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配套五星级酒店说明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配套五星级酒店
建筑专业
一、设计背景
1、项目概况
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配套五星级酒店项目位于纳赛尔城和新埃及两个城市之间,紧邻开罗国际体育场和体育馆,具有相当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2、原有建筑
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原有建筑建于1985年,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由国际会议厅、中小会议厅、宴会厅、展览厅和新闻发布厅等组成。

与无名英雄纪念碑相呼应,形成统一而具有特色的建筑形象。

同时,在建筑群东侧配置有中国园林,结合大量绿化配置,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国园林景观。

3、基地选择
考虑到原有建筑与无名英雄纪念碑间地块的中国园林有一定规模的绿化配置,同时园林的中国特色也在当地产生一定的影响。

开阔的草坪作为视线的纽带,将会议中心与纪念碑联系在一起成为完整的空间结构体系。

因此,在扩建用地选择上,我们确定了西北面靠近道路的一块用地作为五星级酒店用地。

另外,为了充分利用东面园林景观,设计小型会议宴会区。

二、五星级酒店部分(方案一)
1、设计主题
本方案设计基于当地地方建筑特色,将阿拉伯建筑语汇贯穿于生态建筑理念之中,配合现代技术与高技术空间,使本项目成为古老国度中璀璨的宝石。

2、总体布局
面向西面道路结合原有道路设计主要出入口,北面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解决原有展示空间人流问题。

建筑沿主入口南北两侧展开,北面为酒店主体建筑部分和会议配套区,南面为相对独立的餐饮宴会区与原有会议中心相连。

基地北部安排园林绿化。

酒店周边设计交通环路。

建筑主体为两个板式建筑围合形体,中部形成巨大的中厅空间,成为整个建筑的核心部分。

3、功能计划
建筑结合了垂直分区和水平分区手法,在空间上解决复合功能的协调问题。

建筑水平功能分区沿南北方向线形展开。

由北向南依次为绿化园林、休闲娱乐、会议商务、宾馆客房、康体健身、餐饮宴会等功能块。

在水平分区基础上利用垂直分区作为补充使各个功能块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在使用上保持一定的联系。

利用半地下空间的设计,抬高入口平面,将康体健身休闲娱乐部分以及厨房配套设施安排其中,有效利用空间,充分体现生态建筑理念。

同时,不同标高的屋顶花园与大面积绿化结合形成空间上的绿化体系,改善各个功能区小环境。

酒店主体采取退台处理方式,结合平台绿化提升居住品质,使其更加符合五星级酒店的功能要求。

在建筑主体客房区内围合部分设计了共享大厅,其中有钻石状的玻璃体镶嵌其中,作为顶部观景廊和中厅内的重要景观要素。

4、交通组织
在保证原有建筑交通流线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道路改造,完善交通体系。

西面设置道路主要出入口,车辆直接进入抬高的酒点入口平面,整个酒店区结合原有道路组织,形成环行车道系统。

南面结合餐饮宴会区设计后勤出入口,北面结合设备后勤区设计后勤出入口。

步行方面,主入口广场满足步行通达要求,广场北面安排康体健身独立出入口,基地北侧结合园林水体设计会议区独立出入口。

东面面对原有展览建筑安排酒店步行次入口。

西南面设计通廊与原有会议中心相连。

停车组织,主入口区南侧结合后勤出入口布置工作人员临时停车车位20个,同时东南角安排员工地下停车场出入口。

主入口区北面结合康体入口、会议入口安排客人临时停车位30个。

北面沿环道安排大客停车位20个,普通停车车位35个。

东北侧设计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下停车位200余个。

5、形象设计
本方案在充分尊重原有建筑形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当地建筑特点,引入阿拉伯建筑语汇,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空中庭院绿化的屋顶绿化形成具有地域风格的生态建筑形象。

