很值得,可能结果很悲惨,但是过程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这都是值得我们去记住的。
俄狄浦斯虽然最后难逃流亡的地步,但是他在位的十六年里为忒拜城邦做了不少贡献,最后得知自己是凶手,俄狄浦斯没有去逃避这个结果,他勇于去承担,勇于去接受,这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当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们不能去报复这个社会,而是继续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乐观的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的命运坎坷时,我们不能坦然的去接受这个事实,我们要与之做抗争,让自己变得更坚定。
俄狄浦斯最后流亡时,他祈求克瑞翁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因为他们是无辜的,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到伟大的父爱,纵使自己已经被命运所击败,但是他还是没有忘记自己挚爱的人。
对于那些理性追逐人生的价值的时候,坚持不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纵然我们没法控制结局,结局或好或坏,但是我们进取的精神是我们所需的,也是我们要学习的。
文献参考:百度百科
《俄狄浦斯王》:命运主题与悲剧精神的现代性
作者:傅守祥
21316116 刘濛濛
第三篇:从《俄狄浦斯王》谈古希腊命运观
从《俄狄浦斯王》谈古希腊命运观
摘要:命运问题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课题。
古希腊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悲剧与命运的关系是历代研究古希腊悲剧的一个重要方面,古希腊人命运观是不断演变的,由于时代不同,古希腊命运观不断走向理性化之路。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命运观的确定性的结果、必然性的情节、完整性的过程、模糊性的魅惑等诸多特性自然成为古希腊悲剧永葆魅力的原因,从而使之具有了永恒的美。
关键词:悲剧命运观念俄狄浦斯
引言:
悲剧源自古希腊酒神祭仪。
最初为悼念酒神狄俄尼索斯而设,由歌队组成,歌颂狄俄尼索斯在尘世的受难、死亡和赞美他的再生。
一般地,歌队有五十名“羊人”组成,设歌队长一名回答歌队提问,讲述酒神故事,这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原型。
命运是希腊悲剧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命运往往被描述为主宰人和神的神秘的力量。
而古希腊悲剧大多写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悲剧主人公背后,往往存在着某种无形的、不可抗拒的、不依赖于人和神的神秘力量,影响着主人公生命的走向,就是所谓的命运。
在古希腊人看来,无论是人还是神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支配命运是支配人,也支配神,因此,希腊悲剧一般地被划归为命运悲剧。
客观地讲,命运悲剧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中人与命运的冲突,反映的是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冲突。
《俄狄浦斯王》就属于希腊悲剧类型上“命运悲剧”,所谓的“命运悲剧”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运进行对抗,但结局往往是他(她)无法从命运的手掌中逃脱出来而不得不被命运毁灭。
悲剧贯穿着命运观念,命运凌驾于人、英雄乃至众神之上,甚至连宇宙之王宙斯也对之感到恐惧。
而这部戏剧的基本冲突是:悲剧英雄个人的坚强意志、英勇行为和政治理想与命运的冲突,表现了在力量悬殊的神秘斗争中英雄不可避免的失败与毁灭。
一、诗人对命运的理解
索福克勒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
出身于兵器制造厂厂主家
庭。
生活于雅典极盛时期,索福克勒斯是雅典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的朋友,曾任雅典税务委员会主席,被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
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远远胜过政治上的业绩。
他从事戏剧创作60多年,写了120多部剧本。
获奖24次。
但是流传完整的剧本只有7部悲剧。
其中最著名的是《俄狄浦斯王》。
他既相信神和命运的无上威力,又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思想意识的特征。
和另一位戏剧家埃斯库罗斯不同,他认为命运不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他以自己的理想来塑造人物形象,即使在命运的掌握之中,也不丧失其独立自主的坚强性格。
在索福克勒斯看来,过去被理解为“具体的神”的命运应该是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它时常捉弄世人。
索福克勒斯强调人的坚强意志和对命运的反抗,同情和歌颂那些敢于与命运抗争的英雄。
这成为此一阶段古希腊命运观的代表。
作为“希腊悲剧典范”的《俄底浦斯王》就深刻的验证了索福克勒斯的命运观。
诗人用希腊式的反讽营造了哲学层面上的悲剧意识,表达了人类无法抗拒命运的主题。
而其中展示的明知不可谓而为之的精神是个人自主精神的展现。
