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本项目位于信阳工业城312国道与工二十路交叉口东北部,根据项目特点,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其次为运营期物流仓储活动、酒店运行、配套的汽配汽修厂、加油站运行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分为施工前期准备阶段、主体工程建设阶段以及扫尾工程阶段。

施工期的污染因子主要为扬尘和噪声;另外还有施工废水(工人生活废水和工程用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固废)等。

5.1.1施工期扬尘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各种燃油动力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施工活动产生扬尘、各种油品的泄露等都会对施工现场及周围产生一定的污染,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2、CO、SO2、粉尘及房屋装修废气,其中以粉尘污染最为严重。

施工扬尘的产生环节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建材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建材堆置和施工等,可分为施工场地扬尘和交通运输扬尘。

(1)施工场地扬尘
施工场地上的植被破坏、地表开挖,如遇干燥大风天气,会产生施工扬尘;另外,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如装卸、堆放方式不当,也会产生扬尘污染。

据有关资料介绍,能产生扬尘的颗粒物粒径分布为:<5μm的占8%,5~20μm的占24%,>20μm 的占68%。

施工期扬尘污染与具体施工活动、施工区作业面积、施工方式、气候气象等因素密切相关;另外,施工管理水平和相应扬尘污染控制措施是否得当,对施工期扬尘污染产生源强具有决定作用。

施工起尘量多少随风力的大小、物料干湿程度、作业文明程度等因素而变化,影响可达150~300m。

根据相关资料,在4.5m/s 风速情况下,对施工扬尘下风向影响程度和强度见表5-1。

在此条件下,距施工点下风向200m处的TSP浓度仍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日均标准。

可见,如单一风向下长时间施工,施工期扬尘可能对周边堆子塘村民组、牌坊村高岗村民组等近距离的大气环境敏感点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短期影响,该影响是短期不良影响,随着施工完成而结束。

(2)交通运输扬尘
建筑材料和土石方的运输使车流量增加,加之路面洒落的建筑材料、土壤等,会产生交通运输扬尘。

据有关调查显示,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与道路路面及车辆行驶速度有关。

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可按经验公式计算:
Q=0.123(v/5)(W/6.8)0.85(P/0.5)0.75
式中: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
v—汽车速度,km/h;
W—汽车载重量,t;
P—道路表面粉尘量,km/m3。

一辆载重8t的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250m的路面时,在不同表面清洁程度与行驶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扬尘量,见表5-2所示。

表5-2 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时的汽车扬尘单位:kg/km·辆
由表5-2可知,在同样路面情况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清洁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

一般情况下,施工交通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

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可防止施工扬尘污染。

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后,试验结果见表5-3所示。

表5-3 运输扬尘洒水抑尘试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实施每天洒水4~5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可将TSP 污染的影响范围缩小到20~50m。

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清洁,同时适当洒水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

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的危害不容忽视。

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和附近人群,吸入大量的微小尘埃,不但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而且粉尘会夹带大量的病原菌,传播其它各种疾病,严重威胁施工人员和附近人群的身心健康。

此外,大量粉尘飘落在建筑物和树木枝叶上,也影响周围景观。

项目厂址西侧堆子塘村民组住户距项目西厂界最近距离约36m,项目施工时施工机械设施布局距离居民住宅最近距离约56m;厂址西南侧为牌坊村高岗村民组、距离项目厂界最近165m,项目施工时施工机械设施布局距离村民住宅最近距离175m。

定性分析,上述环境敏感点在最不利风向时,施工扬尘浓度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 mg/m3的要求。

根据《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评价建议在施工场界作为围挡其底端应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遇4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盖防尘网防尘;水泥、石灰、砂石、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密闭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防尘布苫盖或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施工现场土方尽快回填,临时性堆放的建筑垃圾或土方应采取覆盖防尘布网、定期喷洒抑尘剂或定期喷水等措施防尘,同时在施工期间采取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扬尘量可减少70%左右,将TSP污染缩小到20~50m。

