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迁移)(原卷版+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演练)
(22-23七年级下·江苏无锡·期末)阅读两段文言故事,回答问题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陈寔①晓喻梁上君子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陈)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②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③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①陈寔(shí):东汉时期的名士,因为清高有德行著称。
②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③稽颡(qǐ 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头触地,表示极度悲痛或感谢。
稽,磕头至地。
颡:额头。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②及鲁肃过寻阳及:
③止于梁上于:
④宜深克己反善反:
2.孙权劝吕蒙读书,与陈寔劝盗贼从善,都是“劝”,但劝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孙权是以自己的读书经验来劝,陈寔是以来劝。
3.两则故事都交待了“劝”的效果。
前文以鲁肃大惊,对吕蒙刮目相待来表现孙权的劝学之效,后文以(用自己的话概括)来表现陈寔的劝盗之效。
这种表现手法叫做:。
(22-23七年级下·江苏·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项羽之死
项王①军壁②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③,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至阴陵,
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械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注释】①项王:西楚霸王项羽。
②壁: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
③楚歌: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可见楚人多已降汉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公亦以此自矜
(2)田父绐曰
(3)项王自度不得脱
(4)此天之亡我
5.下列句中的“之”与“天之亡我”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我酌油知之 B.何陋之有
C.无丝竹之乱耳 D.水陆草木之花
6.翻译下列句子。
(1)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7.陈尧咨后来在射术上勤加练习,在辽国使者来宋朝拜比试射箭之时,箭箭中心,请谈谈陈尧咨与项羽性格的异同点。
(22-23七年级下·江苏淮安·期末)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飖①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余以为妙绝。
(节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注】①飘飖(yáo):随风飘荡的样子。
8.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
实为花中仙子也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
②香远益清:
③荷花为雨所洗:
④余以为妙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1.【甲】文题目是《爱莲说》,文中为什么还写了牡丹和菊花?12.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请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
(22-23七年级下·江苏泰州·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白莲
(唐)陆龟蒙①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注】①陆龟蒙:唐代文学家,姑苏(今苏州)人。
举进士不第后,曾任苏、湖二州从事,隐居松江甫里,人称“甫里先生”,自号江湖散人。
【材料二】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材料三】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④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
②狱:案件。
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④仕:指做官。
1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③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
④吾不为也(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部使者荐之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C.杀人以媚人静以修身(《诫子书》)
D.为分宁主簿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
14.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
16.试结合材料三的具体事件,分析周敦颐的形象特点。
17.材料一与材料二借莲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试比较分析。
(22-23七年级下·江苏苏州·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①,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蒸,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注]①伦:同等,同类。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丙]
周敦颐,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四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
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宋史周敦颐传》(节选)
[注]①手版:筋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8.为下列加点词释义。
(1)不蔓不枝
(2)陶后鲜有闻
(3)有狱久不决
(4)熟视其所为
19.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逵酷悍吏也众英敢争敦颐独与之辨
2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21.下列关于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不相伦”指世人重叶轻花,其中的“金盆”指的是用铜做的花盆。
B.[甲]诗“惟有”二句与首句相对比,表现荷花与其他花遭遇不同,花叶相映。
C.[乙]文以牡丹正衬,以菊反衬,表现作者既对名利鄙视,又不赞成消极避世。
D.[甲]诗和[乙]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都描写荷花开放以及凋零残败的景象。
22.黄庭坚评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同学们不太理解,请结合[丙]文作一阐释。
23.请结合[乙][丙]两文相关内容,分别说说下列句子中的“也”所传递的情感。
(1)莲,花之君子者也。
(2)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
(22-23七年级下·江苏淮安·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
面小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①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②。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③,箪瓢屡空,晏如④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号:别号。
指陶渊明以五柳为别号。
②吝情去留:舍不得离开。
吝情,舍不得。
③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破。
结,缝补。
④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节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24.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两处)
亦不详其姓字
2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性嗜酒
(2)欣然忘食
(3)既醉而退
(4)惟吾德馨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7.【甲】文中的陋室“陋”吗?请结合【甲】文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8.【甲】【乙】两文表现了作者共同情怀和志趣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22-23七年级下·江苏连云港·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①,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
旁广耳室如纱
帼②,设卧榻。
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
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
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
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
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
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
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
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
慕倪迂“清閣”③,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梅花书屋》)
【注】①圮:pǐ,塌坏。
②螭(chú):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
③倪迁,即倪云林,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清閣”是其书斋名。
29.解释下列加点字。
(1)可以调素琴
(2)谈笑有鸿儒
(3)余筑基四尺
(4)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3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
西瓜瓢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3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32.刘禹锡《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张岱《梅花书屋》中哪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否赞同他们的交友观,请说出你
的看法和理由。
(22-23七年级下·江苏南通·期末)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活板(节选)
沈括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材料二】
造竹纸
宋应星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
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
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
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
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视①通引,不断瀑流注入。
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
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②,高阔如广中③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
上盖捏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
盖定受煮,八日已足。
(选自《天工开物》,有删节)
【材料三】
感坑
清·赵廷辉
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迭新墙。
沿溪纸碓④无停息,一片春③声撼夕阳。
【注】①竹视:毛竹做的水管或水槽。
②捏弦:把边缘透气处封死。
③广中:指广东沿海地区。
④纸碓:专门捣炼经过石灰腌制过的嫩毛竹料的器具。
⑤春(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
33.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两处)
看视山窝深浅
3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瞬息可就( )
(2)而闽省独专其盛( )
(3)恐塘水有涸时( )
(4)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
3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部分的意思。
(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2)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
36.读了两则材料,小语和小文同学间下面的对话。
请根据材料补全他们对话内容。
小语:从两则材料的遣词造句中,我读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小文:是的,比如《活板》中的“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句就准确说明了(1)。
《造竹纸》中“不断瀑流注入”“不断”一词,强调注入山上流下来的水(2)。
小语:我觉得《活板》用词更生动。
小文:是的,比如“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句中(3)“”,“”两个词生动说明了活板的灵活。
37.【材料三】这首诗歌写的是造纸场面,读后回答下面问题。
(1)诗中哪些内容和【材料三】是基本一致的?
