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风险管理在药物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物口服固体制剂生产
中的应用
摘要:药品作为一种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商品,保证药品安全对药品
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我国加强药品管理,将风
险管理概念运用到了监督管理工作中。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在市场占比最大的药品,也是我们在市场中最常购买的药品,药品质量会直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

本文将
从口服固体制剂优势出发,分析风险管理对口服固体制剂影响,以及现阶段在口
服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口服固体制剂;质量风险管理;药品监管
引言:药品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生产过程是否安全,很大程度
与药品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否造成影响有很大关联。

因此,应加强对药
品质量风险管理,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进行评估,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这样可以
减少不良药品的生产量,也能够降低不良药品对购买人群造成身体损伤和不良反
应影响。

一、口服固体制剂的优势
口服固体制剂是我国市场占比最大的药品,是市场上的主流制剂。

口服固体
制剂拥有的优势是其他药品形式所不具备的,它主要存在种类多、生产工艺简单
和技术先进等优势[1]。

口服固体制剂相比其他药品形式来说种类更多,在临床或日常生活中应用更广。

口服固体制剂种类主要是片剂、胶囊、颗粒冲剂等,因为应用广泛,所以口
服固体制剂产量也很可观。

因为口服固体制剂一般都比较干燥,会由包衣、胶囊
等包装起来,防止受潮[2]。

正是由于口服固体制剂大多是灌装形式,剂量精准,
所以比其他药剂形式更加可控,安全,而且体积也小,方便携带服用,满足更多
人群的实际需求。

在口服固体制剂制作过程中,控制没有注射剂那么严格,将一种药物粉碎成
药粉后可以变为各种不同种类的口服固体制剂,比如把药粉压片就是片剂,将药
粉灌装进胶囊就是胶囊剂。

而且口服固体制剂处方稳定,在机械化背景下,生产
口服固体制剂对药剂生产企业来说,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不二选择。

而且现在制剂
技术不断精进,口服固体制剂技术优势更加显现出来。

新型制剂相比其他的药剂
形式有定时、定速、定位释药等特点,还降低了药品副作用。

随着掩味技术也不
断发展,减少了药品服用因为气味不佳导致患者出现的不适感,导致了临床应用
受限[3]。

二、质量风险管理目的
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是分析药品生产过程中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如原材
料采购和存储、设备调试、清洁等管理,并对生产出来的药品进行风险评估活动。

目标不明确的质量风险管理就失去了它本来的存在意义,成为一种无用形式。


以在质量风险管理中,一定要明确目标,保证生产药品质量和安全。

药品作为特
殊商品,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一定要重视。

三、口服固体制剂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过老
我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颁布后,对药品生产企业厂房、设施、设备及环境等都有新要求。

但是有一部分企业厂房,尤其是老厂房的改建设计图中,不符合新修订GMP标准,可能引发多重危险因素,所以必须要对不符合标准
的厂房进行改造。

此外,还有很多固体制剂生产车间设施仍很落后,并没有达到
真正自动化,也不具有参数控制系统,有部分控制和调节功能很不理想,不能保
证生产的稳定性。

另外,检验用设备也不够先进,这也会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有
偏差,从而无法保证药品质量。

(二)制度不完善
很多生产厂家一般不会只有一种品种,有些大企业会有几十种口服固体制剂。

这类企业生产原料需求大、种类多、包装形式复杂,在无形中增加了物料管理难
度。

虽然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立体库近些年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很多企业仍然没有这方面的风险评估,也没有相应措施。

很多企业在原材料购买时选择的供应方比较单一,一旦供应商出现问题,就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药品,也没法联系到其他供应商。

还有一些企业对药品质量要求不高,生产意识不够,疏于管理,供应商随意改变,导致药品质量忽高忽低。

(三)生产水平不高
我国很多药品企业仍停留在实现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阶段,无法达到新修订GMP标准中所需的标准要求。

这些企业在短时间内不能建立药品质量相关监控体系。

对关键质量属性监控力度不够,就会导致药品无法提高质量,也无法带给患者一定程度的药效。

很多企业对生产和质量要求的把控不高,对于相关理论也不够深入,验证方面不完全,无法保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其他差错,从而影响药品质量。

四、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监管的策略
(一)改善企业基础设施
新版GMP在一定程度上让各大企业在对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环境和设备上得以改善,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采取相应措施来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监察,尤其是对企业在落后厂房和设备改造等方面进行监管和督查。

除了相关部门,企业也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尽快落实新版GMP标准,尽可能降低在新厂房设计阶段对药品质量的不良影响。

保证厂房和设施改造各环节得到全面监控,最大程度满足新版GMP标准要求。

(二)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药品质量和安全与生产企业有着直接联系,而药品监察机构应该加强对制药企业引导,可以通过宣传政策来提高企业对药品质量的重视,提升企业对风险评估的认识。

机构首先要鼓励和监察企业对厂房和设施进行升级,降低药品质量下降风险。

企业也要在生产中注意生产过程,做到全过程可控可追,落实新版GMP 要点,提升药品质量[4]。

(三)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加强生产过程监督
口服固体制剂设计原材料种类多,管理难度大,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做不到科学有效管理,药品质量就会出现问题。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就需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采购和对质量的把控,对一些关键性参数质量属性进行监控,保证药品在制作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

对于自己企业不足之处,可以组织学习先进制药工艺,保证企业制药水平。

结论:综上所述,对我国药品制造企业来说,只要认真对待生产过程、注重原材料质量、提高制药水准和完善管理制度,就可以保证药品质量。

对于药品监管部门来讲,利用质量风险管理办法可以保证监管策略更加的全面和合理,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石红,黄晓建,郑坤武,方明艳. 药物口服固体制剂制粒工艺风险的FMEA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3):85-87.
[2]张雨萱. 药品生产外包质量风险管理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
[3]李虹. 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研究进展[J]. 北方药学,2018,15(02):154-155.
[4]省盼盼,罗苏秦,尹利辉. 过程分析技术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 药物分析杂志,2018,38(05):748-7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