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规矩练拳易 念念不松功夫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悟刚柔太极
清代彭端淑在《为学》一文中写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这天下事,自然也包括练习太极拳。
但是练习太极拳,却不能简单地归纳成“为则易,不为则难”。
为,可以理解为勤奋练习;不为,可以理解为只想不练或者重理论不重实践。
不为,固然练不好太极拳,但是盲目地为,不明方向地勤奋苦练,不守规矩地乱练,不但练不了功夫,还会对自身造成伤害,进而使学拳者丧失信心,产生怀疑,以至白白付出心血而一无所成。
从这个角度来说,太极拳的确很难练。
看看身边练习太极拳的,有些人练习多年仍不得要领,所练沦落为太极操。
其实,太极拳也没那么难、那么神秘,如果按照规矩来练也是很容易的。
说容易,并不是说很快就能练成。
相对来说,不出偏差或少出偏差,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已经是走了捷径,捷径不过是没有白费功夫而已。
捷径就是你已踏上了太极拳的正路,懂得并守住了太极拳的规矩,在
此基础上勤于练习,想获得太极
拳的真东西也并非难事。
从这个
角度讲,守住规矩,练太极拳也
很容易。
那么练太极拳有哪些规矩
呢?结合几十年的练拳经历,我
主要谈以下几点。
第一,不能摇头晃脑眨巴眼。
练拳过程中,不能摇头晃脑,头
不能像拨浪鼓一样来回转动。
神
随形游,是眼神意识跟随动作走,
不是脑袋乱晃。
头乱动,神就散
了,瞻前还要顾后,一晃头就顾
前不顾后了。
眼要观上下左右和
前方,双耳要紧听背后,时刻注
意背后动静,全神贯注,练拳时
无人似有人,如临大敌,如履薄冰,
否则一眨眼的工夫就可能给对手
可乘之机,以致一败涂地。
所以,
练拳时既不能乱晃头也不能乱眨
眼。
头不乱动,有利于保持身体
中正和虚灵顶劲;不眨眼,可以
保持精力集中,眼睛是神的体现。
晃头眨眼,形乱神散。
第二,不能咬牙噘嘴挺脖颈。
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咬牙噘
嘴,这是精神紧张、浑身僵硬的
表现,但练习者自己并不一定意
识到,因为不由自主。
如果不及
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成习惯,
有些人练习多年依然无法改正,
尤其是在发力时更加明显。
太极
拳发力时,要不露声色,不露外形。
一是太极拳本身是一种温文尔雅
的拳术,习练中始终要气定神闲;
二是技击时要出其不意,不漏破
绽。
还有人练拳时脖子僵硬,死
死挺直,却自以为是虚灵顶劲,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脖子僵硬就
会使气息受阻不畅,也影响全身
放松,虚灵顶劲要注意那个“虚”
字,不可太过。
第三,不能挺胸凹腰撅屁股。
挺胸容易气息上浮,横气填胸,
造成憋闷,呼吸不畅,甚至脸色
发白。
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挺
胸显然不对,但是做成驼背状也
是错误,过和不及都是错。
这两
种情况看起来不同,本质都是违
背自然。
太极拳就是自然拳,不
自然就不合乎太极原理。
而撅屁
股这一毛病,很多人不但认为不
是毛病,反而认为这就所谓的“泛
臀”“敛臀”,甚至认为屁股上
能放稳一支蜡烛才算标准。
这种
守住规矩练拳易
念念不松功夫成
◎ 王建华
50少林与太极‖ 2021年第3期
体悟刚柔太极
观点也是不正确的。
太极拳虽然有其特色,但也有很多和其他武术相通的地方,互相参照才能更加透彻明白。
屁股一撅,怎样做到实小腹和命门后撑呢?
