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杂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药物的杂质分析
(Analysis of Impurities in Drugs )
杂质(Impurity)是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健康有害的物质。
进行药物的杂质分析就是为了控制药物纯度,保证药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为生产、流通过程的药品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中国SFDA 、ICH 和美国FDA 制订了进行药物中杂质控制的有关技术指南,包括对新化合物中杂质测定的要求、对不同制剂中的杂质测定要求和对溶剂残留量的限度的要求等。
第一节 药物中的杂质与杂质限量
(Impurities and Their Limit)
一、药物的纯度
药物的纯度(purity of drug )是指药物的纯净程度。
药物中的杂质是影响药物纯度的主要因素,如果药物中所含杂质超过质量标准规定的纯度要求,就有可能使药物的外观性状、物理常数发生变化,甚至影响药物的稳定性,使活性降低、毒副作用增加。
例如,对氨基酚是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在制备过程中的中间体或贮存过程中的水解产物,它可引起急性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游离肼是异烟肼(armazide )在制备时由原料引入的杂质,它对磷酸吡哆醛酶系统有抑制作用,能引起局部刺激,也可致敏和致癌。
人类对药物纯度的认识是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积累起来,随着分离检测技术的提高,能进一步发现药物中存在的新杂质,
从而不断提高对药物的
纯度要求。
例如在1848年发现阿片中的盐酸罂粟碱(papaverin hydrochloride),1981年采用合成法进行生产,ChP(1985)采用目视比色法检查盐酸罂粟碱中的吗啡(morphine)。
后来发现,在提取的盐酸罂粟碱的过程中除了混有吗啡外,还有其他生物碱如可待因等,采用TLC和IR进行分析后,发现还含有一个未知的碱性物质。
所以ChP(1990)将检查吗啡改为检查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改为TLC法。
另外随着生产原料的改变及生产方法与工艺的改进,对于药物中杂质检查的项目或限量要求也要相应的改变或提高。
药物的纯度需要从药物的外观性状、理化常数、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作为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来综合评定。
药物的杂质检查是控制药物纯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药物的纯度检查也可称为杂质检查。
药品中的杂质是否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可控性与安全性。
一般情况下化学试剂的纯度与药物的纯度不能互相代替,化学试剂的杂质限量只是从可能引起的化学变化对使用的影响,以及试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加以规定,它不考虑杂质对生物体的生理作用及毒副作用,而药物纯度主要从用药安全、有效和对药物稳定性等方面考虑。
例如化学试剂规格的硫酸钡(BaSO4)不检查可溶性钡盐,而药用规格的硫酸钡要检查酸溶性钡盐、重金属、砷盐等;如果存在可溶性钡盐则会导致医疗事故。
二、杂质的来源
药物中的杂质检查项目是根据可能存在的杂质来确定的。
了解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杂质检查项目和检查方法。
药物中的杂质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在贮藏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引起药物理化特性发生变化而产生。
(一)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在原料药(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的合成过程中,起始物质不纯或未反应完全、反应的中间体与反应副产物在精制时未能完全除去而引入杂质。
如以工业用氯化钠生产注射用氯化钠,从原料中可能引入溴化物、碘化物、硫酸盐、钾盐、钙盐、镁盐、铁盐等杂质。