严格执行《清洁城市空气行动方案》第3小节加强扬尘污染控制中关于严格控制各类建筑施工扬尘的要求。

在对项目施工活动加强管理,尤其是加强汽车维护和运输管理,同时对物料运输过程、建筑材料的堆放及使用过程制定管理措施的前提下,施工活动扬尘污染影响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减轻,可有效减少对周围环境以及项目区域内已建成部分的污染影响。

5.1.2施工废气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废气主要来自于房屋自装修阶段,该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其主要污染因子为醇类。

本项目装修过程中向周围大气环境无组织排放醇类最大量1.13t,按照施工建设期1.3年进行折算,折合0.87t/a。

乳胶漆的使用量虽然很大,但大多使用于物体的表
面,在较短的时间内醇类能够较快的挥发释放,所以在短期内醇类浓度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降低较快,一年后基本衰减清除。

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应提倡简单装修,尽量减少有机物类漆、材的使用,同时告知园区周边空气敏感点居民加强开窗通风,在室内种植吊兰、扶郎花、金绿萝、无花观赏桦、芦荟、耳蕨、常春藤、铁树、菊花、蓬莱蕉和紫露苹、红鹤花、龙血树、百合、万年青等具有吸收污染物作用的植物。

在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后可将项目装修废气对他们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5.1.3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
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骨料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合废水,施工机械、车辆清洗废水,打桩阶段产生的泥浆废水(基坑排水);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油类和碱性物质,其中以含悬浮物废水最多,油类和碱性废水较少,废水均为间歇式排放。

砂石骨料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地下打桩废水(基坑排水)、机械设备车辆冲洗废水等引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建筑物料添加水等,不外排,因此、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建设期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食堂污水、粪便污水、浴室污水等,主要水污染物是COD、SS、氨氮和磷酸盐等。

本项目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2m3/d,施工期排放生活污水858m3,该污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SS、氨氮和磷酸盐等,其污染物产生浓度分别为COD约500mg/L、SS约480mg/L、氨氮约25mg/L、磷酸盐约2mg/L。

评价建议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场地绿化、不排入地表水体,因此施工期生活污水对地表水水质影响轻微。

5.1.4施工噪声影响分析
场地平整、仓储库房建设、装修及路面硬化时的推土机、搅拌机、挖掘机、压路机等机械噪声,物料运输车辆噪声等,声源强度70~115dB(A);这些突发性的非稳态噪声源会对周边环境及作业人员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因此需要预测施工期噪声影响程度和范围。

项目厂址所在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

分布在项目厂址周边的敏感点:厂界西侧约36m处为堆子塘村民组;厂界西北侧约135m处为堆子塘村民组;厂界西南侧约165m处为牌坊村高岗村民组。

上述声环境敏感点由于距离施工区域较近,因此,工程在施工阶段的噪声可能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对周边环境声环境质量2类区域的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便于建设单位日后根据周边情况变化采取噪声防治措施。

5.1.4.1预测模式
施工机械噪声可按点源处理,土石方、打桩工程在室外地面进行,结构工程发生于室外地上,装修工程多发生于室内。

产生在室外地面的噪声源,可看作位于半自由空间,产生在建筑高层部分的噪声源,可看作位于自由空间。

施工机械噪声分别按室外、室内声源噪声衰减模式进行衰减预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预测模式如下:
(1)声级的计算
预测点的等效声级L eq 可用下式计算:
L eq =10lg(100.1Leqg +100.1Leqb )
式中:L eqg —— 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
L eqb —— 预测点的背景值,dB(A)。

建设项目在预测点产生的等效声级贡献值L eqg 可用下式计算:
⎪⎭⎫
⎝⎛=∑i L i eqg Ai t T L 1.0101lg 10
式中: L Ai —— i 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 声级,dB(A);
T —— 预测计算的时间段,s ;
t i —— i 声源在T 时段内的运行时间,s 。

