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二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3.1 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
[课程标准]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北魏的建立
1.建立的背景
(1)西晋灭亡后,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消灭过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2)在十六国的混战中,鲜卑族拓跋部渐渐崛起。

(3)315年,拓跋氏首领建立代国,后被前秦所灭。

2.建立: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并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统一: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地区,结束了北方割据局面。

[重点精讲]
北魏孝文帝能够实施大规模改革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战乱,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联系亲密,融合加强。

深化探究
材料拓跋珪
思考
(1)简述以上历史人物对北魏进展所做的重大贡献。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386年,拓跋珪重新建立了鲜卑族的代国,并改国号为魏;398年,他迁都平城,并于其次年称帝。

拓跋珪为北魏的进一步进展奠定了基础。

(2)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展。

②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沟通和民族融合。

③为北魏进行封建化改革预备了条件。

二、北魏前期的民族融合趋势
1.为了巩固统治,北魏前期统治者留意吸取汉文化的养分,学习中原地区的经济、政治制度。

2.少数民族带来的胡文化对中原汉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北方地区广泛流行。

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已经显现。

[教材百家]
社会动荡担忧,统治阶级内部冲突也是危机四伏。

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颇为悬殊,拓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也是心存不满,经常与鲜卑贵族发生冲突。

(人民版)
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汉族的经济和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进展水平比较落后,虽然各民族在一起生活,相互融合是社会进展的必定趋势,但由于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卑视政策,再加上鲜卑贵族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冲突。

(岳麓版)
[名师指津]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

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接受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

深化探究
材料
魏晋时期的耙地画像砖(甘肃嘉峪关出土)
(1)上图反映了当时消灭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2)消灭这种历史进展趋势的缘由是什么?
(3)这种历史进展趋势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答案(1)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2)北魏统治者实行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和政治经济制度;重用汉族人士,使其参与政权;鲜卑族与汉族生活在同一地域,相互学习和沟通等。

(3)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供应了条件和基础。

三、社会冲突激化
1.缘由
(1)北魏基层实行“宗主督护制”,这些豪强地主大肆搜刮人民。

(2)统治者把大量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变为奴隶和杂户,战斗中驱使他们冲锋在前,任意杀戮。

(3)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由于政治经济利益冲突,冲突日益尖锐。

2.表现:各族人民抵制不断,农夫起义接连爆发。

[归纳总结]
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缘由。

(1)缓和尖锐的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缘由。

(2)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需要是改革的直接动力。

(3)孝文帝自身的共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缘由。

(4)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消灭为改革制造了条件。

深化探究
探究点1阶级冲突尖锐
材料《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思考
(1)依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答案(1)宗主督护制。

(2)剥削农夫,隐冒户籍,躲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削减,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3)它的推行激化了阶级冲突,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

探究点2民族冲突激化
材料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

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

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
思考(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答案(1)问题:北魏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在战斗中驱使其他民族人民作战。

(2)影响:导致民族冲突尖锐,严峻威逼北魏统治的巩固。

课堂小结
1.2022年12月2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在云冈石窟发觉北魏寺庙遗址,专家呼吁有关部门要科学合理地爱护。

那么,北魏建立是在()
A.386年B.398年
C.399年D.439年
答案A
解析北魏建立是在386年,故选A。

2.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
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冲突
B.加重了宽敞人民的赋税负担
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猛烈反对
答案C
解析“离散诸部”就是打破原先的部落组织;“分土定居”就是转变游牧的生活方式,从事定居的农业生活。

这些措施的实行,加速了鲜卑族由游牧部落向定居农业居民的转变,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3.依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A.阶级冲突尖锐
B.民族冲突尖锐
C.汉族内部冲突激化
D.统治阶级内部冲突激化
答案B
解析主要反映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冲突的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