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高海迪
教学目标:
体会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与给作家的奇妙的幻想;体
会作家质朴而典雅,率真而睿智的写作风格。

一、听写导入,
1.这节课咱们来继续学习——夹竹桃(生齐读)
2.板书课题。

(提醒:看黑板,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又好又快的板书课题的。


3.师生交流:结合“夹竹桃”3个字引导学生感
知行楷字笔画相连的特点。

(老师的板书在楷书的基础上,融入了行书笔画相连的运笔技法,这种字我们称为行楷字。

关键在笔画相连,写得又好又快的奥秘就在这里。


4.听写练习:对我说来,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
值得回忆的花。

(下面咱们来听写一句话,注意先听清楚,然后请
人复述,最后再写。

停顿2秒钟后老师复述,接着请1
位同学复述后齐述。

拿起笔,注意听清要求:做到行款
整齐,力求美观,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行间巡视提醒:
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5.组织评价交流: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达到
一个给一颗星。

(首字空两格;上不顶天,下不着地;字的大小匀称,字间距适中,比较美观;注意了笔画的相连。


6.对比质疑,回顾全文。

(投影出示教师临写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品。

引导学生比较内容上的差异——多
了一句: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了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感受?如此普通平凡却最值得留
恋最值得回忆,又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说
出夹竹桃值得留恋与回忆的地方:奇妙有趣;韧性可贵;引起幻想。

二、感悟韧性初品风格
1.指名读第2节,引导说出夹竹桃景象奇妙有趣
在什么地方?
2.课文哪儿直接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指名读第
4节,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3.再读圈划。

(不着急,再认真的默读这一段,圈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4.师生交流品读韧性
预设点1:什么是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每日都迎
风吐艳。

在怎样的日子里迎风吐艳呢?在和煦日子里迎
风吐艳,在盛夏暴雨的日子里里迎风吐艳,在深秋清冷
的日子里迎风吐艳。

经春、历夏、到秋,花开三季,无
日不迎风吐艳。

预设点2: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
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为什么不特别茂盛,也不特
别衰败呢?联系上文思考:因为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夹竹桃时时在败,所以
看不出特别茂盛。

夹竹桃又时时在开,所以看不出特别
衰败。

引导读出“又”字所蕴含的韧性。

相机引读:在
和煦的春风里——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
了又长出一嘟噜;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
预设点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
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那些花陪呢?引导联系第3节说,点一下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阅读方法。

迎春花桃花
杏花陪吗?陪!夜来香陪吗?陪!玉簪花和菊花陪吗?陪!这就叫——无不奉陪。

从这个无不奉陪中咱们既能
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又能体会出作者:对这种韧性的赞叹!让我们再读,读出对夹竹桃韧性的赞叹!
(三个点可融会贯通,随机应变。


5.再品语言
预设点1:语言工整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
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
冷里,看不出……也看不出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

预设点2:语言富有变化
用词的变化:一朵——一嘟噜;败——黄;开——张;(此处将嘟噜这一方言口语点一下,体会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写出可贵的韧性的妙处。


长短句的变化: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3个短句);看不出……也看不出(2
个长句);无日不迎风吐艳(1个短句)
6.再读第4节,感受这种富有节奏和变化之美的
语言风格。

(用引读的方式体会这种节奏和变化之美。


三、走进幻想再品风格
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自由读第五节,你又能体会到怎样的妙处呢?
预设点1:幻想的奇妙:想什么就成了什么。

想怎
么想就怎么想。

紧扣居然,真的等词语体会作者幻想的
奇妙。

在此基础上可指名读,可引读,也可齐读来体会
这份幻想的奇妙
预设点2:语言的美妙:浓浓烈烈的叠词之妙,既写出了花香的浓烈,读起来又很有节奏感;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典雅之美与对仗之美;还有微风乍起,叶影吹动的典雅之美。

预设点3:写法的巧妙:引导体会作者动静结合的独具匠心。

夜蛾飞过、池塘里的游鱼,微风乍起,将三处幻想写活了。

2.再读全段,感受作者美妙的文字、奇妙的幻想与生动的画面。

3.着眼全文体会写法的巧妙。

预设点1:学生读完后,顺势引导最后一节和第一节,质疑:第一节的哪个字与最后一节的爱字相对应,恋——爱。

引出收尾呼应的妙
预设点2:作者对夹竹桃是爱,对院子里的那些话呢?是喜欢。

喜欢和爱一样吗?不爱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呢?引导体会作者比较衬托的写法妙。

三、总结全文
1.夹竹桃的韧性幻想妙,作者用质朴优美、富有节奏变化的语言和动静结合、首尾呼应、比较衬托的手法写出了这种韧性与幻想更妙!
2.让我们记住这个人——出示:季羡林,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
泰斗。

让我们多读他那——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经典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