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货物列车及货车技术作业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技术
第二章货物列车及货车技术作业过程
【主要内容】:技术站货物列车作业种类、内容及组织方法;列车编组顺序表的作用及填记方法;货车在站技术作业分类及作业过程。

【重点掌握】:货物列车技术作业种类;货车技术作业分类;各类货车在站技术作业过程
相关定义:
货物列车技术作业:为了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和货物完整,货物列车在始发站、终到站、运行途中进行中转作业的技术站到发线上及摘挂列车在中间站办理的各项技术作业。

货车技术作业:货车自到达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发出时止,在车站办理的各项技术作业。

货物列车及货车技术作业过程:货物列车及货车作业项目、程序与时间标准的统称。

第一节技术站的货物列车技术作业
一、技术站货物列车的技术作业种类
甲3200吨乙2600吨丙2600吨丁
⌒⌒
1、始发列车出发作业
由技术站或装车站编组始发的货物列车,在编组作业完了转往列车出发线上所进行的技术作业,称为始发列车出发作业。

2、部分改编中转列车作业
在技术站对列车进行的变更重量、变更运行方向或成组甩挂的列车技术作业称为部分改编中转列车作业。

它包括:变更货物列车重量;换挂车组;变更列车运行方向。

3、无调中转列车作业
在技术站虽不进行改编调车作业,但是为了继续运行安全和货物完整,在到发线上进行的中转技术作业,称为无调中转列车作业。

4、解体列车到达作业
货物列车到达解体站或终到站后,在解体调车之前,在到发线上办理的技术作业,称为解体列车到达作业。

2、技术站货物列车作业内容
虽然各种货物列车在技术站办理的作业内容和要求不完全相同,但下列一些技术作业都是必须办理的:
1、车辆技术检修作业(包括摘挂机车及试风)
2、列尾作业员技术作业
3、货运检查及整理
4、车号员检查、核对现车
5、车列及票据的交接
6、更换机车或机车乘务组换班
7、准备发车及发车
此外,技术站对部分改编中转列车还要进行摘挂车辆的调车作业,预先编制列车编组顺序表,对解体列车要进行排风、拉风、摘挂等车列解体的准备工作。

三、货物列车技术作业过程及作业组织方法
车站值班员依照“货物列车技术作业过程”组织货物列车技术作业。

一般组织方法为:
1、加强作业计划与指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广泛采用先进工作方法,缩短单项作业时间。

3、最大限度的组织平行作业,减少作业延续时间。

4、加强与列车在站技术作业有关的各部门、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作业中断,大力压缩各种等待时间。

(一)到达解体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及组织方法
作业过程:见表2—1。

加速到达解体列车列车技术作业的关键:
1、把好“车辆技术检查”这一“到达关”,为出发做准备;
2、认真核对现车,为顺利进行解体创造条件;
3、做好解体前的准备工作。

组织方法:
1、加速到达技检;
2、认真核对现车;
3、做好解体前的准备工作。

(二)自编始发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及组织方法
作业过程:见表2—2。

加速自编始发列车技术作业的关键:
1、有关人员做好作业准备;
2、及时核对现车与票据交接。

组织方法:
1、通知有关人员做好准备工作;
2、组织车号人员及时核对现车和进行车列及票据的交接。

(三)无调中转列车技术作业过程及组织方法
作业过程:见表2—3。

无调中转列车技术作业的关键:加速车辆技术检修作业。

组织方法:
1、加强检修预报;
2、各工种协调配合,保证列车出发正点;
3、推广快速修理,扩大不摘车修理。

(四)部分改编中转列车技术作业过程及组织方法
作业过程:见表2—4。

加速部分改编中转列车技术作业的关键:合理解决车辆检修与调车作业的配合,争取最大限度的平行作业。

组织方法:
1、减轴时,对减轴的车组先摘下后检修;
2、补轴时,对补轴的车组先检修后挂车;
3、换挂车组的作业方法,甩车与减轴同,挂车与补轴同;
4、变更列车运行方向时,一般不调车,只需换列尾。

如果车辆不满足隔离要求需要调车时,检车人员先检查需调动的车辆,然后检查剩余车辆。

四、列车编组顺序表的作用及填写方法
(一)列车编组顺序表的作用
记载了列车的编组情况;是车站与司机间、铁路局间交接车辆的依据;是编制车站作业计划和运输统计的主要原始资料。

