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攻练(七)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频考点专攻练(七)
工业文明的确立与进展——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的世界
(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
)
【最新模拟精练】
1.(2021·天津联考)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对材料理解最精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削减
C.农业快速进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交通运输的进展加快人口流淌
【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城市数目在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在提高,可见城市化进程加快,故A正确。
2.1896年,一位英国记者发表《德国制造》文章:“看看你们的四周……各位的衣服的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宠爱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
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
”其意在说明( )
A.德国领先完成其次次工业革命
B.英德两国不应相互设置贸易壁垒
C.德国政治经济制度比较先进
D.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遇到逆境
【解析】选D。
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其最初目的是扩大产品的出口,结果却导致了此时德国物品的大量涌入,故D正确。
3.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头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
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缘由是( )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B.西方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解析】选C。
紧扣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8世纪末19世纪初”便可知道造成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缘由是工业革命,所以答案选C,A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缘由,B、D消灭的时间与题意不符。
4.19世纪60年月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
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其批判、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确定。
这反映出英国( )
A.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
B.两党制度渐渐走向成熟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D.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
【解析】选B。
依据材料中“彻底终结”得出在野党由存在到“充分确定”,得出
两党制度渐渐走向成熟,故B正确。
5.1873年德意志帝国为应付日益进展的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没有通过。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议会( )
A.成为民主力气的阵地
B.实现了对行政权的制约
C.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
D.反对实行新闻出版自由
【解析】选A。
依据材料中俾斯麦别有认真的新闻出版法案未被通过,可以得出帝国议会成为民主力气的阵地,故A正确。
6.(2021·云南模拟)19世纪40年月,法国农夫“还保持着……在仆人面前下跪的家长式统治的礼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夫心理有了显著变化,“从前他们首先是村民……现在,他们首先是法国人和共和主义者”,“他们投票反对从前他们仆人的后代”。
这反映法国( )
A.大革命未对乡村社会产生影响
B.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
C.巴黎公社深刻改造了农夫精神
D.比英国农村的变革显得更加深刻
【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法国农夫的心理由保持传统向共和主义靠拢,这说明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B正确。
7.(2021·烟台模拟)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
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全都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一般阁员享有公平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
D.政党之间的斗争打算内阁政策
【解析】选C。
要留意题干中的几个重要信息:内阁成员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对外内阁要说同样的话、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首相一个人辞职,故C正确。
8.(2021·武汉调研)19世纪末,罗丹为雨果、巴尔扎克所做的雕像,几经易稿。
在定稿中,雨果令人吃惊地全身赤裸,而巴尔扎克披着及地的睡袍,一颗头颅硕大无比,身体则粗短臃肿,上阔下窄,显得比例失调。
罗丹雕塑定稿的显著特点是( )
A.留意人的情感
B.捕获瞬间印象
C.重视自我感受
D.强调理性思考
【解析】选D。
依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末”“令人吃惊地全身赤裸”“披着及地的睡袍”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强调理性思考,罗丹的作品具有猛烈的思想性,D表述符合题意。
9.(2021·昆明联考)(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版《世界史》一书中有关“工业革命”内容的名目摘编。
依据上述名目并结合所学学问,对该名目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解析】修改建议可结合名目内容,利用工业革命的相关成就和史实,适当加以说明即可。
