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脂肪的吸收、转运和储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用:脂肪的吸收、转运和储存
脂肪即中性脂肪,是由甘油和三个脂肪酸脱水所形成的酯类化合物,又称甘油三酯。

本文主要讨论脂肪的吸收、转让和储存等。

一、膳食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1、膳食脂肪的乳化:脂肪的乳化发生在十二指肠的肠腔中,食物脂肪由于肠的蠕动所起的搅拌作用和胆汁盐微粒的渗入,分散成细小的微胶粒,这样就使膳食脂肪在水溶性肠腔内分散开,便于脂肪酶的消化。

2、脂肪的消化酶:脂肪的消化主要依靠消化道内的脂肪酶,特别是胰脂肪酶的作用。

(1)乳脂肪酶:此酶存在于人及猩狸的乳汁中,随乳汁被小儿吸吮进入肠腔后,受肠内胆汁盐的激活,能催化乳汁中含量丰富的脂肪使其迅速水解。

(2)舌脂肪酶和咽脂肪酶:人的咽部和大鼠等动物的舌下唾液腺能分泌脂肪酶(最适pH在4.5~5.4),它主要水解甘油三酯中第3位酯键,产物是1,2-甘油三酯。

由于婴儿胃酸较少,故该脂肪酶可在胃中消化乳汁中的脂肪微粒。

(3)胰脂肪酶:这是水解膳食脂肪的主要酶类,它易于催化甘油三酯中第1及3位酯酰基的水解,产物是2—甘油—酯及游离的脂肪酸。

此酶是水溶性蛋白质,必须接触到微胶团的油水界面才能被活化而发挥其催化活性。

对散布在溶液中的单分子脂肪作用很差。

3.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消化和吸收:膳食脂肪主要是长链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它们在小肠内经胆盐作用被乳化成微滴,再被胰脏分泌的胰脂肪酶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由于微胶粒体积极小,具有
极性,且与胆盐结合形成混合微胶粒,使其更容易通过复盖在小肠绒毛表面的水层。

在细胞膜上,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以分子状态进入粘膜细胞。

在粘膜细胞内,甘油一酯和脂肪酸利用ATP,在滑面内质网上再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又和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脱辅基蛋白B结合成富含脂肪的颗粒,最后再与磷脂、胆固醇等形成乳糜微粒被释放进淋巴,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4.中链脂肪酸的甘油三酯的消化和吸收:由于脂肪酸的碳链长8~12碳原子,因此它们的水溶性较强,经胆盐的乳化,被胰脂肪酶完全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中链脂肪酸被吸收后大部分直接经门静脉系统入肝,仅一小部分与长链脂肪酸一起再合成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的消化和吸收可图解表示如下:
二、脂肪和胆固醇在体内的转运
不论从肠道吸收的食物脂类,还是由肝脏合成的脂类以及脂肪组织动员出来的储存脂肪,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才能输送到其他组织。

但由于脂类不溶或微溶于水,因此脂类必须形成溶解度较大的脂蛋白复合体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

1.胆固醇的转运:胆固醇是一种脂溶性物质,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才能溶解于血中并在体内转运,人体内转运胆固醇的脂蛋白有两类,即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日(HDL)。

低密度脂蛋白是在血浆中生成的,它含有多量的胆固醇酯(约占2/3)和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的比值为2∶1,随血液循环,它主要是将胆固醇及其脂转运到肝外组织。

高密度脂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与蛋白质结合的比值为1∶1,新生的高密度脂蛋白是蝶形的磷脂双层结构,主要含自由胆固醇,进入血循环后和组织液中,它可摄取肝外组织中的胆固醇,并促进其酶化
形成胆固醇酯,因此它可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以阻止胆固醇积累在动脉壁和其它组织中。

2.脂肪的转运:食物脂类的消化产物经肠粘膜细胞吸收后形成乳糜微粒(含80~95%甘油三酯),乳糜微粒经血液循环将食物脂肪转运到身体各组织。

在转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脂蛋白脂酶水解其中的甘油三脂,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可被各组织细胞直接摄取利用,最后剩下的乳麋微粒残体被肝细胞摄取。

肝脏细胞利用糖转变成的脂肪酸和脂肪组织动员出来的脂肪酸合成的甘油三酯,以极低密度脂蛋白(VL DL,含50—65%甘油三酯)形式分泌到血液进行转运。

同样在转运过程中,甘油三酯被水解,产物被组织利用,因此肝脏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到各组织。

3.自由脂肪酸的转运:血浆中脂肪酸的90~95%是以脂肪酸如甘油三醋、胆固醇酯等形式存在。

少量非酯化的脂肪酸(自由脂肪酸)与血浆清蛋白结合成清蛋白一非酯化脂肪酸复合体,经血液循环转运到肝脏、心脏、骨骼肌等组织,在组织细胞内,它们既可作为能源被氧化,也可被结合进酯化的组织脂中。

三、脂肪的储存
膳食中的脂肪被吸收后,大部分被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同时体内由肝脏利用糖和其他物质合成的脂肪也被转运到脂肪组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

1.脂肪细胞:脂肪是人类能量主要储存形式,三种主要营养(糖、蛋白质、脂肪)中,只有脂肪能大量储存,这是因为机体含有特异的中间乳糜细胞即脂肪细胞。

人体内脂肪细胞总数为(25~40)×107个,每个细胞含脂量为0.3~0.7微克,其中90~95%为甘油三酯。

体内脂肪过量积累,可使脂肪细胞数增多,每个细胞储脂量增加,同时也能使机体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强,反过来又可导致机体积累更多的脂肪。

2.脂肪细胞对脂肪的摄取和合成:血浆中富含脂肪的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它们经血液循环,将甘油三酯运送到脂肪组织,经脂蛋白脂酶水解释放出的脂肪酸,被脂肪细胞摄取,在细胞内,脂肪酸迅速与糖分解产生的一磷酸甘油结合成甘油三酯而储存起来。

3.脂肪的动员:脂肪组织中储存的大量脂肪,能在机体需要时(如饥饿、剧烈运动等),经甘油三酯脂肪酶的作用,释放出脂肪酸,与血浆清蛋白结合,经血液循环运送到机体各组织(这个过程就叫脂肪动员),供全身组织摄取利用。

空腹时机体所需能量的50~90%是脂肪组织释放的脂肪酸氧化供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