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意见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意见书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大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14.11.17
•【分类】审议意见的报告
正文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意见书
(2014年11月17日)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别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情况的报告和关于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及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表决,均获通过。

主要审议意见和建议如下:
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贯彻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建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2013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从打防管控一体化建设、大情报信息化系统建设、公安队伍建设入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为我市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更好地推动刑事诉讼法的全面落实、有效实施,建议:(一)继续转变执法理念,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能力。

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

要不断提高
办案技巧,增强开展技术侦查、秘密侦查和控制下交付等执法办案的能力,把刑事诉讼法的新要求新规定落到实处。

(二)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做到刑事案件精确侦办。

要进一步对现有的执法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完善执法标准,健全执法依据,确保刑事案件侦办精确规范,切实解决法律文书不规范的问题。

(三)加大保障投入力度,提高侦查破案信息化水平。

要重点加大刑事技术、技术侦查、网络侦查、公安情报收集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大科技强侦力度。

要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加快推进“天眼”工程建设,为科学公正执法提供良好平台。

二、关于全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情况报告的意见建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2000年以来,我市从饮水解困、饮水安全、饮水安全全覆盖、饮水提标分阶段实施农村饮水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农村饮水安全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目前全市仍有26.73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困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项管护还不到位,水源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建议:
(一)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问题以及饮水安全问题。

要充分利用国家生态建设、移民搬迁政策,统筹资金使用,解决偏僻地区、边远山区农民吃水问题。

重点解决沉降区、采煤区农民吃水返困现象,同时,要继续加大对农村部分地区年久失修的饮水设施的管理维护,解决因设施老化导致的农村饮水问题。

加强自备井选址、运行设施监管,防治水质污染,保证供水安全。

(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与服务。

要依据国家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全面推进以县为单位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基金制度,实行维护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以保障饮水工程正常维护和良性运行。

(三)建立水费征缴和管理机制。

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通过委托经营、租赁承包、专人收取等形式,强化水费计收,逐步实现农村用水社会化服务。

三、关于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及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的意见建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大力推进“百校兴教”工程,不断优化学前教育布局,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大力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全市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解决学前教育力量不够,义务教育质量不齐,职业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建议:
(一)提高幼儿园办园数量和质量,满足学前教育需求。

政府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快公办幼儿园普及建设,制定鼓励政策支持,积极扶持普惠性民营幼儿园发展,从数量上解决“入园难”的问题;研究和制定学前教育管理规定,规范幼儿园收费标准,全面清理无证幼儿园,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促进幼儿教育规范发展,从质量上解决“办园乱”的现象。

(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继续推进集团办学、联盟办学体制改革,加大薄弱学校扶持力度,创建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办学模式,树立教育品牌观念,建设一批有影响力有实力的教育大集团大联盟;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科学分配教育资源,实现校际间软硬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尽快完成集团联盟学校财务与人事改革,强化学校在选聘教师中的自主地位,实现学校教
学与管理人才合理流动,切实保障教师绩效工资等合法收入,调动好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快资源整合,促进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设置为纽带,以城乡联动为手段,全力推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

科学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合理设置专业方向,通过开展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等教学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

加快构建以市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为龙头,职教中心为骨干,县区综合高中和小型特色职业学校为补充的三级职业教育格局,建立具有我市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