第四,不能丁八脚步双重腿。
很多认为练太极拳会造成膝关节疼痛的人,也往往会有这个毛病。
而有这个毛病的练习者,要么是自学的,要么是在公园里跟着别人依葫芦画瓢的,要么就是学艺不精,不上不下。
不仅太极拳,其他拳术中也要求脚步不丁不八。
少林拳的马步,即使步子很宽脚尖也要向前,两脚保持平行。
这个平行步,或者说川字步,是符合生理规律的,不然运动时就会造成膝关节损伤。
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人,只知道比画动作,认为慢慢地练就能学会太极拳,这样不仅对身体无益,还会造成大众对太极拳的误解。
而双重腿一旦出现,就会造成虚实不分,转关不灵,在推手中就容易陷入被动。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说的就是双重的弊病。
因此学练太极拳,须得名师指点、示范。
以上几点是最容易违背且容易发现的问题。
练拳必须坚守基本规矩,先遵守规矩,练得入了门路,有了体会,再慢慢深入。
但是有人即便知道了这些规矩也未必能做到,空有理论,不去实践,虽在路上,也不能到达预期目的。
这类人的主要问题在于老是抱怨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状态。
的确,现在很多人练太极拳都不是专业练拳,大多是业余
爱好或为健身而练拳,但是任何
功夫都需要在正确指导下刻苦练
习才能练成,仅靠投身有名望的
老师门下,渴望一经老师教诲就
能豁然领悟进而功夫上身,这是
痴人说梦,自欺欺人。
对于抱怨没时间、地点、状
态的人,我提一点建议。
首先,时间就在心中。
没有
多少人有大量完整的空闲时间去
练功夫,但凡是真心热爱太极拳
的人,都会想方设法挤时间去练。
过去很多老拳师,白天还要上班
或者做农活,但是依然练功不停,
终有所成者大有人在。
有的人一
大早就起来开始练拳,等他练拳
结束准备去工作时,其他人还没
起床。
有的人在工作或农活结束
后,夜深人静时也要坚持练拳。
有的人在别人娱乐放松的时间里,
独自找个安静之地去练拳。
在这
些前辈心中,饭可以不吃,觉可
以不睡,玩可以放弃,拳却是不
可不练。
现代人确实很忙,但是
也不是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工
作间隙的零碎时间里,可以练习
几个动作,化整为零,逐式揣摩,
这也是很有效的练习方法。
只要
你想练,随时都可以。
再者,练功地点就在脚下。
有练功场地当然很好,心情放松,
氛围也好。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
这样的条件。
即便有了理想场地,
很多人也未必能练好拳,有些人
抱着放松娱乐或者打发无聊的心
态去练,根本没把练拳当核心。
当然,这样做也没什么,但是要
想练有所得,不负一片热情,就
得积极主动。
没有场地也没关系,
练拳有“拳打卧牛之地”甚至“拳
打卧羊之地”的说法,有站的地
方就有打拳的地方,太极拳对场
地大小的要求不高。
上班一族,
可以在工作劳累的时候,在原地
做一些单式动作,反复揣摩,悉
心体会,不仅可以缓解紧张压力,
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久而久
之还能把练拳变成习惯,成为生
活的一部分,有助于运用太极理
念来处理生活琐事。
不要把太极
拳和生活分割开来,太极思想从
不远离生活,生活中处处可练拳,
人生无处不太极。
另外,要在练拳中静下来,
不是要等静下来再练拳。
静是从
拳中练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如果要等静了以后才练拳,那永
远就没有练拳的状态。
人只要一
息尚在,就会有外在的干扰,没
有绝对静的时候,正所谓“树欲
静而风不止”。
状态不好,静不
下来练拳,找不到感觉,这是一
种借口,也是一种认识的误区。
练拳的过程就是认识自我,发现
自我,调整自我,进而提高自我
的过程。
要在练中求静,动中求
静,静中静非真静,动中静才是
真静。
如能遵守太极拳规矩,在正
确指导下把太极拳练习和日常生
活结合起来形成习惯,勤学苦练,
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明规矩,守
规矩,勤练习,进入太极拳门径,
获得太极拳真谛,并不是难事。
能不能有大成,还得顺其自然,
不能强求,不要贪名利,不要求
速成,太极拳就是自然拳,自然
而然。
守住规矩练拳易,念念不松
功夫成。
(编辑/刘强)
51
少林与太极‖ 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