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课程教学大纲(2020社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16 课程学分:1
一、课程定位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课程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和通信类专业群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是加强学生对信息和通信行业技术认知的入门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
本课程以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为主线,选择与计算机应用和现代通信技术密切相关和必要的基础性知识,特别侧重于最近涌现出来的新概念、新技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理解信息和通信技术解决各类自然与社会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获得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的相关专题知识,扩展专业视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应用文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教师的要求使用常见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检索;掌握常见的系统技术、器件技术、部件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计算机技术;了解通信技术,建立起现代通信系统全程全网的概念,了解现代通信系统构成、关键技术;熟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本课程中所学的新理念、技术和方法。
(一)能力目标
(1)能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常见信息,并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阐述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的关系,全面认识“信息”。
能使用常见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检索。
(2)能列举常见的系统技术、器件技术、部件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计算机技术。
(3)认识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并能列举常见的数据库。
(4)能熟练掌握软件生命周期的6个阶段;
(5)能列举常见的通信业务和当前主流无线通信技术。
能对具体通信需求进行业务指标提炼,针对需求进行通信指标定制。
(6)能列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社会、信息安全等相关基础知识。
(2)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熟悉常见的系统技术、器件技术、部件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计算机技术。
(3)认识常见的数据表示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了解软件工程相关概念。
(4)了解通信的起源,通信的目标与要求(质量,速度,价格,可靠),通信业务(传统,数据);理解通信模型及技术(复用,压缩,调制,交换);以及了解移动通信发展(1G--5G)。
(5)熟悉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了解云计算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以及特点;掌握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和服务类型,认识部署云计算服务的三大模式: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6)掌握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大数据相关技术,认识常见大数据相关软件。
(7)掌握物联网的概念,了解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初步掌握物联网关键技术。
(8)熟悉移动互联网技术相关基础知识,认识移动智能终端;了解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
(9)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简史、应用领域和产业发展趋势;初步认识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10)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于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创新性地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与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贯彻“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教师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案例驱动式的教学方式,结合有趣的案例故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的演练,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自主式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三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六、考核评价
网络平台微课视频学习占50%,在线答疑出勤率占 20%,单元测验占30%。
七、其他说明
1.教学团队要求
(1)熟练掌握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采用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启发式、分组讨论式等方法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路,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应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兴趣爱好、思想面貌等,以便因材施教,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
(3)使用普通话,语言表达简明流畅、条理清楚,富有感染力。
(4)注重新标准、规范、规程等在课程中的讲授,及时补充前沿新知识。
2.教学条件要求
Windows7、Office 2010或更高版本、教学广播软件、可以访问因特网。
3.教材选择建议
本课程以教师讲义为主,配以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
●眭碧霞等编著.《信息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制定日期: 2020年8月
执笔人:刘长荣审核人:徐义晗批准人:徐义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