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
回顾元素符号的概念。举例说明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如H2O和Ne
【学法指导】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每种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或一种物质)。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若元素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此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4)(1)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指导学生完成原子结构的第一部分,辨析:原子是否是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不存在带电微粒?梳理质子、中子、电子的特点。强调原子间的等量关系。回顾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
教
后
反
思
例4: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单位是克或千克
例5(20xx·泉州)元素周期表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右图所示
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得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
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知道三种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问题2怎样画出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每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知识点3:离子
问题1什么是离子?离子是怎样分类的?
问题2怎样表示离子?离子符号有哪些意义?
问题3怎样区别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点4: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简介
问题1什么是元素?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吗?
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符号是CO
B.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为58. 93g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
D.该元素原子核带27个单位负电荷
点拨交流: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形成物质时用“构成”表示,元素是宏观概念,形成物质时,用“组成”来表示;故A不正确。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故C、D不正确。答案为B。
(2)认识化学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复习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
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符号及元素周期表。。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环
节
教学问题
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
景
导
入
【情景创设】
投影:物质的构成,引导学生回顾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组成或构成关系。
通过回顾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引入复习。
板书: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
要
点
回
顾
与
交
流
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
学生自行画出钠、镁、氯等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后,回顾交流核外电子运动特点,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联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与相对稳定结构,引出离子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方法指导】
(1)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
(2)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电性及电荷数,数字在前,“+”“—”在后,当数字为1时,1省略不写。
问题2元素符号有哪些意义?如果在元素符号的前面加数字又表示什么?
问题3在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有哪些?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问题4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是什么?其结构是怎样的?每一个单元格都包含哪些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完成学案的第一部分:分子和原子,讨论、交流后,小组展示。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4 B.58 C.82 D.140
3.在原子结构中,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学法指导】
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O、Si、Al、Fe。
查阅元素周期表,交流从中获得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总结其中周期性的一些规律。
定
位
提
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通过投影、板书展现这些知识间的关系
知
能
应
用
例1:关于氧气和铁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由氧元素、铁元素构成
B.分别由氧分子、铁原子构成
(3)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4)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_______。
作
业
设
计
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下面提供几种微量元素的相关信息,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种。
(2)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选填“阴”或“阳”)离子。
点拨交流: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单元格含有内容分别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和相对原子质量;书写元素符号应该是一大附小,因此A不对;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不是克,因此B不对;原子核带正电荷,因此D不对。故答案为C。
诊
断
练
习
1.在加压条件下,40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方法指导】(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对照表格,回顾交流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并加强对比理解。
进一步强化化学变化的实质,学会熟练地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两变化”、“两物质”。
【方法指导】
(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为新分子或构成新物质。
问题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水、铁、氯化钠分别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
问题2分子与原子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基本
性质
本质
区别
联系
问题3化学应的本质是什么?
问题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知识点2:原子的结构
问题1原子是由哪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微观粒子具有什么特点?
C.分别由氧原子、铁原子构成
D.分别由氧分子、铁分子的构成
【强化训练一】
完善学案上的学习过程中的导学提纲“一、分子和原子”部分。
例2: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中含有()
A.氧气B.氧分子C.氧元素D.氧化物
例3:在下列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有(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属于阴离子的有,属于同种元素的有,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有。
及时练习、修正,巩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特别是,通过第一题连线中考,引起学生对这块知识的重视
点拨交流:由于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不用得失电子,本身就处于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原子和离子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相等的是原子(不带电),不相等的是离子(大于的是阳离子,带正电荷;小于的是阴离子,带负电荷)。至于是否同元素,主要看核内质子数是否相同。故答案为1、2、5,4,3、6,4、5。(1)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相等,而离子不相等;(2)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或者是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没有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离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等等。
点拨交流: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比较所得到的比;其国际单位制单位为一,而不是克或千克。因此,A、C、D不正确。由于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为1,与其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可近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答案为B。
4.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种类B.分子种类C.元素种类D.物质状态
5.绿色碘盐、补铁酱油、高钙奶粉中的“碘”“铁”“钙”指的是
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
6.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
回顾元素符号的概念。举例说明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如H2O和Ne
【学法指导】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每种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或一种物质)。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若元素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此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4)(1)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指导学生完成原子结构的第一部分,辨析:原子是否是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不存在带电微粒?梳理质子、中子、电子的特点。强调原子间的等量关系。回顾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
教
后
反
思
例4: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单位是克或千克
例5(20xx·泉州)元素周期表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右图所示
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得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
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知道三种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问题2怎样画出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每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知识点3:离子
问题1什么是离子?离子是怎样分类的?
