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新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21寓言两则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法、学法指导
教学准备:
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水滴石穿”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许多故事的成语吧,这些词语内容非常生动有趣,你能把自己知道的成语说给大家听一听吗?抽生说。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水滴石穿)。
生齐读课题。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读
1.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谁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
等会儿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哪边读得最好。
现在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师巡视指导。
2.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3.哪位同学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其余的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抽生读,抽生评价,老师评价,纠正读间“阶jiē”、“嫌xián”,指导书写。
4.请一位女同学与刚才那位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师评:读得太好了。
谁读得最好呢?生评。
6.师: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和“女生”下各画一面小红旗)。
老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内讨论。
[^~%*@]
3.各组派代表提出不懂的问题。
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解答,难一点的问题梳理出并板书:
(1)“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
(2)水滴怎么会把石阶滴穿呢?
4.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想你们能自己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词的意思。
自己再读,找答案。
5.师引导:有同学见过家门前的石阶被水滴滴出了一些小窝窝吗?请见过的同学来描术一下。
[&#~%^]
6.小组内讨论:“小滴真能滴穿石阶吗?”抽生说相信或不相信的原因。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引导学生体会语气,请相信水滴能把石阶滴穿的一名同学来读水滴的话,试着用肯定的语气来读。
另请“不相信”的一名同学来读石阶的话,试着用嘲讽不信的语气来读。
[^%*#&]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评:两边的同学都读得很好,都可以画红旗。
8.出示多媒体课件,生认真看画面:“水滴一滴一滴不停地落在石阶上……,过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把石阶滴穿了。
”[^&@%*]
你们现在知道“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吗?抽生说,师补充。
你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9.师范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边听边想:(1)水滴和石阶谁的说法对?(2)水滴是怎么把石阶滴穿的?[@*#^%]
(四)启发思考,明白寓意。
1.师小结:上课前老师说过了,水滴石穿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除了告诉我们水滴能把石阶滴穿这个内容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从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 生自由发言,师给予肯定,表扬。
3. 师总结:同学说得真好。
水滴石穿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不停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像水滴一样,朝自己的目标不停地努力进取,那么,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五)拓展延伸[~#%&^]
你能找出与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吗?
(不屈不挠积少成多锲而不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
2.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经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大家齐读课题。
2.想一想,“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抽生说。
3.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呢?想要知道吗?请大家翻开书,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农夫、窜出来、撞死、树桩、拎着、喜滋滋”。
[&@*#^]
3.指导书写:窜、撞。
4.小组检查朗读情况,一人读一段,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三)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读完后,抽生讲故事大意。
2.再一次朗读课文,勾画出写农夫内心活动的句子。
抽生读。
3.指导朗读: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农夫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读书的
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高兴)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计?(快乐的,喜滋滋的)
4.生自由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5.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指名读,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请学生评价读得怎么样?(表情、语气、感情)
6.你能读得比他还好吗?再抽生读。
师评: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结合最后一句,同学能不能加上什么动作神态,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学生组内练习朗读。
7.请全体同学起立,一齐朗读这段,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
8.想一想,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先在小组讨论。
[@&%#^] [&%^@*]
Unit4 Lesson3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起点)五年级下册Unit4
【主题】Last Weekend
【课时】第3课时:Lesson3
一、本课教学目标
1. 能够读懂与上周末活动安排有关的日记,能抓住大意和关键信息,并能模仿录音较为流利地朗读。
2. 能够就自己上周末的活动与他人展开对话交流。
3. 能仿照阅读文本,并按相应提示或要求独立书写几个意义连贯的句子。
教学建议
A. Let’s read.
1. 热身、导入
“快速读词”游戏。
教师出示本单元的词卡,请学生读一读,进行热身。
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对(可男女生各一人)或小组间展开读词比赛,由教师出示词卡,学生看到后马上读出,谁先说出并且正确谁得分。
2. 阅读短文,完成相关练习
(1) 教师出示自己的一篇中文日记和一篇英文日记,或是出示某位学生的一篇中
文日记和一篇英文日记,帮助学生理解日记的含义,并引导他们注意其格式。
之后教师自然引出即将要让学生阅读的Bob的日记。
(2) 学生自主阅读日记,然后完成填表练习和单词释义的练习。
(3) 学生结对,讨论并核对答案。
(4) 全班反馈、订正。
(5) 学生边听录音边再次默读日记。
(6) 学生跟录音朗读日记。
(7) 学生结对朗读日记。
(8) 教师就日记内容提问学生,检测学生是否完全理解了日记内容。
可以釆取抢答的方式进行,以学生的座位小组为单位,每次一组,由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击掌或起立,争到第一的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所提问题参考如下:What does Bob usually do on Saturday? What does Bob usually do on Sunday? Does Bob often play with his friends on Sunday? Was Bob’s last weekend interesting (or just so-so)? Whom did Bob visit last Saturday? Why did Bob visit Ann? What did Bob and his friends do last Saturday? Did Bob watch a basketball match with his father last Sunday? What did Bob do last Sunday afternoon? How was
Bob’s weekend?
