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结缔组织思维导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结缔组织
总论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细胞外基质包括结缔组织细胞分泌产生的呈丝状的纤维和无定形基质,以及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
丝状的纤维
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分类
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特殊结缔组织
血液、淋巴液、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功能
连接、支持、保护、贮存营养、物质运输演化
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化而来
来源于中胚层,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形基质构成,不含纤维
间充质细胞
胞体大,星状
核大,卵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弱嗜酸性
细胞间用突起互连成网分化程度低,增殖分化能力强
胚胎时期能分化为多种结缔组织细胞、肌细胞、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
特点细胞种类多,纤维数量少,排列稀疏,富含血管和神经(末梢)功能
连接、支持、防御和修复
细胞
总论
细胞分类
固有细胞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
游走细胞(源于血液或淋巴组织)
巨噬细胞浆细胞(有极性)
肥大细胞白细胞
成纤维细胞(活跃状态)
形态
细胞大,多突起
细胞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弱嗜碱性
电镜下
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
持续性蛋白质分泌细胞
所合成的蛋白质以芽生的方式形成许多小囊泡,通过胞吐持续地分泌到细胞外,故细胞质中无明显的分泌颗粒
合成、分泌胶原蛋白
合成、分泌弹性蛋白
分泌多种生长因子
形成无定型基质(边合成边分泌)
弹性蛋白→胶原(原)纤维(I型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网状纤维(III型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弹性纤维
纤维细胞(静止状态)
形态
细胞小,长梭形细胞核小,细长胞质少嗜酸性
电镜下
粗面内质网少
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
功能
可逆向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并分裂、增殖,向受损部位迁移,产生细胞外基质(蛋白质),形成瘢痕组织,参与创伤修复。
巨噬细胞(免疫细胞)(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
来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形态
细胞核小,圆或肾形细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可含有异物颗粒和空泡
电镜下
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和少数球形隆起
细胞质
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以及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
细胞膜内侧和伪足内有较多微丝和微管
参与细胞运动和吞噬功能
功能活跃时
常伸出较长的伪足而形态不规则
组织细胞(游走的活化细胞)(静止状态)
受到趋化因子刺激后,伸出伪足沿浓度梯度朝浓度高的部位定向移动
趋化性是巨噬细胞发挥功能的前提
功能
吞噬作用
特异性吞噬
前提
有抗体等识别因子识别和黏附被吞噬物
巨噬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识别因子特异性结合,间接黏附被吞噬物,启动吞噬过程
非特异性吞噬
直接黏附碳粒、粉尘、衰老死亡的自体细胞和某些细菌等,进而吞噬吞噬大异物多个巨噬细胞常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黏附被吞噬物后,伸出伪足将其包围,摄入细胞质内形成吞噬体或吞饮泡
吞噬体或吞饮泡与溶酶体融合,被溶酶体酶分解可降解产物进入细胞浆再利用不可降解产物
构成残余体
抗原呈递作用
抗原蛋白质、多肽﹑多糖等生物分子
过程
巨噬细胞吞噬了抗原物质,在溶酶体内进行分解时,把最具特征性的分子基团(抗原决定基,为短肽)予以保留
与巨噬细胞自身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呈递到细胞表面
当T淋巴细胞接触到抗原肽后,便被激活,启动免疫应答机制
分泌功能
可合成和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溶菌酶、补体、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
生物活性物质功能
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以杀灭细菌
补体
参与炎症反应、对病原微生物的溶解等过程
白细胞介素-1
刺激骨髓中白细胞增殖并释放入血
浆细胞(效应B细胞)
(有极性)
分布
脾、淋巴结以及消化管、呼吸道等黏膜的结缔组织或淋巴组织内及慢性炎症部位(在一般结缔组织很少)形态
细胞卵圆形或圆形
细胞核圆或卵圆形,多偏于一侧
异染色质常呈粗条块状,从核中心向核膜呈辐射状分布
胞质嗜碱性细胞核旁有一浅染区
电镜下
细胞质内几乎充满呈环形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
细胞核旁浅染区内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
一端与抗原高度特异性结合(一种抗体只能和一种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
体复合物
另一端与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吞噬和杀灭
分支主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