安乃近(metamizo le sodium)是以1-苯基-吡唑-5-酮为原料,经甲基化、亚硝化和还原等
反应制备出4-氨基安替比林(AA),经甲酰化生成4-甲酰氨基安替比林(FAA),再甲基化生成4-甲酰甲氨基安替比林(FMAA),经水解生成4-甲氨基安替比林(MAA),最后经缩合反应制成安乃近。
N
N NH2CH3
C6H6 O
CH3
N
N
NH
CH3
C6H6
O
CH3
CHO
N
N
N
CH3
C6H6
O
CH3
OHC
CH3
H
N
N
N
CH3
C6H6
CH3
CH3
O
N
N
N
CH3
C6H6
O
CH3
CH2SO3Na
C
H3
[甲酰化]
HCOOH324
[水解]
H2O,H2SO4
[缩合]
3
FAA
AA FMAA
MAA
因此,产品中可能引入的杂质为中间体MAA中存在少量的AA与甲醛、亚硫酸氢钠缩合产生的4-N-去甲基安乃近,以及微量MAA、双甲氨基安替比林甲烷(MAA-CH2-MAA)、甲醛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氢钠等。
在API生产过程中,所用的试剂、溶剂、还原剂等也可能会残留在产品中而成为的杂质。
如在华法林钠(warfarin sodium)的制备中,最后一步需要在异丙醇中结晶,所以其原料药中可残留异丙醇;地塞米松磷酸钠(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甲醇和丙酮,有可能残留在成品中;胆影酸的生产工艺中用铁还原硝基而有可能引入铁盐。
另外,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的金属器皿、装置以及其他不耐酸、碱的金属工具,都可能使产品中引入砷盐,以及铅、铁、铜等金属杂质。
药物的制剂生产过程中,也能产生新的杂质。
如肾上腺素(adnephrin)注射液生产时,常加入抗氧剂焦亚硫酸钠和稳定剂EDTA-2Na,在亚硫酸根的存在下,肾上腺素会生成无生理活性、无光学活性的肾上腺素磺酸。
肾上腺素磺酸和d-异构体的含量,均随贮存期的延长而增高,其生理活性成分相应降低。
(二)在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在温度、湿度、日光、空气等外界条件影响下,或因微生物的作用,引
起药物发生水解、氧化、分解、异构化、晶型转变、聚合、潮解和发霉等变化,使药物中产生有关的杂质。
不仅使药物的外观、性状发生改变,更重要
的是降低了药物的稳定性和质量,甚至失去疗效或对人体产生毒害。
如利血
平(reserpine)在贮存过程中,光照和有氧存在条件下均易氧化变质,光氧
化产物无降压作用;又如麻醉乙醚在储存过程中遇空气易被氧化成有毒的过
氧化物。
在药物纯度研究中,必须重视异构体和多晶型对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影响,控制药物中低效、无效以及具有毒性的异构体和多晶型。
三、杂质的分类
药物中的杂质多种多样,其分类方法也有多种。
药品中的杂质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一般杂质(general impurities)和特殊杂质(special impurities)。
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例如氯化物、硫酸盐、硫化物、硒、氟、氰化物、铁盐、重金属、砷盐、铵盐以及酸碱度、澄清度、溶液的颜色、干燥失重、水分、炽灼残渣、易炭化物和有机溶剂残留量等项目的检查方法。
特殊杂质是指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这类杂质随药物的不同而改变,如阿司匹林(aspirin)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水杨酸。
按照来源的不同还可将杂质分为工艺杂质(包括合成中未反应完全的反应物及试剂、中间体、副产物等)、降解产物、从反应物及试剂中混入的杂质等。
按照杂质毒性分类,杂质又可分为毒性杂质和信号杂质,如重金属、砷盐为毒性杂质;信号杂质一般无毒,但其含量的多少可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情况。
药物中信号杂质含量过多,提示该药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控制有问题,如氯化物、硫酸盐属于信号杂质。
按杂质理化性质一般分为三类:有机杂质(organic impurities)、无机杂质(inorganic impurities)及残留溶剂(residual solvents)。
中国SFDA、ICH和美国FDA采用这种分类。
有机杂质可能会在药物或制剂的生产或贮存中引入,这些杂质可能是
确定的或者未确定的、挥发性的或非挥发性的,包括起始物、副产物、中间体、降解产物、试剂、配位体和催化剂;由于这类杂质的化学结构一般与活