建筑以八角形为母题展开,配合酒店的退台处理,形成气度非凡的建筑体量,同时也符合当地建筑特征。

立面划分以横向线条为主,通过不同宽度的线条进退形成层次感强的建筑形象。

并且,配合顶部的线脚和象征性的图纹解说阿拉伯文化的鲜明特征。

在建筑架空部分,通过具有当地特点的柱廊的介入,使原本厚重的建筑形体轻盈而具有生活气息。

同时,在建筑主体中厅内建构了一颗“宝石”,以鲜明的形象,独特的空间使建筑成具有相当的标志性。

6、环境统筹
立体庭院系统是本方案所要表达的环境景观理念。

首先,在建筑群体的北面设计大面积的水面和绿地,结合中国建筑小品,成为整个宾馆区的环境中心。

其次,在建筑的半地下空间,设计庭院与屋顶绿化配合改善该层面的建筑空间品质。

第三,在主体建筑退台和裙房不同标高的屋顶设置屋顶绿化。

在这三个层面上处理绿化体系,形成绿化的空间效果。

7、技术指标
五星级酒店:
总用地面积:75000m2(约)
地上建筑面积:46200m2
地下建筑面积:27200m2
建筑覆盖率:19%
容积率:0.62
绿化率:34%
建筑层数:14
客房数:348套
其中:
标准间:322套
行政套间(4房):22套
行政套间(3房):4套
三、五星级酒店部分(方案二)
1、设计主题
实现建筑时代感与地域性的和谐统一,以突出高科技,新技术特征为主线,兼顾埃及地方文化与民族特质的展现。

实现建筑形态与基地内原有国际会议中心及展览中心等建筑相协调,注重轴线对位与功能上的衔接。

强调视野景观的开敞与渗透,充分利用原有环境景观。

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尽量避免对于原有路网系统的破坏。

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创造公共空间的相互因借与渗透,提供大量的、多功能、各类型的休憩空间。

2、总体布局
建筑整体体量呈折线形布局位于会议中心西侧,南北向展开,主入口面向西侧道路,置于二层平台。

入口前广场以弧形水景作为渲染建筑入口空间气氛的主要手段,配以喷泉、灯柱、绿化,烘托出热烈、壮观的酒店入口空间。

基地东侧为酒店室外活动区,包括室外游泳池、网球场、休闲广场、廊道、儿童活动区、绿化景观等内容。

南侧设置小型高尔夫球场。

3、功能计划
酒店共有12层,客房位于上部8层,容纳标准间294套,豪华套间5套,行政套间(4房)24套,行政套间(3房)8套,行政套间(2房)8套。

裙房位于下部4层,分别容纳餐饮、娱乐、休闲、商务、办公、会议、健身、零售等多种功能。

4、交通组织
车行出入口集中设于基地西侧城市道路,同时保留一条原有通路通向展览中心。

卸货车辆设有独立区域以供装卸货物。

地面、地下停车相互结合,客车、出租车车位设于地面,员工、客人泊车位设于地下停
车库。

在基地西侧设置主要入口广场,进入酒店人流通过广场空间上到二层平台进入建筑,后勤人员入口利用穿越建筑的通路北侧设置,酒店裙房一层也分别设有辅助入口以满足不同人员的需要。

5、形象设计
建筑上部客房层与底部裙房均采取退台处理方式,提供大面积平台作为室外活动场所,同时结合平台绿化提升居住品质。

建筑外表面主要采用配合遮阳构件的玻璃幕墙体系,在为客房提供良好景观视野的同时强调了酒店的时代特征。

裙房作为主体的基座层层退台,厚重的挑檐形成一道道水平线条烘托了酒店主体的体量。

顶部高耸的旋转餐厅作为标志性景观以强调酒店的功能属性,也为俯瞰整个会展场区提供了绝佳的观景场所。

在局部雕刻有象征阿拉伯文化特征的典型饰样以突出其地域属性。

6、环境统筹
本方案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利用草坡、种植屋面、绿化中庭、空中花园等多种手段来改善炎热条件下建筑自身环境的舒适度,体现生态化、人性化发展趋势。