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神无法完全掌控人的命运,人类可以尝试挑战命运,而悲剧恰恰在于人努力反抗自身不幸命运却最终失败,这与初期所谓人沦为命运的玩物有所不同。
由此可见,在索福克勒斯看来,命运不可抗拒,但其自身的正义性、合理性却值得怀疑,这一命运观肯定了人的价值,增加了人本思想。
索福克勒斯笔下的英雄已不屈服于命运的控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和要求。
他生活在民主制兴盛阶段,所以他歌颂那些与命运搏斗的英雄,一方面相信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感到无法把握不可知的社会局势,(3)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与现实世界产生冲突.正如剧中的俄狄浦斯一样,有着惊人的力量,却受到命运和神力的支配。
二、《俄狄浦斯王》展示出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悲剧源于自身无视人的有限性与世界的无限性,夸大了主体性的作用,过分相信理性。
他承认自己有罪,又认为自己无罪。
他将自由意志、勇敢、智慧、信仰与诚实、民主、正直、信守诺言等
看做世界的终极尺度,希望通过穷尽世界的奥秘,摆脱悲剧性的处境,寻找到人的解放、自由与幸福。
在俄狄浦斯看来,只要自己用自由意志反抗这一厄运,只要遵循了一切世俗化的价值规定,就可以摆脱悲剧性的处境。
然而,人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性自我,就如同用自己的手托起自己的身体一样不可能,人性中的魔性也势必在这种精神的迷误中显现。
就在他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性的自我,通过自由意志反抗杀父娶母的厄运时,厄运却降临在他的头上。
就在他负起道德责任,宣布他对杀死前任国王的人的诅咒的时候,他也就宣判了自己的罪行。
就如同罗念生先生所说;“他之所以遭受苦难,与其说是由于他自身的过失,毋宁说是由于他的美德。
” 他用智慧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自以为世上最大的智者。
然而他只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人,而并未弄清人是什么,既没有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认识和主宰外部的世界。
否则他就不会迈出人的界限,陷入毁灭的深渊。
在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上,他是无知的。
他面对自己的父母,却不认识,做了杀父娶母的事也不知晓。
他的遭遇表明,人越是企图通过理性与自由意志摆脱人悲剧性的处境,就越是制造了更大的灾难。
人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与虚无的深渊。
人越是企图解开所有的谜底,就越会变得无知。
可见,人越是企图通过理性与自由意志摆脱悲剧性处境,就越有灾难。
人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与虚无的深渊。
对于那些企图以理性与自由意志执著地追求自己所肯定的价值和穷尽世界的无限与永恒的英雄们,悲剧的命运是注定的。
古希腊人是敬畏命运的,命运总是变幻无常,无法预测,许多人因此而浑浑噩噩打发日子,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无力承受命运的重轭,他们或者蒙蔽双眼及时行乐,或者犯下过错却想逃避惩罚。
正如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忒所说;“偶然控制着我们,未来的事又看不清楚,我们为什么惧怕呢?最好尽可能随随便便的生活。
别害怕你会玷污你母亲的婚姻;许多人曾在梦中娶过母亲;但是那些不以为意的人却安乐的生活。
”索福克勒斯在悲剧的最后也写到:当我们等着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时候,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在他还没有跨过生命的界限,还没有得到痛苦的解
脱之前。
当俄狄浦斯意识到他的遭遇是命中注定时,他也就理解了人的有限性。
承认了人的有限性,也就承认了世界的无限性。
在世界的无限性中,包含着他性拯救意识。
俄狄浦斯一方面执著地追求自己所肯定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在不自觉中摧毁了他所肯定的价值。
在摧毁他所肯定价值的一刹那,他触摸到了所肯定价值的极限,看到了它被否定的可能性,意识到了人性中的魔性。
也就在这一刹那,他意识到了世界的无限。
俄狄浦斯之所以陷于悲惨的命运,不是由于他有罪,而是由于他竭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无视人的有限与世界的无限,自不量力地与命运抗争,最后陷入到悲惨的命运中。
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人的有限性的体现。
悲剧并非仅指悲剧事实的发生状态,也包括精神的存在状态。
就个体而言,俄狄浦斯是无罪的。
他杀父娶母的预言降临之前,他并没有做过错事。
他杀父娶母也并非有意。
而就整体而言,他又是有罪的。
人性中的魔性潜藏在他心中,他的罪行是预定的。
即使他避免了杀父娶母的厄运,他也无法摆脱作为人类整体中的一员的悲剧性处境。
三、《俄狄浦斯王》中人与命运的抗争
命运总是轻视甚至嫉妒人的智慧和理性的,它以其变幻莫测的神秘性和人神共惧的可怕力量给人以致命打击。
俄狄浦斯的父母担心自己亲生的孩子会犯下神谕中杀父娶母的罪行,就策划了谋杀亲子的行动,命仆人把刚出生的孩子丢弃深山荒野,他们以为这样就避开了命运的打击,从此过上逍遥快活的日子,而却因此承受了更惨痛的命运。