性成分类似或具渊源关系,故通常又可称之为有关物质(related substance)。
无机杂质可能来源于生产过程,如使用的仪器、原料(如砷、铅等)、干燥试剂和过滤辅助器等,反应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其它残留的金属、无机盐、助滤剂、活性炭等,它们一般是已知的和确定的。
由于许多无机杂质直接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并可反映生产工艺本身的情况,了解药品中无机杂质的情况对评价药品生产工艺的状况有重要意义。
残留溶剂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或无机液体,一般具有已知的毒性。
四、杂质的限量
药物的纯度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药物是不存在的。
由于药物中的杂质不可能完全除尽,对于药物中所存在的杂质,在不引起毒性、不影响疗效和保证药物质量的原则下,综合考虑杂质的安全性、生产的可行性与产品的稳定性,允许药物中含有限定量的杂质。
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称为杂质限量(limit of impurity )。
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parts per million ,ppm)来表示。
%供试品量
杂质最大允许量杂质限量=100⨯ 药物中杂质限量的控制方法一般分两种:一种为限量检查法(limit test ),另一种是对杂质进行定量测定。
限量检查法通常不要求测定其准确含量,只需检查杂质是否超过限量。
进行限量检查时,多数采用对照法。
对照法系指取一定量的被检杂质标准溶液和一定量供试品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下试验,比较结果,以确定杂质含量是否超过限量。
由于供试品(S )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可以通过杂质标准溶液的浓度(C )和体积(V )的乘积表达,所以,杂质限量(L )的计算公式为:
%供试品量体积)杂质标准溶液(浓度杂质限量=100⨯⨯ 或%100S
V C L ⨯⨯= 采用该法须注意平行操作原则,即供试溶液和对照溶液应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如加入的试剂、反应的温度、放置的时间等均应相同,这
样检查结果才有可比性。
此外,还可采用灵敏度法和比较法。
灵敏度法系指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阳性结果出现,从而判断供试品中所含杂质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该法不需用杂质对照品溶液对比。
如乳酸(lactic acid )中枸橼酸、草酸、磷酸或酒石酸的检查:取本品0.5g 加水适量使成5ml ,混匀,用氨试液调至微碱性,加氯化钙试液1ml ,至水浴中加热5min ,不得产生浑浊。
比较法系指取供试品一定量依法检查,测定特定待检杂质的特征参数(如:吸光度等)与规定的限量比较,不得更大。
如利巴韦林(ribovirin )中吸光度的检查:取本品1.0g ,加水25ml 溶解后,在43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大于0.02。
又如维生素B 2中检查感光黄素,利用维生素B 2几乎不溶于氯仿,而感光黄素溶于氯仿的性质,用无醇氯仿提取供试品中的感光黄素,在440nm 波长处测定氯仿液的吸光度,不得超过0.016。
药物中杂质限量的计算示例如下。
例1 茶苯海明(dimenhydrinate )中氯化物的检查 取本品0.30g 臵200ml 量瓶中,加水50ml 、氨试液3ml 和10%硝酸铵溶液6ml ,臵水浴上加热15min ,放冷,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取续滤液25ml 臵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 ,加水稀释成50ml ,加标准氯化钠溶液(10μg Cl/ml )1.5ml ,求氯化物的限量。
%04.0%100200
2530.05.11010%100S CV L 6=⨯⨯⨯⨯=⨯=- 例2.谷氨酸钠(sodium glutamate )中重金属的检查 取本品1.0g ,加水23ml 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 ,依法检查,与标准铅溶液(10μg Pb/ml )所呈颜色相比较,不得更深,重金属限量为百万分之十,求取标准铅溶液多少ml ?
