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产业结构政策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日产业结构政策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占美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7期
[摘要] 日本产业从战后的废墟中得以重建和繁荣,并以惊人的速度赶超欧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然而面对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极度萧条,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已无回天之力。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通用的产业结构政策却引导美国的产业发展在信息时代仍然处于不败之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 产业结构政策基础产业技术
一、美国的产业结构政策
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侧重扶持薄弱的产业部门,以协调促进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

美国政府对能源、交通给予了大力支持。

19世纪中叶,为了开发西部地区,联邦政府采取了拨给铁路开发公司铁路建设沿线土地开发经营权的办法,支持了铁路运输的发展。

20世纪前半期,联邦政府大力扶持当时发展落后的航空业。

农业是相对薄弱的产业部门,从历史上看,美国农业的发展始终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美国政府在1996年~2002年所支付的农业现金补贴远远大于农业法的计划。

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了农产品补贴法案 (简称新农业法案),决定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的补贴,新的农业法将“为美国农民提供真正的保护”。

2.政府十分重视在科技研发方面的作用。

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已结束了只靠引进技术的时代而开始技术创新与引进并举,美国在生产的绝大多数领域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美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并保持世界首位的关键因素。

80年代,实施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速开发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和南部地区、扶植和资助新兴工业部门和传统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90年代,又在此基础上,重点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在推动创新技术商业化方面,联邦政府出面鼓励大学与大公司联合开发并把大学科研成果与企业直接挂钩,这一重大举措对高科技发展,以及民间技术产业振兴发挥了积极影响。

二、日本的产业结构政策
在战后经济复兴之初,日本政府就实施了“倾斜生产方式”,重点扶持对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稳定至关重要的煤炭和钢铁产业。

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政府制订了“产业合理化政策”,以钢铁、煤炭、电力和造船四大产业为重点,提高技术,改造设备,降低成本,大力刺激民间企业对现代化设备的投资。

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以追赶欧美发达国家为指导思想,确立了“贸易立国”战略。

从明治维新以来“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使命已基本完成”。

1980年,日本科学技术厅发表《科学技术白皮书》指出“科学技术立国”是“今后我国前进的方向”日本产业政策的重
点是加强自主的技术开发。

90年代之后日本提出了“创造性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政策但由于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萧条的局面,使整个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进程被大大推迟。

1995年,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基本问题分委会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日本经济结构改革思路》的报告,指出以制造业为中心开展国际分工不可避免,日本应开发新的产业领域,现有产业应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

三、美日产业结构政策的评析
产业结构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方式,但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两国的产业政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因为美国产业发展没有任何“赶超”的目标,它自己就是别国赶超的目标。

美国又有市场发展成熟的背景,因此美国政府可以凭借企业界的经济技术优势,顺应产业和技术发展客观趋势来发展产业。

二战后一段时期内,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是一个落后国家,其工业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以及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条件等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日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复兴产业,摆脱经济落后状态。

因此政府就要精心制定产业结构政策,主动地促使经济资源分配于各个产业,从而主导着全国性的产业发展。

2.日美两国在选择重点扶植的产业领域上,都选择了基础产业。

日本偏向于钢铁、煤炭、冶金、化学、机械等生产基本生产资料的基础产业,而美国则倾向其中的提供基础设施的产业部门。

基础产业在产业链中的基本点在于它们处在产业链的起点,基础产业的发展往往制约着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成为其他产业发展的硬约束条件。

若就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而言,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更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辐射作用更强。

美国政府大力扶持建设基础设施,充分体现了它的通用型的产业结构政策。

3.在促进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美日两国都很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

美国为了控制世界先进技术,一直集中大量财力人力,投入到那些时间长、费用高、风险大的自主型技术创新领域。

战后的日本为了在短时间内赶上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意识到增强产业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而产业的技术水平是产业竞争力的一个主要体现。

为此,日本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技术创新成果,经过适当改造后加以应用。

日本的科技创新的目标是工程性的技术创新,以迅速应用于实践、提高生产率为价值标准。

在日本研究开发的主要负担者是企业,企业成为研究开发费用承担主体的结果,使研究开发方向更加体现企业的意志。

行至20世纪末,日本已结束了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的所谓赶超时代,丧失基础科学根基、缺乏独创性的技术创新已成为日本维持产业增长的瓶颈。

参考文献:
[I]李万才:美日两国产业政策比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5)
[2]韩永文: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嘹望,I 998(2)
[3]薛敬孝白雪洁等:当代日本产业结构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126
[4]冯昭奎:日本经济[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9~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