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
学反思(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教科版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范文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六课的内容。
科学课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探究活动又离不开有结构的材料,因此在几次试教中,依据“以学定教”的理念,我根据学生学习的所需对教材中的材料进行了小小的改进。
1、导入环节的马克杯
热的传递是无法直接用眼睛看到的,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准备了一个马克杯,这个杯子的外面图了一层热敏材料,当热水倒到杯子里时,杯子上的黑色会褪去,上面印刷的图案就会显示。
由这个神奇的现象直接引出问题:“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个导入简单有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牢牢将学生的视线引入本课的主题。
2、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这一实验我采用了学具盒里的材料,但学具盒里的塑料支架太短,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将底座进行垫高。
因此我对支架部分进行了改进,用木材做成支架,使其刚好能插入底座,降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繁琐度。
3、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书本上配套的实验材料是一个带柄的金属圆片。
金属圆片边缘凸起的一圈十分低,这一设计会导致以下两个问题:(1)金属圆片
上涂的蜡层必须很薄,不然融化的蜡很容易流到桌面上;(2)若金属圆片在实验中没有放平稳,蜡融化后再次凝固时,就会不均匀,以致每次课前都需要老师进行涂蜡准备。
针对这些缺陷,我将实验材料进行了改进。
科学源于生活,因此我从身边寻找材料,经过几次尝试,发现饮料“加多宝”易拉罐的底非常适合作为金属圆片,因为其边缘高度适合,底又很平,没有纹路。
考虑到剪下的金属圆片边缘很锋利,会划伤学生,因此我将其用砂纸磨平。
将彩色的蜡涂在制作好后的金属圆片上,不仅实验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可以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