)ml (0.110
100.11010C LS V 66=⨯⨯⨯==-- 例3. 肾上腺素中酮体的检查 取本品0.20g ,臵100ml 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2000)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在310nm 处测定吸光度不得
超过0.05,酮体的%1cm 1E 为435,求酮体的限量。
)(=酮体ml /g 1015.1100143505.01001E A C 5%1cm
1-⨯=⨯=⨯ ml /g 100.21002.0C 3-样品==
⨯ %%=%=--样品酮体58.010010
0.21015.110035⨯⨯⨯⨯=C C L 在药典检查项下, 除纯度检查外,还包括有效性、安全性两个方面。
有效性试验是指针对某些药物的药效需进行的特定的项目检查,如氢氧化铝、胃舒平片检查制酸力、药用炭检查吸着力、硫酸钡检查疏松度等。
安全性试验是指某些药物需进行异常毒性、热原、降压物质和无菌等项目的检查。
第二节 药物中杂质的检查方法
(The Methods for Limit Test of Impurity in Drug)
药典中一般药物中杂质检查的原理主要有:
1.利用药物与杂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如臭味及挥发性的差异、颜色的差异、溶解行为(溶解度、溶液澄清度)的差异、热反应性(干燥失重、炽灼残渣、热分析)的差异、光学活性(旋光度、比旋度)的差异、光谱特征(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的差异、色谱(TLC 、HPLC 、GC 、PC 等)行为的差异等。
2.利用药物与杂质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如酸碱性的差异、氧化还原性的差异、杂质发生专属性的化学反应产生颜色、沉淀或气体、有机破坏后后再进行专属性的化学反应等。
根据杂质的控制要求,一般进行限量检查,必要时对杂质进行定量测定。
一、化学法
当药物中杂质与药物的化学性质相差较大时,可选择合适的试剂,使之与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颜色、沉淀或气体,而药物不发生该反应,从而检查杂质的限量(表1-5-1)。
表1-5-1 用于杂质限量检查的化学反应
Tab.1-5-1 The chemical reactions of impurities for limit tests
杂质与试剂反应特征 杂质限量测定方法 药典应用示例
产生颜色 目视比色,分光光度法 铁盐、氟、硒
产生沉淀 比浊法 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钡盐
产生气体 气体检查法 砷、硫、碳酸盐、氨、氰化物
又如2-甲基-5-硝基咪唑是甲硝唑(metronidazole )的中间体,它1位氮上的氢受邻位上硝基的影响,而具有活泼性,在氨碱溶液中能与硝酸银产生银盐沉淀;甲硝唑1位氮上的氢被羟乙基取代,不能与硝酸银产生沉淀,利用这一反应,可检查甲硝唑中的这一中间体。
产生2-氨基-4-氯-5-氨磺酰基苯甲酸,此杂质的结构中具有芳伯氨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而呋塞米无芳伯氨基不能反应,在盐酸的存在下,杂质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重氮盐,加氨基磺酸除去过量的亚硝酸后,加入二盐酸萘基乙二胺呈色,在53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大于0.12。
COOH
NHCH 2
Cl
H 2NS
O
O O COOH NH 2Cl H 2NS
O O O 2+CH 2OH 二、光谱法
光谱检查法是依据药物和药物中的杂质对光选择吸收性质差异进行的。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利用药物与杂质紫外特征吸收的差异进行检查,如果药物在杂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没有吸收,则可在此波长处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通过控制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来控制杂质的量。
例如地蒽酚(dithranol )中二羟基蒽醌的检查,后者是地蒽酚合成的原料和氧化分解产物,它的氯仿溶液在432nm 处有呋塞米 2-氨基-4-氯-5-氨磺酰基苯甲酸
H N Ag
HO OH O HO OH
O O 地蒽酚 二羟基蒽醌 最大吸收,而地蒽酚在该波长处几乎无吸收(图1-5-1),所以ChP(2005)用0.10mg/ml 地蒽酚氯仿溶液在432nm 处测定,吸光度不得大于0.12,即相当于含二羟基蒽醌的量不大于2.0%。
两性霉素A 是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发酵过程中的副产物,由二者的紫外吸收曲线(图1-5-2)可见,在305nm 处两性霉素A 的吸收最强,而两性霉素B 的吸收很小,ChP (2005)通过测定两性霉素
B 供试品溶液在305nm 处的吸光度来控制两性霉素A 的限量。
(二)红外分光光度法
该法在杂质检查中主要用于药物中无效或低效晶型的检查。
某些多晶型药物由于其晶型结构不同,一些化学键的键长、键角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导致红外吸收光谱中某些特征峰的频率、峰形和强度出现显著差异。
利用这些差异,可以检查药物中低效或无效晶型杂质,结果可靠,方法简便。
甲苯咪唑(mebendazole )有三种晶型,其中C 晶型为有效晶型,A 晶型为无效晶图1-5-2两性霉素B 和两性霉素A 的
紫外吸收光谱。
Fig 1- 5-2 UV Spectra of amphoteric in
B and amphoteric in A. 1.两性霉素A , 2.两性霉素B
图1-5-1地蒽酚和二羟基蒽醌的紫外
吸收光谱.