基地大面积景观绿化与建筑自身平台绿化相互渗透,楼层和屋顶的空中花园成为人们欣赏周围环境景观的绝好场所。

由于建筑以最长展开面朝向公共绿地和外表面玻璃幕墙的采用为酒店客房赢得了良好的景观视野。

采用多种有效的遮阳手段充分利用自然光,包括遮阳板、柱廊、空中庭院等,以减少建筑能源的损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7、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75000m2(约)
地上建筑面积:59800m2
地下建筑面积:13130m2 建筑覆盖率:22%
容积率:0.79
绿化率:32%
建筑层数:12
客房数:339套
其中:标准间:294套
超豪华套间:5套
行政套间(4房):24套
行政套间(3房):8套
行政套间(2房):8套
停车位:330
四、会议中心部分
配合酒店设计主题,与周边建筑形象相呼应,顶面以玻璃与金属饰面穿插,形成即有文化底蕴,同时又能表达现代科技与生态理念的建筑形象。

根据地形与周边环境,建筑主体局部置于地下。

大会议厅与新闻发布中心以天光采光为主,宴会厅与户外草坪相接,采用大面积观景窗,风景优美,造型独特。

主要指标:总建筑面积:3400 m2。

建筑层数: 2
结构专业
一、设计依据
1、建筑方案设计资料
2、现行当地国家规范、标准
二、抗震设防标准
按照当地建筑抗震要求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三、基础选型
由于本工程尚未进行工程勘探,待提供地质报告后进行设计。

四、上部结构体系(方案一)
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配套五星级酒店由14层塔楼和3~5层的裙楼组成,塔楼高度约55米,裙楼高约20米,建筑总长约263米,局部带一层地下室。

为了更好地抵抗地震力、更好地消除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造成的对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结合建筑布置和使用功能,在塔楼和裙房之间设置抗震缝兼作收缩缝。

根据建筑布置,塔楼在6层以下为八角形环形大底盘,6层以上分成两个对称C型结构单元。

建筑楼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竖向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及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

结构自重及使用荷载等竖向荷载将有楼层梁板传递到钢筋混凝土柱和墙体,再传递到基础;风及地震等水平荷载将有楼层梁和竖向柱组成的框架以及钢筋混凝土墙体来共同承担。

裙楼楼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竖向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

结构自重及使用荷载等竖向荷载将有楼层梁板传递到钢筋混凝土柱,再传递到基础;风及地震等水平荷载将有楼层梁和竖向柱组成的框架来承担。

五、上部结构体系(方案二)
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配套五星级酒店由12层塔楼和4层的裙楼组成,塔楼高度约55米,裙楼高约20米,建筑总长约218米,局部带一层地下室。

为了更好地抵抗地震力、更好地消除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造成的对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结合建筑布置和使用功能,在塔楼和裙房之间设置抗震缝兼作收缩缝。

塔楼楼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竖向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及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

结构自重及使用荷载等竖向荷载将有楼层梁板传递到钢筋混凝土柱和墙体,再传递到基础;风及地震等水平荷载将有楼层梁和竖向柱组成的框架以及钢筋混凝土墙体来共同承担。

裙楼楼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竖向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

结构自重及使用荷载等竖向荷载将有楼层梁板传递到钢筋混凝土柱,再传递到基础;风及地震等水平荷载将有楼层梁和竖向柱组成的框架来承担。

给排水专业
方案一
一、工程概况
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配套五星级酒店位于纳赛尔城和新埃及两个城市之间,距离国际机场约10分种路程,距离开罗国际体育馆和体育活动区约100米。

总建筑面积约71150 m2,建筑高度约55m,地下1层、地上14层,总客房420套。

二、设计依据
1、建筑工种提供的平、剖面图;
2、其它设备工种提供的有关设备工艺资料和要求;
3、参照中国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4、类似工程的习惯做法。

三、设计范围
本工种主要负责基地内建筑物室内外给水、热水、排水、雨水、冷却水、消防系统的设计与配合。

四、给水系统
1、水源及计量
由城市自来水管道上接出一条DN200给水引入管,在基地内以DN250管形成环网。

引入管进入基地处设总计量水表和DN200倒流防止器,倒流防止器置于地面以上。

2、用水量
3、给水系统:
采用分质、分区供水。

⑴分质供水:
锅炉房用水、冲厕用水、冷却塔补充水、室外绿化浇洒用水、道路冲洗用水、水景补充水及空调加湿水等非饮用水采用城市自来水。

厨房餐厅、洗浴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是将自来水经砂过滤、活性炭及保安过滤器处理,并在进入管网使用前再经过紫外线消毒,达到生活饮用净水标准后供给。