(2)你觉得“一片春声撼夕阳”中哪一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22-23七年级下·江苏南通·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乙】
用轻木造为大轮,其轮盘径可七尺,轮轴高可三尺许。
用大木砧凿窍,上作横架,中贯轮轴,下有钻臼,立转圆盘,以圆竹笆铺之,上置活字版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铺摆。
凡置轮两面,一轮置监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
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
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
字数取讫,又可补还韵内,两得便也。
(选自元王祯《农书》)
3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
盖以人寻字则难
39.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则第二板已具
②以纸帖之
③以字就人则易
④字数取讫
4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②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
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具有制字灵活、排版灵活、印刷灵活、
拆版灵活的特点。
B.甲文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活板印刷过程,还说明了活板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C.乙文中介绍的转轮摘字是活字印刷检字的进一步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D.甲乙两文介绍的印刷方法不同,但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2.读了甲、乙两文,你最深的感悟是什么?请确立一个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写一段80字以内的探究心得。
(22-23七年级下·江苏南京·期末)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都是无穷的,人们在劳动中摸索、总结着自然的规律,积累着劳动的智慧,并且不断地传承,他们的身上也闪耀着一道道星光。
下面请随我们一起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星光世界。
【甲】
“虹”的甲骨文字例
螮蝀①也,状似虫。
从虫工声。
(选自许慎《说文解字》)
【乙】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②。
是时新雨霁③,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⑤。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烁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减)
【丙】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螮蝀,音dì dōng,虹的别名。
②卓帐:安营扎寨。
③霁:雨止天晴。
④扣:靠近。
⑤绡觳:生丝织成的薄纱。
43.根据括号内的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则以纸帖之( )
(2)用讫再火令药熔( )
(3)余与同职扣涧观之(查阅词典:①拉住②靠近③敲,击《古代
汉语词典》)
(4)逾山而去(联系课内:不逾矩《〈论语〉十二章》)
4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烁都无所睹
4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46.依据【甲】和【乙】推断,“虹”字的甲骨文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A. B. C.
47.《梦溪笔谈》是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可谓集古人之智。
请结合【乙】、【丙】分析哪些地方体现出古人的智慧。
(22-23七年级下·江苏淮安·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入峡次巴东①
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②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③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④。
两片红旌⑤数声鼓,使君艛艓⑥上巴东。
【注释】①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
马,不久又移官忠州(今重庆市忠县)。
诗人由江州赴任忠州刺史,途经三峡宿于巴东时作此诗。
②王程:为王事而作的行程,即赴职任命。
③足:充足,下透。
④陇水:指长江上游。
逆浪风:指东风。
江水自西而下,故称东来之风为逆浪风。
⑤两片红旌:双旌为刺史仪仗。
红旌:红旗。
⑥使君:即刺史,这里是白居易自称。
艛艓(lóu di é):有楼的小船。
【乙】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
晚泊巴东县。
江山雄丽,大胜秭归①;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②而下,皆茅茨③,了无片瓦。
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④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
谒寇莱公⑤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
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飘⑥,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
遂登双柏堂、白云亭。
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
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
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⑦,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
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
予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⑧之后。
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⑨,何哉?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秭归:地名。
②令廨:县官办公的地方。
令,知县。
③茅
茨:茅屋。
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
④权县事:代管县里的政事,代理知县。
权,暂代。
右迪功郎:一种文散官衔,从九品,品级最低。
⑤寇莱公:北宋真宗朝宰相寇准,封莱国公。
作者拜谒寇莱公祠堂时,宋王朝偏安江南,国力日下,与寇准时期已大不相同。
⑥飂(liáo)飘:高风回旋。
⑦间见:和“层出”意思一样,指山峰很多。
⑧听事:厅堂,办公的处所。
⑨句意:可是每逢知县空缺,动不动就两三年没有人肯补这个缺。
阙,通“缺”。
48.小弘很喜欢【甲】诗尾联(画线句)所展现的画面,请你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49.小毅认为【甲】诗中白居易在巴东也有【乙】文中陆游写到的“流落天涯之叹”,你是否认同?请结合诗文内容说一说。
50.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一处)
舟中望石门关
5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天下至险
(2)是日重阴
(3)奔流与江会
(4)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
5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
(2)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
53.小弘根据【乙】文制作了“陆游眼里的巴东县”问卷调查表,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