Fig 1-5-1 UV spectra of dithranol and
dihydroxydithraquinone.
1 .地蒽酚, 2.二羟基蒽醌
图1-5-3 甲苯咪唑中A 晶型检查的IR
图谱。
Fig 1-5-3 IR spectrum for detecting
polymorph A of mebendazole.
型,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查。
无效A 晶型在640cm -1处有强吸收,药物C 晶型在此波长的吸收很弱;而在662cm -1处,A 晶型的吸收很弱,C 晶型却有较强吸收。
当供试品中含有A 晶型时,在上述二波数处的吸光度比值将发生改变。
ChP(2005)采用供试品与对照品同法操作、供试品的吸光度比值应小于对照品比值的方法,限制A 晶型的量。
例4.甲苯咪唑A 晶型检查:取供试品与含10%A 晶型苯咪唑对照品各约25mg ,分别用液状石蜡法制备样品后测定红外光谱, 在约620cm -1和803cm -1处的最小吸收峰间连接一基线,以消除背景吸收;再于约640cm -1 和662cm -1处的最大吸收峰顶处作垂线使与基线相交,从而得到此二波数处的最大吸收峰的校正吸收值(即用基线法消除背景吸收后的吸收值)。
供试品在约640cm -1 和662cm -1处的校正吸收值之比,不得大于含10%A 晶型苯咪唑对照品在该波长处校正吸收值之比(图1-5-3)。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灵敏的测定方法,广泛用于微量元素的分析,在杂质检查中,主要是用于药物中金属杂质的检查,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控制金属杂质的限量:取供试品,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制备供试品溶液;另取等量的供试品,加入限度量的待测元素溶液,制成对照品溶液。
若对照品溶液的读数为a ,供试品溶液的读数为b ,则b 值应小于(a-b )值。
例如维生素C 中铁盐和铜盐的检查。
三、色谱法
药物中的有机杂质多为未反应完全的原料、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等,在药物的精制过程中未能除尽,其结构和性质往往和药物相近,比如药物和杂质与某些试剂的反应相同或相似,或者它们的光谱特征相似,这就难以采用上述方法对杂质进行检查。
由于色谱法可以利用药物与杂质的色谱性
质的差异,能有效的将杂质与药物进行分离和检测,因而色谱法广泛应用于药物中杂质的检查。
(一)薄层色谱法
TLC法被许多国家药典用于药物中杂质的检查,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分离速度快,灵敏度和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并可以同时应用多种检视斑点的方法,获得更多的杂质信息。
常用的方法有:
1. 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并能获得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根据杂质限量,取供试品溶液和一定浓度的杂质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斑点定位,将供试品溶液除主斑点外的其他斑点与相应的杂质品对照溶液或系列杂质对照溶液的主斑点进行比较,判断药物中杂质限量是否合格。
如枸橼酸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 citrate)中N-甲基哌嗪的检查,以N-甲基哌嗪对照品的甲醇溶液为对照品溶液(50μg/ml),将等体积供试品溶液(50mg/ml)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薄层板上,经展开、斑点定位。
结果判断:供试品溶液如显与对照品相应的杂质斑点,其颜色与对照溶液品溶液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2. 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于杂质的结构不能确定,或无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仅限于杂质斑点的颜色与主成分斑点颜色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使用。
方法为配制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然后将供试品溶液按限量要求稀释至一定浓度作为对照溶液,将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斑点定位。
结果判断:供试品溶液所显杂质斑点与自身稀释对照溶液或系列自身稀释对照溶液所显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例5. 消炎镇痛药吡罗昔康(Piroxicam)中有关物质的检查:取本品,加氯仿制成浓度为20mg/m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氯仿稀释成浓度为0.2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吸取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醇(25:25:5)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臵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所显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3. 杂质对照品法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并用当药物中存在多个杂质时,其中已知杂质有对照品时,采用杂质对照品法检查;共存的未知杂质或没有对照品的杂质,可采用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检查。