洗衣房及餐厅厨房洗碗机用水则由深度处理后的水并经软化后供给。

⑵分区供水
室外绿化浇洒用水、道路冲洗用水、水景补充水等直接利用城市管网压力供水。

锅炉房用水、冲厕用水、冷却塔补充水及空调加湿水等由城市自来水进入地下室冲洗(消防)水池后,裙房及地下室部分由变频给水泵组供给,其余楼层经水泵提升到屋顶冲洗(消防)水箱,由屋顶冲洗(消防)水箱出水供给各层用水点。

顶区水压不足楼层设有局部提升变频泵组供水。

厨房餐厅、洗浴等生活用水经过处理、消毒符合生活饮用净水标准后进入地下室生活水箱,裙房及地下室部分由变频给水泵组供给,其余楼层经水泵提升到屋顶生活水箱,由屋顶生活水箱出水供给各层用水点。

顶区水压不足楼层设有局部提升变频泵组供水。

4、水池、水箱贮水量
取水池、水箱生活用水总有效贮水量1000 m3。

五、热水供应
热水给水分区同生活用冷水,各分区分别设有带内循环的半容积式汽—水热交换器制备热水,集中供给各用热水点,并设有热水回水泵机械循环,以保证供水温度。

热媒采用锅炉房提供的蒸汽。

六、饮水供应
在公共活动场所,选用成品嵌墙式自动饮水机。

七、排水系统
室内采用污、废水分流系统,设主通气立管、环形通气管和器具通气管。

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系统。

地面冲洗排水经沉砂、厨房污水经隔油,与其它污、废水汇合,接入总体污水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外排。

地面排水及雨水等就近接入城市雨水管网。

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50年,室外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10年。

八、冷却水循环系统
为节省用水,将空调冷却水循环使用,仅补充少量飞溅损失。

经冷却塔冷却后的水用泵加压送回冷冻机冷凝器使用,使用后的热水藉余压返回冷却塔冷却后再次使用。

为保证水质,采用旁滤、除垢、加药等措施。

冷却塔选用超低噪声集水型,置于裙房屋面上。

九、消防系统
地下室设冲洗(消防)合用水池,按满足3 hr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和1 hr自动喷水灭火用水量设计,消防贮水900 m3,并配设供消防车取水的取水口或取水井。

屋顶冲洗(消防)水箱贮有18 m3消防用水,并有保证消防贮水不被动用的措施。

1、室内消火栓消防系统
室内消火栓消防用水量:40 L∕s。

室内消火栓消防箱内设SN65普通消火栓和Ø25自救式小口径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消防泵置于地下室给排水设备机房内,为高压多级立式离心消防专用泵,从地下室消防水池抽水加压供给系统用水。

并于屋顶水泵房内设增压泵和气压贮水罐,满足火灾初起时的系统水压要求。

室外配设水泵接合器若干套。

2、室外消火栓消防系统
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量:30 L∕s。

室外消火栓消防管网环状布置,与城市给水水源连接。

在室外总体的适当位置及水泵接合器附近设有地上式三出口消火栓。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暂定35 L∕s。

考虑本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除面积小于5.00 m2的卫生间、厕所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均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根据设置场所的不同火灾危险等级、环境条件等因素,分设湿式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消防泵置于地下室给排水设备机房内,为高压多级立式离心消防专用泵,从地下室消防水池抽水加压供给系统用水。

并于屋顶水泵房内设稳压泵和气压贮水罐,满足火灾初起时的系统水压要求。

室外配设水泵接合器若干套。

除大空间智能型主动灭火系统外,其余场所使用快速响应喷头。

闭式喷头公称动作温度,除用于保护钢屋架的选用141 ℃、厨房、洗衣房选用93 ℃外,其余场所选用68 ℃(玻璃球)或72℃(易熔金属)。

每层各防火分区分设水流指示器和监控阀,所有控制讯号均传送至消防中心。

4、气体灭火系统
柴油发电机房、日用油箱间、油泵房、变压器室、开关室、计算机主机房、通讯机房等设惰性气体IG-541气体灭火系统。

5、灭火器配置
根据规范要求,设置磷酸铵盐手提式或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十、设备和管材
1、水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备、气体消防系统设备等可考虑采用符合FM要求的产品。

