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价值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馈控制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价值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收集的45例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追溯分析护理风险事件潜在的安全隐患,据此采取有效的前馈控制措施来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防控。

对比实施前馈控制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结果实施前馈控制后,在“给药错误”、“投诉”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或001),在护理满意度评价上同样实施后要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前馈控制后,在“给药错误”、“投诉”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

结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应用前馈控制管理理念能有效预控护理风险事件发生,还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建议临床加强对前馈控制的应用研究及推广。

【关键词】前馈控制;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50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73-02
前馈控制作为一种工业控制管理理念,近年来在医学护理风险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因其良好的预估性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1-2]。

由于住院患儿认知能力弱,普遍缺乏危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实施前馈控制十分有必要,不仅有助于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还能催其加强对潜在风险的预判,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3]。

为进一步探讨前馈控
制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实施前馈控制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也有所提升。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儿科门诊现有护理人员45例;年龄22-47岁,平均(303+35)岁;工作年限2-24年,平均(51+24)年;全部护理人员学历分布:中专9例,大专22例,本科及以上11例。

职称分布:主管护师8例,护师15例,护士19例。

12前馈控制实施流程
121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收集52例护理风险事件,对事件类型、原因等进行归类整理,据此排查分析儿科门诊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实施前馈控制提供依据。

122搭建前馈控制机制在儿科门诊组建前馈控制实施小组,包括前端的护理管理组、基础护理组、病区环境与安全组及中末端的感染控制组、健康宣教组、护理技术操作组、护理文书处理组等,明确以上每个小组工作内容及检查标准,并对其实施不定期检查。

123强化执行和落实前馈控制制度最终能否得到有效运行,关键在于执行与落实:①独立的监督组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尤其是查对医嘱,做到“解释病情要科学,签字手续要完善,执行制度要严格,说话办事要谨慎”;②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依照护理级别对患儿进行巡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③实现交接班零失误,保证每次交接时有效沟通,除常规药品、物品交接外,还格外对危重、
吸氧及正处于输液状态的患儿做好交接过渡;④严格不良反应事件上报,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及时上报护理管理组,忌瞒报、谎报。

组织由主管护师、护师等权威护理人员组成事件调查小组对护理事件进行研究分析,重在查找事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之后对对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对策有效贯彻执行;⑤建立护理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可尝试依据护理事件程度将护理缺陷事件分为一级:严重护理差错、事故;二级:中度护理差错、事故;三级:轻度护理差错、事故;四级:无护理差错、事故。

依据上述级别建立预警评估体系,一旦达到或超过三级,可认为超越警戒值,此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4]。

124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养,提高其操作技能护理人员素质是确保前馈控制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基础。

因此护理管理组应强化对全体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尤其是护理查房操作技能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以确保培训效果。

另外,对实习和新入职年轻护士应制定专门培训计划,实施一对一传与代方式进行培训,使其尽快掌握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宣传教育组在实施培训过程中要重点培训如何发现潜在护理风险因素,提高护理人员意外事件处置能力[5]。

125注重护患沟通,确保和谐,以此改善患者对前馈控制体系认知和配合有报道说,沟通不到位是儿童护理中容易被忽视的潜在风险因素,实际上由于儿童认识能力差,描述能力缺乏,使得其无法较为贴切完整地表达对疾病的感受,以至护理人员忽略可能存在的
风险。

因此,对患儿入院时,就应及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入院宣教,告知家属住院环境、住院期间一些注意事项,选配具有亲和力的护士对患儿进行情感交流,提高患儿依从性。

总之,通过有效沟通来消除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医院的天然隔阂,促进护患关系和谐融洽,也为前馈控制正常运转奠定基础。

2结果
21我院实施前馈控制前后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2实施前馈控制前后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结果实施前馈控制后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见表2。

3讨论
从前馈控制定义来看,前馈控制就是综合考虑患者大致情况及疾病信息,主动寻找规律,预测走势,尽可能科学预估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将潜在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的一种管理方法,由此看来,前馈控制具有显著的预估性、预判性和预警性“三预”特点,或者说是优势,能对潜在的风险及时分析研判,并提前制定出应急预案,从而有效化解不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

而临床上,护理风险无处不在,护理安全事件也层出不穷,特别是对儿科住院患儿来说其本身机体抵抗力差,发育上认知能力差,缺乏必要的危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的潜在风险系数要更高于成人[6]。

据研究,医院发生的绝大部分护理安全事件多系“人”的因素所致,而控制人为因素致护理不安全
事件发生,前馈控制管理方法无疑是一种较为优越的方法,前馈控制内容及流程运行本身已对护理人员护理意识做出了强化要求,另外“前馈”则要求必须提高风险预知能力和预警性,一意识强化,二方法指导,这对降低和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十分必要,也代表了当前护理风险事件预控的主流方向。

本组资料显示,实施前馈控制后,在“给药错误”、“投诉”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或001),说明前馈控制管理方法对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表2结果则显示了前馈控制对改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佐证了前馈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应用前馈控制能一定程度上预控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改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评价,建议临床加强对前馈控制的应用研究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邱小雪,童静,陈秀榕,等应用前馈控制理论防范护理教学风险[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114-115
[2]张燕浅谈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8):90-91
[3]王敏,王英,田仲侠浅谈前馈控制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10):625-626
[4]许巧玲,冯娟,李少萍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760-2761
[5]袁薇,杨明莹,陈家琴前馈控制在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112-113
[6]吕小英,徐玲芬前馈控制在高危护理环节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4):3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