(2)声传播衰减计算
如果已知预测点的8个倍频带声压级,预测点A 声级可用下式计算:
)10lg(10)(8
1))((1.0∑=∆-=i L r L A i PI r L
式中:L Pi (r) —— 预测点(r )处,第i 倍频带声压级,dB ;
ΔL i —— 第i 倍频带的A 计权网络修正值,dB 。

预测点处倍频带声压级可用下式计算:
L p ( r) =L (r 0) −(A div +A atm +A gr +A bar +A misc )
式中:L p ( r) —— 预测点倍频带声压级;
L (r 0) —— 参考点处倍频带声压级; A div —— 几何发散衰减; A atm —— 大气吸收衰减;
A gr —— 地面效应衰减; A bar —— 屏障屏蔽衰减; A misc —— 其他多方面效应衰减。

a 、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A div 计算公式为:
A div = 20lg(r/r 0)
如已知点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L w 或A 声功率级L AW ,且声源处于自由或半自由声场,可用下式计算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
自由声场几何衰减:L A (r )= L A w -20lg (r )-11 半自由空间噪声衰减模式L A (r )= L Aw -20lg (r )-8 b 、空气吸收衰减A atm 计算公式为:
A atm =a(r-r 0)/1000
a ——温度、湿度和声波频率的函数。

预测计算中一般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常年平均气温和湿度选择相应的空气吸收系数。

c 、地面效应衰减A gr :
地面可分为坚实地面(铺筑路面、水面、冰面及夯实地面)、疏松地面(被草或植物覆盖的地面、农田等)和混合地面,声波通过疏松地面或大部分为疏松地面的混合地面时,在预测点仅计算A 声级前提下,地面效应引起的倍频带衰减计算公式为:A gr =4.8-(2h m /r)[17+(300/r)]
r —— 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m ; h m —— 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m ; A gr 计算为负值,用“0”代替。

d 、屏障引起的衰减A bar ,用下列公式计算:
有限长薄屏障在点声源声场中引起的衰减:
⎥⎦⎤⎢⎣⎡+++++-=3212031
20312031lg 10N N N A bar
其中:N=2δ/λ
N —— 菲涅尔数; δ —— 声程差; λ —— 声波波长。

屏障很长时:⎥⎦
⎤⎢⎣⎡+-=12031
lg 10N A bar
厚屏障或双屏障绕射时,声程差按下式计算:
δ=[(d ss+d sr+e)2+a2]1/2-d
式中:a ——声源和接收点之间的距离在平行于屏障上边界的投影长度,m。

d ss——声源到第一绕射边的距离,m。

d sr ——(第二)绕射边到接收点的距离,m
e——在双绕射情况下两个绕射边界之间的距离,m
在任何频带上,屏障衰减在单绕射(即薄屏障)情况,衰减最大取20dB;屏障衰减在双绕射(即厚屏障)情况,衰减最大取25dB。

此次屏障衰减噪声级统一取值15dB。

计算了屏障衰减后,不再考虑地面效应衰减。

e、绿化林带噪声衰减
绿化林带的附加衰减与树种、林带结构和密度等因素有关。

在声源附近的绿化林带,或在预测点附近的绿化林带,或两者均有的情况都可使声波衰减。

通过树叶传播造成的噪声衰减随通过树叶传播距离d f增长而增加,噪声通过密叶传播产生的衰减见表5-4。

表5-4 噪声通过密叶传播产生的衰减
当通过密叶的路径长度大于200m 时,可使用200m 的衰减值。

f、其他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衰减A misc。

包括通过工业场所的衰减A site、通过房屋群的衰减A hous等。

声源与接收点间有房屋时,由于房屋屏蔽作用产生的不大于10dB的声衰减A hous 可直接用下式计算:
A hous= A hous,1+ A hous,2
A hous,1=0.1Bd b
A hous,2=-10lg[1-(p/100)]
式中:A hous,2 ——靠近公路、铁路或其他类似过道有成排整齐排列的建筑屋时附加的衰减修正量;
B——沿声传播路线上的建筑物的密度,等于以总的地面面积去除房屋的总的平面面积所得的商;
d b——通过房屋群区的声线路长度;
p——相对于在建筑物邻近的公路或铁路的总长度的建筑物正面的长度的百分数,其值小于等于90%。

