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某小组在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因变量是温度
B.100℃时H2O2剩余量最少,说明高温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0℃时H2O2几乎没有分解,说明此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D.75℃时H2O2酶的活性高于50℃时H2O2酶的活性
2.科研小组将某植物置于温度适宜、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并计算出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如图所示),假定光照强度不影响呼吸速率,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
B.m值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
C.a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CO2浓度是限制c点变化的主要外界因素
3.下图表示不同CO2浓度下,某植物吸收和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量
B.当光照强度为n时,c点暗反应阶段产生的三碳化合物量小于d点
C.b点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D.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强度受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共同影响
4.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无光条件下能持续正常进行
B.过程②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
C.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条件下能正常进行
D.过程③产生的[H]、ATP、CO2都用于过程①
5.下图的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代表O2吸收量,E点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是12
B.若A代表O2吸收量,可以判断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A代表CO2释放量,C点时植物根部释放的CO2一定来自线粒体
D.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E点向右下移动
6.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因素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无关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
C.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D.将胃蛋白酶加入到pH10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
7.实验室中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绿色植物,如果突然停止给予光照,那么在短时间内,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中,C3和C5的含量变化分别是()
A.C3和C5都减少B.C3增加,C5减少
C.C3和C5都增加D.C3减少,C5增加
8.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a、d点均上移,b点右移
D.c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为V2
9.现采用如图所示方法测定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将对称叶片的一半遮光(甲),另一半不遮光(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甲、乙间物质和能量的转移。

在适宜光照和温度下照射一段时间,在甲、乙中截取对应部分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作m1和m2;单位:mg/(dm2·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在未测出呼吸作用强度的条件下,能测出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B.(m1—m2)表示乙叶片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
C.m2表示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净光合作用的大小
D.m1表示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呼吸作用的大小
10.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若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
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11.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12.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图为人体内合成ATP的简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甲、乙、丙、丁过程的酶肯定属于不同种酶
B.AMP可以作为合成ADP的原料,但不能作为RNA的原料
C.丁过程可能是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D.图中的能量都是可逆的
13.如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晴天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ah段
B.影响be段光合速率变化的外界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外,还有温度和CO2浓度等
C.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完全相同
D.若c、f时刻的光合速率相等,则该植物呼吸速率为c时刻小于f时刻
14.下列关于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暗反应不需要光照,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B.光反应产生的产物都用于C3的还原
C.暗反应能为光反应提供ADP
D.温度主要影响的是暗反应中酶的活性
15.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①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
②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且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③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④自养生物是专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⑤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有的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⑥人体细胞中的CO2一定在细胞器中产生
A.①③④B.①④C.①③④⑥D.②⑥
16.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D点
C.甲图的a、b、c、d四种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17.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C瓶和E瓶都会变浑浊,说明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B.实验中的甲装置需要40℃的温度,乙装置需要0℃的温度
C.甲装置需要不停的送入新鲜空气
D.A瓶中加入NaOH是为了吸收空气中CO2
1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ATP提供能量
B.人体细胞中的酶不可能从食物中直接获得
C.生物体内的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D.外界温度由0℃升高到37℃的过程中,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
19.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

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

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

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a)(b)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样,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C.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D.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20.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A.低温、低氧有利于蔬菜、水果的贮存
B.阴雨天提高温室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温室使用绿色玻璃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跟细胞收到乳酸毒害
21.某同学对ATP进行了如下总结,你认为合理的是()
A.在剧烈运动状态时,细胞消耗大量ATP,因此ATP的含量不再保持动态平衡B.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联
C.ATP在给细胞提供能量时,其中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易断裂、易形成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22.研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B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D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
D.DE段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23.下列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蛋白质B.具有高效性C.具有专一性D.作用条件温和24.下列有关 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合成
B.剧烈运动时,细胞中的ATP含量急剧下降
C.一般情况下,主动运输需要ATP直接供能
D.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可释放大量能量
25.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其中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比
B.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
C.可选择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D.可选择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7、9、11的缓冲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二、多选题
26.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总量小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
B.在光下如果有气泡产生,可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C.若实验装置处于黑暗处,装置中一定没有气泡产生
D.该装置可以用来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7.如图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为暗反应,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③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④过程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来自丙酮酸
C.③④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
D.①②③④过程可以在一个细胞内同时进行
28.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