(二)填记方法
1、表头部分
编组站名:填记列车始发站名。

年、月、日、时、分:按日历填记列车计划发车时间。

列车车次:填记计划开行车次。

自首尾:不用的字抹消。

制表者、检查者:签字(代号)或盖章。

2、编组内容部分
车种栏:填记货车基本记号及辅助记号。

罐车油种栏:根据罐车车体标记以简字填记。

车号栏:填记车体上的大号码,双号码填记车底架侧梁号码。

自重及换长栏:根据《技规》中“机车、车辆重量及换长表”的规定计算。

载重栏:根据货票填记的货物实际重量(无实际重量按记费重量)填记。

到站栏:按货票或其他货运票据填记重车的到达站名。

货物名称栏:按货票记载的货物名称填记。

发站栏:按货票填记重车始发站名。

蓬布栏:按货票和“特殊货车及运送用具回送清单”填记铁路蓬布张数。

收货人或卸线栏:按铁路局规定填记。

记事栏:按铁路局规定填记。

3、结算部分
对列车自编组站出发及在途中站摘挂后的编组内容进行结算:站名:编组始发列车填记始发站名。

客车:填记客车的辆数。

货车:根据实际编挂车辆分部属、企业自备、合计三行填记。

其他:不属于上述车辆的其他车辆。

合计:为列车编组的总辆数。

自重:填记全列车(包括无动力机车)加总后的自重吨数。

载重:填记表内载重栏加总后的吨数。

总重:填记本项自重加载重的总吨数。

换长:填记全列车辆(包括无动力机车)加总后的换长。

铁路蓬布合计:为铁路蓬布总张数。

(三)计算机编制列车编组顺序表简介
在TMIS或SYIS中,编制出发列车编组顺序表的流程是:
执行编组钩计划——编组结束报点——打印出发列车编组顺序表——出列车确保
第二节信息及票据的传输过程
信息及票据作业流程图如图2—4
车站收取列车确报信息——列车到达——车号员核对现车、办理票据交接——核对保管票据(运统一交统计人员)——根据调车作业计划顺票——编制运统一、封票——核对现车、与司机办理交接——发出确报。

第三节货车在站技术作业过程
一、货车按在站技术作业的分类
分为中转车和货物作业车。

(一)中转车
中转车是指在本站不进行货物作业的运用货车。

按其在站有无调车作业,分为无调中转车和有调中转车。

无调中转车:在站不进行调车作业,随中转列车原到原开的运用货车。

有调中转车:在站经过改编调车作业后,再编入其他列车发出的运用货车。

(二)货物作业车
货物作业车是指在站线、区间、专用线及铁路厂、段管线内进行装卸、倒装作业的运用货车。

按在本站完成装卸作业的次数,分为一次货物作业车和双重货物作业车。

一次货物作业车:在车站只进行一次装或卸作业的货车。

双重货物作业车:在车站卸后又装,进行两次货物作业的货车。

二、货车在站技术作业过程
货车从到达至出发,在车站所进行的技术作业项目、程序和时间,统称为货车在站技术作业过程。

(一)有调中转车技术作业过程
到达解体集结编组出发
到达作业:即解体列车到达作业。

解体作业:在驼峰或牵出线上,将到达解体列车内的车辆重车按去向、空车按车种分解到调车场各固定线路内的调车作业。

集结过程:被分解到调车线上的货车,按列车到达站集结成列的过程。

编组作业:在牵出线上将集结的货车按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和《技规》的有关规定,选编成车列或车组所进行的调车作业。

出发作业:即始发列车的出发作业。

(二)无调中转车技术作业过程
无调中转车随中转列车到达车站,并随原列车出发。

因此,它的技术作业过程也就是中转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三)货物作业车技术作业过程
一次货物作业车技术作业过程 到达 解体 送车 装(卸) 取车 集结 编组 出发 双重货物作业车技术作业过程
到 解 送 卸 调移 装 取 集结 编 发
双重作业系数(K 双)
定义:是指每一次货物作业车平均摊到的货物装卸作业次数,其值在1—2之间。

K 双愈大,货车运用效率愈高。

计算公式:
必须指出,有调中转车和货物作业车的各项作业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出现待解、待送、待装(卸)、待取、待编、待之类的非生产性等待时间,应提高车站工作组织水平,努力予以压缩。

三、货车集结过程

卸装双N U U K +=
(一)货车集结过程及集结停留时间
(1)基本概念
在技术站上为编组某一个到达站(去向)的出发车列或车组,由于在重量和长度上有一定要求,因而使陆续进入调车场的货车有先到等待后到凑集成车列(满重或满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货车集结过程。

货车在此过程中消耗的时间,称为货车集结时间。

车列的集结过程和车列的货车集结时间
(2)每辆货车的平均集结时间
(3)结论:集结车小时T 集,决定于货车集结系数c 和车列的编成辆数m ,而与该去向一昼夜的车流量N 无关。

每辆货车的平均集结时间t 集则与该去向一昼夜的车流量N 成反
比关系。

影响货车集结系数c 的因素主要是车组(特别是结束车列集结的最后车组)大小的不均衡性及其配合到达的程度和货车集结中断的次数与时间。

整个车站的货车集结时间还与列车编组计划规定该站编组车列的站数及其车流强度有关。

(二)加速货车集结时间的措施
(1)组织邻接区段和枢纽内各站产生的车流,配合到达技术站。

(2)组织本站自装(卸)车流,提前结束车列集结过程。

(3)组织超轴列车,造成集结中断。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 可编辑版本!
N
t 集 c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