房屋群衰减量A hous与房屋群所占地面的地面衰减量A gr之间的关系:房屋密度B 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低密度时A gr的值是主要的,高密度时A hous的值是主要的,如果A gr的值大于A hous的值,则略去A hous的影响。

(3)室内点源噪声衰减模式:
L p2=L p1-(TL+6)
式中:L p1—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dB(A);
L p2—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dB(A);
TL—隔墙(或窗户)的传输损失。

由于室内外噪声衰减值与房屋建筑材料、是否使用吸(隔)声材料、装修机械的位置、透声面积等诸多因素有关,评价假定在开窗这一不利条件下装修,根据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中“住宅通常在开窗的条件下,室内外噪声有10dB的差值”,TL取值10dB。

5.1.4.2预测情景
本次评价采用如下情景计算声传播衰减量:
⑴本次工程西南侧综合信息楼布局距用地红线最近距离约15m,由于施工机械布设位置不固定,为不减小预测贡献值,以施工机械布设距用地红线最近距离15m 计算最大场界贡献值;
⑵按照《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计算噪声传播过程中的几何发散、空气吸收、地面效应、屏障衰减、房屋衰减等衰减量,并分析施工机械对施工场界及敏感点的A声级贡献值;空气吸收衰减量按平桥区年均气温15.3℃、湿度78%进行计算;地面效应衰减考虑周边建成区绿化情况较好,地面多为混合地面;屏障效应考虑施工场界应根据《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设置2.5m高围护结构的屏障吸声量;房屋衰减考虑装修过程大部分是在室内进行,噪声传播过程有房屋衰减;在屏障结构处,取屏障结构衰减量与地面效应衰减量中的大者计算;在房屋衰减带,取房屋衰减量与地面效应衰减量中的大者计算。

5.1.4.3预测结果
环评计算得出,距离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机械设备的噪声影响距离见表5-5。

表5-5 机械设备的噪声影响距离单位:dB(A)
⑴施工场界排放达标情况分析
根据表5-5噪声衰减预测结果及《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中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昼夜70/55dB(A)的排放标准限值,不考虑房屋衰减、但考虑设置围护屏障结构后衰减量时,各项工程在单台机械施工条件下,施工阶段土石方(打桩、结构)、室外装修、室内装修等工程,单台施工机械在距场界10m、17m、8m施工可实现施工场界昼间达标排放;夜间施工,土石方(打桩、结构)、室外装修、室内装修等工程,单台施工机械距施工场界49m、77m、38m 可实现夜间达标排放。

由于项目工程施工工地距场界15m以上,工程阶段单台机械施工条件下,昼间进行土石方、打桩、结构工程机、室内装修作业时,其噪声值在可实现厂界达标排放,临厂界建筑夜间施工时厂界处不达标。

⑵施工机械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夜60/50dB(A)的限值,环评计算单台施工机械运行时,噪声衰减至60、50dB(A)时所需要的距离,见表5-6所示。

由表5-6可知,单台高噪机械设备距离不小于40m处可满足2类区昼间60dB(A)标准要求,距离不小于105m处可满足2类区夜间50dB(A)标准要求。

距离本项目场界最近的敏感点为厂界西侧约36m处的堆子塘村民组村民,项目平面布置中临工二十路的停车场距离堆子塘村民组居民楼最近距离约56m,预测施工期夜间施工对堆子塘村民组居民最大噪声贡献值为50.6dB(A),约16户74人将不同程度受到施工期噪声的影响;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改扩建的九层综合楼距离司乘公寓最近距离约45m,预测施工期夜间施工对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改扩建的九层综合楼最大噪声贡献值为52.5dB(A),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夜间施工将对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改扩建的九层综合楼病房、堆子塘村民组居民等声环境敏感点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评价建议采取以下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①优先实施施工场界围护结构工程;
②从传播途径上降噪:合理布局施工机械,施工机械应尽量远离周边声环境敏感点,如多台机械须在场内互相近距离布设,则机械群距施工场界的距离应适当拉大。

