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一只贝-课时1语文S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一只贝-课时1语文S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感悟贝的可敬与伟大。
2.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品读,感受贝的精神品质。
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3.充分理解“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珍珠的形成和贝壳有什么关系。
”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去体会那只贝壳所遭受的血与肉的折磨,去体会贝壳的伟大与可敬。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贝的精神品格,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感悟人生道理。
教学难点
学会“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4.学生抒发赞叹之情,进而带着这种赞叹的语句再来读描写贝壳美丽的语句。
5. 对比朗读描写贝丑陋的语句。
对于漂亮的贝壳来说,即使生命结束了,他们的壳上还留着人们喜欢的色彩和线条,而对于这只丑陋的贝呢?让我们再来读读描写这只贝的语句。
三、练习
变文为诗,再读文章,升华感情。
如果说贝的这种不屈于磨难的精神是一首诗,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壮丽的诗篇;如果说是一首歌,那么它一定最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让我们饱含着崇敬之情,再来读读贝与石子较量,与命运抗争的语句吧!
师生共读:
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
无论如何不能挤碎他
又带着棱角
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
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
没有了图案
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
但他默默地
他说不出来
课堂小结
作者写贝,赞颂的仅仅就是一只贝吗?不是的,这种写作手法就叫以物喻人。
相关链接:“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
一种品格。
运用此种方法最重要的是物与人的相似点。
课后习题
《一只贝》习题
一、基础题
1.读拼音,写词语。
pǔtōng léng jiǎo róng yà
o xīhàn
hélǒng piào liàng sècǎ
i guāng zé
2.我知道它们的近义词
结束()普通()体面
()稀罕()立即()
我知道它们的反义词
漂亮()普通()坚硬()稀罕()
二、综合题
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改善。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发现了贝壳。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贝的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颗稀罕的大珍珠。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一)课文片段精彩回放。
1.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漂亮的贝壳”可以用
来;那只丑陋的贝可以用来。
“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中的“色彩”是
指。
“线条”是指。
2.“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这句话中说“做贝的荣誉”是
指,“它默默的,说不出来”是因
为
(二)知识拓展
“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运用此种方法最重要的是物与人的相似点。
试试看,你可以找到它们的相似点吗?
1.蜜蜂有___________的特点,可以象征
___________
2.蜡烛有___________的特点,可以象征
___________
3.青松有___________的特点,可以象征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普通棱角荣耀稀罕合拢漂亮色彩光泽
2.完毕一般气派稀奇立刻丑陋特别柔软平常
二、综合题
1.把“改善”改为“提高。
”
2.在海边,他们发现了一只漂亮的贝壳。
3.身子藏在壳里。
4.难道这不是一颗稀罕的大珍珠吗?
三、提高题
(一)
1.串成项链,系在脖子上;培育珍珠;“色彩”指太阳、月亮、星星,海上长虹的颜色;“线条”指浪花漩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
2.“做贝的荣誉”是指因为贝壳漂亮而被人们选中,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
“它默默的,说不出来”是因为它觉得自己丑陋,不愿多说;它体内的石子痛得它说不出来。
(二)
1.勤劳辛勤的劳动人
们
2.勇于牺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
人
3.高洁挺拔品格高尚的人
板书
一只贝
可怜的
贝可敬的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