问题2怎样表示离子?离子符号有哪些意义?
问题3怎样区别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点4: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简介
问题1什么是元素?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吗?
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符号是CO
B.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为58. 93g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
D.该元素原子核带27个单位负电荷
点拨交流: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形成物质时用“构成”表示,元素是宏观概念,形成物质时,用“组成”来表示;故A不正确。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故C、D不正确。答案为B。
(2)认识化学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复习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
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符号及元素周期表。。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环
节
教学问题
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
景
导
入
【情景创设】
投影:物质的构成,引导学生回顾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组成或构成关系。
通过回顾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引入复习。
板书: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
要
点
回
顾
与
交
流
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
学生自行画出钠、镁、氯等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后,回顾交流核外电子运动特点,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联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与相对稳定结构,引出离子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方法指导】
(1)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
(2)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电性及电荷数,数字在前,“+”“—”在后,当数字为1时,1省略不写。
问题2元素符号有哪些意义?如果在元素符号的前面加数字又表示什么?
问题3在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有哪些?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问题4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是什么?其结构是怎样的?每一个单元格都包含哪些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完成学案的第一部分:分子和原子,讨论、交流后,小组展示。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4 B.58 C.82 D.140
3.在原子结构中,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学法指导】
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O、Si、Al、Fe。
查阅元素周期表,交流从中获得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总结其中周期性的一些规律。
定
位
提
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通过投影、板书展现这些知识间的关系
知
能
应
用
例1:关于氧气和铁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由氧元素、铁元素构成
B.分别由氧分子、铁原子构成
(3)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4)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_______。
作
业
设
计
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下面提供几种微量元素的相关信息,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种。
(2)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选填“阴”或“阳”)离子。
点拨交流: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单元格含有内容分别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和相对原子质量;书写元素符号应该是一大附小,因此A不对;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不是克,因此B不对;原子核带正电荷,因此D不对。故答案为C。
诊
断
练
习
1.在加压条件下,40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方法指导】(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对照表格,回顾交流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并加强对比理解。
进一步强化化学变化的实质,学会熟练地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两变化”、“两物质”。
【方法指导】
(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为新分子或构成新物质。
问题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水、铁、氯化钠分别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
问题2分子与原子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基本
性质
本质
区别
联系
问题3化学应的本质是什么?
问题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知识点2:原子的结构
问题1原子是由哪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微观粒子具有什么特点?
C.分别由氧原子、铁原子构成
D.分别由氧分子、铁分子的构成
【强化训练一】
完善学案上的学习过程中的导学提纲“一、分子和原子”部分。
例2: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中含有()
A.氧气B.氧分子C.氧元素D.氧化物
例3:在下列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有(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属于阴离子的有,属于同种元素的有,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有。
及时练习、修正,巩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特别是,通过第一题连线中考,引起学生对这块知识的重视
点拨交流:由于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不用得失电子,本身就处于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原子和离子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相等的是原子(不带电),不相等的是离子(大于的是阳离子,带正电荷;小于的是阴离子,带负电荷)。至于是否同元素,主要看核内质子数是否相同。故答案为1、2、5,4,3、6,4、5。(1)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相等,而离子不相等;(2)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或者是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没有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离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等等。
点拨交流: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比较所得到的比;其国际单位制单位为一,而不是克或千克。因此,A、C、D不正确。由于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为1,与其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可近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答案为B。
4.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种类B.分子种类C.元素种类D.物质状态
5.绿色碘盐、补铁酱油、高钙奶粉中的“碘”“铁”“钙”指的是
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
6.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