(9) 读日记比赛。
男女生展开对抗赛,每人读一句,直至读完全文或全班每个人都参与到。
读对者加一分,最后看哪一组得分多便可获得奖励。
B. Let’s talk.
1. 学生示范朗读对话。
教师请学生打开课本看B项对话,然后请班里语音语调比较好的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学生认真听一听。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对话。
3. 学生结对朗读对话。
4. 抽签读对话。
教师事先在小盒子里放入三张纸条,上面分别写有B项对话中三个人物Binbin, Lily和Andy的名字。
教师请学生抽纸条,抽到谁的名字就朗读该角色的对话。
5. 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上周末的活动,并总的评价一下上周末过得怎样,然后再分别介绍周六和周日的具体活动。
6. 学生结对,仿照教师的介绍和A项日记的第二、三段,分别介绍各自上周末的活动。
7. 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上周末的活动,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时了解其他同学的活动及感受。
当有学生在做介绍时,其他学生仔细倾听。
待介绍完毕后,教师要提问倾听的学生,检查他们是否听懂了他人的介绍,并以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C. Let s write.
1. 学生读C项的问题,然后先口头组织语言,尝试用几句连贯的话说出Bob上周末的活动。
2. 学生结对,把自己准备好的语段说给对方听一听。
3. 教师请两名学生说一说各自准备好的语段,由全班进行评价。
4. 学生各自书写几个意义连贯的句子,描述Bob上周末的活动。
5. 学生反馈,全班进行书写评价。
【教学反思】
夯实法治基石
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重视法治建设。
这是因为()
①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③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④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所以选择A选项。
2.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所谓良法,应当()
①反映社会统治者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
③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
④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良法的含义。
根据教材可知。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①说法错误。
良法应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②③④说法正确,所以选择D选项。
3.“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法治要求()
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人治③实行善治④实行民治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要求。
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根据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四课可知。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①③选项说法正确,所以选择B选项。
法治和人治是对立的,②说法错误。
④选项和题干无关。
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要求()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怎么样建设法治国家,根据九年级教材可知: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所以选择C选项。
5.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是()
①科学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②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③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④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
据教材可知,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所以选择B选项。
6.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实行的是
A. 人治
B. 法治
C. 德治
D. 自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实行的是人治。
所以选择A选项。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BCD选项与题干不符。
故答案为A
7.紧跟时代发展,回应民生关切。
立法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食品安全法、行政诉讼法、预算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一-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审议,民主、科学的精神铸就了法律这柄“公平正义之剑”。
这说明()
A. 法治需要严格执法
B. 法治需要公正司法
C. 法治需要全民守法
D.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答案】D
【详解】材料中例举了我国的多部法律,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说明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所以选择D选项。
ABC 选项和题干无关。
故答案为D
8.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把罚款限额提升至2000万元;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中对食品安全犯罪增加了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定;广告法修订草案明确界定构成虚假广告的四种具体情形....这有助于
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让人们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③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④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法治的意义。
材料体现了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实行良法之治,有利于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让人们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所以选择B选项。
9.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提出,法官涂改、故意损毁证据等7种情形导致错案将终身追究。
这将有利于
A. 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B.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C.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D. 公民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要求。
依据教材知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观点A是对立法机关的要求,与题不符;观点B是对政府机关的要求,与题不符;观点D是对公民个人的要求,与题不符;观点C说的是对司法机关的要求,法院作为国家的司法机关,应该做到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符合题意,本题选择C。
10.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保障。
以下做法符合依法治国要求的是()
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
②开展创文创卫活动,构建和谐包头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依法惩治制假售假行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的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据教材可知,依法治国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①属于科学立法内容,④属于严格执法内
容。
所以B选项正确。
②选项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③选项属于经济建设的内容。
都与题干不符。
所以正确答案为B
11. 青少年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普法教育( )
①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②可以从根本上遏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③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
④能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宜采用排除法。
加强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依法律己、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②的说法夸大了这一行动的作用,应排除。
故选C。
考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A. 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B. 要求每个公民都成为执法者
C.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 要求对违法行为都追究其刑事责任
【答案】C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C 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B 是错误的,D是错误的,违法行为分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严重违法才追究刑事责任,排除,故选C。
13.从2016年7月开始,为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城市”,鄂州市在全市青少年中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依法治国意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是( )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法
【答案】D
【解析】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依宪治国是核心、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司法公正是防线、全民守法是基础、依法执政是保证、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是灵魂。
故选D。
1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
在政治生活中承担“科学立法”任务的是( )
A. 各级人民政府
B. 各级人民检察院
C. 各级人民法院
D.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解析】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所以D符合题意;A、B、C分别是我国的行政、检察、审判机关,均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
15.简答题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1)什么是法治(依法治国)?
(2)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九大,为什么都特别重视法治建设?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中国法治新蓝图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案】(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①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
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③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④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⑤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法治是人类社会进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解析】
【详解】(1)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法治含义。
运用所学知识来回答,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重视法治建设的原因源于法治的重要性。
依据所学知识,从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法治是人类社会进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等角度来回答。
(3)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依据所学知识,中国法治新蓝图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6.简答题
2017年,孙政才、王三运、项俊波等近20名中管干部被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百名红通人员”已到案51人。
截至12月22 日,落马的省部级以上高官有39名,其中包括副国级官员1名,正部级官员9名。
(1)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