靠近西侧堆子塘村民住宅区、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施工时设置工棚,并在靠近居民住宅建筑侧另设临时移动声屏障(一般人工设置的声屏障可达2~12 dB(A)的降噪效果),减轻噪声影响,确保项目噪声贡献值不超过声环境2类区限值要求;③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夜间禁止打桩机等强噪声机械进行施工,夜间除工艺要求需连续施工情况外,不安排其他施工活动,夜间施工必须事先向当地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并张贴告示征求周边民众同意后方可进行。

室外装修阶段应必须安排在昼间进行;④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工棚、使用商品砼等措施减轻噪声影响,确保项目噪声贡献值不超过声环境2类区限值要求。

⑤施工车辆应尽可能减少鸣笛,尤其是在晚间,减少施工期间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⑥在距离建筑物敏感点较近的地方施工时要建立临时隔声屏障。

5.1.5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工程开挖回填的土石方、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⑴开挖回填的土石方
项目用地区域内构筑物迁移和场内地平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在项目动工前拆迁、清理垃圾并平场。

工程施工区主要是在征地内的平坦地实施建设,场地平整阶
段的土方可做到挖方、填方场内动态平衡,不产生外运弃土;产生挖方的主要环节为固定地下储油罐建设,主体工程阶段的地下储油罐共设4个,挖方量100m3。

项目场区地块面积较大,挖方量可用于规划的公共绿地及厂内道路、建筑基底用土,因此场内地下工程挖方可实现场内土方动态平衡,不外运。

评价认为,为避免地下工程挖方弃土因下雨流失或刮风起尘,施工应当及时安排挖填平基,临时挖填方应在固定地点堆放并做好表面覆盖,施工后场地及时硬化或恢复绿化,减少水土流失对周边地表水体的不利影响。

工程在建筑过程中成本考虑可做到对建筑材料最大程度的使用,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少,其中不能继续使用碎石块等可用作项目区域拟建规划道路路基铺设。

⑵装修垃圾
房屋装修过程中产生将产生装修建筑垃圾等,包括砂、碎瓷片、水泥、碎木料、锯木屑、废金属、铁丝等杂物。

少量砂、碎瓷片、水泥等可用于填路材料,碎木料、废金属、铁丝等杂物可以回收利用,其他的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理、收集后,运往信阳市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

⑶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3kg/d•人计,施工期平均施工人数50人,日产生生活垃圾15kg,施工期内生活垃圾7.2t,委托环卫部门外运处理。

施工期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处置,不会因随意堆放或弃置而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5.2.1废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项目区域的油漆废气,加油站卸油、储油、加油等过程挥发到大气环境中的油气(以非甲烷总烃计),天然气燃烧废气、酒店餐饮厨房油烟、汽车尾气以及恶臭气体。

⑴油漆废气
汽车补漆、烘漆作业使用油漆,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废气。

环评建议,汽配汽修厂的喷漆、烤漆工序设在专门的、密闭的操作间完成。

经烤漆工作间强制通风收集、活性炭吸附处理的有机溶剂1550.4kg/a,其中苯系物587.52kg/a,油漆中的二甲苯挥发量1.98kg/h,甲苯挥发量为0.339kg/h。

有机废气中二甲苯、甲苯经评价建议的“雾化
洗涤+活性炭吸附净化(定期更换活性炭)”工艺处理后由20m 高的排气筒排放,净化后二甲苯的排放浓度为 6.6mg/Nm 3、排放速率为0.099kg/h ;甲苯的排放浓度
1.2mg/Nm 3、排放速率为0.01695kg/h 。