例6. 硫酸奈替米星(netilmicin sulfate)中有关物质的检查,供试品溶液浓度为150mg/ml,取奈替米星标准品加水,分别制成浓度为1.5 mg/ml
的溶液作为标准溶液(1),浓度为3 mg/ml的溶液作为标准溶液(2);另取西梭米星标准品,加水制成1.44 mg/ml的溶液作为标准溶液(3),将这四种溶液等体积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4︰4︰2)展开剂,展开后,晾干,喷以0.2%茚三酮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在110℃加热20min,根据结果判断: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其颜色与标准溶液(3)所显主斑点相比较,不得更深,其它杂质与标准溶液(1)所显主斑点相比较,均不得更深,如有一个斑点超过,应不深于标准溶液(2)的主斑点。
4. 母体药物对照法当无合适的杂质对照品,或者是供试品显示的杂质斑点颜色与主成分斑点颜色有差异,难以判断限量时,可用母体药物作为对照品,此对照药物中所含待检杂质需符合限量要求,且稳定性好。
例7. 马来酸麦角新碱(ergometrine maleate)中有关物质的检查,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样品配制成浓度为5mg/ml的溶液(1)和0.2mg/ml溶液(2),同时,用马来酸麦角新碱对照品配制成浓度为5mg/ml的溶液(3),将这三种溶液等体积分别点于同一硅胶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25︰8︰1)展开剂,展开后,晾干,臵紫外灯光(365nm)下检视,判断结果:溶液(1)主斑点的颜色与位臵应与溶液(3)的主斑点一致,所显杂质斑点的颜色不得深于溶液(3)对应的杂质斑点,并不得有溶液(3)以外的杂质斑点;溶液(2)除主斑点外,不得显任何杂质斑点。
该法主要检查异麦角新碱、麦角酸、异麦角酸及其它麦角碱等杂质。
马来酸麦角新碱对照品中所含的杂质是符合限量要求的,用它控制供试品中的一种杂质,而其它的杂质用溶液(2)控制。
(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因其分离效能高、专属性强和检测灵敏,可以准确地测定各组分
的峰面积,在杂质检查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对于使用HPLC法测定含量的药物,可采用同一色谱条件进行杂质检查。
采用HPLC法检查杂质,ChP规定
应按各品种项下要求,要进行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以保证仪器系统达到杂
质检查要求。
HPLC检测杂质有五种方法:
1. 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法适用于有杂质对照品,能够测定杂质校
正因子的情况。
应对校正因子进行严格测定,仅适用于已知杂质的控制。
先
以杂质对照品测定其校正因子:
R
R S S C /A C /A f = 式中,A S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A R 为杂质对照品的峰面积;C S 为内标物质的浓度;C R 为杂质对照品的浓度。
然后测定供试品中杂质的含量: f C /A A C 'S 'S X X ⋅=
2. 外标法测定法 适用于有杂质对照品,而且进样量能够精确控制(以定量环或自动进样器进样)的情况。
精密称取对照品和供试品,配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吸取一定量,进样,测定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中杂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杂质含量计算如下:
R R X X C A A C =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同上。
例如卡托普利(captopril)在合成和贮存过程中易氧化为二硫化物,ChP (2005年版)采用外标法检查,供试品溶液的浓度为2mg/ml ,卡托普利二硫化物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为30μg/ml ,分别进样,测定峰面积,供试品溶液如有与对照品溶液相应的卡托普利二硫化物色谱峰,其含量不得超过1.5%。
3.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测定法 适用于测定时不用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在建立方法时, 需要利用杂质对照品和药物对照品进行测定,按内标法求出杂质相对于药物的校正因子。
R
R S S C /A C /A f = 式中,A S 为药物对照品的峰面积;A R 为杂质对照品的峰面积;C S 为药物对照品的浓度;C R 为杂质对照品的浓度。
此校正因子可直接载入各品种质量标准中,在常规检验时用以校正该杂质的实测峰面积。
该法的优点是省去了杂质对照品,而又考虑到了杂质与药物的响应因子可能不同所引起的测定误差。
所以本法的准确度较好。
缺点是在日常检验时没有杂质对照品,杂质的定位必须采用相对保留时间,所以杂质相对于药物的相对保留时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