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赏识教育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课题申报\小学教师课题申报
《小学赏识教育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赏识教育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前新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各种新理念涤荡着教师的心灵。

但我们仍看到教师、家长对孩子求全责备,往往用自己也达不到的标准要求儿童。

人非圣贤大人如此,儿童亦然,孰能无过。

然而有些教师和家长却盯住儿童的缺点不放,恶言相向,穷追猛打。

这不仅不公平,而且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在持续不断的苛责和斥骂之下,儿童自卑的心态不断被强化,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贬抑自己生活的意义,以致于厌学、厌世,甚至弃世。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因此,每个人都有被赏识的欲望,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

赏识的本质就是一种激励,经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就是说,赏识教育是对生命的善待与热爱,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它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赏识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重视,充分运用赏识激励评价导向,坚持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们的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和家长需要赏识,学校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赏识。

学校明确提出“赏识激励— 构建和谐— 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新的跨越。

因此根据学校办学理念提出的课题研究,不仅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树立自信,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而且对提升办学理念,构建“赏识激励”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和假设
(一)理论依据:
1、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关键是在每一个小学生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

学生因某一领域取得成绩而产生自尊、自信、自豪,这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他能推动人在其他方面也能达到理想的成就,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2、周弘的赏识教育理论:
赏识教育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过程,蕴含了世界上最快乐、最有效的教育奥秘,那就是所有父母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的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只问播种、不问收获,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正是这种爱让每个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都处在一种快乐、幸福的天才状态。

赏识教育就是要将这种爱延续到孩子成长的一生,普及到成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心理依据: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

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

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理论假设: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索出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素质化、创新化,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整体提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在教师对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上有所创新,形成一定的特色。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营造“赏识激励”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三、研究主要内容
我们依据有关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实际,本课题研究内容基本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有哪些?
(2)在课堂教学中赏识学生的最佳时机?
2、赏识教育的评价研究
(1)在赏识教育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研究。

(2)在赏识教育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3、在赏识教育下师生关系形成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和对象
本课题将根据研究阶段、研究内容的不同,确立具体的研究方法。

在课题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文献法了解与该课题有关的现有研究成果,充分收集资料;通过调查法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和自我欣赏、赏识他人的实际情况,在课题实施阶段主要采用案例实验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既做到较严格的变量控制,又做到随时修改方案。

本课题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1-6年级教师、学生和家长。

五、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赏识教育在国内外有许多研究,现在国内比较著名的周弘先生赏识教育法被公认为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他的赏识教育理念和
思想得到国内外教育界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还有魏书生人性化、人文化的赏识教育理论,欧阳维建、杨瑞清等这些教育改革专家在赏识教育上都有一些研究,他们的理念、思想都很先进,都有较强的指导性。

但在针对小学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有哪些方法、策略?赏识教育下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又如何发展形成它自身的特色,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这些研究成果还不多见。

希望《小学赏识教育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在我校的实施,能够在小学赏识教育策略上,评价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优良教师队伍
我校教师59人,其中中青年教师有34人,占总人数的57%,他们都具有大专和大专以上学历,教学水平较高,敬业精神强,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

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积极投身课改,其中他们绝大多数承担学校课改实验班教学工作,有着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学校近年来坚持走以校为本的发展之路,教师们教学研讨参与意识高,竞争意识强,形成了较浓的科研氛围和健全的研讨培训制度。

2、先进的办学理念
“赏识激励——构建和谐—— 个性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本课题将在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切实可行地制定研究计划,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落实研究过程。

提高师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品质,努力形成“赏识激励”的特色校园文化。

3、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校“感动汉阳教育的十大新闻人物”洪兆英老师近三年来,利用一封封红信,架起了家校之间的桥梁,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潜能,促进了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赏识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如今,学校领导、老师、家长之间也互相赏识。

这些实践经验为课题的开展打下了较好的研究基础。

七、本课题研究计划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X年9月——202X年3月)
(1)酝酿、设计、申报研究课题(负责人:黄艾)
(2)制定撰写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对象、目标。

(负责人:彭胜利)
(3)完成申报。

(负责人:黄艾)
(4)组织开题论证。

(负责人:黄艾常璐)
2、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2X年3月——202X年6月)
(1)修订研究实施方案(责任人:彭胜利)
(2)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周密的问卷和测试表,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

(负责人:罗建国)
(3)收集有关“赏识教育理论”材料,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了解和分析学校现阶段教学状况,结合学校实际确定研究方向。

(负责人:罗建国)
(4)通过课堂教学、学校活动、家长学校等途径积极探讨赏识教
育实践与研究。

(负责人:李明芳罗建国彭胜利及各年级组长)
3、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2X年9月——202X年12月)
(1)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案例。

(负责人:李明芳)
(2)分析、总结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负责人:彭胜利)(3)研究结果的评价与研讨,课题验收、推广。

(负责人:黄艾)
八、课题负责人及相关组成员
组长:黄艾
副组长:常路李明芳
研究成员:彭胜利罗建国周敏潘涛万方荣陈婷曾黎刘利邓芳连莉秦瑶马莉王莉顾米米
张丹汪洪英李华敏彭伟玲张玲芳黄艳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