2、消防用水泵带定时自检装置。

3、热交换器可采用优质不锈钢或碳钢衬铜壳体、紫铜盘管产品。

4、小便器、公共卫生间洗脸盆、残疾人设施的冲洗给水配件带红外线自动感应装置,公共卫生间坐便器用挂墙式。

5、室内给水管、热水管采用优质薄壁硬紫铜管;消防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丝扣或沟槽连接;排水管、透气管采用离心浇注成型灰口铸铁直管及配件,STL或柔性抗震承插接口;雨水管采用无缝钢管,焊接;冷却水循环管采用焊接钢管。

6、室外给水管采用埋地给水塑料管或内涂水泥防腐层的球墨铸铁给水管,雨水管和污水管采用埋地用硬聚氯乙烯加筋管或高密度聚乙烯双壁工字型室外排水管。

十一、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1、为节约用水,尽量利用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压力直接供水,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件,空调冷却水循环使用,选用高效、节能型水泵等产品,对重要设备实现监控。

2、本项目无有毒有害废水排出。

室内污、废分流,室外雨、污分流。

主要运转设备尽可能设在地下室内。

选用高效率、低噪声水泵。

所有水泵设隔振基础,并在水泵进出水管上设软接头以减振防噪。

冷却塔采用超低噪声型产品。

3、地下室消防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内壁采用无毒环氧树脂四油三布防腐。

其它各水箱均选用优质不锈钢装配式产品。

为便于清洗和检修,水池、水箱均分成两格,进出水管对置,进水和溢流采取防污染措施。

4、因市政配套资料尚不齐全,本方案按通常情况编制,相关资料尚待与有关部门配合、明确。

电气专业
一、设计依据
1、国家及当地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2、业主的设计任务书。

3、建筑资料及有关专业的用电资料。

二、设计范围及内容
整个建筑的变配电系统,照明及配电系统,动力配电及控制系统,消防设施配电及控制系统,空调配电及控制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

三、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
1、本工程属一类高层建筑,五星级酒店。

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并有特别重要负荷。

2、求有二路10kV独立供电,电源从附近区域变电所引来,以电缆埋地方式进入独立式变电所。

3、设置柴油发电机组一台,作为消防设备及工艺等其他重要设备的应急电源。

四、负荷计算
照明1800kW
电力1200kW
空调3500kW
工艺500kW
其他500kW
合计7500kW
(装机容量7200kW)
选二台2000kV A变压器和二台1600kV A变压器,另选二台1000kW的柴油发电机作应急备用电源。

五、变电所系统
变电所内,两路10kV进线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断分列运行,手动联络。

低压侧采用分段加手动联络方式,电气加机械联锁,平时分列运行,当一路电源失电时,另一路电源可带大部分负荷。

高压开关柜选用气体绝缘开关柜,变压器选用环氧树脂浇铸低噪声干式变压器。

低压开关柜采用固定分隔式配电柜配插拔式开关。

柴油机选用涡轮增压无刷带调压器式。

整个变配电系统选用一套电能管理系统(PMS)来监测、管理、调控。

六、低压配电线路敷设
低压配电柜的馈电线路均采用辐照交联电缆沿桥架、梯架敷设或采用密集型铜母线,其中引至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MI氧化镁防火电缆。

七、照明
1、照度标准
多功能厅300LX
走廊50LX
设备机房100LX
地下车库50LX
2、走廊、楼梯间采用节能灯。

3、机房采用普通荧光灯,地下室机房为防潮型。

4、变电所、消防泵房、消防控制室设应急照明。

5、疏散走道及疏散楼梯设应急疏散指示灯及应急照明。

6、外墙设泛光照明。

7、多功能厅、客房设灯光控制系统(LCS)。

8、屋顶设航空障碍灯。

八、防雷与接地
本工程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屋面设提前放电避雷器。

保安系统采用TN-S系统。

潮湿场所配电设漏电保护。

各级配电系统设过电压保护器。

等电位联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九、楼宇设备监控系统(BAS)
整个建筑设一套自动管理系统,对各设备运行进行监视、测量、调节、控制,以利节能。

