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消毒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室消毒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内镜往往因冲洗不够彻底、消毒时间不足等原因而导致消毒灭菌不彻底而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只有规范化管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由内镜诊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从各个环节把好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的质量关。
对消毒灭菌工作的加强,能有效降低并控制外源性感染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Abstract:Endoscopic often due to inadequate disinfection rinse, lack of time caused sterilization is not complete and the cause of hospital infection. Only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used by endoscopy clinic, improve medical quality, ensure medical safety. From the quality of each aspects of endoscopic cleaning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work, can effectively reduce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exogenous infection, reduce or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Key words:Endoscope;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隨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各种内镜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疾病的诊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内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的仪器,因其材料特殊、精密度高、构造复杂,不能耐高温高压,只能采取某些化学消毒浸泡;同时内镜价格昂贵,医院购置数量有限,其使用频率高,往往因冲洗不够彻底、消毒时间不足等原因而导致消毒灭菌不彻底而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有资料证实,经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同样可通过内镜传播[1],因此做好内镜室的消毒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1内镜室环境的管理
1.1内镜室的布局不合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相关设备与内镜连线的合理布局,应规避来往交叉的问题[2],同时室内放置了存放污染物及配件的相关容器。
内镜室地面应能冲洗,同时注意地面的平滑,对于地面出息的污渍及血滴等应该及时进行擦拭,同时应进行每日的地面消毒,保持室内空气的畅通及消毒。
1.2医务人员进入内镜室须更换拖鞋,所有床单、被套等一人一用一消毒,换下的污染隔离衣、床单、被套等消毒后再送洗衣房清洁。
1.3内镜室用紫外线照射2次/d,30 min/次。
1.4内镜设备通常需要放置于检查床的周围,操作过程中或有体液及血液飞溅到设备上。
所以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体液与血液的飞溅,若发生飞溅则进行及时的擦拭,如有必要则采用乙醇进行消毒。
对于接触频繁的部位切勿用污染的手触摸。
2内镜消毒
2.1内镜及时彻底的清洗使用过后的内镜应尽快对其进行清洗,不仅能避免有机物在内镜上的凝结与附着,防止日后清洗出现困难,同时还能避免环境的污染。
进行内镜清洗时尽量使用含酶的洗涤剂,帮助内镜上的蛋白质有机物尽快溶解,且作用显著。
内镜的头部、活检口等部位应采用棉签清洗,而所有管道部件都应采用刷子进行清洗,附件应采用洗涤剂与毛刷进行清洗。
经化学清洗剂浸泡过的器械都应采用清水进行彻底的冲洗,无法进行浸泡消毒的部件应采用酒精进行擦拭。
细胞刷、活检钳、碎石器、导丝、切开刀及异物钳等物品应一用一消毒,消毒方式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2.2内镜消毒步骤采用含酶洗涤液或是75%的酒精纱布进行内镜擦拭,清洁内镜及活检橡皮盖表面的血迹与黏液→采用含酶清洗液流动水对内镜镜身与管道进行冲洗,冲洗时间应在0.5 min以上,并用毛刷对内镜管腔进行3次以上的刷洗→流动清水对内镜镜身与管道进行冲洗→戊二醛或是氧化电位水对内镜镜身与管道进行20 min的浸泡,同时注意浸泡时管道内不能留有气泡,并严格控制浸泡时间,浸泡结束后采用流动清水对内镜镜身与管道进行冲洗,保证消毒液的彻底冲洗→75%的乙醇溶液对管道进行冲洗,迅速吹干备用。
保证内镜室每日的消毒工作,保证内镜消毒柜的干燥、清洁及防霉。
3消毒液的管理
保证消毒液的作用时间与有效浓度。
临床通常使用的多为2%戊二醛。
将内镜配件充分洗净后放置于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10 min,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于患有高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对其使用过的内镜及附件进行高质量的消毒,美国FDA指出,将内镜与附件放置于25℃的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45 min 即可达到高质量的消毒,保证微生物100%被杀灭,其中包括芽孢与分枝杆菌[3]。
我国院感管理明确规定需要对该类内镜及配件进行2%戊二醛溶液浸泡达10 h以上[4]。
由于戊二醛的浓度与消毒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影响其浓度的因素包括①戊二醛长期放置其活性成分会自然降低;②若内镜清洗结束后未将其管腔内的水分彻底控干,也容易造成浓度的下降;③发生误配。
所以在使用戊二醛进行消毒时,应先对其浓度进行检测,确保消毒的有效性。
4内镜室工作人员的管理
要求内镜室工作人员应有较强的无菌观念,清楚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医务人员的手容易被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唾液、血液等污染,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
因此操作时应穿工作鞋、工作裤、防护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带防护眼镜。
对HBV易感的内镜室工作人员,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我院自内镜开展以来,未发现一例交叉感染疾病。
但今年对医院日益引起重视。
特别对幽门螺杆菌、肝炎病毒、梅毒、HIV等经内镜传染的可能性已成为医
学界和患者关注的热点。
目前内镜室还存在设备不足,消毒时间不能保证;工作人员预防交叉感染意识淡薄等问题。
所以对消毒灭菌工作的加强,能有效降低并控制外源性感染的发生,且意义重大。
医务人员对于内镜室的消毒管理工作应更加重视,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进行,同时降低由护理工作的失误而导致的院内感染,并保证每一位患者在使用内镜检查时的无污染性,减少或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萱,于中麟,王惠吉.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机现场试验初步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10):33.
[2]宇野良治,韩英,栋方昭博,等.实用大肠镜诊断及治疗学[M].北京:康欣出版社,2001:11-13.
[3]亢媛.消化内镜室控制医院感染的优化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79-80.
[4]戴玉婷,管媛,张磊,等.内镜中心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与监测[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11(4):63-65.
[5]宋学奎,王春英.戊二醛对消化道内镜消毒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9):1872.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