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遮光比例(%) (mol·m-2·s-1)叶绿素a/b
植株干重(g)
叶绿素含量(mg/g)净光合速率
0 4.8 2.18.07.5 10 5.3 2.39.69.9 30 5.2 2.48.99.2 50 4.4 2.6 5.27.2 70 4.1 2.9 2.7 4.8 90 3.3 3.00 3.2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29.龙须菜是生活在近岸海域的大型经济藻类,既能给海洋生态系统提供光合产物,又能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

某小组研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已知大气CO2浓度约为0.03%,实验过程中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CO2浓度为0.1%的组是对照组
B.增加CO2浓度能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
C.高光照强度下光反应速率快从而使龙须菜生长较快
D.选择龙须菜养殖场所时需考虑海水的透光率等因素
30.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剧为25℃和30℃,图6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
A.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a、d点均上移
D.c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为V1+V2
三、非选择题
31.某兴趣小组进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实验,步骤和结果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
分组甲组乙组丙组实验步骤
①α﹣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5mL5mL5mL
③控制温度0℃60℃90℃
④将新鲜α﹣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
⑤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剩余量
探究过氧化氢酶作用的最适pH的实验(实验二)
组别A组B组C组D组E组pH56789
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30018090192284
(1)在实验一中温度是_____变量,而在实验二中属于_____变量。

(2)请指出实验一步骤中存在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用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作为实验一的材料,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在上述各PH条件下,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强的PH是_____,是否可以认定该PH就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_____;若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可在pH为_______之间设置更小的梯度,重复实验二过程。

3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重要生理功能,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

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储存在细胞中。

依图1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__(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段无光合作用的暗反
应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庆是全国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由图2可知:要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在光的总能量相同的情况下,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光作为照明灯、______________色的塑料薄膜作为大棚。

当光的波长由550nm转为650nm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

(3)秋天叶片变黄,有人推测可能与温度降低,叶绿素被破坏有关,请问叶片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上。

(4)某科学小组从植物细胞中提取了完整的有活性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分别加入1号和2号试管中。

1号试管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且适宜浓度的CO2的缓冲溶液,并给予充足光照,观察到的现象是1号试管______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______(填是否有气泡产生)。

33.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在暗室中,他将打孔器获得的等量、等面积圆形叶片若干进行抽气处理后进行以下操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圆形叶数
(片)
试管与灯的距离
(cm)
清水
(mL)
NaHCO3
(g)
每30min上浮叶片数量
(片)
A组50关闭白炽灯4050 B组501040533 C组502040521 D组503040510 E组50404055
收_________光。

(2)A组的作用是_________,此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

(3)若试管与灯的距离由10cm变为40cm,则短时间内该植物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
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叶片上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有氧呼吸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某植物吸收CO2
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①~⑤过程中,产生ATP的过程有
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2中a点状态发生在图1中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图2中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突然增加,图1中X物质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图2中c点状态时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为____________mg·h-1·s-1,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

35.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以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作为底物,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使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酶制剂的保存,一般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填“低温”、“高温”或“最适温度”)、pH为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酶活性。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据图示实验结果可知,横坐标为不同的温度,纵坐标为H2O2的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因变量是lmin后H2O2剩余量。

根据柱形图结果可以看出,温度过低,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温度过高,会破坏酶的活性,但是高温下H2O2会被分解。

【详解】
A、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A错误;
B、100℃时H2O2剩余量最少,不能说明高温条件下酶没有失活,因为高温条件下过氧化氢会分解,B错误;
C、0℃时H2O2几乎没分解,说明低温酶的活性受到抑制,C正确;
D、高温条件下过氧化氢会分解,不能比较75℃时H2O2酶的活性与50℃时H2O2酶的活性的高低,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曲线甲、乙分别表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的产生量。

m是在光照强度为0即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实际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