二甲苯,甲苯的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均能满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二甲苯70mg/m 3、1.7kg/h ,甲苯40mg/m 3、5.2kg/h 要求,达标排放。

有机废气经评价建议的治理措施处理后二甲苯、甲苯能够满足达标排放,排放量较小、且为间断排放;项目处于平原地区的工业区,周围居民较少,定性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喷漆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项目区年无组织挥发有机溶剂273.6kg/a ,其中苯系物103.68kg/a ,二甲苯无组织逸散量0.348kg/h ,甲苯无组织逸散量0.059kg/h 。

评价核算苯系物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91)中关于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控制与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制定方法的要求,由公式
式中:Cm —标准浓度限值;
L —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
r —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 计算;
A 、
B 、
C 、
D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查表;
Qc —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

住区一次值浓度最小的二甲苯来核算卫生防护距离。

按二甲苯核算,汽配汽修厂烤漆间的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值为98.2m ,则烤漆间卫生防护距离取值100m 。

根据项目总平面布置,司乘公寓东南距汽配汽修厂最近距离32m ,综合信息楼东北距离汽配汽修厂最近距离41m 。

如果烤漆间在维修车间内位置设置不当,则司D
C m c L r BL A C Q 5.02)25.0(1+=
乘公寓和综合信息楼将位于烤漆间卫生防护距离内。

为确保司乘公寓和综合信息楼居住环境,评价建议烤漆间设置在汽配汽修厂的最东侧、调整烤漆间至乘公寓和综合信息楼不小于100m,按环评建议调整烤漆间车间布置后,烤漆工作间距项目司乘公寓和综合信息楼距离可调整至不低于100m,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设防要求。

汽配汽修厂的卫生防护距离示意图见附图2C。

⑵加油站卸油、储油、加油等过程挥发到大气环境中的油气
本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卸油、储油、加油等过程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油气。

本项目加油站在管理上:卸油油气控制采用浸没式卸油方式,采用地埋式固定顶罐储油罐,加油产生的油气应采用真空辅助式密闭收集。

非甲烷总烃有组织的排放:项目加油站采取油气回收装置对油气进行治理。

采用上述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及管理等措施,油气(非甲烷总烃)的回收率达98%。

因此,经处理后的油气排放浓度为11.2g/m3,排放量为3.825kg/a,排放口距地面高4m,满足《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中:处理装置的油气排放浓度应小于等于25g/m3,排放口距地面平均高度不低于4m的要求。

加油过程:环评建议:本项目油枪使用油气回收专用油枪。

加油过程中加油与吸气比例接近1:1,保证每发1L油可回收相当于1L体积的油气,确保加油过程中油气回收顺利完成。

油枪油气回收效率可达98%以上,采用该油枪加油,汽车油箱加油口排放油气浓度可降至180mg/m3,经过大气稀释扩散后,非甲烷总烃贡献值最大落地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非甲烷总烃的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mg/m3限值要求,达标排放。

⑶天然气燃烧废气,饮食油烟
天然气燃烧废气主要为酒店厨房、配套服务区餐馆烹饪天然气燃烧废气,项目燃烧天然气量为76650m3/a,烟气产生量为88.1475万Nm3/a,烟气中含有污染物质SO20.003066t/a、NO20.141t/a。

天然气本身为清洁能源,燃烧尾气高空排放对周围环境不良影响较小。

项目营运后,酒店、餐馆厨房总油烟排放量约1774.6万m3/a,烟气中油脂量为252kg/a。

对于酒店餐饮行业食堂油烟拟安装静电油烟净化设施,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型饮食单位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85%的规定,则酒店油烟净化后排放浓度约为1.75mg/m3,满足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油烟排放浓度≤2mg/m3限值要求,达标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