俄狄浦斯最终找到了他要的真理,代价却是父母的生命和自己的一生。
在真相被揭穿后,俄狄浦斯用母亲的胸针刺瞎了双眼,对此举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是俄狄浦斯恨自己的双眼看不到真相,于是惩罚自己生活在永久的黑暗中;二是怕自己的双眼看到真相被揭穿之后身处的尴尬境地。
但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证明俄狄浦斯没有放弃生命,没有听任命运的摆布,没有诅骂命运的残酷,而是维护作为人的高贵和尊严,以尊严的方式去和命运抗争,他要看看命运还能给他带来什么更大的灾难。
在他目盲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强烈的对比:一个具有无上智慧与权威的有眼睛的国王的盲目无知和一个因得罪了神而失去了视力
但却因此被赋予预言能力的老人的洞悉一切。
也可以说俄狄浦斯因失去了双眼而多了一只眼睛。
他对自己的命运和价值有了清醒的认识。
俄狄浦斯自行戳瞎双眼,反而使自己走进光明。
但俄狄浦斯最后也没有摆脱命运,没有做成文明人,他还是个失败的英雄,是文明放在蒙昧祭坛上最高贵也是最后的祭品。
俄狄浦斯最后戳瞎双眼,自行放逐,用这种悲壮的斗争的照亮了人生阴暗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他们的精神,可以把他们打倒,却不能将他们征服。
“命运”和俄狄浦斯既两败俱伤,“命运”因其邪恶无理招致人们的批判、厌恶,俄狄浦斯王因其主动抗争招致苦难,又获得双赢,“命运”的不可避免性让人们认识到了人生的必然性:有限性和悲剧性(缺憾性),俄狄浦斯王的抗争让人认识到了人的命运其实就在自我书写的过程中,而不是结局。
命运所代表的世界的无限性是人们永远都欲超越的梦想。
而在这种永恒的超越中,人性一次又一次的得以升华。
四、古希腊命运观的演变
古希腊人命运观是不断演变的。
希腊人信仰命运,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与自我意识提升、主宰自己命运二者构成了永恒的矛盾冲突。
由于时代不同,反映的命运观也有所不同。
但是,大体上,命运观演变还是有迹可循。
1、从神性走向人性
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时古希腊悲剧主要题材,古希腊三大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都无一例外。
因此,悲剧人物大多有了神话色彩和光辉,悲剧烙上了神话印迹。
但是,悲剧人物不断变化,不断突破具有人性。
他们完成了由重在写神到重在写人的转变,由写理想化的英雄到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的转变。
埃斯库罗斯重在写神,《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集中描写普罗米修斯斗争过程,反衬宙斯的残暴无道,塑造了一个为了维护正义与暴君权威誓死对抗的悲剧艺术形象。
索福克勒斯把他笔下的主人公从奥林匹斯山带到了人间,人性的色彩更加浓厚。
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表现的人物身上表现出人类精神信仰的自我牺牲精神,在这个意义上精神典范人物形尚不具备人的缺点。
欧里庇德斯真正实现了人物由神
到人的转变。
他更多关注地位低下的人物,包括奴隶与妇女;他往往揭示人物的缺点,有许多欲女形象;他洞察人内心世界,由人物外部行动的刻划到内心世界的精雕细刻。
可见,“欧里庇德斯展示了对于希望和恐惧、对于人生变故的不可预料和不可理解、对于人的本性的个体性质的深刻的带着同情的理解。
埃斯库罗斯的戏角主要是典型性的,而不是个性的。
在索福克勒斯那里,个体则以比较鲜明的形式出现了,然而欧里庇德斯则以无与伦比的现实主义和心理洞见来刻划他笔下的角色,随着欧里庇德斯的悲剧,怀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新时代萌发了。
”
2、从命定走向自由
三大悲剧家对神的信仰态度也在发生改变。
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对于神都是深信不疑的,区别在于神是否是正义的。
埃斯库罗斯不怀疑神的存在,他反对不公正的神。
欧里庇德斯接受了诡辩说,直接攻击宗教,对神表示异议,把神明描写为妒忌猜疑之辈,完全不如受他们折磨的世间凡人,他宣称:“假如神明为非作歹,那么他就不是神明。
”(《美狄亚》)“谁说天上有神?没有神,没有神。
”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重在表现神主宰一切,一切命运安排,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在《俄瑞斯戒斯》三部曲中,俄瑞斯武斯杀死母亲被复仇女神追逐。
阿波罗公审俄瑞斯武斯,雅典娜担任审判长,结果定罪票与赦免票相等,最后雅典娜投下了决定性的一票,她为俄瑞斯武斯投了赦免票。
可见,人的命运完全由神主宰,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埃斯库罗斯不仅认为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即使是神,也不能主宰命运。
与其反抗,不如默默忍受,同时,他何时摆脱苦难命中注定。
索福克勒斯也相信命运。
他认为人力量战胜不了命运的。
索福克勒斯虽然宣扬一切都是命定的,但人与命运的抗争是他悲剧作品着力表现的亮点。
他认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人与其默默忍受命运的安排,不如奋起抗争,虽然最终难逃命运的网罗,但人生不失壮丽。
俄狄浦斯虽然逃不脱命运的捉弄,但在精神上并未屈服于命运。
他反抗本身“人的自觉”若干亮色。
五、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美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