十、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FA)
大楼设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FA)一套,底层设消防控制室一间。

各房间根据功能设感烟或感温探测器。

当发现火警时,及时通过消防中心,启动消防设备。

弱电专业
一、电话通信系统
1、有线通信系统
在五星级宾馆及国际会议中心内设电话总机房,安装综合业务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一套,电话用户(包括直线、分机、ISDN、ADSL、专线等)分别分布在各层各机房、各会议室、办公室、各餐厅、商务中心、多功能厅、新闻中心、各娱乐设施及各类客房等处。

在各公共部位安装若干公用电话(直线投币及IC/IP卡电话)。

2、楼内无线通信系统
A.数字无绳电话通信系统
在五星级宾馆及国际会议中心内设1套数字无绳电话通信系统,即DECT(或PHS)。

该系统能向漫游在楼内而不在办公室内的办公人员或物业管理人员及时提供外部或内部不间断的电话通信,以提高电话通信接通率和向无绳电话租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手段。

室内收发基站分别安装在各层经仪器测绘后的使用点处。

B.无线通信中继传输系统
在大楼内设1套无线通信中继传输系统,能有效的克服楼内屏蔽所造成的信号盲区,保证楼内手机和BP机通信时可靠的传输质量(需设置分布式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系统,以支持各类制式的移动通信)。

室内重发天线安装在吊平顶下。

C.楼内无线局域网系统
在大楼内部分特定区域设楼内无线局域网系统,作为大楼计算机局域网络的无线延伸,保证特定客户及管理人员能方便的使用带无线网卡的便携式电脑无线上网。

二、综合布线系统
大楼内信息通信布线系统采用先进的非屏蔽式及屏蔽式六类(或七类)综合布线系统,在该布线网络上能传输语音、数据、图像及各种多媒体信息信号。

系统能支持主要网络设备厂商的产品,并满足高速局域网组网要求,系统的模块化和结构化的设计使系统便于今后变更、调整和维护。

信息出线盒(单孔、双孔及桌面光纤插座等)安装在各层各机房、各会议室、办公室、各餐厅、商务中心、多功能厅、新闻中心、各娱乐设施及各类客房等处。

三、电视系统
1、集中电视系统
大楼内电视网络设备均采用双向电视信号传输设备,电视信号由当地有线电视台引入,经电视前端设备处理后采用邻频传输方式送到各个电视用户处。

电视用户分别安装在各层各机房、各会议室、办公室、各餐厅、商务中心、多功能厅、新闻中心、各娱乐设施及各类客房等处。

2、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在大楼屋顶设鑫诺一号、泛美八号及VSAT等卫星接收天线各一套,用于接收国内外娱乐、经济、综合新闻等信号,经卫星前端设备处理后送至大楼电视网络中供电视用户收看。

通过VSAT微波通信设备能接收和发送各类信息。

3、闭路电视系统
在电视机房内自组20套闭路电视节目,并将信号纳入大楼电视网络内供各层次的用户收看。

四、音响系统
1、紧急及业务广播系统:
在五星级宾馆及国际会议中心底层各设消防安保控制中心,各安装广播前端控制设备,3瓦吸顶扬声器分别安装在各层各机房、各会议室、办公室、各餐厅、商务中心、多功能厅、新闻中心、各娱乐设施及各类客房等处。

平时可播放通知及背景音乐。

当有紧急事故(如火灾、地震等)发生时可自动或手动分层或分区切换至紧急广播状态,以便及时疏散人群。

1、多功能会议扩声及同声传译系统
在多功能厅、部分会议室及新闻中心设置桌面会议扩声系统及同声传译系统(六种语言),并设大屏幕投影系统。

2、可视电话会议系统
在大楼会议中心设远程可视电话会议系统,使异地会场能与楼内会场实现面对面的交谈和讨论。

3、专业灯光及音响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