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观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音师》观后感
《调音师》这部电影,尽管改编自法国的同名短片,但在人性的探讨上却有了更深入的发展,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它将人性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慨万千,一言难尽。

在这个充满“骗局”的社会里,没有谁对谁的好,只有谁对谁的价值。

接下来,我想就一些细节谈谈我的理解。

1. 男主的装瞎动机男主装瞎,表面上看是为了追求艺术,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

装瞎可以给他带来诸多好处,比如博取同情、成为话题焦点、方便追求女性,还能住进政府提供的廉价公租房。

与西米相比,男主的演技更胜一筹,因为他不仅骗过了全世界,甚至连自己都骗过了。

而最后的“瞎眼兔子”,或许正是他自欺欺人的一种慰藉。

在欺骗苏菲的结局中,他对着驾驶室的西米说:“不要杀了她,否则我再也不能弹琴了。

”至于他是否真的做了坏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内心并非毫无愧疚。

2. 西米与警长的偷情与杀人真相西米和警长之间的偷情是为了各取所需,但正是因为警长带着枪,才不得不杀了“制造惊喜”的普拉默。

然而,“开枪走火”真的只是一个巧合吗?我认为这很可能是西米为了脱罪而编造的谎言。

从她与警长对峙时说的话“为什么你要带枪,也许普拉默会原谅我”可以看出,西米工于心计,而警长则更加简单粗暴,坚信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因此,我推测是警长直接出手杀死了普拉默,而西米为了获取阿卡什的同情,为后续加害他制造机会,便编造了“开枪走火”的谎言。

可见,西米的演技非常出色,即使在揭示真相时,
她仍然不忘掩饰一番。

我们常说“坏人死于话多”,但西米却打破了这一规律,展现了她的聪明才智。

3. 那对母子的救人动机那对母子声称救人是为了赚取 20 万卢比,但在听到男主说出“湿婆神的纹身”后,他们放弃了这一计划,并将男主奉为神明。

这真的是他们的真实动机吗?我认为并非如此。

他们放弃的原因可能是男主在说出纹身后表现出的不安,这让他们担心男主可能知道其他信息,从而对他们不利。

因此,男主醒来后,他们立刻关切地询问“你是否看得到我们”,而男主也明白了他们的意图,于是配合地装了一番。

然而,男主并没有准确描述医生的外貌,这让母子们放下了心。

或许他以前是瞎的,但现在他真的瞎了,至少他们可以确定这一点。

此时,男主为了自保说出了绑架西米的计划,母子俩将计就计,打算绑架男主并私吞那笔钱。

这里有两个比较讽刺的地方:一是当时的背景音乐,表达了找到了真正的朋友;二是母亲手上湿婆神的纹身,这也是她以神的名义做昧良心之事的一种慰藉。

4. 医生的动机与男主的获救医生原本可以杀了男主以绝后患,还能获得两个优质的肾脏,而且男主和西米都是这个世界上本应消失的人,对他来说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医生最终没有这样做,我推测原因是男主在接下来的手术或与酋长的对接中对医生还有利用价值。

至于具体是什么价值,影片中提供的信息太少,难以推断。

我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因为我认为医生突然“良心发现”不合理,而且医生很可能有护士(在给儿子讲数学作业时,出现了一名真正的护士),这表明他的真实职业可能是某家医院的院长,然后在背后从事黑市交易。

而医生做黑市交易的事情必须瞒着家人和护士(至少在男主所在的医院
里,真正的护士没有出现过),因此需要那对母子这样的业余人士帮忙。

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没有一个是绝对的好人或坏人。

曼哈诺警长可能是最狠的,但他并不是最坏的。

其他人虽然没有直接杀人,但他们的行为却揭示了人性的“自私、贪婪、欲望”。

看完这部电影,很多人都会感到社会的可怕,就像“苏菲”一样,完全被牵着鼻子走。

当然,也有一些影评直接将苏菲定义为“傻白甜”。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苏菲是影片中少数的正面形象,也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这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让他们在看完电影后暗自庆幸:“还好还好,还有一个苏菲。

”但实际上,苏菲并不是那么单纯。

她同样聪明,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展现了她的聪明和“小算盘”,只是她没有将这些聪明用在坏处上。

