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
1.抗生素:某些微生物(1分)在代谢过程中产生(1分)的能抑制或杀灭(1分)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1分)。

2.L型细菌:失去细胞壁(1分)在高渗低脂条件下存活(2分)而呈现多形性的细菌(1分)。

物(2分),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分)。

4.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1分),由双股环状DNA构成(1分),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1分)。

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1分)。

5.单克隆抗体:通常指一株B淋巴细胞杂交瘤增生而形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1分) 的一种高度均一(1分)、高度专一性(1分)的抗体(1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A 2.E 3.C 4.C 5.D 6.E 7.C 8.E 9.E 10.E
11.D 12.D 13.C 14.C 15.E 16.C 17.B 18.D 19.D 20.D
21.C 22.D 23.D 24.E 25.E 26.D 27.D 28.A 29.D 30.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APC 树突状细胞朗罕细胞 2.MHC—Ⅱ MHC—1 3.G+ G- 4.紫外线消毒
5.核心衣壳核衣壳
6.机体抵抗力降低苗群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 7.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8.金黄色葡萄球菌
9.甲型(HAV) 戊性(HEV)
四、简答题:(每题l0分,共30分)
1.(一)溶菌和溶细胞: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造成细菌溶解(2分)。

(二)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病毒和相应抗体结合后可激活补体,阻止病毒对易感细胞的吸附,此作用称为中和作用。

(2分)
(三)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C3b/C4b的N端与细菌等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 端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l)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表面具有CRI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

(3分)
(四)炎症介质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4a、C2a、C3a、C5a分别具有炎症介质作用,可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一方面可促进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另一方面也造成组织损伤或超敏反应。

炎症介质作用主要表现为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和趋化作用。

(3分) 2.(1)局部播散:病毒仅在入侵局部的细胞与细胞间扩散,引起局部感染。

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

(3分)
(2)血液播散:麻疹病毒可先在入侵局部的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
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增殖,再次释放入血并随血流播散到全身皮肤粘膜。

脊髓灰质炎病毒也经两次病毒血症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腮腺炎病毒经一次病毒血症后到达靶器官腮腺。

(4分)
(3)神经播散;如狂犬病毒从咬伤部位的肌肉神经接头处,沿神经轴突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疱疹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复发时沿传出神经纤维播散到体表皮肤粘膜细胞。

(3分) 3.①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病原菌本身不入侵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2分).引起毒血症的病原菌常见的有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0.5分).
②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一时性或间断性经过血流,到达体内适宜的组织器官后在生长繁殖而致病(2分)。

例如伤寒病早期的菌血症(0.5分)。

③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2分)。

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可引起败血症(0.5分)。

④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肝、肺、肾),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2分)。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脓毒血症(0.5分)。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