答案:建议一:在“1.什么是工业革命”名目下增加“英国社会工业进展环境的具备”一子目。
(4分)
修改理由:工业革命是英国社会环境中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具备的产物,(4分)没有对这些社会环境学问的了解,就不行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4分)
建议二:在“7.荒芜的村庄”名目下增加“吵闹的城市”一子目。
(4分)
修改理由: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的大进展,(4分)城市的空前富强和扩大是工业革命成就的主要体现之一。
(4分)
【原创新题速递】
10.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宝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才智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B.英国工会生疏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解析】选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自我觉醒,故C正确。
11.1833年起,法国政府先后颁布和修改贸易法令,在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初步建立谷物出口的可调整性关税制度(弹性税率)。
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
A.抵制英国工业品倾销
B.增加政府的关税收益
C.促进重商主义的进展
D.推动法国农业市场化
【解析】选D。
据材料并联系所学学问可知,该制度有利于推动法国农业市场化,故D正确。
12.1911年,英国自由党内阁首相阿斯奎斯的提案获得两院通过后成为正式法律。
该法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下院通过的财政法案在提交上院后,经过一个月就自动成为法律(不管上院通过与否)。
其次,其他法案,假如连续由下院通过三次,不管上院通过与否,也可以成为正式法律。
材料现象说明当时英国( )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
B.公民普选权的最终实现
C.三权分立理念得以践行
D.行政权力的进一步扩张
【解析】选A。
从材料可知,英国议会上院的权力缩小,下院权力扩大,而上院主要由贵族组成,下院由民选产生,故答案为A。
其他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13.下列两幅图片是《公牛》这幅画作的初稿和终稿。
这( )
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
B.说明白印象派绘画影响式微
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简单多变
D.体现了立体画派绘画的特点
【解析】选D。
从这幅画作的初稿和终稿看,作者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这符合立体画派绘画的特点,故选D。
1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700年的英国,旅行者的交通工具只有马、木船和自己的双腿,夜晚他只有昏暗的油灯或蜡烛来照明,在这样的传统社会,绝大多数人口是农夫,他很少能遇到识字的人。
他还可以发觉伦敦的绝大部分污水经过阴沟排入泰晤士河的大小支流,再排入泰晤士河干流,使泰晤士河及其支流变得恶臭不堪。
……1842年起,伦敦历经20多年建筑新的地下排水系统,改进了城市公共卫生。
1848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公共卫生法令。
1829年,英国首先建立专业的警察队伍,开创了现代警察制度,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英国……训练和妇女地位也逐步得到重视,为了社会安定和进展,政府普遍推行义务初等训练,让穷人接受训练。
19世纪末,欧洲妇女地位有所改善,享有财产权,就业和训练机会增多了。
——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明清时期,北京排水系统有了更大的改进,北京内城大街小巷和大部分胡同都埋设了暗沟。
各大排水渠已形成较完整的系统,以护城河和通惠河为全城排洪泄污的总尾闾。
乾隆年间曾对沟渠系统进行改建,据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统计,京城已有明渠和暗沟共429公里。
至今我们都在用古代沿用下来的排水系统。
据资料记载,故宫的排水系统为明清时期修建的排水明沟和暗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修建的污水管线。
历经将近600年,很多地下管网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纵横交叉的明沟暗渠,雨水很快可以流走。
——《浅谈北京排水系统现状
和解决排水的主要对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伦敦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及其缘由。
(11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北京排水系统的特点及其缘由。
(10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我们应如何看待城市排水系统的改进。
(4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可概括材料一,从交通工具、训练、环境及排水系统、城市公共卫生及社会管理体制等角度作答。
其次问结合材料一所示时间并结合所学学问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二概括即可;其次问可依据明清时期时代背景,从政治、社会等角度分析。
第(3)题综合两个材料和问题,从城市建设、经济进展、新旧结合等角度作答即可。
答案:(1)变化:交通工具的革新和多样化;训练的进展;环境的改善和地下排水系
统的完善;城市公共卫生的进步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健全;妇女地位的提高。
缘由: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投入;女权运动的开展等。
(11分)
(2)特点:形成系统的排水渠;明渠和暗沟亲密结合,流入河流;适时改建和更新,新修了污水管线。
缘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力气;历届政府的重视;水利专家的努力;政权的更迭和社会的进步。
(10分)
(3)城市排水系统的改进有助于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与经济社会进展相适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原有排水系统与吸取先进阅历相结合。
(任意答出2点即可,4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