全片最大的悬疑是男主在最后对苏菲讲述的结局,苏菲真的相信了吗?我认为她可能是半信半疑。

从苏菲与男主再次相见时的眼神可以看出,她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而男主仅凭摸手就能猜出她是苏菲,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如果人眼盲后,听觉和触觉会变得异常灵敏,那么男主在与苏菲接触时并没有失明,他怎么可能保留这份触觉记忆,并且在两年后仅凭触感就认出了苏菲呢?这种相遇的桥段,是很多爱情片中常见的套路,它满足了观众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在爱情片中,男女主角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失散多年,最后一句“好久不见”就能胜过千言万语,撩动观众的心弦。

例如,2019 版的《倚天屠龙记》中,编剧设计了一系列复杂的情节,最终让忌敏相见,以满足观众的胃口。

但这并不是一部爱情片,苏菲在见到阿卡什时,心中的阿卡什是一个骗子,是假瞎。

因此,观众和苏菲的认知存在偏差,观众知道阿卡什是
真瞎,而苏菲并不知道,所以阿卡什握手后,苏菲自然会认出他,而不会感到奇怪。

然而,紧接着阿卡什讲述了他口中的真相,并展示了他“真的瞎了”的样子,苏菲心中难道不会产生疑问吗?你是真的瞎了,那你怎么认出的我?仅仅靠手的触感吗?难不成我身上还有什么独特的香味?如果我是苏菲,我会猜测两种可能:要么这次来欧洲的一切都是他计划好的,他故意制造了这次相遇;要么,他并没有瞎。

带着这个疑问,苏菲去听男主讲结局时,会相信吗?我认为她不会完全相信,反而会加深对男主的怀疑。

因为这里有一个全片最大的伏笔,即只有苏菲和医生知道西米患有糖尿病。

阿卡什并不知道西米有糖尿病,所以他在编造的谎言中说医生告诉阿卡什西米没有肝脏肯定就死了,因为人最重要的就是肝脏(点题),但她死了,可以把她的肾脏也用于救人,以此来劝说男主跟他一起下手。

而苏菲深知西米有糖尿病,所以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大的漏洞。

要么医生不专业,要么骗了阿卡什,要么就是阿卡什骗了我。

很多观众将苏菲听完男主讲的故事后的情感定义为“动容和感动”,尤其是当她问男主“那你为何不来找我”时,男主说“怕连累你”,并愿意将机票时间改了来参加男主的音乐会,这让苏菲显得余情未了。

但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观众普遍认为苏菲是一个“傻白甜”;二是这样的爱情桥段在电影中很常见,也合乎常理。

但是,苏菲的情感真的是喜悦和感动吗?也许,苏菲在飞机上并不是第二天早上起飞,而是另有安排。

毕竟,她和男主的相遇如此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有诈。

男主的解释也存在一些问题。

他说怕连累苏菲,所以没有去找她。

但如果他真的爱苏菲,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她真
相,而是选择编造一个谎言来欺骗她呢?这样做不仅会让苏菲感到失望和伤心,也会让观众对男主的行为产生质疑。

苏菲在听完男主的故事后,并没有表现出喜悦和感动,反而带着一种半信半疑的神情。

她问男主“那你为何不来找我”,男主说“怕连累你”,并愿意将机票时间改了来参加男主的音乐会。

这让苏菲感到有些意外,也让观众感到有些疑惑。

苏菲真的相信了男主的话吗?还是她只是在故作坚强,想要维持这段感情?如果她真的相信了男主的话,那么她为什么不直接去找男主,而是要通过电话来确认呢?如果她不相信男主的话,那么她为什么还要继续和男主保持联系,甚至还答应了男主的音乐会邀请呢?
我认为,苏菲的行为和情感是非常复杂的。

她对男主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爱,也有怀疑和失望。

她对男主的行为和言语是持怀疑态度的,但她又不愿意轻易放弃这段感情。

因此,她选择了相信男主,但又不完全相信。

她的行为和情感反映了她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时的困惑和迷茫。

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感情。

苏菲还有一个白人男友,我们不知道他们来欧洲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的关系如何。

但我们可以推测,苏菲和白人男友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像她表面上表现的那么亲密。

也许她和白人男友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者她只是为了逃避印度的生活而来到欧洲。

如果男主查到了苏菲和白人男友的事,他可能会感到嫉妒和愤怒,从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苏菲的行为和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她的故事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的心理状态,即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时的困惑和迷茫。

她的故事也让我们思考,在面对复杂
的社会和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自我,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