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量
篇一: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
高中语文答题公式
新高一的学生要记得提前预习课本哦,高一,高二学年,应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课堂内。

高考虽强调淡化课本的考查,其实处处有课本的影子。

“课内知识课外考”的测试方式,就要求我们把课内知识学扎实,否则无法完满地解答课外考题。

当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仍应有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

高三学年,既是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年,也是复习迎考的关键一年。

高三学年的计划是完善知识系统树,“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

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
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来自: 小龙文档网:高中语文阅读量)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篇二: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一、课程标准规定阅读的名著: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王实甫《西厢记》、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二、当代名家名作
名家的作品未必全是名作,比如余秋雨是名家,出书众多,但是得到众多读者和专家认可的文化散文仍然是《文化苦旅》;比如周国平,他最好的学者散文集还是《守望的距离》。

下面列出部分名家名作: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史铁生《我与地坛》;张中行《负暄琐话》;宗白华《美学散步》;朱自清《经典常谈》;梁实
秋《雅舍小品》;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顾城《顾城的诗》;舒婷《舒婷的诗》;食指《食指的诗》;韩少功《马桥词典》;贾平凹《贾平凹散文选》;周作人《雨天的书》;林雨堂《生活的艺术》;柏杨《》;傅雷《傅雷家书》;余光中《余光中散文》;林清玄《林清玄散文》;曹文轩《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汪曾祺《汪曾祺散文》;巴金《随想录》;张爱玲《张爱玲散文全编》;钱钟书《围城》《写在人生边上》;董桥《旧时月色》;余华《活着》;苏童《苏童文集》;阿来《尘埃落定》;周涛《周涛散文选》。

三、外国文学作品
小说《傲慢与偏见》(英奥斯丁);小说《高老头》(法巴尔扎克);小说《呼啸山庄》(英勃朗特);史诗《神曲》(意但丁);
小说《死魂灵》(俄果戈里);小说《红与黑》(法斯丹达尔)
四、报刊
1.一般同学可以订阅的:
《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海燕-都市美文》《杂文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思维与智慧》《文学自由谈》《美文》《咬文嚼字》《演讲与口才》《名作欣赏》《读书文摘》《青年文摘》《阅读与写作》《文学报》《杂文报》《语文报》《报刊文摘》《中国剪报》《读者》《辽宁青年》《东方》《诗刊》《诗林》《散文诗》《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等等。

这些报刊的品牌是相对于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和难度而言的。

2.阅读兴趣浓厚者,可以订阅的:
《书屋》《万象》《》《读书》《天涯》《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等学术价值与人文含量相对高一些的杂志。

五、如果想使自己的思想比同龄人深邃些,还可以阅读:
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
流沙河《庄子现代版》(上海古籍)
周绍良《百喻经今译》(中华书局)
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三联)
培根《培根论人生》(上海人民、湖南文艺)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
房龙《宽容》(三联)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译林、人民文学)
除“教材导读篇目”外,以上不是要求全部阅读,可以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与爱好,选择性地阅读。

篇三:高中语文阅读课
高二语文课外阅读
一、活动目的:
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以建设有品位有特色的“书香校园”为落脚点,广泛阅读、培厚底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拓宽学习渠道,引领学生阅读精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
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制定本方案。

二、方案实施的步骤:
1、进行前期调查工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阅读方案,先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每天的读书时间、曾经读过的书目、选书原则以及课外阅读的收获,然后老师将各班学生情况汇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确定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

3、制定阅读计划:
(1)、准备读书笔记:学生统一准备读书笔记本,便于学生及时积累整理读书心得与体会。

要求学生会做分类摘记;会写读后感或赏析文章,每学期不少于4篇,每篇不少于500字;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一年内阅读量为XXX万字,每学期至少读3本书,读书笔记3万字。

能熟练地
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教师设计课外阅读指导交流课,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要领,内容可以是“介绍”“内容梗概” “精彩片段摘
抄”“人物事迹”“ 心得体会”等。

(3)、“五· 一”、“十· 一”长假期间,可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读名著一部或5篇精美文章;寒暑假学生集中时间阅读至少2部名著;
4、选择阅读书目
为教师提供适当的书籍,认真组织教师阅读;积极倡导师生共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详尽的读书方案,可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教师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完成情况。

高二这一级高考使用全国卷,全国卷与山东卷的最大区别在于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和大现代文阅读。

分值增加,信息量加大,题型新颖多变,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对学生加以指导和训练:
(一)现代文阅读
1.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中要形成课题意识,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语文学习目标,确定阅读专题。

2.进一步提高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质疑等方法来理解、鉴赏和评价阅读内容的能力,重点为比较的方法。

3.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的认读、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

阅读小说作品,能正确地理清情节线索、领会表现手法的表达作用、理解人
物形象,把握主题和社会意义;阅读戏剧作品,能正确地领会和把握思想情感。

能对以上作品在表现技巧、语言风格方面进行赏析,在思想价值、艺术价值方面进行评判。

以及掌握著名作家有关的文学常识。

4.积极推行时文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阅读量为250万字。

《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为推荐必读。

5、推荐学生阅读名人传记,积累作文素材。

6、印发近十年全国卷大现代文阅读题,一开始只是以阅读资料的形式下发,阅读一个周后,再将阅读题目下发,让学生自
我检测自己阅读时对文章的把握是否到位。

教师再要专门拿出课堂时间精讲,解答学生在阅读中和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二)古诗文阅读
1.阅读的文言文不少于2万字。

能读懂文言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掌握文章主要的写作手法,继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继续积累常用文言实词,每学期积累两不少于40个;理解常用文言虚词的作用,每学期积累量不少于8个;侧重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掌握判断、被动、省略、倒装等句式。

有一定的文言文背诵量,每学期为1500-2000字。

2.古诗词,在原有手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的手法,如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等手法,掌握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古诗词背诵量,每学期为20-30首。

3.早读课以古诗文鉴赏和背诵为主。

鉴赏
1.培养鉴赏古诗词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诗词和古今中外优秀的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二)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重点为辩论。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演讲要求与高一年级同。

要求:(1)教师可结合阅读材料、学生生活实际,由教师确定辩论话题,也可有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后产生,也可从学生中产生;
(2)教学班辩论,可由7-8位学生组成一组,进行辩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材料组织,人员配备,然后选其中4位组成辩论队,两组成正反方进行辩论;
(3)一个教时可进行3-4场辩论赛;
(4)由教师与学生组成评判组。

对辩组成员进行评判,评出等级,选出最佳辩手与辩队,参加年级中的辩论赛;
写作(重点为议论文)
1.叙述:能够写作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散文。

能够选取人物生活片段表达对人物的评价和抒发情感;能记叙生活中的几件事或几个生活场景,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与情感: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景物,展开想象或联想,表达自己的感想。

能够有意识地立
意、选材,能够围绕立意构思和组织文章。

强调写出真情实感。

2.说明:能够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

说明的条理具有科学性、逻辑性,说明的语言准确、生动,并能用列图表的方法(或简单的示意图)。

3.论述: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借围绕观点展开说理,会用例证、引证、喻证、正反论证、假设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三、实施保障:为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得到落实,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科学安排,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1、加强时间保障,高二年级每周至少开设两节阅览课。

2、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为班级捐书,让学生将家中已读的课外书带到学校来,进行以书换书活动。

图书质量要有保证,所陈列书籍须经语文老师验收合格方可。

教师做好组织工作,培养班级图书管理员,保证班级图书正常有序流通。

3、学校开放图书室,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阅读资源,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

同时与班主任配合,建立起有序的借书、读书、还书的程序,并对学生借书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调研学生读书情况的材料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