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9.1.2不等式的性质导学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x应满足的关系是: ≤8
(2)根据“不等式性质1”,在不等式的两边减去 ,得:x+ - ≤8- ,即x≤
(3)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我们在表示 的点上画实心圆点,意思是取值范围包括这个数。
1、例题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3x < 2x+1 (2)3-5x ≥ 4-6x
自主学习
温故
知新
1′
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互助
释疑
4′
小希就读的学校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8点开始.小希家距学校有2千米,而他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那么,小希上午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保证不迟到?
1、1、若设小希上午x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不迟到,则x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2、你会解这个不等式吗?请说说解的过程.
强调“≤”与“<”在意义上和数轴表示上的区别。
类比解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觉不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展示交流
班级
展示
4′
各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在班级内展示讨论的结果,并纠正错误。最后由教师完整地板书解题过程.
点拨升华
反馈
矫正
2′
教师和学生共同纠正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释疑
解惑
3′
课本19页例2
师生共同解答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发言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
重点
根据“不等式性质”正确地解不等式。
教学
难点
根据“不等式性质”正确地解不等式。
导学
环节
课堂
流程
时间
任务驱动
问题导学
学法
指导
知识
链接
呈现
目标
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会根据“不等式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1′)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个命题成立吗?
教师引导,然后小组内合作完成。
课堂作业
达标
训练
5′
1、课本119页练习题
2、对应配套练习的部分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挑战
自我
5′
课本120页第9题
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设了一个学生很熟悉的问题情境,能增强亲和力.经历由具体的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既可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非常自然地引入新课.
探究
出招
13′
1、分组探讨:对上述三个问题,你是如何考虑的?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作出记录,最后各组派代表发主。
师生共同探讨后得出:上述求解过程相当于由3x<2x+1,得3x-2x < 1;由3-5x≥4-6x,得-5x+6x≥4-3.这类似于解方程中的“移项”.可见,解不等式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主同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能力
9.1.2不等式的性质(2)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 学
单元
第9单元
课题
9.1.2不等式的性质(2)
课型
新授
主备学校
初审人
终审人
主备人
合作团队
课标
依据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来解不等式
教学
目标
1、会根据“不等式性质1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2、学会运用类比思想来解不等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总结
提高
2′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还明白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是可以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解决的。
扩展
提升
5′
1、某容器呈长方体形状,长5 cm,宽3 cm,高10 cm.容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3 cm。现准备继续向它注水.用V cm,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