光照强度小于b 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0,即呼吸速率>光合速率;b点表示光补偿点,c点表示光饱和点。

【详解】
A、据图可知,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A正确;
B、乙曲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m表示呼吸速率,测定呼吸作用速率时需要在黑暗环境中测定,B正确;
C、a点时CO2的释放量>0,因此呼吸速率>光合速率,C错误;
D、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浓度逐渐降低。

c点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由于温度适宜,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二氧化碳浓度,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图及图文转化的能力。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图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可表示呼吸速率,二氧化碳吸收量可表示净光合速率;图中a 点为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d点为光饱和点.
【详解】
图中a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等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量,A错误;当光照强度为n时,c点CO2的吸收量大于d点,光
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产生的三碳化合物的量大于d点,B错误;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共同影响。

由于b点还没有达到光的饱和点,因此b点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错误,D正确.
【点睛】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在解答过程中需准确分析图解,从图解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并且需比较两幅图中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解题需应用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公式灵活解题.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有光和无光都可以进行,过程②表示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所以活细胞都能进行,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无法进入线粒体,被还原为酒精或乳酸.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ATP供给各种生命活动,而CO2则一部分供给光合作用,一部分释放到空气中。

【详解】
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光和无光都能进行,但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A错误;过程②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B正确;过程③形成CO2和[H],并释放能量形成ATP,所以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无氧条件不能正常进行,C错误;过程①暗反应所需能量只能来自光反应,过程③产生的[H]、ATP 都不能用于过程①,但产生的CO2可用于过程①,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需要熟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个阶段的反应式,图解如下: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会进行呼吸作用,图示曲线可以表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曲线。

【详解】
A、若A代表O2吸收量,E点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是8,A错误;
B、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从D点以前已经开始,B错误;
C、若A代表CO2释放量,C点时植物根部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
D、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光饱和点(E点)增大,向右下移动,D正确。

故选D。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能够起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

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详解】
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恰好能和底物分子结合,A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B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

因此,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8,将其加入到pH10的溶液时,胃蛋白酶的空间结构会改变,使酶失活,D正确。

故选A。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停止光照以后,会导致【H】和ATP的量下降,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而二氧化碳的固定合成三碳化合物还在继续,所以C3增加;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量较少,二氧化碳的固定消耗量不变,所以会导致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下降, C5减少;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B。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

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V1代表呼吸速率;AB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D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详解】
A、a点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除了受温度影响,还受O2浓度等因素的影响,A错误;
B、在a点以后,植物就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点是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B错误;
C、如果温度从25℃提高到30℃,呼吸作用加快,a点上移,光合作用酶的活性降低,所以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要完成对呼吸作用的补偿需要较强的光照,b点右移,饱和点下降d点上移,C正确;
D、c点时O2的产生速率即是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速率=V1+V2,D错误。

故选C。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在黑暗中有机物的减少量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光照下有机物的增加量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速度=净光合作用速度+呼吸作用速度。

【详解】
A、假设原来半片叶重为m0,则m0-m1=呼吸作用,m2-m0为光照下的净光合作用。

所以,实际光合作用速度=净光合作用速度+呼吸作用速度=m2-m0+m0-m1=m2-m1,A正确;
B、(m2-m1)表示B叶片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有机物的合成量,而不是积累量,B 错误;
C、m2表示被截取的部分(B部分)干重,不能代表净光合作用的大小,C错误;
D、m1表示被截取的部分(A部分)干重,不能代表在光照时间内呼吸作用的大小,D错误。

故选A。

10.B
解析:B
【解析】
根据光合作用那个的具体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推知a、b分别是[H]和ATP,c是二氧化碳。

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三碳化合物不能生成,原有的三碳化合物继续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直至全部消耗,导致五碳化合物积累,含量增加;三碳化合物减少。

最终使得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消耗的[H]和ATP量减少。

但光反应继续进行,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增多。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题干信息为“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新的科技发现证明同一种酶也可以起相反的两种作用,故“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A 项正确;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B项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新的科技发现证明同一种酶也可以起相反的两种作用,C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